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报道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limengwais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代表了我国当代工艺美术最高水平的展览,引领当代工艺美术创作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有关双年展的文献多为报道类,对2012—2018年四届双年展相关报刊文献进行整理,通过对其数量、来源分布、内容等方面分析,探讨双年展对当代工艺美术的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工艺美术; 双年展;报道
  【中图分类号】J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3-166-03
  【本文著录格式】张雪,左红卫.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报道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7(13):166-168.
  引言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自2012年首届起,每两年举办一次,相继遴选国内工艺美术行业中优秀作品参展,展览的同时举办学术研讨会,出展作品统一整理成册并出版。中国当代工艺双年展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对工艺美术作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认识,加深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展出作品所呈现的主旋律与创造性并齐,现代性与多样性统一的作品对当代工艺美术创作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为当代工艺美术交流搭建平台,推动工艺美术传承创新。截至2020年10月12日,将所收集的文章进行整理,内容为报道双年展相关讯息的文章共有63篇。
  一、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概述
  (一)双年展发展历程
  为展现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家技艺和创作的优秀成果,促进工艺美术创新与发展,自2012年开,双年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每两年举办一次,皆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首届双年展于2012年4月17日开展,1000余件作品来自全国各主要产区、流派,涵盖了玉雕、石雕等共10种工艺种类。第二届于2014年12月6日开展,与上届相比,增加砚雕、竹木雕、玻璃、唐卡,删减了牙雕工艺种类。展览设“承古启今、巧夺天工”和“薪火相传、演绎华彩”两个主题,共出展500余件作品。2016年7月10日第三届双年展开幕,展览主题与第二届相同,下设8个展厅,共出展约700件作品。第四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以“弘扬经典·铸造辉煌”为主题,下设“承古启今·巧夺天工”“薪火相传·演绎华彩”两大篇章。涵盖12种工艺作品,近1000余件优秀作品于2018年8月18日展出。
  (二)双年展特点
  1.紧扣时代主旋律,注重工艺美术多元化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是国家级别、公益型的展览。四届双年展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策划组织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等国家级专业机构人员组成。历届双年展策划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主题,受到各界关注。如第三届展览是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會提出的“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为指导思想,力求从构建传承体系,振兴传统手工技艺,弘扬工匠精神的角度表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代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充分展示传统工艺美术中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发挥展览对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示范性作用[1]。
  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双年展在遴选作品时始终秉持传统与创新统一、主旋律与创新精神并齐的观念,面向全国征集优秀作品,四届展品地区涉及到北京、上海、天津等共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涵盖雕刻类、绣织染类等共12种工艺种类,力求向人民群众展示中国当代工艺美术风貌。作为展示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窗口,双年展不向作者收取费用,对部分贵重的入藏作品适当补偿材料费,展出期间免费向观众展出,使社会各阶层群众都能共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党和国家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的愿景,对国民素质的提高与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视,从而推动新时代我国工艺美术事业发展,日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2.“专业”与“学术”齐驱
  从展览的运营和管理上看,双年展形成了“专业”与“学术”的固定模式和长效机制:组织专家对参展作品进行评选,对入选、入藏作品颁发证书,体现了专业特色的竞争性;在展览的同时组织举行学术研讨会,其主题与展览紧密相连,围绕工艺美术风貌、传承、创作现状、未来发展等角度进行学术讨论,呈现出艺术品展示与学术与创作互动的局面。针对双年展呈现出的学术观点文章现有侯样祥的《从“双年展”看中国工艺美术新趋向 “艺术化”排斥“生活化” “贵族化”挤压“平民化”》[2]《中国工艺美术创作新趋向》[3]《论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创作的两大新趋向——由三届“双年展”谈开去》,[4]等。展览结束后,主办方将作品整理成册并出版,现出版的作品集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高显莉主编,每届共两册,主要收录每届双年展的参展作品,按照主题划分作品门类进行排版,标明作者、作品材质、作品名称等基本信息。
  二、关于双年展报道类报刊文献分析
  (一)报刊文献数量
  将所收集报刊文献进行整理。按每届双年展划分,2012年共有15篇,2册作品集;2014年共有13篇,2册作品集;2016年共有16篇,2册作品集;2018年共有19篇。由此得知2012—2018年,关于双年展报刊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在党和国家的指导下,以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为指导思想主办的双年展越来越受大众的关注。
