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矫正对策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cun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良行为习惯”是指学生经常性地违反《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不良的行为习惯,会扭曲学生性格,影响其行为,制约学生发展。农村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和形成,不仅源于学生的自身问题,还源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客观因素。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配合。
  【关键词】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对策
  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若得不到及时矫正,就会逐渐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现将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纠正对策归纳如下:
  一、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
  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个别交谈、走访家长、问卷调查、个案分析、教师座谈等方法,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农村初中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进行调查分析:
  (一)主观因素
  1. 自尊心的增强和叛逆意识的产生,导致他们心怀不满,顶撞父母和老师。当限制学生的活动或者与优秀学生进行对比、当众批评时,会产生叛逆、不满甚至暴力行为。
  2. 自我意识的出现,他们因知识、思考能力的局限性,对人对事的评价偏激、狭隘,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
  3. 性意识的觉醒,随着生理上的变化,青春期性意识开始萌动,导致他们的恐慌和盲目表现,为了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常常做些超常行为。
  (二)客观因素
  1. 家庭因素
  (1)不当的家庭教育
  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期望造成的压力;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打骂、体罚,滋生学生“拳头就是一切”的错误思想;部分家长对教育重视不足,不配合学校对学生加以管教,造成教育的失衡。
  (2)不利的家庭环境
  ①离异家庭
  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极大伤害,亲情的缺失造成他们固执多疑、孤僻暴躁等不良心理,极易形成不良行为。
  ②留守家庭
  因留守学生由隔代监护人照看或者独自在家,空白的家庭教育使学生由于长期缺乏父母之爱和必要的管教,在心理上孤独无依,自闭自卑;花钱大手大脚,挥霍浪费;学习不求上进,得过且过。
  ③贫困家庭与富裕家庭
  贫困家庭中父母性格比较暴躁,把孩子当做出气筒,导致他们靠欺侮同学来出气。另外贫困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在人际交往中自惭形秽,产生过激行为。富裕家庭由于家长工作繁忙忽视学生的成长,只关心学生的物质生活,促成学生铺张浪费、胡乱花钱的不良习惯。
  ④矛盾家庭。
  父母之间产生矛盾,孩子在其中往往扮演“出气筒”的角色,极大伤害孩子的心理,易导致产生无助、懦弱、紧张等心理,极易发展成为成绩差、纪律差的双差生。
  2. 学校因素
  (1)教育评价体制与教育方式的不足
  现阶段的教育评价是以“学习成绩以及升学率”为宗旨,直接导致老师以提高成绩为目标,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再者为了提高成绩,采用各种不科学、极端的教育方法,体罚、辱骂学生仍然存在,这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极易使这些学生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厌学、厌师等情绪。
  (2)考试、学业的压力
  初中阶段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迫于高中升学考试的极大压力,学生学习任务过重,使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感觉颜面扫地、升学无望,从而自暴自弃、惹是生非。
  3. 社会因素
  (1)急剧变化的社会带来的冲击。社会的飞速发展冲击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在人们的心理上产生了很多的不适应和不平衡,这些消极因素对青少年的成长也带来大量的负面效应。
  (2)不良社会媒介的传播。大量内容低俗、毒素极大的暴力色情恐怖影视书报充斥市场,屡禁不止,严重腐蚀学生的思想,引诱抵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变坏,一些学生因为寻求刺激的心理特征,迷恋于网吧、台球厅等场所,致使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二、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对策
  (一)矫正学校的片面育人观,坚持素质教育、以人为本
  学校要改变“只重智育”的育人观,需智育德育并重,既传授知识也要传授做人的道理给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一视同仁,即使成绩稍微差一些的学生也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使学生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人。
  (二)改变不当的家庭管教方式,营造和谐家庭环境
  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教师家访等方式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使家长能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同时改掉家长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气,给孩子起到正面示范作用。
  (三)发挥优秀教师的潜移默化作用
  充分利用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利用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巨大的教育力量为契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有的教师都应加强自身的修养,积极做到:以德育德。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正面疏导
  矫正初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一要认真研究学生个体的主体意识,“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二要耐心劝解,正面疏导。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走出“学习差,没出息”的阴影,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五)净化校园内外环境,营造知书明礼的文化氛围
  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营造轻松愉快、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给学生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吸引学生过剩的精力,发展学生的特长爱好,使学生能热爱学习、快乐生活。
  总之,矫正农村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共同担当,联合行动,相互配合。此外,“习惯成自然”,不良行为习惯也是顽疾,矫正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反复抓,抓反复,长期坚持,最后才能积小胜为大胜。
其他文献
借鉴传播学中的模式研究,对近年来有关编辑活动规律研究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将其分为"选择、加工、传播论""文化缔构论""相互作用论""编辑主体一编辑系统论"四种代表性的观点
【摘 要】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的“区角”,是幼儿园教师依据《纲要》精神和有关的教育思想理论,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借助幼儿园活动室内划分开的空间,为幼儿自主学习所创设的各种活动区域。笔者结合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拟就幼儿区角活动的创设谈谈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幼儿园 区角 创设    “区角活动”实际上就是活动区教学的一种形式。在幼儿活动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求,主动到自
【摘 要】本文结合四川省十一五电教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理科学习方式的研究》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怎样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一些反思。对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跨学科学习”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 化学 教学 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项改革工作在全世界的各个领域正愈来愈受到重视。军事、科技、卫生
【摘 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大多数国家的课程改革中都有所体现。广东省从2004年秋季起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将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科学探究的一个要素。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农村高中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差。本文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现代心理学理论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现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
期刊
出版社转制为企业后,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意味着出版社需要从多个方面建立、维护并拓展客户关系,以巩固、提升自身的市场地位.
【摘 要】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提出并解决问题来获得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我们要在教学中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本文主要探讨了提高“问题”质量的六大原则:直观展示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主动性原则。  【关键词】“问题”质量 探究能力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
所谓"以史为鉴",愚意,"鉴"者是读者而不应该是作者.我国史书历来以记实为任务,不加评论.司马迁开始有<太史公曰>,但也仅仅或叙述传说之误,或述说他的感慨.……
期刊
唐君毅先生在1971年《新亚书院学术年刊》上发表《辨墨学中之义道》一文,该文经修订后,收入《中国哲学原论&#183;原道篇》,改名为《墨子之义道》,并分为上、下两章。该文是唐
先秦时期的民族交融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形成的奠基时期,本文拟对春秋以前的民族交融进行论述,主要分史前时期、夏、商、西周四个时间段。史前时期着重论述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
近年来,中国大陆出现了一个所谓“浮出水面”的大陆新儒学团体。此团体中,代表人物蒋庆格外引人注目。与早期文化保守主义者不同,蒋庆特别重视儒家公羊学政治传统的当代价值,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