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vce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他们自主发现、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历史教学;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紧随新课改步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指针,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实效。
  一、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历史教学重知识、轻能力,课堂教学围绕考试的知识体系,因而缺乏趣味性。
  2.历史教学的目的发生偏离,成了迎合各类考试的一种方式,表现为僵化的课堂笔记,失去了学生的自主个性。
  3.历史教学中缺乏活动方法指导,使历史教学与学生对历史兴趣的了解严重脱节,表现为历史教学单一,学生被动死板的接受知识。
  4.教师缺乏创造性教学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重视课前导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灵活多样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乐学的情景。这是主体参与的必要条件。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摸一摸、亲身试一试,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的学生态度,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课需要特色的导语来诱导,这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课堂经验告诉我们:新颖独特的导语是打开学生心灵,使学生产生兴趣的最佳途径。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小竞赛等方法都可以作为导课的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运用适当的导语。
  三、探索自主学习课本知识的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首要表现,也是其他学习能力的基础保障。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决定学习效率的高低。这方面能力的开发训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知识获取的迅捷性、记忆的持久性和再认再现的准确性,是学习效率的首要体现。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化抽象记忆为形象记忆,针对不同的识记对象,探索最佳的识记技巧,并相互交流和促进。
  2.探索简要掌握某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基本要领。重大的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记忆不长久。
  3.探索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
  四、让学生在问题中提升探究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仅限于从教材中寻找标准的答案,而且学生没有阅读教材的时间,没有主动思考的时间,完全是教师在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效果低下,学生仍处于课堂的附属地位,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我们要改变这种现状,使学生积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在探究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问的内容。
  (1)科学性。模棱两可的问题只会让学生一头雾水,所提问题要严谨、科学、准确,这样既便于学生解决,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
  (2)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味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对新知的注意,才能使学生产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与积极的认知行为,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来。
  2.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时机很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过多的提问只会让学生苦不堪言,这就需要讲究时机。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当教学内容不明确时,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教学重点,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当学生的探究活动无法开展时,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延续。只有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才能加强学生对问题的重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现代教育要求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在方法的选择上要坚持“最优化”组合,做到“新、活、实”;再适当地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使得原本枯燥的历史内容充满生机和活力,把历史教学从“静态”转向“动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时,课前,教师展示刘公岛图片并提问:此地见证了一场什么战争?学生马上齐声回答:甲午中日战争。由此引出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承上启下,唤起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接着播放电视剧《走向共和》的影视资料,提出问题:日本为什么对中国发动战争?学生观看视频、日本地图和清政府两位重要人物的资料,接下来展开讨论。通过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直观影像资料,让其主动参与,使学生从日本和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国情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初步分析和比较能力。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很多学生希望教师能够给予他们讨论学习的机会,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进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人格,给他们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适当地给予每位学生表扬、赞许、鼓励。