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期的选题策划之前,办公室里的女生们对我说,以后我们杂志里的内容,能不能对女性读者稍微友好一点?
这当然没问题。
她们本来想表达的“友好”,是想看一些新潮的、现代感的内容。但是我完全曲解了她们的意思。我的直男思维却是,女孩子们爱看的图文内容,一定是激爽的、荷尔蒙爆棚的,以及你懂的。
所以,你会发现这期杂志的内容非常的—激爽、刺激、精彩。就比如说这期的特别策划,南极穿越,那是一场关于白与黑、生与死、明亮与混沌交织的旅程。
前不久,科林· 奥布雷迪完成了人类首次无后援、无助力、单人穿越南极大陆,这是一次被誉为“极地史上最值得一提的壮举”,但同时它也是一次充满争议的探险。奥布雷迪不是第一个挑战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南极大陆—地球上最极端、极点、极寒的地方—的孤独探索,就是一部人类突破自身边界的悲壮史诗。
回顾百年前沙克尔顿爵士在坚忍号九死一生、阿蒙森和斯科特的极地角逐,再到近年来那些壮志未酬的沥血、孤身穿越南极大陆的一次次挑战,你会发现,“南极”不再意味着一个地理学上的方位,而是成为了一群男人的英雄之梦。我们希望借着这次机会带读者走进这群男人的英雄梦之中,从最源头追索那个关于生命与极限的终极拷问:人类,究竟为什么要去探险?
还是男人。我们这期的“面孔”栏目,是关于一名中国自由攀登者的特写:周鹏。我们先后采访了周鹏的学生、朋友、邻居、同学、搭档,我们尝试从不同的视角来解读周鹏的内心世界。
周鹏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但身上也背负着我们这代人共同的焦虑和迷茫。面孔是一个人的肖像,“面孔”栏目也是我们一代人的群像。周鹏现在的生存状态,也正是当下中国社会“自由攀登者”这个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缩影。
还有西部越野。俯首、贴地、举手、合十,当虔诚的信徒匍匐在藏边的公路,越野车的车轮却在飞驰。车轮是突破人类自身的延展工具,即使地球上不再有人类抵达不了的地方,但我们仍会借助车轮高效前进。
在地广人稀的狂野西部,人和人之间的空间位置被拉大了,但在呼吸浓烈的稀薄地带,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仿佛又更近了。越野车的车轮开过青海的哈拉湖,穿过亘古不化的西藏冰川,在那大漠孤烟的塔克拉玛干远眺,一辆辆越野车开向沙漠腹地寻找失落千年的古文明。
户外人在城市怎么穿?我们拥抱山野,但我们从不拒绝文明。在你的穿衣哲学中,如果你还把一套硬壳冲锋衣当做你的城市主力战袍,那么你非常有必要参考一下本期的装备栏目。诚如文中所言:“我们不需要每次都把功能膜拜为至尊之神。户外服装和产品应该也可以带有趣味性,并且可以升华为艺术品。”
还有视觉震撼的“视界”,还有太行天路的步道探索…… 翻开这页卷首,愿你能沉浸在閱读的快感当中,直到最后。在本期杂志的最后,我们不得不再回顾这个悲伤的话题,2018年那些离开我们的攀登者。
斜阳满地莫凭栏,往代繁华都已矣,只剩江山。那些山川大地还在,但那些充满活力的、辉煌过的人们,终究还是要离开。但死亡并不是永别,忘记才是。2018年我们告别了很多人,大家也都在说,我们要告别的还有纸媒。可是回首过去的一百年,我们发现汽车和飞机发明了,橙色的自行车还在;互联网诞生了,一本本油墨芳香还在;社交应用出现了,每个月收到户外探险杂志的惊喜还在。你看,新事物之所以出现,不一定总是为了取代,而是为了让我们学会与过去共存,更好地生活下去。
再看看那些衰老的和年轻的生命,他们一生的沉浮都浓缩着这个时代价值的变迁,他们丰富的姿态也曾熊熊燃烧如火焰。故人孑然,但山河常在。对于生老病死,我们永远无法掌控,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纪念。
