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是条狗卡拉OK是块肉

来源 :MIDI音乐制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是一种才能,能不断地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是一种天才。我们身边云集着这样的天才。
  


  假如一件事有一百种解决之道,我们的天才们便能以近乎条件反射的方式选中最为复杂,并最有可能产生歧义,引发争执,乃至争斗的那种。当然这些人中也有两种情况:一些是真天才,而另一些则是伪天才。仿佛我们都知道有些人是真傻,而有些人是真的装傻一样。
  一般地讲,所谓聪明人就是那些知道该在什么时候装傻的人。比如现在,文化部与版权局一些人就开始不约而同地沉默了。
  其实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许多问题并不复杂——其中也包括许多重大问题——,倒是人们将它们特意地搞得非常复杂。而这里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有些人有类似的癖好,即在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过程中自得其乐,所谓“就好这口儿”;还有就是有些人想以此浑水摸鱼,图财牟利——因为那滩水里确有利益的“鱼”存在着。比如现在,文化部与版权局的一些人就分别准备下手了。
  “都是月亮惹的祸”是说少男少女间的事,而“都是利益惹的祸”则是在说官场官僚。由于各自的利益与出发点不同,也不免会使堂堂两个国家机关撕破脸皮,叫起板来——虽然都顶着“文化”或“知识产权”之类冠冕堂皇的招牌。但我们知道,一旦“文化人”翻起脸来,那也是非常厉害的。
  记得不久前,国家统计局与北京市建委对北京市房价同比上涨的统计数字就曾出现过两个版本,统计结果竟相差近两倍。当然最后的解释是因为统计方法的不同——据他们自己说各自的统计方法都十分“科学”。
  照我们一般人的理解,殊途同归的事在科学统计及运算里也是常有的。但那指的应该是过程而非结果,如果你提供了两个结果,而且说这两个结果都非常“科学”,那我们就会晕菜,以为我们“服务型政府”的服务也太过热情了。
  当然这件事的最终结果是地方服从了中央。
  统计局与建委的数字还好一些,因为毕竟只是提供了一个房价的参考,差得再大也与百姓的口袋没有实际的干系——因为它并不真的会以此派发“红头文件”下来收钱。
  但文化部与版权局不同了,他们的算盘一响,文件一下,可是要变成真金白银的。消费者还想卡拉OK吗?那么好,加钱,然后OK。虽然版权局与文化部官员都一再表示“不会转嫁到消费者”。但当他们收钱走人之后,经营者的作为他们还需要或者可以控制吗?在这一点上我们也是有些经验的。甚至有许多经营者比政府机构的表态更加明确:只要需要我们就涨价!
  这也怨不得那许多家表示不满的经营者。虽然他们的“不配合”态度令版权局官员们大为光火,扳起脸子说什么“不执行标准就法庭见”等等威吓的话。但现在毕竟是市场经济时代,我们的政府也正在致力于向着“服务型政府”转型,还有最关键的是我们处在一个有法可依的时代。
  一个很有趣的情况是,版权局与文化部两大政府部门在这里吵闹纷争具体收费的方式方法问题,却都把最有权说话的收费主体丢在了一边。现在反倒需要回过头来问:既然是以“著作权人”名义行收费之实,那么著作权人的权利是不是能够真正得到保证?简单说这钱是不是会真正落到著作权人帐下?照文化部的职能值得怀疑,因为它毕竟不是版权管理机构;但照版权局的做法也值得怀疑。固然版权局之下有“音著协”和“音像协”两个民间组织的旗号可用,我们姑且可以相信加入这两协的作者可以从协会领取应得的费用,但那些没有加入的作者呢?还有作者不明的收费又该归谁呢?还有这笔钱该如何给著作权人分配呢?是按人头还是名气?是按地域还是性别?这话看起来的确荒唐,那是因为版权局的设想比这更加荒唐——它只轻描淡写地说根据卡拉OK房的记录为依据。但我们知道这等于没说,或者说等于不负责任的搪塞。虽然版权局官员一再强调他们的办法“更简便、适用,更能在短期内达到收费目的”。“简便”是简便,“适用”是适用,“短期”是短期了,钱也的确会到版权局口袋,但如何分配呢?在版权局就卡拉OK版权收费所作的6点重要说明里竟是只字不提。这让我们也就无话可说了。
  不能不承认,版权局官员们的调查与帐目都很细致——全国几十座城市,无数的KTV房,他们竟能算出平均每首歌的版权费在0.17元左右,最高不超过0.2元,每间12元的收费也决不超过卡拉OK场所营业额的1%,甚至低于0.5%要是他们能将这样的调查精神与严谨态度用在制定政策之上就更好了。
  这里又有了一个问题,每间卡拉OK房收“版权费”12元的硬性规定意味着没有营业的房间也要收费。虽然以版权局的算法这是很小很小的一笔钱,但问题不在钱的多少,而是要体现一种公平的原则。
  所以一个对版权人,对经营者都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可靠的政策终归会流于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让我们恍惚回到了不太遥远的从前。
  相比之下,文化部推出的“卡拉OK内容管理服务系统”所使用的精确计次、点播付费的自主版权交易还算贴近市场,贴近合理。虽然有“越俎代庖”之嫌,但它毕竟是想做到有据可依。
  版权局人士在指责文化部做法时曾义正词严——“著作权是一种民事权利,属于私权领域。任何政府部门出面干涉,都是无稽之谈。”可他偏偏忘了自己的屁股坐在了哪里,并且事实上也正是版权局官员言行在混淆公权与私权的界限。
  我们当然不相信版权局的官员们是糊涂的,或是法盲。如此之多,如此之大的纰漏他们不会不知。但为了什么呢?很简单,因为他们急了,因为有那么大的一块肉就要被别人得手了。
