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观的狂欢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oki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凡达》背后的文化博弈
  纯正的“美国导演”是不存在的,好莱坞也有法国帮、波兰帮《阿凡达》的导演卡梅隆也不是纯正的美国人,好莱坞的电影是融汇了全世界文化的商业产品,满足了多数人的需求。
  
  1月中旬,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一场耐人寻味的对决。从2010年1月4日上映至2月1日,《阿凡达》已在中国内地卷走9亿元,在全世界,这个有关蓝色外星人的电影的票房已经超过20亿美元。相比之下,在《阿凡达》上映18天后上映的国产电影《孔子》的票房却显得有些尴尬,首周票房低于预期。票房背后的故事更加耐人寻味。就在《孔子》上映前,网络传说,各影院收到通知,在规定时限内撤下《阿凡达》2D版本,为《孔子》让道。紧接着,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定国产电影放映时间不得低于年放映时间总和的三分之二,与传言似乎“不谋而合”。甚至有舆论认为,“让路”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对《孔子》的票房产生了不利影响。
  市场选择已见分晓,那么面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商业行为是否应该适时让路?面对美国强势文化的输入,中国的传统文化真的这么脆弱?
  
  生意人的文化经
  
  好莱坞的电影制作人是生意人,而非文化人,他们要赚钱,就要生产出全世界都喜欢的产品。
  主持人:好莱坞大片风靡全球,是否因为人们在追捧美国式的价值观?
  袁岳:人们追捧美国电影也不一定是在追捧美式价值观。我理解,电影只是一种文化产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美国人的思维多半是未来向的,研究历史的人并不多。未来的事情没人知道,故事都是制作人想象出来的,任何人都难以反驳。好莱坞的文化主题每六年会有一次大的更换,其中包括科幻、爱情、战争、史诗……但是,相比历史故事,美国人更喜欢讲未来故事、科幻故事。好莱坞成功的商业大片中,这类故事占大多数,《星球大战》、《变形金刚》,包括《阿凡达》都是如此。
  好莱坞的电影制作人是生意人,而非文化人,他们要赚钱,就要生产出全世界都喜欢的产品。他们研究世界各国的文化及各个民族的精神需求,抓住了人内心深处的东西,比如:英雄主义、亲情、友情、爱情、正义战胜邪恶……美国电影的成功是因为美国电影人的战略是开放的。纯正的“美国导演”是不存在的,好莱坞也有法国帮、波兰帮……《阿凡达》的导演卡梅隆也不是纯正的美国人,好莱坞的电影是融汇了全世界文化的商业产品,满足了多数人的需求。
  王忠明:美国电影背后是有普世价值观的,能取得广泛的共鸣,比如《阿凡达》,就是对人类贪婪的一种警告。文化产品上不可能没有意识形态的痕迹,美国的产品里面有很多美国强权主导的色彩,《狮子王》、《阿凡达》、《2012》里面都有。观众在欣赏故事、受到感动的同时,在电影中也感受到了美国的强大力量和美式生活的优越。
  主持人: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文化的强势地位仍然难以撼动,原因何在?
  王冉:现在,比起全球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美国文化都拥有更强的影响力。第一个原因是美国经济实力强大,任何一个国家文化的广泛传播,一定是建立在其经济基础上的;美国文化比较开放、自由,有想象力,有创造力;此外,美国有一个良好文化产业机制,能够将有想象力的故事工业化。所以,美国文化比任何国家的文化都更有影响力。
  王忠明:美国文化强势的原因要追溯到200年前的美国。那时的美国聚集了人类思想的精英,他们的立法精神,他们对于自由的保护,对于创新的崇尚,能够诠释美国领先200年的奥秘。美国为什么能形成马太效应——越有人才的地方,越有人才去,是因为美国拥有相当强的国家魅力。
  主持人:除了有形的票房收入之外,无形的价值有哪些?
  王冉:文化产业除了自身创造的价值和投资回报之外,还会影响年轻人的价值观,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比如,美国电影中出现的汽车、食品、服饰……美国人生活中的一切都吸引着年轻人。年轻人会不知不觉的迷上美国人的生活,喜欢这个国家。
  陈少峰:文化产业是一个产业链,会产生很多连带消费,对相关产业有拉动作用。比如,美国NBA的成功,使耐克鞋受到追捧。更重要的是,文化产业也在营造美国的形象,传播美国的影响力。
  袁岳:文化产品对人的影响是本源性的,它会直接影响你的思想,进而影响人的消费需求。
  
