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兴趣渗透

来源 :教育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ohaoba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当今世界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来看,多学科的结合、相互渗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与历史教学应该结合起来,互相渗透,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好历史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适当、适时地进行“历史教学”,能够营造更多的生动活泼、乐观愉快的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中的“历史教学”应经常进行,要不断更新理念,不要认为历史学科的教学只是历史老师的任务而教于不顾。
   【关键词】 语文教学;兴趣;渗透;历史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knowledge shallowly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interest seepage
   Shi Shiyong
   【Abstract】 Looking from now the world personnel training’s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e multi-disciplinary unions, mutually the seepage is the modern education need to develop. Therefore,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and the historical teaching should unify, seeps mutually, can meet the time development need. In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process, the teacher grasps the historical knowledge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reasonable utilization, can achieve the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effect.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suitable, at the right moment carries on “the historical teaching”, can build many spirited, the optimistic happy classroom atmosphere, thus achieves enhances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the historical teaching” should carry on frequently, must renew the idea unceasingly, do not think that the historical discipline the teaching is only the historical teacher’s duty teaches in not to attend. 
   【Key words】 Language teaching; Interest; Seepage; History
  
   自古“文史不分家”,正所谓文以载史,史以文传。然而在目前中学语文和历史教学中,由于多方面原因,语文教学和历史教学被人为地分隔开来。事实上这两门学科在内容、教学和教法上都有许多相互促进的地方。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无论在数学、物理、化学、历史上,甚至是在外语语法教学中,它是每一学科的基础。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却经常遇到学生由于缺乏历史知识,而造成对文章的理解困难或错误的局面。在语文教学中适当、适时地进行历史教学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一是历史人物、事件、社会现象等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素材;二是历史的记载,历史知识的传播借助于文学思路的拓展;三是语文学习要借助历史知识,历史的学习也要借助语文能力。许多语文教师未必认识或者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历史教学会反作用于语文教学,历史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也可以说历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深化和拓展。
  我有感于在2007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业余青年歌手大赛”,在大赛中增加了一项综合素质问题回答的考察项目。许多歌手从音质,演唱水平等各方面可以说达到了专业水平,可是在余秋雨主持的综合素质考察这一关中,有的歌手连最简单的历史知识都不能回答出来。这一现象可以引射出多方面的思考。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表现:(1)缺乏应有的历史使命感。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由于历史知识的缺乏,造成了这种局面:既对灿烂的文明史了解不深,难以形成真正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影响到对祖国文字的热爱;缺乏对中国屈辱史、抗争史的感受,难以激起历史使命感。这里固然有语文文字本身的因素,但谁能否定学生历史知识的匮乏,使命感的不强烈,不是一个因素呢?(2)缺乏应有的历史观。历史观,是学生对整个历史的主要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总和。如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一般应有的方法、角度等。由于缺乏应有的历史观,学生在具体评价的过程中,往往单纯地或幼稚地从个人的经验出发,得出一些不是很正确或完整的结论。如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评价,学生往往只从影视、图书等渠道对作者描述人物的爱憎情感角度去接受诸葛亮、刘备、关羽、等人才是好人,而董桌、曹操等人就是坏人,学生只看到他的进步性,而忽略了他的局限性。由于学生缺乏这种应有的、正确的、全面的历史观,往往会在课堂上或在练习中,轻率地以“好人”、“坏人”来评价某一位人物。(3)缺乏一定的历史知识。说实在话,不光是我们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缺乏,我们当中的大部分老师对历史知识也是缺乏。中国历史上至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历经夏商周等各朝,直至元明清,再到民国、当代。应该说虽然有五千多年,但基本的朝代还是应该非常明朗的,然而事实上,学生经常是颠三倒四。由于朝代的更替不明确,往往闹出些笑话。
  文从史来,史以文记。中学教学大纲、《新课标》虽然在许多方面要求加强语文和历史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文科素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中学语文和历史两门学科基本上没有往来,无论在涉及到对方学科相关内容有疑虑时,还是在教学、教法上,都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甚至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否认历史教学对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许多其他学科教师亦是如此,从而出现“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现象。事实上,如果中学语文与中学历史教学不能很好结合,肯定会影响学生对语文的感性理解和理性理解。当然,这也与我们的教育机制的评定和教学观念转变有着很大关系。现在许多农村中学,都习惯性地把“历史、地理”等科目列入所谓的“副科”(考查课目)来教学,从而忽视了历史教学对其它学科的促进作用。
  在我们中学课本中有很多咏叹历史的佳作。都融入了一定的历史背景,在分析课文之前将文章背景讲明是学透整篇课文、抓住文章主题的关键,也是解决课文中重点和难点的点睛之处。如果一味的分析讲解课文,那么学生只能是停留在表面上,很难理解文章的主旨。
  如白居易的《买炭翁》就应结合唐朝的历史背景,了解当时唐朝已处衰落时期。让学生结合历史课本说出唐朝衰落的原因:一方面,政治腐败;另一方面,军事举措失当。再结合课文为什么会有卖炭翁这样的形象和这样的悲惨遭遇“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他卖炭得钱做什么?为的只是“身上衣裳口中食”,“一车炭,千余斤”,可恶的“宫吏”给他的报酬却是“半匹红纱一丈绫”。这首诗里作者揭露了给百姓带来灾难的“宫市”制度的罪恶。唐中期以后,朝廷直接派人到民间采集日用品以供宫廷之需,他们不带任何文书与凭据,看到东西,就说“宫市”,随便付一点钱,要货主把货送到宫中,当时的商贩一看到中官出来,马上撤市关门。这是朝政腐败的结果。这样一来,更加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而不只是停留在课文的表面上。
  中学语文课中,鲁迅的文章学生是最难理解的,倒不是他的文字生涩,而是他的许多语言,甚至有的文章通篇都是隐喻,暗含许多历史背景。如果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只凭语文教师在文学上的说明,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如《故乡》一文是鲁迅先生于1912年12月回故乡后写的一篇小说,文中主要刻画了闰土少年与中年的前后变化,造成闰土判若两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造成他们之间感情“陌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如果教师不分析作品的历史背景,只是单从课文的内容来读这篇课文,是很难领会到其真正的原因。这样的文章很多。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杜甫的《石壕吏》等。
  语文课堂教学是主体,联系之目的在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联系是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的,故为联系而联系,撇开语文课堂教学、游离于教材内容节外生枝地生硬拼凑一些与教材内容联系不大甚至根本没有什么联系的内容拿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不仅无益于语文课堂教学,甚至会冲击干扰课堂教学本身。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历史佳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吸取其中文化精髓,使人文精神的光芒和理性思维的色彩融入到学生作文当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总会觉得没有素材,无话可说,无从下手,文章显得空洞。大量阅读佳作和了解历史故事一方面加强学生写作技艺的锤炼,更重要的是主题的提炼升华。中外文化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如民族大义、爱国主义、传统道德、人间真情等等,应当是一条主线,贯穿写作教学始终。应当重视语文和历史学科的兼容,以历史素质的提升来支持和拉动学生语文的创新。自古“文史不分家”,在教学实践中强调文史紧密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加深记忆与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课,因其自身的特点,语言是历史形成的,文字是历史产生的,决定于它必然与历史联系在一起。如果学生掌握了应该掌握的历史的观念、历史的知识,和形成了一定的历史使命感,那么,语文教学必将如虎添翼,向更深处发展。反之,语文教学也会对历史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笔者认为:担任语文教学的老师应适当担任一些历史科的教学,这样更有助于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更加丰富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
  
