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环境、生活条件、生活习惯和方式的改变,国内小学生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症的概率不断增加,严重威胁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本文基于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一些感觉统合训练的应用策略,希望有效解决当前小学生存在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确保他们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感觉统合训练;应用策略
作为判断外界环境信息准确性的重要保障,感觉统合同样是小学生个体形成正常心理行为的基础与前提。为了确保小学生可以实现健康发展,小学体育要重视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强化学生身体协调功能,培养他们的感觉统合,尤其有助于解决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值得深入探讨。
一、 明确应用原则,奠定应用基础
大量教学实践研究证明,感觉统合训练本质上是一种运动训练矫正法,具体就是充分将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体育学以及行为学等多学科内容融入体育游戏活动中来,可以辅助学生提升感觉统合能力,增强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为了确保感觉统合训练的有效性,必须要明确其基本应用原则,具体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感觉统合训练条件的完善性。首先,要准备良好的环境条件,确保有足够的感觉统合训练场地面积、条件适宜开展训练活动。其次,需要选择一些高质量地开展感觉统合训练的训练器材以及其他相关配件,确保可以满足感觉综合训练需求。最后,要注意科学划分感觉统合训练时间,具体就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以及他们是否伴有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等来进行合理确定。一般针对伴有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的学生,要按照60 min/次,2次/周的训练频率,如果学生问题比较严重,可以每周训练3次。与此同时,训练的年龄要以11岁以下小学生为主,年龄过大则会影响训练效果。
另一方面,要注意有效融合感觉统合训练和小学体育教学,这就需要有效结合二者的目标,具体就是选择一些兼有提升学生感觉统合能力和个人身体素质的双重运动。比如,可以选择踢毽子等体育运动项目,可以使小学生在抬脚踢毽子的时候来训练他们身体的协调性和体感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另外,在运用各类体育器材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要注意结合感觉系统来进行器材使用,灵活运用各种体育器材。例如,在进行足球教学的时候,小学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足球上进行控球跑动训练,这样可以实现训练学生的感觉统合和肢体能力。
二、 注意个体差异,创新应用路径
为了确保感觉统合训练的质量,必须要立足于学生个体实际,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力求可以增强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确保可以全面增强各个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可以健康成长。首先,小学体育教师要密切关注各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案,以便更好地矫正学生存在的感觉统合训练问题。例如,针对那些平衡能力比较差的小学生,体育教师在开展感觉统合训练的时候,可以以体操训练或游泳训练等训练项目为主,借此来提升学生的平衡能力和身体素质;针对那些肢体柔软性比较差的小学生,体育教师可以以舞蹈等侧重肢体柔性训练的体育项目为主,借此来提升他们的肢体灵活度和柔软度;针对那些身体反应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而言,体育教师可以以篮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为主,借此来强化他们的身体反应能力。
鉴于小学生具有比较强的好玩心理和好奇心,所以为了确保感觉统合训练项目可以吸引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就必须要结合学生的这些身心发展特征来开展教学,这就要求小學体育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来创新各种体育器材的运用方式,确保可以有效激发他们参与训练的兴趣。例如,通过运用方形滑车或三角形滑车,可以对学生前庭觉进行训练,有助于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平衡性;通过大陀螺的应用,可以对小学生高级前庭觉进行训练,有助于促进他们左右脑发育;通过踩踏石,可以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平衡能力进行训练。另外,针对四年级以上的小学生,此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竞争意识,此时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让每个学生在平衡木上进行站立,看看哪个学生可以站立更久的时间,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利于训练他们的身体平衡能力。
三、 强化训练防护,提升应用效果
鉴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各项身体机能还没有发展成熟,力量有限,所以在参与感觉统合训练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外损伤,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感觉统合训练的过程中注重强化训练防护,具体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体特征和体育项目类型,为学生制定一些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方案,确保可以在保护小学生身体安全性的基础上,有效地提升感觉统合训练质量和效率。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也有助于解决小学生存在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确保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了有效地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就必须要在明确应用原则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个体实际,创新不同体育运动项目以及器械等的应用路径,同时要注意加强学生训练防护,确保可以有效提升感觉统合训练有效性.
