以概念为线索实现教材内容的“二次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746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教材基础概念的探讨,寻找概念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夯实教师的理论基础,有利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二次化,有利于教师理清教学思路,完善课堂设计,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概念 教材内容 “二次化”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我对课程整体设计方案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反思,认为通过对教材基础概念的探讨,寻找概念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夯实教师的理论基础,有利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二次化”,有利于教师理清教学思路,完善课堂设计,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探讨本课程的基础概念,寻找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本课程的基础概念按章节顺序可以列举如下:大学、理想与信念、爱国主义与中国精神、人生价值、道德、法律、“四有”新人。
  “四有”新人是结束语,是画龙点睛的关键词,告诉我们本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育人”。
  “四有”新人是由1980年5月26日邓小平同志给《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的题词:“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人,立志为人民作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人类作贡献”演变而来。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为“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把“四有”公民作为“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根本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理想。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努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
  所以本课程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揭秘人的本质,回答“人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如何活着”等三个基本问题,即“育人”的基本问题。
  基于此,我认为本课程最为基础的关键词(概念)应该是人生价值。要对人生价值进行的解读,就必须回答“人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如何活着”等问题。人生价值统领着其他关键词。
  如本课程必须回答的一些具体问题:
  1.人为什么要上大学?是为了学一门技术吗?是为了找工作吗?是为了赚钱吗?是为了让父母骄傲吗?
  2.人为什么需要理想与信念?为什么理想还要远大?为什么信念还要崇高?
  3.当代大学生什么还要讲爱国主义和中国精神?爱国主义和中国精神满足了大学生的哪些需要?
  4.人为什么需要道德?为什么道德评价标准是善恶?道德为什么追求至善(做人的超越)?
  5.人为什么需要法律?为什么法律的评价标准是公正?法律为什么追求公正(做人的底线)?
  以上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纳为一个问题,即“大学、理想与信念、爱国主义与中国精神、道德、法律对人生有何价值(意义)”?
  所以我理解的本课程授课的内在逻辑关系是这样的:大学→人生价值→理想与信念→爱国主义与中国精神→道德→法律→“四有”新人。
  二、完成课程定位、设计思路、课程内容取舍及依据、教学实施的路径和教学方法,实现教材内容的“二次化”。
  1.大学(2课时,讲授):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提出问题:人为什么要上大学?是为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取向。
  人生价值(4课时,讲授2课时,讨论2课时):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讲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揭秘人的本质,回答“人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如何活着”等三个基本问题。这一章是大学生理解贯通本课程的哲学基础,尤为重要。
  讨论:“吃饭为了活着,活着为了吃饭”。
  2.理想与信念(4课时,讲授2课时,演讲2课时):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讲授:人是为了理想与信念活着的,理想与信念是一个人人生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处在人生价值追求的最高层次。大学生应该树立科学的理想与信念。
  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3.爱国主义与中国精神(2课时,讲授):爱国主义和中国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在于可以满足其人生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和尊严感等高层次的需要。
  4.道德(10课时,讲授8课时,讨论2课时):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讲授:道德的价值在于使自我、他人和社会三种复杂交叉、充满矛盾人生价值关系处于和谐统一(善)的状态。道德的评价标准是善恶,道德追求至善(做人的超越)。
  讨论:校园不道德行为调查报告。
  5.法律(10课时,讲授4课时,讨论2课时):领会精神精神,理解法律体系,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
  讲授:法律的价值在于划定了做人的底线,法律的评价标准是公正,法律追求公平正义。
  讨论:经典案例。
  参考文献:
  [1]孙伟平著.事实与价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A].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沈壮海著.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一、案例背景  “90后”职校生普遍个性张扬,独立叛逆。他们好奇心强,知识面广,表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追求快乐,追求幸福,但不愿付出,缺乏毅力;追求时尚,推崇民主,渴望平等,乐于展示自我,自我感觉良好,但几乎不会由衷地为别人着想,换位思考。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它不仅需要爱心、耐心与细心,还需要创造。最让我有成就感的就是我们班男生A的成长。三年以来,他从一个惹事的小
摘 要: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难点是后进生。后进生虽然后进,但他们也是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如何转化他们,引导他们迷途知返,是当今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后进生心理教育 教学效果 转化方法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一视同仁,摘掉“有色”眼镜  一位教育家说:“一旦我们人为地把学生贴上三六九等的标签,会给
摘 要: 学风建设长久以来都是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学风建设直接关系高校的办学精神、人文环境及声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学风建设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作者根据高校辅导员在校工作的实践,从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现状入手,对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学风建设 辅导员  一、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现状  高校教育是我国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是我国实现伟大复
摘 要: 小学低年级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它在幼儿到学生的转换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开展智慧课堂,师生共赢活动,在促进学生智力开发、性格品质及生活习惯的形成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智慧课堂,师生共赢的活动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智慧课堂 师生共赢 低年级数学教学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开展智
摘 要: 推进大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教育理念所存在的消极因素影响和制约大学生个性化教育。在开展大学生个性化教育过程中,应树立科学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动个性化教育,实现大学生个性发展。  关键词: 个性化教育 传统文化 负面影响 克服措施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高校承
江苏高考实施新模式之后,从2008年开始,文理科均增设附加题,选考历史者要加考40分的语文附加题,突出文科生的“特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语文的附加题得分并不理想。而且这几年的高考题难度逐渐增加,文科生的“特长”更难以发挥。  文言文阅读这一块近几年大多为议论文,以与必做题部分文言文阅读的记叙类文字相区别,而且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从教材走向课外,2008年考查了道家和儒家两个学派,以及《史记》中的
摘 要: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指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意义。新课程标准把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高中生物教育的核心任务,实际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有待提高。第二部分解决问题,提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法。以“研学后教”模式下的《细胞增殖》课例展示,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使引导更有效,使学生积极思考,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第三部分分析意义,针对“研学后教”模式下的《细胞增殖
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就是创造新东西的能力。新课改的“为着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着促进每位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成为我们追求的新的教学核心理念。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理念,让教学真正着眼于长远发展,真正走进学生心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自觉强烈的创新意识,努力培养其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转变观念,拓
胡锦涛同志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会议上指出:要不断探索和把握未成年人成长规律,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活动,探索和把握未成年人成长规律,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尊重他们,帮助他们分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引导他们走正确的道路。  不难看出,在教育中我们对孩子最基本的要求是尊重,即重视、敬重。肯定地说,每个人的内心都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和重视。尊重是各民
摘 要: 本文针对学生作文立意陈旧,形式单调,题材老化,语言缺乏个性等现象,分别从立意、结构、选材、语言等方面探讨作文求新的重要性及措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求新意识 培养方法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是给读者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而不是人云亦云,落入俗套。对此,古代文学大师早有论述。苏轼说:“文章最忌随人后,新识卓见自然新。”陆机在《文赋》中说:“虽杼轴予怀,怵他人之我先。”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