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政协:探索协商民主新形式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ting198198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中共肇庆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肇庆市政协紧紧围绕中心、主动服务大局,切实担负起把党的决策部署和对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全市各界群众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在做好常委会专题议政、提案办理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专题协商等常规性协商基础上,积极探索服务发展大局的有效协商形式,努力“专”出特色、“商”出效果。
其他文献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的面貌自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究其根本,实深植于1840年以来先进中国人上下求索、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历程之中。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辛亥革命为例,这场发生于20世纪初期的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民主共和国,不但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而且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经受了民主革命的洗礼,为十年后新生政
叶正大是叶挺将军的长子,广东惠阳人。1950年2月,毛泽东给正在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的叶正大题词:“建设中国的强大空军。”这一题词激励叶正大矢志不渝地为祖国航空科技事业不懈奋斗。作为新中国第一代航空专家和国防科技部门的领导人,他参与了12种型号飞机的设计、研制和组织工作,为我国航空科技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迷上飞机的将门虎子】  1927年8月1日,叶挺率领部队参加南昌起义,就在这个月,叶正大出
民国取代帝国,学校替代学堂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所代表的蒙学读本,和“四书五经”代表的古老典籍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从私塾、义学、书院到太学、国子监,遵循的价值标准是与此相适应的。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洒扫庭除”之类,一整套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也都是和农耕息息相关的,垂之久远的帝皇制度正建立在这上面,世袭制、等级制、君权至上,已渗透在整个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观念当中,当然也在传统教育中具
一  我們上午从襄阳出发,导航直抵黄冈市东坡赤壁,到达后已近两点。停车后,想在附近随便吃点简餐,就顺着公园路的街沿走去。这天是11月7日,周六,东坡赤壁大门外的区域比想象中清静,路旁也不像别处许多名胜古迹的周边那样,密布文具、古玩、旅游用品商店。一路走来,沿途有五金铺、家用电器修理店,还有卖电动车电池和金属门窗的,营生都很接地气。店堂内摆放的物件线条硬朗,色调冷峻,也稍显灰暗……操弄的都是东坡闻所
崇祯二年(1629年),李渔在扶父亲灵柩归葬之后,将自己的家室也迁回了兰溪。不久,当地疫病流行,先是李渔染病,接着妻子徐氏被传染。刚刚经历丧夫之痛的老母亲,担起了照顾儿子、儿媳的重任。  一日,卧病在床的李渔,对素来喜好的杨梅念念不忘。咽了半晌口水,还是没忍住,抬眼问了句:“杨梅上市了没?”家人询问医生,知道杨梅是“大热之物”,病中应禁食,便告诉他:“没看见街上有卖。”可就在这时,走街串巷叫卖杨梅
说起宋代的秦少游,后世都知道传说中他娶了苏轼的妹妹苏小妹,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风流韵事。传说归传说,真实的秦少游乃秦观也。秦观是宋朝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交情很深,亦师亦友。秦少游的人生道路不太顺利,不过他一路走来仍能坦然面对、乐观生活。一  秦少游早年是个官宦子弟,祖父当过县令,叔父当过转运使,父亲是太学生,还没入仕途就病逝了。他童年在祖父衙门里玩耍,少年在叔父衙门里读书。秦少游少时聪颖,博览群
1895年2月12日,深夜,刘公岛。丁汝昌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一杯葡萄酒。在写完给李鸿章的最后一封信后,丁汝昌拿起了酒杯。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只是,催的并不是琵琶声,而是刘公岛港口外,数十艘日本军舰的隆隆炮火声。而眼前的那杯酒,也并非葡萄美酒,因为里面溶着生鸦片,丁汝昌是准备用它来告别自己生命的。  没有人知道,丁汝昌在举起酒杯的那一刹那,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在酒入口的一瞬间,丁汝
影响你生命的一本书是什么?这个问题,我被许多人问过,也问过许多人。  我读书不求甚解,有的囫囵吞枣过去了,有的读了一个章节放下了,但如果要说影响我生命的一本书,也许要算钱锺书先生的《管锥编》。这套书让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世界上是存在着这样博闻强记的学问人,几乎每一句话里都隐藏着一个或数个典故。也是这套书,成为我的阅读基础,《管锥编》里钱先生经常拿来引用的《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太平广记》之类,是我
一百年前的苏州城里,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又热心公益、急公好义的乡贤有三位,吴荫培、李根源、张一麐。吴氏年老,李根源本籍云南腾冲。因此论及乡党领袖,时人多以张一麐目之。张氏表字仲仁,民间遂以“仲老”相称,原本的姓名,反而少有人提了。  张一麐自小就是神童,12岁取秀才,19岁中举人,比一般人要早十年之久。但接下来的科考略有蹭蹬。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兴起,他热情地投身其中,仿照康梁强学会模式,在苏城成立
一  明治维新后,在西风东渐中,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1874年,一位日本官员写道:“目前大量的欧洲风俗源源而来”,“恰如瓶子倾倒,服装、饮食、房屋、法律、政府、风俗,甚至手工艺和学术研究,如今无不来自西洋”。在日本的欧化风潮中,服装的变易最为明显。  明治维新前,日本人穿的是传统的和服,衣宽袖肥。而后,日本在外部压力下开国,大批欧美人进入日本,同时也有日本人去欧美留学。在与欧美人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