作者简介:
殷奕,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体育;感觉统合训练;应用策略
作为判断外界环境信息准确性的重要保障,感觉统合同样是小学生个体形成正常心理行为的基础与前提。为了确保小学生可以实现健康发展,小学体育要重视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强化学生身体协调功能,培养他们的感觉统合,尤其有助于解决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值得深入探讨。
一、 明确应用原则,奠定应用基础
大量教学实践研究证明,感觉统合训练本质上是一种运动训练矫正法,具体就是充分将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体育学以及行为学等多学科内容融入体育游戏活动中来,可以辅助学生提升感觉统合能力,增强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为了确保感觉统合训练的有效性,必须要明确其基本应用原则,具体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做好准备工作,确保感觉统合训练条件的完善性。首先,要准备良好的环境条件,确保有足够的感觉统合训练场地面积、条件适宜开展训练活动。其次,需要选择一些高质量地开展感觉统合训练的训练器材以及其他相关配件,确保可以满足感觉综合训练需求。最后,要注意科学划分感觉统合训练时间,具体就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以及他们是否伴有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等来进行合理确定。一般针对伴有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的学生,要按照60 min/次,2次/周的训练频率,如果学生问题比较严重,可以每周训练3次。与此同时,训练的年龄要以11岁以下小学生为主,年龄过大则会影响训练效果。
另一方面,要注意有效融合感觉统合训练和小学体育教学,这就需要有效结合二者的目标,具体就是选择一些兼有提升学生感觉统合能力和个人身体素质的双重运动。比如,可以选择踢毽子等体育运动项目,可以使小学生在抬脚踢毽子的时候来训练他们身体的协调性和体感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另外,在运用各类体育器材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要注意结合感觉系统来进行器材使用,灵活运用各种体育器材。例如,在进行足球教学的时候,小学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足球上进行控球跑动训练,这样可以实现训练学生的感觉统合和肢体能力。
二、 注意个体差异,创新应用路径
为了确保感觉统合训练的质量,必须要立足于学生个体实际,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力求可以增强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确保可以全面增强各个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可以健康成长。首先,小学体育教师要密切关注各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案,以便更好地矫正学生存在的感觉统合训练问题。例如,针对那些平衡能力比较差的小学生,体育教师在开展感觉统合训练的时候,可以以体操训练或游泳训练等训练项目为主,借此来提升学生的平衡能力和身体素质;针对那些肢体柔软性比较差的小学生,体育教师可以以舞蹈等侧重肢体柔性训练的体育项目为主,借此来提升他们的肢体灵活度和柔软度;针对那些身体反应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而言,体育教师可以以篮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为主,借此来强化他们的身体反应能力。
鉴于小学生具有比较强的好玩心理和好奇心,所以为了确保感觉统合训练项目可以吸引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就必须要结合学生的这些身心发展特征来开展教学,这就要求小學体育教师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来创新各种体育器材的运用方式,确保可以有效激发他们参与训练的兴趣。例如,通过运用方形滑车或三角形滑车,可以对学生前庭觉进行训练,有助于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平衡性;通过大陀螺的应用,可以对小学生高级前庭觉进行训练,有助于促进他们左右脑发育;通过踩踏石,可以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平衡能力进行训练。另外,针对四年级以上的小学生,此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竞争意识,此时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让每个学生在平衡木上进行站立,看看哪个学生可以站立更久的时间,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利于训练他们的身体平衡能力。
三、 强化训练防护,提升应用效果
鉴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各项身体机能还没有发展成熟,力量有限,所以在参与感觉统合训练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外损伤,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感觉统合训练的过程中注重强化训练防护,具体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体特征和体育项目类型,为学生制定一些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方案,确保可以在保护小学生身体安全性的基础上,有效地提升感觉统合训练质量和效率。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也有助于解决小学生存在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确保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了有效地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就必须要在明确应用原则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个体实际,创新不同体育运动项目以及器械等的应用路径,同时要注意加强学生训练防护,确保可以有效提升感觉统合训练有效性.
作者简介:
殷奕,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