  核心价值观的缺失
  
  事实上,中国影视作品背后,没有能让所有人信服的价值观。
  主持人: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不如美国,主要差距在哪里?
  陈少峰:中国电影的最大问题是不娱乐,所以才走不出去。尤其是对年轻人而言,中国电影故事没意思,人物也不可爱,不好玩。现在,中国走得出去的电影,比较成功的电影就是功夫片。但是,功夫片市场是香港人做出来的。
  中国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中国电影习惯于按照一个套路讲一些成年人之间的恩怨。绝大多数成功的中国商业电影都针对成年人,无论《非诚勿扰》、《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这些影片小孩子并不喜欢,看了影响也不好。而且,中国电影中,历史故事太多了。现在,穿古装的人一上场,小孩都跑光了,他们爱幻想,关心未来。
  《花木兰》、《画皮》这些电影跟《阿凡达》比起来,票房成绩如何?我敢说,传统文化中有一部分是跨越时空的。但是,中国人根本无法把它们打造得像《哈利波特》一样吸引人。还有,中国的不少电影人,既想做艺术家又想做商人,结果做哪一个都不够专业。
  王冉:在美国电影中,爱情至上、家庭至上等观念非常容易得到共鸣。相比之下,中国影视作品中,这些美好的主题往往被打破,很多中国电影都去寻求一些扭曲的关系,比如第三者、婚外恋等等……他们把这些当成一个常态。
  事实上,中国影视作品背后,没有能让所有人信服的价值观。目前,中国在经济上年复一年保持8%的增长。但在文化领域,旧的文化传统早就被打破了,新的还没建立起来,整个社会缺乏核心价值观,人们不知道该拥护什么,信仰什么。
  王忠明:要历史的看待这个问题,不能低估中国的文化竞争力。20多年前我在欧洲从没有看到过中国的痕迹,现在中国影片是各大电影节上的常客。目前,中国商业电影的娱乐性、思想性都有些欠缺,但总体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看了《叶问》、《潜伏》,我发现,现在的中国文艺创作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自由度。《潜伏》就揭露了政治斗争的残酷,看到人为了政治,压抑了人性,这些东西在以往的作品中很难表现。《叶问》中有叶问与日本武士比武的情节,过去日本人的形象脸谱化,都是恶魔,如今,影片也表现了日本人的美德。意识形态的桎梏被打破,创作空间越来越大。
  美国电影之所以更多的表现一些美好的东西,与美国的强势地位,美国人自信的态度直接相关。中国还处在上升期,中国人难免会有些挫折感,不像美国人那样的张扬、自信,中国电影也受这种情绪影响。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些价值观是可以和现实世界对接,比如和谐,就能成为商业电影价值观的支撑,可能会产生世界级的作品。其实《阿凡达》中也在讲,不要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文化的输出
  
