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000c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对作为教学活动重要角色的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学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和学生学习过程;将更加重视教育功能;具有更多的人文色彩。应对这些挑战,教师要完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转变课堂角色,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增强研究意识,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教师;挑战;应对
  一、新课程对历史教师提出的新挑战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深化,历史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也对作为教学活动重要角色的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1.突出学生主体和学生学习过程
  从历史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比较看,有一点值得提醒的,就是课程目标有明显的不同,在新课程标准中,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里的“过程与方法”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尤其应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主要有七个环节:一是学习动机的确立;二是历史知识的积累;三是对历史的体验与感受;四是相关能力的培养;五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评价与理解;六是对历史线索、历史规律的概括与总结;七是对相关历史知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
  2.新课程将更加重视教育功能
  国家在学校教育设置历史课程的目的就是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基本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和世界观,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塑造健全的人格,逐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逐步培养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逐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生理想,逐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尊重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正确的开放的国际意识。
  3.新课程具有更多的人文色彩
  尊重学生、尊重个性是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也是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更是衡量课程人文色彩程度的主要标志。历史新课程追求人文关怀的目标是:“在面向未来的历史课程中占据中心位置的应是人,而不是学科本身”。所以,新课程设置特别关注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课程设计由方便老师教授变成方便学生学习,课程实施关注教师准确传递信息变成关注学生高效获取信息,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导变为师生共同活动,尽量让学生通过观察、动脑、动手,手脑并用等具体行为获得科学、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4.新课程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
  为使课程内容贴近学生,新课程增加了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意识、社会意识、民族意识、国际意识;同时,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贴近学生,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吸取智慧,提高人文修养,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全面发展,进而达到提高历史课程教育质量。
  二、历史教师的应对策略
  1.完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近几十年来,史学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研究也不断深入。史学研究的对象不再局限于社会各界的“精英”,而是转向普通人、社会低层、默默无闻的芸芸众生。研究领域也从政治史和经济制度史转向新社会史、新经济史、城市和地方史以及一些被传统史学忽视的领域。史学研究一方面注重多角度、多层次对历史问题作微观探析,另一方面也呈现出作整体的综合化研究的态势,这对中学历史教学必然产生较大影响。我们看到,新课程教材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注意吸收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摒弃了某些陈旧的观点,对此,历史教师应当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点。再者,历史新课程采取中外历史合编和专题化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不仅把中外历史结合起来,而且几乎所有的模块都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如语文、音乐、美术和各种自然科学等。
  2.转变课堂角色,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单一的讲述、板书和读课文。学生被动地接受历史史实,课堂中的问答也多半是复述教材中的文字,教师充当了历史知识和结论的灌输者的角色。这样的历史教学,其效果当然很差。新课程将“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并且突出强调发展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3.增强研究意识,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
  過去中学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截然分开的。教师的任务就是按照教材、“教参”甚至试卷的“标准答案”去教。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样教,怎样教更好等等,绝大多数教师没有深入思考。教师游离于教学研究之外,成为单纯的知识“搬运工”。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对教师的期待。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不断增强教学研究的意识。要认识到,教学研究无处不在,大到历史课程目标研究、历史课程编制、历史学科学业评价方式的改革,小到一堂历史课的教学设计。也就是说,历史教学研究的对象,既可以是教学中的各种微观具体问题,也可以是教学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宏观理论课题。
其他文献
在目前的各项制度改革过程中,应该认识到,生活在社会低层的农民、下岗工人及普通弱势百姓生活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社会必须予以关注并及时改善.
国学素养就是通过对国学经典的研习,提高自身的内在涵养,进而提升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水平.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国学素养即学生在对国学知识广泛涉猎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何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创新。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核心任务,我们认为,本次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应体现以下几点:  一、教師要具有课程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而这种规范性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编制的,故“课
在多种文学艺术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视觉方式基本上决定了艺术载体的本质差异。而不同的载体,又导致了视觉的结果产生出许多神奇的变因,但是各种文学艺术同源的那种互通机能
对穷人和底层的遗忘是一个时代性的特征,仿佛对这个部分的注意和记忆都会降低繁华世界的愉快,因此我们不大可以说这是一个任何意义上的策略.即便是穷人本身也在竭力参与到这
新形势下,传统的侦查方式正在被日益频发的高科技、高智商犯罪不断冲击,犯罪情报的极其不对称,导致侦查人员始终无法摆脱被动侦查的状态,无法有效获取相应的犯罪信息正在极大
当前有关高校离退休管理人员的特点和管理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就要创新现有的管理模式,努力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和创新发展意识,这样才能让高校离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更为
教师个人知识建构具有培养教师的主体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优化教师的教育实践等作用,研究教师个人知识是当前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探析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新时代教育理论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不仅对地域经济、文化发展发挥持续影响,而且对生活在该地域人群的精神生活、理想信念、个性特征、伦理道德的塑造发挥着积极的作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rn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就建立了针对城乡贫困居民的社会救济制度.1999年,中国政府正式颁布了,为城市所有居民提供最蟪本的生活保障.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