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大胆创新。近年,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积极探索县教体局教研室推行的“五环四互”教学模式,收到了初步的成效。现就以《会变的小手套》为例,谈谈我对“五环四互”教学法的运用。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会变的小手套》是一节“设计·应用”课程,通过看看、想想、做做等方法大胆地、自由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突出一个“变”字,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通过对废弃手套的装饰变化,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
2.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添加能大胆地创作出某种形象,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重点:使学生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创造出较生动的形象。
②难点:创造出丰富多彩、有创意的形象。
【案例背景】
冬天已去,人们的手套闲置在了一边。本课除了让学生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重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用独特的方法导入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我想到了用学生很感兴趣的小动物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旨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我设计了学生喜欢的“变魔术”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联想、发散思维,从而得到一个个新的形象。
【案例过程】
●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出示手套玩具:小兔、小燕子、小鸭、金鱼)
●“五环四互”之一:自学互助
1.自主学习
可以上讲台来观察剩下的三个小动物,也可以看书第36页至37页,边看边想:做手套玩具需要用上哪些材料?怎样能把手套变换成这样的形状呢?动手试一试,探究做手套玩具的方法步骤。
2.小组互助
通过看书,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小组内的同学帮助解决。如果小组内都不能解决,待会儿提出在班上解决。
●“五环四互”之二:展示互导
学生通过“自学互助”环节,引导学生在班内进行展示汇报。
1.做手套玩具所需材料
包裹材料:小手套。
被包裹材料:纸团、泥团、稍大一点的干果、各种形状的鹅卵石等。
2.做手套玩具的方法步骤
①构思(想)。
②包扎填塞(扎、塞)。
一头扎,两头扎,长扎,短扎,留穗扎,圆头扎,多节扎等。
③装饰(剪、贴、画)。
原则:包扎后的原形特点,突出事物形象特征,去掉不必要的环节,做到画龙点睛。
●“五环四互”之三:探疑互释
1.你们小组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吗?请提出来大家帮助解决。
2.重点探究问题:怎样让手套变得多姿多彩?
师生同做游戏:变魔术
①戴一戴,脱一脱,体会手套的神奇变化
②想一想,玩一玩,掌握手套的组合变化
3.欣赏多变的手套作品(播放课件)
4.你又受到了哪些启发?
●“五环四互”之四:检测互评
1.学生动手实践:可以自己创作,也可以与人合作,共享材料,进行有趣的创意。
2.组内展示互评作品
将变好后的手套形象让其他同学认一认,说变成的是什么?
评一评谁的想法最新?最有趣?
3.全班欣赏作品、互赠作品
请几位优秀的小魔术师介绍一下自己的构思、制作过程。
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好朋友。
●“五环四互”之五:总结提升
1.师:今天小手套在小朋友的手中大变模样,相信收到小手套的同学会很高兴,你的小手套也一定会带给别人快乐的。小朋友们,请你们想一想,你还可以把生活中哪些小物品变成有趣的形象呢?