  如果卡拉是条狗,那么卡拉OK就是一块肉。其实一切的目的都在最初体现了——吃到肉才是硬道理。我们看双方争斗,都欲以夺到此肉为快。说句实话,它也确是块肥肉。所谓“闻到狗肉香,神仙也跳墙”,何况两家落在凡间的政府机构呢。
其他文献
在音乐制作中,电脑起到了几乎决定性的作用。很多音乐制作人由于对于电脑知识的缺乏,直接导致了上火,流鼻血,脑溢血等症状  下面我就来教大家合理的配制自己的工作站电脑。  首先,我们要选择一颗好的核心,也就是CPU。对于目前这个市场,我们推荐大家选择INTEL的CURO2 CPU。高端的性能,足以运行一些大的音源和效果器。而且低功耗,发热也少。  接下来,我们应该选择一块好主板,而且一定要是一块大
期刊
M42 Nebula(M42星云),AlgoMusic公司推出的虚拟乐器插件,有着一个赋有幻想色彩的名字。冬季眼睛可以直接看到—猎户座的M42大星云。  一个虚拟乐器取这样一个名字可以让我们想象到它的音色也一定赋有幻想色彩。的确是这样,M42 Nebula可以说是新奇得让我们能够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样的声音我们暂且将其称之为太空音色或者科幻音色吧。估计你听到它后也会叹为观止,不禁让你想起你美丽的
期刊
上一章大家了解了SAWStudio调音台的特性, 这一章主要针对菜单里的各项有关功能以及用途, 清楚了解以后, 工作时也就畅通无阻, 有些朋友会说不好上手, 其实也就是事前功夫没准备足够, 不能着急, 要先理解才好操作, 任何软件都必经学习阶段才可发辉其应有的效能和优点,SAWStudio也不例外。    我们打开SAWStudio, 菜单就在上方, 由左至右分别是:     File(档案)  
期刊
三.流行音乐的骨骼__节奏    音乐是流动的时间艺术。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没有节奏的旋律就称不上是音乐。节奏是音乐赋予生命的要素,也是音乐的起源。世间万物都是在运动着,在运动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这些运动中出现的有规律的音响就是音乐中节奏的来源。  节奏是通过不同长短时值的音符组合来体现,不同的比值关系构成节奏体系。音乐的节奏丰富多彩在这些变幻无穷的节奏运动中一般可以将其归纳为规整性和非规整性
期刊
我并不排斥现代科技,我用过POD, 我用过GuitarPort, 用过Guitar Rig.其实每次只要是新的不管是硬件或软件,我都会乐意去尝试,最后总是以失望收场.追究其原因那就是:它们都不是”真的声音”, ”真的声音”到底是什么? ”真的声音”结合了种种主观与客观的因素所产生的声音 如:声场,温度、湿度等等.真的声音”极占空间”它与手指产生的反应也别于软件,到最后我还是回到原点,使用传统器材.
期刊
1、动态编辑器:(如图二)    图中的一些功能我们以前已经学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①门限:指的是噪音门限,作用是将低于该值的声音信号中的噪音过滤掉,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②触发、释放:指该效果开始完全起作用的时间,我们使用该效果器的时候,该效果器并不是马上用我们设置的数值作用于音频素材,而是经过一段时间才达到我们实际设置的数值,也就是一种过渡的功能,那么这个时间具体多长,就由触发来决定,而释
期刊
好吧,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学习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  “枯燥”其实是个相对的概念。在某个乐器上练习音阶其实是十分枯燥的事情,但是要想运指如飞收放自如,音阶练习毫无疑问是必不可少的;我觉得很多音乐理论学习起来也十分枯燥乏味,但是能将之看作一种乐趣的人往往都成了一代名家。要想成为一名演奏家,就要每天不停的练习,想成为音乐家,刻苦的学习也是少不了的。同样,如果你想进行声音方面的工作并有所成就,就必须学习
期刊
主奏音色的制作:  在主奏音色的制作过程中,我们会引入多模式滤波器的使用,并告诉大家怎样给音色添入滑音的效果。这一课我们可以看到Operator是怎样结合模拟和数字的手法,让各种复杂的主奏音色的制作成为可能。  双击operator文件夹,载入operator初始值。  前面和大家提过,Operator提供了九种完全不同的算法,各自的调制特性存在很大出入,前面六种倾向于FM的调制,而算法七到九则偏
期刊
刚拿到中音提供的ENENT ALP5 这款音箱,漂亮的外形着实叫我有点兴奋。Event此款音箱使用了比较时尚且符合声学的外行设计思路,两个独立的5英寸口径的音箱。白色的低音单元十分具有诱惑力,和曾经风靡一时的YAMAHA NS-10m音箱的设计外行到有几分相似,而高音单元与Event的高端ASP系列的高音喇叭有点类似。此款音箱的低音单元采用特轻天然软顶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分割振动失真,使高音单元的
期刊
铁三角(Audio-Technica)的著名的"艺术家"系列现场使用话筒已经彻底地重新设计。  Audio-Technica将40余年的研发经验的积累融入到这些音质卓越、设计可靠的产品中。增加了诸多创新技术的话筒到产品线中,并将经典的型号升级,造就了获得完美的人声、乐器以及鼓用话筒。  通过著名巡回演出音乐艺术家和依赖于话筒的现场音响工程师的启迪,汲取了舞台现场的经验,使得"艺术家"系列得以首次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