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整合教学资源的必要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必须理清课程、课标和教材的关系——历史教科书是课程资源最重要的一项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须跳出教材,从课程和课标要求的高度解读教学的重难点,进一步整合历史教学资源,方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例,岳麓版教材只是以要点的形式呈现出二战胜利的意义,对二战的历史教训语焉不详。如果只是采取单纯解读文本的教学策略,这堂课也就失去了灵魂,学生能记住的只有干巴巴的历史教条。有鉴于此,我们应当从课标出发,以大历史视野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为我所用。
二、整合教学资源应为人文主义教育服务
如岳麓版教材所述,二战是由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引起的。这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然而,在引进新材料的基础上,学生们会发现一些“非主流”因素也对二战的爆发起到了推动作用。从多个角度对二战的成因进行解析,既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二战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更有助于实现人文主义教育的目标。以下材料被引入本课教学过程,学生们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总结纳粹崛起的原因及其启示。
材料一:六百万犹太人,包括150万儿童在几年内就被残忍地杀害了。我们不得不反省人性之恶,但人性之恶通常有善的包装。希特勒能够上台,依靠的口号之一就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工作”,看上去这个政党是为穷人、为社会服务的。纳粹包装的另一个法宝就是科学——所谓的优生研究理论,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可以消灭下等人,所以,纳粹科学家心安理得地杀害了德国的精神病人和保育院的弱智儿童,并且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
该材料入选本课教学资源的理由有二:首先,用历史对学生进行现代公民素养教育。学生要学会理性分析问题,学会探究社会问题的真相,才不会被谎言所欺骗(我们身边的一些邪教也冠冕堂皇地打着拯救人类的口号),所以我们要有独立的思想以及自由的精神。其次,结合人性审视战争爆发的原因。希特勒的恶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归根到底还在于人性的弱点。许多人在内心深处相信自己比别人优越,或为了自己的安全不惜让别人成为替罪羊。从本质上讲,药家鑫杀人的理由就是如此——我比农村人优越,农村人难缠,为了自己的安全需要杀掉张妙。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反思:自己有高人一等的潜意识吗?自己是否歧视过别人?从人性的角度反思历史具有永恒的价值,即谁也不能置身于事外,大家都走进了历史。
三、整合教学资源应为深化课标主题服务
材料二:卡廷森林惨案。1940年春,大约2.2万名波兰军人、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职人员在卡廷森林、加里宁、哈尔科夫等地遭到苏联军队杀害,其中在卡廷森林被害的有4000余人。1990年4月13日,在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问苏联之际,苏联正式承认对卡廷事件负全部责任。
材料三: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此后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继续不说话;再后来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还是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马丁牧师
上述材料入选本课教学资源的理由在于:法西斯通常被认为是二战的罪魁祸首,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对法西斯纵容以及苏联曾经的助纣为虐往往为后人所忽视。作为历史知识的传承者,历史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历史真相,学生应当明白受害国也曾经是迫害、侵略其他国家的帮凶。不能因为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死亡士兵最多、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忽略了对战争罪恶成因的反思,更不能用虚假材料或者掩盖事实的手段推脱受害国的历史责任。马丁牧师的作品表明个人对罪恶的妥协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侵犯。只有这样,学生从课堂了解到的才是全面的而非片面的,理性的而非偏执的历史。
在当前大文科教学的背景下,历史教学必须放宽视野。除上述书面材料外,也可以对与二战有关的优秀反战影片、生动的图像资料、反战题材的文学作品等资源实行“拿来主义”,使其为我所用,但前提是必须明确这种“拿来”的目的,也就是落实课程和课标的教学要求。
(责任编辑庞丹丹)
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必须理清课程、课标和教材的关系——历史教科书是课程资源最重要的一项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须跳出教材,从课程和课标要求的高度解读教学的重难点,进一步整合历史教学资源,方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例,岳麓版教材只是以要点的形式呈现出二战胜利的意义,对二战的历史教训语焉不详。如果只是采取单纯解读文本的教学策略,这堂课也就失去了灵魂,学生能记住的只有干巴巴的历史教条。有鉴于此,我们应当从课标出发,以大历史视野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为我所用。
二、整合教学资源应为人文主义教育服务
如岳麓版教材所述,二战是由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引起的。这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然而,在引进新材料的基础上,学生们会发现一些“非主流”因素也对二战的爆发起到了推动作用。从多个角度对二战的成因进行解析,既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二战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更有助于实现人文主义教育的目标。以下材料被引入本课教学过程,学生们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总结纳粹崛起的原因及其启示。
材料一:六百万犹太人,包括150万儿童在几年内就被残忍地杀害了。我们不得不反省人性之恶,但人性之恶通常有善的包装。希特勒能够上台,依靠的口号之一就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工作”,看上去这个政党是为穷人、为社会服务的。纳粹包装的另一个法宝就是科学——所谓的优生研究理论,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可以消灭下等人,所以,纳粹科学家心安理得地杀害了德国的精神病人和保育院的弱智儿童,并且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
该材料入选本课教学资源的理由有二:首先,用历史对学生进行现代公民素养教育。学生要学会理性分析问题,学会探究社会问题的真相,才不会被谎言所欺骗(我们身边的一些邪教也冠冕堂皇地打着拯救人类的口号),所以我们要有独立的思想以及自由的精神。其次,结合人性审视战争爆发的原因。希特勒的恶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归根到底还在于人性的弱点。许多人在内心深处相信自己比别人优越,或为了自己的安全不惜让别人成为替罪羊。从本质上讲,药家鑫杀人的理由就是如此——我比农村人优越,农村人难缠,为了自己的安全需要杀掉张妙。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反思:自己有高人一等的潜意识吗?自己是否歧视过别人?从人性的角度反思历史具有永恒的价值,即谁也不能置身于事外,大家都走进了历史。
三、整合教学资源应为深化课标主题服务
材料二:卡廷森林惨案。1940年春,大约2.2万名波兰军人、知识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职人员在卡廷森林、加里宁、哈尔科夫等地遭到苏联军队杀害,其中在卡廷森林被害的有4000余人。1990年4月13日,在波兰总统雅鲁泽尔斯基访问苏联之际,苏联正式承认对卡廷事件负全部责任。
材料三: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此后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继续不说话;再后来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还是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马丁牧师
上述材料入选本课教学资源的理由在于:法西斯通常被认为是二战的罪魁祸首,而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对法西斯纵容以及苏联曾经的助纣为虐往往为后人所忽视。作为历史知识的传承者,历史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历史真相,学生应当明白受害国也曾经是迫害、侵略其他国家的帮凶。不能因为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死亡士兵最多、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忽略了对战争罪恶成因的反思,更不能用虚假材料或者掩盖事实的手段推脱受害国的历史责任。马丁牧师的作品表明个人对罪恶的妥协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侵犯。只有这样,学生从课堂了解到的才是全面的而非片面的,理性的而非偏执的历史。
在当前大文科教学的背景下,历史教学必须放宽视野。除上述书面材料外,也可以对与二战有关的优秀反战影片、生动的图像资料、反战题材的文学作品等资源实行“拿来主义”,使其为我所用,但前提是必须明确这种“拿来”的目的,也就是落实课程和课标的教学要求。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