学生课后进行收集。
2.布置下节课所带工具、材料。
【案例反思】
1.激趣导入,扬起兴趣的风帆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一节课开始时的几分钟抓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为此,我精心设计了激趣导入。课前,我了解到学生对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便想到了用手套制作小动物。当我拿出手套制作的小动物时,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接着,通过提问,学生的回答,老师将手套变回原形,引出了本课的课题。我再提出让小动物陪大家一起学习时,学生情绪高涨进入角色,做好了愉快接受新知识的准备。
2.同中求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美术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训练和培养其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徑。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手套这种相同的材料,让学生戴手套、脱手套,露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手指等一系列动作,从不同角度观察联想,引导学生以概括的形象为发散点,联想到具体事物的形象(水杯、孔雀等),这是形象思维的过程,同时也是创造形象的必要基础。接着,我让学生进行组合、变异等,经过启发式教学,学生用两只手套有的组合成一只螃蟹、有的组合成一只可爱的公鸡……通过思维的发散,再次获得了新的形象,使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3.动脑动手,激起互动的课堂
本堂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采用全新的“五环四互”模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通过自学互助、展示互导、探疑互释、检测互评等环节,达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目的,使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获得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4.这节课唯一的遗憾就是学生带的材料过少、过于单一,没能出现众多不同感觉的手套玩具。以后要在材料准备之前多给学生一些提示。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会变的小手套》是一节“设计·应用”课程,通过看看、想想、做做等方法大胆地、自由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本课突出一个“变”字,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通过对废弃手套的装饰变化,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
2.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添加能大胆地创作出某种形象,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重点:使学生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创造出较生动的形象。
②难点:创造出丰富多彩、有创意的形象。
【案例背景】
冬天已去,人们的手套闲置在了一边。本课除了让学生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重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用独特的方法导入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我想到了用学生很感兴趣的小动物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旨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我设计了学生喜欢的“变魔术”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联想、发散思维,从而得到一个个新的形象。
【案例过程】
●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出示手套玩具:小兔、小燕子、小鸭、金鱼)
●“五环四互”之一:自学互助
1.自主学习
可以上讲台来观察剩下的三个小动物,也可以看书第36页至37页,边看边想:做手套玩具需要用上哪些材料?怎样能把手套变换成这样的形状呢?动手试一试,探究做手套玩具的方法步骤。
2.小组互助
通过看书,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小组内的同学帮助解决。如果小组内都不能解决,待会儿提出在班上解决。
●“五环四互”之二:展示互导
学生通过“自学互助”环节,引导学生在班内进行展示汇报。
1.做手套玩具所需材料
包裹材料:小手套。
被包裹材料:纸团、泥团、稍大一点的干果、各种形状的鹅卵石等。
2.做手套玩具的方法步骤
①构思(想)。
②包扎填塞(扎、塞)。
一头扎,两头扎,长扎,短扎,留穗扎,圆头扎,多节扎等。
③装饰(剪、贴、画)。
原则:包扎后的原形特点,突出事物形象特征,去掉不必要的环节,做到画龙点睛。
●“五环四互”之三:探疑互释
1.你们小组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吗?请提出来大家帮助解决。
2.重点探究问题:怎样让手套变得多姿多彩?
师生同做游戏:变魔术
①戴一戴,脱一脱,体会手套的神奇变化
②想一想,玩一玩,掌握手套的组合变化
3.欣赏多变的手套作品(播放课件)
4.你又受到了哪些启发?
●“五环四互”之四:检测互评
1.学生动手实践:可以自己创作,也可以与人合作,共享材料,进行有趣的创意。
2.组内展示互评作品
将变好后的手套形象让其他同学认一认,说变成的是什么?
评一评谁的想法最新?最有趣?
3.全班欣赏作品、互赠作品
请几位优秀的小魔术师介绍一下自己的构思、制作过程。
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好朋友。
●“五环四互”之五:总结提升
1.师:今天小手套在小朋友的手中大变模样,相信收到小手套的同学会很高兴,你的小手套也一定会带给别人快乐的。小朋友们,请你们想一想,你还可以把生活中哪些小物品变成有趣的形象呢?
学生课后进行收集。
2.布置下节课所带工具、材料。
【案例反思】
1.激趣导入,扬起兴趣的风帆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一节课开始时的几分钟抓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为此,我精心设计了激趣导入。课前,我了解到学生对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便想到了用手套制作小动物。当我拿出手套制作的小动物时,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接着,通过提问,学生的回答,老师将手套变回原形,引出了本课的课题。我再提出让小动物陪大家一起学习时,学生情绪高涨进入角色,做好了愉快接受新知识的准备。
2.同中求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美术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训练和培养其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徑。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手套这种相同的材料,让学生戴手套、脱手套,露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手指等一系列动作,从不同角度观察联想,引导学生以概括的形象为发散点,联想到具体事物的形象(水杯、孔雀等),这是形象思维的过程,同时也是创造形象的必要基础。接着,我让学生进行组合、变异等,经过启发式教学,学生用两只手套有的组合成一只螃蟹、有的组合成一只可爱的公鸡……通过思维的发散,再次获得了新的形象,使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3.动脑动手,激起互动的课堂
本堂课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现象,采用全新的“五环四互”模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通过自学互助、展示互导、探疑互释、检测互评等环节,达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目的,使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获得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4.这节课唯一的遗憾就是学生带的材料过少、过于单一,没能出现众多不同感觉的手套玩具。以后要在材料准备之前多给学生一些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