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特张”,你还得过下去
去年冬天最冷的时候,整整42天,编辑老六去拍了一部电影,饰演北京双榆树派出所警察张惠领。
老张是便衣警察,整日满大街转悠,抓小蟊贼和骗子。可是世间不是非黑即白,与人斗更不是其乐无穷。电影里善恶是非融通,温情残酷交错,并不惊心动魄。你会看见,碰瓷的女人也讲义气,换假钞的女人也爱孩子,街头骗子也眷恋热炕头的老婆,抢劫犯为了不进看守所吞刀片,又可恶又可怜……
“他不会让你看到猛警恶匪,而是一些比你还落拓的市井人物。他也不想讲述一个结构圆通、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剧情就像我们正在经历的生活,一天挨着一天地过,一件事摞着一件事,有的事突然地出现,有的人蓦地消失,没头没尾的,也就那样了……日子好长啊,可你还得过下去。”老六在博客里这样写道。
导演高群书跟老六是朋友,一块儿吃过烤串儿喝过酒。老六有一股编辑的范儿,沉得住,讷于言。可是喝醉了,老六会唱罗大佑的歌儿,张口就来的那种。喝高了,是一定会唱《现象七十二变》的,“眼看着高楼盖得越来越高,我们的人情味却越来越薄,朋友之间越来越有礼貌,只因为大家见面越来越少……”
高导没说为什么,就提出让老六来演老张。老六也没问为什么,看了剧本,答应了下来。
影片开头,警察老张和一帮兄弟喝酒,喝高了,这个老男人举着酒瓶子唱《现象七十二变》。这是惟一一条就过的一场戏。
“杰克李”,节制克制理智
一块儿演戏的大家伙儿都认识,老六总结是“没脸蛋有脑子”的一帮人。
这些非职业演员,没经受过科班训练,“会忘掉镜头的存在,忘掉自己的存在,忘掉表演的存在,像活着一样演戏”。
这些文化圈里的人,凭着自己的理解,演底层百姓,反而接着了地气,并不特别突兀,更不会特别夸张。老六说:“到这个年龄的见识阅历,这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审美共识,所以大家才能比较有机地凑在一起拍这个电影,这个电影没有显得某个人特别的和这个影片营造的气场格格不入,基本上大家还是比较恰当地出现在里头。”
他所说的审美共识,叫“杰克李”,即节制、克制、理智。这一帮人,连摄像机都不知道在哪儿,更不会所谓走位。他不喜欢职业演员一见镜头,面部肌肉就要进入创作状态的“镜头存在感”。
片子里有一段老张扎胰岛素的戏,要换了职业演员,指不定面部肌肉怎么抽搐,痛苦如何溢于言表。老六不。他想着,一个人长期患病,即使痛苦,也不会浮在脸上。所以他只是面无表情地坐着,演完了这一场。
但他并不觉得他应该演得像一个警察,他认为这部戏拍的并不是一个警察的故事,而是当下的人们,当下的北京。
就像文章开头写到的那段话,“闹心!全他妈是负能量负能量负能量!”他说:“那段台词,几乎是所有生活在当下的人的内心的感触,不仅属于角色,也不只是属于我。”
即使是拍戏的时候,晚上回家,老六还得要编稿子,那是《读库》出版前最忙的阶段。他并不认为拍电影是件大事儿,“可能看起来好像跨行了,我来演电影,而生活中我是一个编辑。现在我觉得差别并不大,我们都是一个人,喜怒哀乐,所谓的负能量正能量,几乎都是一样的”。
@作业本:我演一个天天追着警察的好人,有点儿负能量吧。我是今天到场惟一一个没有微博的人了。@王小山:其实像我们演的角色,都是社会上的虱子。他让你意识到一些问题,但你改变不了,只能挠挠,于是虱子早晚就被掐死了。我觉得我演得特别好,我们这些角色的存在就是证明这个社会有问题。
@宁财神:我很荣幸演了一个民警,高导这个戏太认真了,我有一场戏,大冬天的。一早上就到了,长镜头拍下来,又有烟花,又有打人的,我夹在中间。拍的时候实在是太累了,可最后一看片子,根本看不到我脸。@周云蓬:我演了一个东北贼王,但没把他演得很坏,这也是一个需要正能量的角色。我觉得这部电影一定能获奖,如果不得奖我就退出影坛。