  (二)报刊文献来源分布
  对报刊文献进行文献来源统计分析,有利于了解历届双年展报道机构情况,对63篇文献,6册作品集进行来源分析,其结果如图1。
  由此得知有关双年展的报刊及文献来源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集中于人民网、中国艺术研究院官网、《光明日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等,多种报刊及网站媒介传播扩大了双年展的传播范围,使人民群众能够以多种渠道认识并了解双年展。
  (三)报刊文献内容分布
  1.关于双年展展讯的报道   将收集报刊文献按照内容整理,关于双年展展讯的报道共有37篇,以届数划为,共分为:8篇,10篇,10篇,11篇。其内容细分为以下三种:第一,报道开展时间地点,组织机构,主题,参展作品数量、门类、地区等基本信息,共30篇。第二,报道领导人出席开幕式、参观展览等,共7篇。第三,报道新闻发布会,共2篇;由此可见,展讯报道总量呈上升趋势,内容涵盖较为完善,多角度、大量的报道说明双年展越来越受大众及媒体的重视。
  2.关于历届参展作品的报道
  部分双年展参展作品的报道内容多侧重于作品介绍、题材、创作理念等,将报道文章内容细分为以下三类:第一,以某一种类或当届双年展部分作品为主进行报道。如:《巧夺天工·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精品赏析之一:金属类》[5]选介10件金属作品。豫民的《性摄天地精华 巧夺鬼斧神工 —— 2012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展品选介之一:玉、牙、石、木雕》[6]等2篇文章中选介21件玉、牙、石、木雕类,17件绣品、陶瓷、金属类作品。第二,以出展作品题材为内容。如《武汉8人“好手艺”亮相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7]报道了武汉出展了8件荆楚文化作品。第三,介绍参展作品形式。如《2016·北京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8]报道了本届出展一件以北京紫禁城角楼为原型,进行1:10比例建造的作品。《湘绣入选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 现匠人刺绣功底》[9]报道了入选的湘绣作品采用落地屏风的形式展现作品。
  从对报刊文献内容归类整理,能够较为直观的得知:展览呈现了各个门类的工艺美术作品在诠释主流意识方面所呈现的艺术面貌。在遴选作品方面,双年展坚持弘扬主旋律,强调作品题材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作品内容的现代性和创作想法、参展作品材质丰富多彩、艺术家在传统技艺上推陈出新。
  (四)关于优秀作品入馆收藏的报道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以其特有的国家性、专业性与学术性特点,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及时给予高层次的认可,报道入藏作品的文章体现出党和国家对文艺工作的支持与重视,使人民群众了解到中国顶尖工艺美术作品面貌,相关文章如《国家博物馆收藏24件工艺美术精品 》[7],报道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21位艺术家创作的共24件作品。
  三、双年展报道对工艺美术发展的影响
  1.为当代工艺美术交流搭建平台
  双年展是具有国家级性质的展览,从而形成了大师云集、精品荟萃的盛大场景。国内各层级媒体的广泛融入,运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介进行宣传,提高了双年展在国内的影响力。所出展作品均为工艺美术类,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对作品的把控尤为严格,吸引了大量优秀工艺美术家参展,无形的为艺术家们搭建了交流平台:对老艺术家们而言,双年展的出现,使之能够感受到行业内新鲜血液的创作激情,激发其师者之心;对中青年艺术家而言,作品入展增强了自身的艺术自信,在展览上,通过观摩学习,集众家之长,不断的丰富自己作品内涵,提高作品技艺。
  2.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工艺美术传承创新
  伴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变化,工艺美術形成了审美与实用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门类,做到见物见生活。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一方面精美的工艺美术作品引领着大众审美的提升,通过精湛的工艺美术作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的需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另一方面向人民展现了当代工艺美术家的与时俱进,在传承技艺的基础上用工艺美术诠释艺术与生活、传统与创新、时代主旋律与作品多样性的关系。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作为国内顶尖工艺美术作品展览的场地,有着展览、收藏、学术理论研究、审美教育等功能。近年来,随着文艺工作不断的推进,部分院校都已开设工艺美术专业。展览期间观者除了普通人民群众、专家学者、工艺美术家,还有各大学院的师生,对师生而言,其审美教育功能意义重大:双年展能够使学生们大量接触中国传统工艺,在展览期间,主办方邀请部分艺术家亲临现场讲解,寓教于现场,将中国传统文化扎根于学生内心深处,从而推动我国当代工艺美术教育事业前进。
  四、结语
  在全球化不断加速的当下,我们迫切需要对自己国家的文化知根知底,增强文化自信。工艺美术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符号之一,承载着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历经四届,其制度较为完善,通过报道类文章能得知双年展部分面貌。通过对文章分析,较为直观的发现报道媒体、文章数量的逐渐增加,扩大了双年展传播范围,使大众对双年展愈发熟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工艺美术传承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2016·北京)”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EB/OL].(2016-07-25)[2020-11-30]中国艺术研究院,http://www.zgysyjy.org.cn/201/28268.html.
  [2]侯样祥.从“双年展”看中国工艺美术新趋向 “艺术化”排斥“生活化”“贵族化”挤压“平民化”[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6-11-11(16).
  [3]侯样祥.中国工艺美术创作新趋向[J]. 上海工艺美术,2017(1).
  [4]侯样祥.论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创作的两大新趋向——由三届“双年展”谈开去[J]. 陶瓷研究,2016(5).
  [5]马佳.巧夺天工·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精品赏析之一:金属类[J].中国黄金珠宝,2014(46).