例如:在《秦帝国的兴亡》一课的师生互动环节中,学生在自主学完相关内容后,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時,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迟疑地举起了手,我及时捕捉到这一信息,请这位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自此,这位学生的课堂表现明显积极了很多。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紧随新课改步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他们自主发现、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求知的欲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应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指针,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改革措施,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
其他文献
摘 要:谚语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是各民族文化的浓缩。文章探讨了归化和异化策略在日语谚语翻译中的应用,并总结了基于两种策略的具体翻译方法。  关键词:日语谚语;翻译;归化;异化  谚语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与人类智慧的体现,是各民族文化的浓缩。广义的日语谚语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日本本国根据日本的社会生活习俗、历史典故及人物产生的谚语;其次是在
期刊
摘 要:110M跨栏跑运动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快速跑动中连续跨过一定数量、一定高度和一定间距栏架的短距离竞赛项目。110M跨栏跑项目技术复杂,难以掌握,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全面,运动时极易发生损伤。一旦发生运动损伤,不但给训练者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而且会使运动员在心理上产生对110M跨栏跑的恐惧,不利于学生对110M跨栏跑技术的掌握,严重者会造成终生伤害,甚至会毁了运动员的前程。因此
期刊
陶行知先生说:“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校长是办学方向的掌舵者、教育思想的贯彻者、学校关系的协调者、教育管理的指挥者,在学校管理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怎样做好一名校长呢?结合本人在民办学校管理方面略备的些许经验及参加过的多次学习培训经历,就如民办学校校长自我提升方面谈以下几点想法,聊以促进个人成长。如有纰漏,敬请领导、专
期刊
摘 要: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人口基数较大,工作又遍及各行各业,他们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近年来该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热议,学者担任着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责任,从多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本文旨在综合各学者的观点,加以分类总结,从现状、特征、困境、影响因素及对策五个方面综述当前国内各学者研究成果,从整体把握研究现状,有利于发现研究薄弱环节,为后续研究提供便利。  关键词:新
期刊
摘 要:谐讔文的创作体现着独特的审美价值追求。从取材现实、审美与审丑、适度中和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谐讔文现实性、触动性、中庸性的文体特性,展现谐讔文独有的隐晦与意蕴的深邃。  关键词:谐讔文;现实性;触动性;中庸性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第一次将“谐讔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以专篇的形式对其加以论述。谐讔文作为一种独特的讽刺劝谏文体,有着特有的审美价值追求,可从现实性、触动性、中庸性三个方面进行阐
期刊
摘 要:明清传奇《桃花扇》突破了大团圆俗套令侯李二人相遇后双双入道为终,这也使其结局一直成为引起学界争议的话题。关于其合理性探究,该文在肯定其悲剧感染力的基础上,简要概括当前学界观点,并结合文本从线索结构、情节逻辑及人物性格等方面,详细论证桃花扇结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合理疑点的这一看法,认为作者创作意识主观性与书中人物情节客觀独立性的矛盾是结局争议的缘由。  关键词:《桃花扇》;结局;争议  《桃
期刊
摘 要: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人物形象复杂深刻、立体多面,可从19世纪法国雨果提出的“美丑对照原则”的理论,对剧作《哈姆雷特》中克劳狄斯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究莎士比亚作品中塑造人物人性美丑共生的特点。  关键词:“美丑对照原则”;克劳狄斯  19世纪法国作家雨果在其《克伦威尔序言》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文学艺术只有同时包含美与丑才显得真实。其实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物
期刊
摘 要:《多余的话》是瞿秋白被捕后在狱中写的临终遗言,表面看似有些软弱与消沉。一位党的领导人,留下这篇多余的文章,的确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抹杀了自己曾经的功绩。随着对瞿秋白冤案的平反,研究的广泛,我们对瞿秋白以及那段特殊的历史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政治舞台;文学领域;人格魅力  人卫版教材有一篇梁衡的《觅渡,觅渡,渡何处》,备课的过程中,查阅大量资料,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位革命家——瞿秋白。他
期刊
摘 要:溶洞题材诗郑珍山水诗的三大题材之一。他笔下的黔中溶洞奇险瑰丽,寄托着他的人生理想和现实观照,集中体现了他新奇多变的创作手法和奇奥峭拔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郑珍;山水诗;溶洞  一、概述:黔中山水,溶洞独秀  郑珍生于黔中“山国”,自称“余生山中人,少性爱邱壑”,创作了大量山水诗。《巢经巢诗钞》中有二百余首,以描写黔、湘、滇等地的山川景物为主。贵州属于岩溶地质,发育着众多罕见的溶洞。溶洞题
期刊
摘 要:据调查,作者的创作倾向主要有两种,其一是从元代文人处境和社会现实提出,作者有意塑造忠孝两全的蔡伯喈和贤妻赵五娘,正面歌颂传统伦理道德,呼吁当下恪守传统美德。另一则是近代学者提出高明创作的作品旨在暴露和否定整个社会现实,警醒功名之路的实质与批判统治者。笔者试图从文本出发和现有研究成果探究高明《琵琶记》的创作倾向,体察元末时期和作者经历、戏剧结构编排与重点讨论“三不从”关目、以及相关时人与后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