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310.2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145-01
语文作业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它和课前预习、课内学习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却忽视了作业的本质性内涵的挖掘,导致本来应该能够促进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作业练习,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沉重负担。在新课程背景下,迅速推进语文作业设计的科学化,应当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因为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对于学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顺利内化入个人的知识结构,顺利生成和发展语文应用能力,还是对于语文教学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窠臼,正确践行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焕发出素质教育的灿烂光芒,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于“人文”一词,《辞海》的解释:“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核心是“人”,以人为本,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部分,其根本目标是对学生施行全人格的教育。因此,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着重培养学生这个学习主体作为“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即怎样做人。学习主体对语文信息的内化过程,是按照陶冶性转化与感悟性养成的方式运作的。语文信息的教学传导要达成的理想状态是目标预设和思想生成的对立统一,有预设才有吸收,有生成才有提高。我们设计作业以文本“教学目标”为依据,用从文本学到的知识和达成的能力,去解决文本以外的现实问题,从而将作业设计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广阔领域。这样,作业才能成为学生放飞思维风筝的彩色平台。语文作业设计在依据文本的“教学目标”的同时,更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对作业题目、数量、难度、拓展度等的拟定,要以学生的内心需求为导向,与学生语文素质的健康发展相适应,所设计的作业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要讲究形式多样,注重全面发展。我们还需要在语文作业的平时设计中做到因材施教,最好做到分层布置,可以让作业形式随年级升高而逐步丰富、让作业广度随年级升高而逐步拓展、让作业难度随年级升高而逐步递增、让作业内容紧密贴近学生实际能力。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应要求学生自己解决字詞练句作业。当然,教师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是养成学生互查的良好习惯,没有监督是不行的,学生的惰性是很容易养成的,我们对于这类作业的要求应当是非常严格的。同时,我们还要对汉字的书写要有高标准,课标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作业应占很大的比重,它包括教材文章的阅读与课外文章的阅读。教材文章的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头戏,它在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所有的语文知识、所有的人文知识,每一篇文章如果读不深、读不透,就完不成课标的要求,达不到育人的标准。从这一点上说,字词句段篇章、语法、修辞、文章做法、艺术特色等等,都是我们布置作业的范畴。
初中阶段的写作也是一重头戏,所以时刻要重视写作练习的设计,努力使学生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以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让学生阅读中内化的知识,通过反复的写作实践得到巩固和检验。写作练习可以是片断,可以是篇章。比如学完《故宫博物院》,可设计学生学习该课按方位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家或学校;学完《散步》后,可以让学生试着从日常小事中寻找到亲情与责任等等,努力把学和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语文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强调听说读写,故而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更应该遵循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引导学生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更要重视非书面作业的布置与检查。
语文重在积累,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一定要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无条件地背诵,只有大脑里拥有大量而丰富的背诵篇目,我们的学生才能称得上是“读书人”,才能应对包罗万象的语文学习生活。但回过头来看我们所使用的语文教材,它的编排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受到局限,一个学期的语文阅读,光靠教材上的二三十篇课文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求,这就需要大量的课外文章来补充。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会必要的阅读各种问题的方法以外,必须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这项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作业,它的布置应该更有条理性,更有计划性。可在每个双休日和假期里,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要阅读一些好文章和书籍,并把其中的优美句段摘抄下来,进行诵读。阅读内容给学生划定大的范围,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篇目。比如,学完《孤独之旅》后,就让学生去读曹文轩的《草房子》;学完《范进中举》就可以读《儒林外史》等等。通过这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从而利于语文学习的展开。
当然,阅读以后留下读书的痕迹——读书笔记是必要的。可要求学生建立“语文小仓库”,这是一道长期作业,一是摘录所阅读的书或文章中的值得记录的句子。或描写人物的,或描写景物的,或含义深刻点明主题的,或抒情的。二是写简短的读后感。读书笔记的检查主要和读书会同时进行,采用老师推荐和自我推荐的方法展示自己的作品。