  [6]豫民.性摄天地精华,巧夺鬼斧神工——2012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展品选介之一:玉、牙、石、木雕[J].美与时代:上,2012(6).
  [7]武汉8人“好手艺”亮相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EB/OL].(2018-08-09)[2020-10-12]人民网,culture.people.com. cn/n1/2018/0819/c1013-30236983.html.
  [8]2016北京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J].中国生漆,2016(3).
  [9]湘绣入选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现匠人刺绣功底.人民网,2018.8.18.
  [10]国家博物馆收藏24件工艺美术精品[EB/OL].(2016-10-10)[2020-10-12]人民网,art.people.com.cn/n1/2016/1010/ c206244-28766284.html,.
  作者简介:张雪(1999-),女,山东德州,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研究;左红卫(1968-),女,江苏泗阳,教授,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古筝的演奏技巧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筝派演奏技巧未来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并对左手演奏法进行详细的分析,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筝派技巧的演奏展开全面论述。  【关键词】古筝;演奏技巧;发展;传承;左手演奏法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3-128-03  【本文著录格式】谢华.当代古筝演奏艺术的传承与
【摘要】对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来说,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尤其当下互联网技术全面普及,带来了更多的创作形式,而且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也被广泛熟知。不过我国传统文化也因此受到冲击,所以要与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相融合,这样不仅可以获得传承,也能丰富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内涵,提高现代艺术的价值与审美。由于传统文化是我国经历千年所积累的瑰宝,其中蕴含的价值不言而喻,两者结合将带来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会对
【摘要】随着我国各领域逐渐进入科技时代、数字化时代,我国正在积极主动与“云数据” “智能化”“互联网 ”相融合。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代表之一,也在积极的与“现代”智能技术相交融,文化展览也逐渐在以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与人互动。对此,文章探究古代文物是如何与数字技术结合的,研究其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以及研究文化博物馆如何长久地推陈出新从而使文物永葆鲜活,由此对文化博物馆的“数字化”展览此提出意见与建
【摘要】“中国只有两部半的电影。”其中一部便是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在《霸王别姬》中,陈凯歌导演对画面美感的构造是这部作品的一大重要特征。光线是构建影视画面,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元素之一。正确地认识光线,探究光线的变化规律,了解其所具备的艺术效果并巧妙地加以应用是影视摄像创作的必要环节。本文将从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视觉艺术视角来探析摄像中的光线运用。  【关键词】摄像;《霸王别姬》;视觉艺术
【摘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对摄影在宣传工作中的意义高度重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际,红色摄影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集体创作,已迅速成为中共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一环,并在中国摄影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这种集体创作围绕开国大典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达到一个顶峰,也为新中国的宣传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重温经典之作,感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光辉历程,激发爱国主义热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电视记者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电视记者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切实地做好新闻采访方面工作,以此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的新闻采访的需要。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新闻的主要特点,随后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电视记者新闻采访工作现状,最后探讨了新媒体时代电视记者开展新闻采访工作的措施,以供专业人士进行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电视记者;新闻采访工作  【中图分类号】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通讯设备不断进步,国内自媒体行业迅速发展壮大,在众多自媒体形式中,自媒体短视频一经出现,就迅速吸引了大众目光,引起广泛关注,如今,自媒体已经逐渐发展出了独特的品牌运营的商业模式。自媒体品牌想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在内容上树立独特风格、运用恰当的传播方式,提升品牌商业价值。本文将通过对“李子柒”品牌传播进行分析,对自媒体时代下的品牌传播进行研究。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广泛、深刻和悠久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也曾重申过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必须要进行不断弘扬和传承。戏曲是我国的重要传统文化之一,而融媒体的应用有效拓宽了戏曲的发展空间,如何在融媒体背景下发展电视戏曲栏目是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本文基于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戏曲栏目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戏曲栏目的传播途径,并深入探讨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融媒体;
【摘要】本文将是笔者在创作过程中,对写意性油画的画面表现力产生思考的关键点入手。深刻理解了有关于写意油画画面之中对画面由写到意的过程。对线性表现、肌理质感和精神表达的着眼点深入探讨,结合当代写意油画艺术家们的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对突出的艺术家的画面再次理解。感受写意性绘画中的分解物象后,对物象进行重组,通过重组和表达体现出画面神韵。  【关键词】油画风景创作;写意性;绘画语言  【中图分类号】J6
【摘要】唐卡艺术是西藏高原民间绘画与宗教绘画融合形成的中华艺术瑰宝,具有强烈的宗教性,是藏族人民智慧的产物。它不仅具有审美意义,还具有宗教信仰传播的功用目的。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唐卡艺术以藏族民族文化为根基,同时又受到我国汉地文化、尼泊尔文化、印度文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具有民族特性、地域特性和世界性的艺术门类。本文通过浅要分析齐乌冈巴画派与勉唐画派之间在背景处理、佛像造型、量度等方面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