   参考文献 
  [1]《中学历史教学》.1995年第6期、2000年第8期
  [2] 《历史教学》.1999年第11期、2001年第3期
  [3] 《中学语文教学》教学网.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职高英语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乐学、善学,在课堂上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模仿真实的语境,展示口语交际的平台、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中职;英语教学   By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in duty Engl
期刊
【摘要】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里-D-鲍里奇基在他的专著《有效教学方法》指出:“有效”主要是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而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阅读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关键词】 阅读教学;文字;策略   In the language reading education reads the writing the valid strategy
期刊
作者简介: 毕庆海(1965-),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   【摘要】 教师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的有效参与,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使学生自主构建和生成知识,思维、方法及其能力得到提升,个性得到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熏陶。   【关键词】 情景;互动;有效;探究;训练   Constructs the effective
期刊
作者简介: 邓启明,女,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及教研工作,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及优秀党员的光荣称号。所写文章曾在《古蔺师训》、《东方教育》等刊物发表并获奖。   【摘要】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理论性、思想性较强,而趣味性、艺术性较弱,这就使思想品德课教学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同时家长和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重视,家长的注意力始
期刊
【摘要】 只要有教育的地方就会有学困生,这就要求教师从多方面帮助学困生脱困,给他们一个生存的空间。   【关键词】 激活;学困生   The activation study lives sleepily   Li Ming   【Abstract】 So long as will have the education place to have studies lives sleepily
期刊
【摘要】 物理经验公式描述了有关物理现象的规律,通过实验可总结出经验公式,即找到描述这些现象的诸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根据测量数据,拟舍经验公式可用作图法、逐差法、平均法、回归法,还可用量纲分析方法建立公式。   【关键词】 经验公式;方法   Lessons learned formula method   Yang Ping   【Abstract】 Physics empirical
期刊
作者简介: 周忠山(1963.9-),男,系四川省绵阳市安县迎新学校小学部任教,专科,小学一级教师,主要担任班主任和数学教学工作。   【摘要】 班主任担负着一个班学生的全面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小学阶段一个班有几十名娃娃,这些娃娃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在思想、品德、智力、举、爱好等方面,各有不同的特点。班主任把他们组织起来,形成班集体,使他们在良好的班集体中茁壮成长。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在班主任培训会
期刊
作者简介: 唐晓艳(1975.2-),女,一级教师。   【摘要】 教师在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情况下,应该努力的沿着新课改的方向去不断地学习,在和谐的氛围中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获得基本活动经验基础上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渗透,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写教学反思,在总结中提升;观教学现状,思自主发展;关注思想、寓教于乐三方面论述教学实践中的观点,从而用真诚去理性的思考,用反思去
期刊
作者简介: 黄炎文(1974-),男,小学高级教师,广西省桂平市下湾镇甘井中心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撰写论文十多篇,并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多篇发表在国内刊物上。   【摘要】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多次尝试从激发兴趣、营造氛围、搭设舞台、创设情境、激励评价、利用媒体等方面让
期刊
【摘要】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成果,“分层次教学”的启示等方面阐述“分层次教学”教学法的概况。   【关键词】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和实践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in administrat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