  文化能否影响世界,取决于中国社会开放的程度。
  主持人:美国文化如此强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袁岳:我赞成逐步放开文化市场,让消费者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实际上,各个民族对外国文化的接受心态也不同。有的民族对本民族文化很固执,法国人和韩国人就很抵制美国文化。韩国人也拍了灾难片,怪兽片,他们的心态是“你能做什么,我就一定能比你做得更好”。菲律宾人就是全盘接受。中国人的态度比较中庸,包容力很强,两种人都有。但是,韩国民族企业的崛起与他们的民族主义情绪无关,韩国企业的崛起恰恰是因为他们的开放和国际化。三星、现代这些企业都把经理人送到国外培训,在公司内部应用国际先进的管理方式。
  陈少峰:现在,国家对外国电影有很大限制,仍然在保护中国产业。这种保护让中国电影行业有了发展,商业化运作能力有所提高。在产业比较弱的时候,保护是迫不得已的,我们真正该做的是提升竞争力,一味排外的态度是不对的。限制的前提是要拿出好电影来给观众看,民族情绪一时冲动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不能代替文化市场的竞争。
  王冉:中国应该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给观众更多选择。保护政策,对消费者和产业都不好。中国要有自信,几千年的文明是有生命力的,只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中国电影人去世界各国的文化中吸取更多东西,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中国文化产业绝对会有长足的发展。
  主持人:那么,中国的文化何时能够输出到全世界?
  王冉:谈中国文化输出,现在还为时过早。中国在世界上的公信度还不够。中医有没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和西医平起平坐?中医本身是有科学根据的,如果中国成了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中医也会得到全世界的信任。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一切的基础。
  王忠明:一个民族的文化输出会迟于经济领域的产品输出。物质产品的输出相对要容易一些,跟生产能力、制造能力紧密相关。文化输出的要求更高,需要有足够的国家信用的支持,需要国家外交局势、国际地位的支持。现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迹象越来越好。因为,中国已经逐渐发展为一个经济强国。
  主持人:如果想让中国文化更快的“走出去”,中国人还需要做什么?
  王冉:好莱坞的产品横扫全世界,美国文化产业的发达离不开社会环境,一个封闭的社会不可能诞生好莱坞。未来,中国的经济能否进一步发展,文化能否影响世界,取决于中国社会开放的程度。中国什么时候能拍北京的CBD商务区的灾难片,国贸大厦倒塌,文化产业就成熟了。在美国,电影里炸白宫都没问题。
  王忠明:中国文化要发展,市场就要开放,政策也应该放开。比如,政府应该给文化产业配置更多资源,比如金融资源、政策资源,像华谊兄弟这样的公司,就该得到更多支持。这些年,情况越来越好,目前已经有两个商业银行和浙江横店集团达成了协议,在资金上给予更大支持。
其他文献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状况是银行流动性很充裕,却找不到有效需求。刘伟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认为,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不是简单的增量问题、扩张问题,而是需要强调宏观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中国的危机带有输入性质,金融危机影响了中国经济增长率4—5个百分点,输入性质的衰退首先影响的是和出口有关的实体经济,即和国际市场有关的产业和产能,实体经济萎缩再影响银行。  我们的实体经济对银行
期刊
真回暖?还是倒春寒  人民币与美元的差别、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的差距、《孔子》与《阿凡达》的冷热对比等决定了中国和美国的经济驱动力是不一样的。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多少道出了中国出口商们2009年的心境。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出口企业便冰火两重天。中国出口额从2008年11月开始延续了13个月的负增长。不  过,2009年12月的出口数据终止了这种“不祥”的延续,出口超预期地同
期刊
相对2009年的“保增长”,李稻葵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认为,2010年应当是“调整年”,是一个打基础的年份,而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失调、过分依赖出口和改革中的社会基础薄弱将是今年宏观经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0年对中国经济将是一个较快增长年,但不是超快增长年,G D P增长速度恐怕很难上10%,今年政府着力点应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过快,应该开启良好的结构调整开篇,为后经济危机时代的未来
期刊
在政府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大部分措施都指向了抑制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结果2010年开市,楼市股市双双持续回落。但钟伟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A股市场根本没有泡沫,房地产市场也不存在整体泡沫。  关于A股市场,从指数,市盈率等指标来看,我认为都没有异常。回顾2007年5月和2008年4月两次调整印花税指数都在3000点,目前中国GDP至少比2年前增长了18%以上,指数不足3000点,有何泡沫
期刊
房地产业与经济大势的关系一直是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夏斌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认为,房地产市场作为直接涉及当前经济复苏的主力因素,在2010年仍然会担负重要角色,但应以消费品市场为导向,削弱房市的虚拟资产因素。  过去的土地使用权拍卖和住房货币化道路是正确的,经济中土地和住房两要素价格必须由市场决定也是今后仍需进一步坚持的方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房价涨到低收入百姓通过货币化已无法实现住房基本需求也是
期刊
2009年,中国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所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很成功,但周其仁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认为,这种成功是有代价的,而现在已经到了政策必须退出,让市场来决策的时候,仅靠短期超发货币扩大赤字是不够的。  刺激政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是短期的,2009年广义货币增幅比GDP高了20个百分点,这个我是持批评态度的。原来我们把刺激政策叫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实际执行起来,却远远超过了
期刊
外需、投资需求增长速度、货币金融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在2010年尤为明显,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余永定表示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诸多的不确定性导致的调控难度变大。  从短期和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是外需的变化。中国出口强劲回升是国内对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乐观估计的主要根据。但是,我们不能排除由于某种小概率事件发生导致美国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也不
期刊
大家、小家、新家、老家、永久的家、临时的家、我家、你家……  在每个人的心中,家的形状与样貌一定各不相同,但对家的感受,差异应该不会太大。家,是让我们休息的地方,是个亲情荡漾的港湾。  在外打拼的人就像高飞的风筝,飞的再高再远,终有一日也要回到原点——家。不为别的,仅仅因为一种责任、一句承诺、一缕乡愁。  家的意义不在其物理价值——并不看重房子的大小、装饰的档次,而在于其化学效益——家给一个人内心
期刊
该是做“大事情”的时候了。  2009年6月,硅宝科技(300019.SZ)的总资产为1.47亿,仅仅几个月后,硅宝科技募得资金2.99亿,总资产瞬间翻番。  这是一家简单到有些偏执的技术型公司,在成立后的多年时间里,从未向银行贷过款,甚至还把风投拒之门外。但现在,创业板改变了它的命运。  “创业板看重自主创新和成长性,而我们是第一批企业里唯一的新材料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硅宝科技创始人之一、总经
期刊
没有电视,没有春节联欢晚会,更早的时候甚至没有电灯……一间山村小屋却能在冬夜里给全家带来温暖。    虽然离家在外、在北京生活了十多年,但无论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希望的原野上”的歌声,还是从电视、杂志中的风光片,都能勾起我对家乡的思念,让我在一刹那间想起家乡的影子。  我的家乡在湖南桃源。今年冬天多雪,看着窗外飞舞的雪花,我的思绪不禁被拉回到25年前。  湖南的冬天也很冷,大雪外加上一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