其实各项语文作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联系紧密,共同支撑语文学习的大厦。只在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只有长期坚持,才能使学生的读写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在新形势下,语文作业的评价已经由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变为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家长的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评价中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就如语文新课标中所说的:“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积极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果老师心中装着学生,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发展精心设计作业,用发展的眼光科学指导评价,那么就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语文作业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它和课前预习、课内学习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是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却忽视了作业的本质性内涵的挖掘,导致本来应该能够促进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作业练习,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沉重负担。在新课程背景下,迅速推进语文作业设计的科学化,应当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因为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对于学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顺利内化入个人的知识结构,顺利生成和发展语文应用能力,还是对于语文教学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窠臼,正确践行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焕发出素质教育的灿烂光芒,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于“人文”一词,《辞海》的解释:“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核心是“人”,以人为本,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部分,其根本目标是对学生施行全人格的教育。因此,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着重培养学生这个学习主体作为“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即怎样做人。学习主体对语文信息的内化过程,是按照陶冶性转化与感悟性养成的方式运作的。语文信息的教学传导要达成的理想状态是目标预设和思想生成的对立统一,有预设才有吸收,有生成才有提高。我们设计作业以文本“教学目标”为依据,用从文本学到的知识和达成的能力,去解决文本以外的现实问题,从而将作业设计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广阔领域。这样,作业才能成为学生放飞思维风筝的彩色平台。语文作业设计在依据文本的“教学目标”的同时,更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对作业题目、数量、难度、拓展度等的拟定,要以学生的内心需求为导向,与学生语文素质的健康发展相适应,所设计的作业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要讲究形式多样,注重全面发展。我们还需要在语文作业的平时设计中做到因材施教,最好做到分层布置,可以让作业形式随年级升高而逐步丰富、让作业广度随年级升高而逐步拓展、让作业难度随年级升高而逐步递增、让作业内容紧密贴近学生实际能力。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应要求学生自己解决字詞练句作业。当然,教师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是养成学生互查的良好习惯,没有监督是不行的,学生的惰性是很容易养成的,我们对于这类作业的要求应当是非常严格的。同时,我们还要对汉字的书写要有高标准,课标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作业应占很大的比重,它包括教材文章的阅读与课外文章的阅读。教材文章的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头戏,它在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所有的语文知识、所有的人文知识,每一篇文章如果读不深、读不透,就完不成课标的要求,达不到育人的标准。从这一点上说,字词句段篇章、语法、修辞、文章做法、艺术特色等等,都是我们布置作业的范畴。
初中阶段的写作也是一重头戏,所以时刻要重视写作练习的设计,努力使学生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以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让学生阅读中内化的知识,通过反复的写作实践得到巩固和检验。写作练习可以是片断,可以是篇章。比如学完《故宫博物院》,可设计学生学习该课按方位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介绍一下自己的家或学校;学完《散步》后,可以让学生试着从日常小事中寻找到亲情与责任等等,努力把学和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语文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强调听说读写,故而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更应该遵循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引导学生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更要重视非书面作业的布置与检查。
语文重在积累,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一定要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无条件地背诵,只有大脑里拥有大量而丰富的背诵篇目,我们的学生才能称得上是“读书人”,才能应对包罗万象的语文学习生活。但回过头来看我们所使用的语文教材,它的编排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受到局限,一个学期的语文阅读,光靠教材上的二三十篇课文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求,这就需要大量的课外文章来补充。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会必要的阅读各种问题的方法以外,必须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这项作业也是一个长期的作业,它的布置应该更有条理性,更有计划性。可在每个双休日和假期里,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要阅读一些好文章和书籍,并把其中的优美句段摘抄下来,进行诵读。阅读内容给学生划定大的范围,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篇目。比如,学完《孤独之旅》后,就让学生去读曹文轩的《草房子》;学完《范进中举》就可以读《儒林外史》等等。通过这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从而利于语文学习的展开。
当然,阅读以后留下读书的痕迹——读书笔记是必要的。可要求学生建立“语文小仓库”,这是一道长期作业,一是摘录所阅读的书或文章中的值得记录的句子。或描写人物的,或描写景物的,或含义深刻点明主题的,或抒情的。二是写简短的读后感。读书笔记的检查主要和读书会同时进行,采用老师推荐和自我推荐的方法展示自己的作品。
其实各项语文作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联系紧密,共同支撑语文学习的大厦。只在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只有长期坚持,才能使学生的读写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在新形势下,语文作业的评价已经由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变为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家长的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评价中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就如语文新课标中所说的:“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积极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果老师心中装着学生,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发展精心设计作业,用发展的眼光科学指导评价,那么就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