去年冬天最冷的时候,整整42天,编辑老六去拍了一部电影,饰演北京双榆树派出所警察张惠领。
老张是便衣警察,整日满大街转悠,抓小蟊贼和骗子。可是世间不是非黑即白,与人斗更不是其乐无穷。电影里善恶是非融通,温情残酷交错,并不惊心动魄。你会看见,碰瓷的女人也讲义气,换假钞的女人也爱孩子,街头骗子也眷恋热炕头的老婆,抢劫犯为了不进看守所吞刀片,又可恶又可怜……
“他不会让你看到猛警恶匪,而是一些比你还落拓的市井人物。他也不想讲述一个结构圆通、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剧情就像我们正在经历的生活,一天挨着一天地过,一件事摞着一件事,有的事突然地出现,有的人蓦地消失,没头没尾的,也就那样了……日子好长啊,可你还得过下去。”老六在博客里这样写道。
导演高群书跟老六是朋友,一块儿吃过烤串儿喝过酒。老六有一股编辑的范儿,沉得住,讷于言。可是喝醉了,老六会唱罗大佑的歌儿,张口就来的那种。喝高了,是一定会唱《现象七十二变》的,“眼看着高楼盖得越来越高,我们的人情味却越来越薄,朋友之间越来越有礼貌,只因为大家见面越来越少……”
高导没说为什么,就提出让老六来演老张。老六也没问为什么,看了剧本,答应了下来。
影片开头,警察老张和一帮兄弟喝酒,喝高了,这个老男人举着酒瓶子唱《现象七十二变》。这是惟一一条就过的一场戏。
“杰克李”,节制克制理智
一块儿演戏的大家伙儿都认识,老六总结是“没脸蛋有脑子”的一帮人。
这些非职业演员,没经受过科班训练,“会忘掉镜头的存在,忘掉自己的存在,忘掉表演的存在,像活着一样演戏”。
这些文化圈里的人,凭着自己的理解,演底层百姓,反而接着了地气,并不特别突兀,更不会特别夸张。老六说:“到这个年龄的见识阅历,这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审美共识,所以大家才能比较有机地凑在一起拍这个电影,这个电影没有显得某个人特别的和这个影片营造的气场格格不入,基本上大家还是比较恰当地出现在里头。”
他所说的审美共识,叫“杰克李”,即节制、克制、理智。这一帮人,连摄像机都不知道在哪儿,更不会所谓走位。他不喜欢职业演员一见镜头,面部肌肉就要进入创作状态的“镜头存在感”。
片子里有一段老张扎胰岛素的戏,要换了职业演员,指不定面部肌肉怎么抽搐,痛苦如何溢于言表。老六不。他想着,一个人长期患病,即使痛苦,也不会浮在脸上。所以他只是面无表情地坐着,演完了这一场。
但他并不觉得他应该演得像一个警察,他认为这部戏拍的并不是一个警察的故事,而是当下的人们,当下的北京。
就像文章开头写到的那段话,“闹心!全他妈是负能量负能量负能量!”他说:“那段台词,几乎是所有生活在当下的人的内心的感触,不仅属于角色,也不只是属于我。”
即使是拍戏的时候,晚上回家,老六还得要编稿子,那是《读库》出版前最忙的阶段。他并不认为拍电影是件大事儿,“可能看起来好像跨行了,我来演电影,而生活中我是一个编辑。现在我觉得差别并不大,我们都是一个人,喜怒哀乐,所谓的负能量正能量,几乎都是一样的”。
@作业本:我演一个天天追着警察的好人,有点儿负能量吧。我是今天到场惟一一个没有微博的人了。@王小山:其实像我们演的角色,都是社会上的虱子。他让你意识到一些问题,但你改变不了,只能挠挠,于是虱子早晚就被掐死了。我觉得我演得特别好,我们这些角色的存在就是证明这个社会有问题。
@宁财神:我很荣幸演了一个民警,高导这个戏太认真了,我有一场戏,大冬天的。一早上就到了,长镜头拍下来,又有烟花,又有打人的,我夹在中间。拍的时候实在是太累了,可最后一看片子,根本看不到我脸。@周云蓬:我演了一个东北贼王,但没把他演得很坏,这也是一个需要正能量的角色。我觉得这部电影一定能获奖,如果不得奖我就退出影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