他们活过了,而我们还活着。
这当然没问题。
她们本来想表达的“友好”,是想看一些新潮的、现代感的内容。但是我完全曲解了她们的意思。我的直男思维却是,女孩子们爱看的图文内容,一定是激爽的、荷尔蒙爆棚的,以及你懂的。
所以,你会发现这期杂志的内容非常的—激爽、刺激、精彩。就比如说这期的特别策划,南极穿越,那是一场关于白与黑、生与死、明亮与混沌交织的旅程。
前不久,科林· 奥布雷迪完成了人类首次无后援、无助力、单人穿越南极大陆,这是一次被誉为“极地史上最值得一提的壮举”,但同时它也是一次充满争议的探险。奥布雷迪不是第一个挑战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南极大陆—地球上最极端、极点、极寒的地方—的孤独探索,就是一部人类突破自身边界的悲壮史诗。
回顾百年前沙克尔顿爵士在坚忍号九死一生、阿蒙森和斯科特的极地角逐,再到近年来那些壮志未酬的沥血、孤身穿越南极大陆的一次次挑战,你会发现,“南极”不再意味着一个地理学上的方位,而是成为了一群男人的英雄之梦。我们希望借着这次机会带读者走进这群男人的英雄梦之中,从最源头追索那个关于生命与极限的终极拷问:人类,究竟为什么要去探险?
还是男人。我们这期的“面孔”栏目,是关于一名中国自由攀登者的特写:周鹏。我们先后采访了周鹏的学生、朋友、邻居、同学、搭档,我们尝试从不同的视角来解读周鹏的内心世界。
周鹏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但身上也背负着我们这代人共同的焦虑和迷茫。面孔是一个人的肖像,“面孔”栏目也是我们一代人的群像。周鹏现在的生存状态,也正是当下中国社会“自由攀登者”这个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缩影。
还有西部越野。俯首、贴地、举手、合十,当虔诚的信徒匍匐在藏边的公路,越野车的车轮却在飞驰。车轮是突破人类自身的延展工具,即使地球上不再有人类抵达不了的地方,但我们仍会借助车轮高效前进。
在地广人稀的狂野西部,人和人之间的空间位置被拉大了,但在呼吸浓烈的稀薄地带,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仿佛又更近了。越野车的车轮开过青海的哈拉湖,穿过亘古不化的西藏冰川,在那大漠孤烟的塔克拉玛干远眺,一辆辆越野车开向沙漠腹地寻找失落千年的古文明。
户外人在城市怎么穿?我们拥抱山野,但我们从不拒绝文明。在你的穿衣哲学中,如果你还把一套硬壳冲锋衣当做你的城市主力战袍,那么你非常有必要参考一下本期的装备栏目。诚如文中所言:“我们不需要每次都把功能膜拜为至尊之神。户外服装和产品应该也可以带有趣味性,并且可以升华为艺术品。”
还有视觉震撼的“视界”,还有太行天路的步道探索…… 翻开这页卷首,愿你能沉浸在閱读的快感当中,直到最后。在本期杂志的最后,我们不得不再回顾这个悲伤的话题,2018年那些离开我们的攀登者。
斜阳满地莫凭栏,往代繁华都已矣,只剩江山。那些山川大地还在,但那些充满活力的、辉煌过的人们,终究还是要离开。但死亡并不是永别,忘记才是。2018年我们告别了很多人,大家也都在说,我们要告别的还有纸媒。可是回首过去的一百年,我们发现汽车和飞机发明了,橙色的自行车还在;互联网诞生了,一本本油墨芳香还在;社交应用出现了,每个月收到户外探险杂志的惊喜还在。你看,新事物之所以出现,不一定总是为了取代,而是为了让我们学会与过去共存,更好地生活下去。
再看看那些衰老的和年轻的生命,他们一生的沉浮都浓缩着这个时代价值的变迁,他们丰富的姿态也曾熊熊燃烧如火焰。故人孑然,但山河常在。对于生老病死,我们永远无法掌控,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纪念。
他们活过了,而我们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