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辅导员工作精细化是基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改革深入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深度辅导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精细化的具体要求。深度辅导是给予学生的各方面指导,辅导的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取决于对于学生的全面了解和持续关注。本文根据工作实际将学生分类指导观念细化到具体工作中,从而探索深度辅导的新理念、新做法。
【关键词】分类指导;深度辅导;工作思路
新时期辅导员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任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中,辅导员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即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所有学生,满足学生需求,使更多学生通过深度辅导受益。
深度辅导的涵义是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帮助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扰,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有力的支持。那么,基于高质量、高水平的做好深度辅导工作的目的,结合自身专业背景,针对所带班级学生特色,在学生分类管理理念下对学生进行深度辅导。
一、学生分类管理理念概述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师生比、师生关系、课程结构等都产生了变化,加之现代网络通讯在校园中的流行、使用以及90后学生的特质,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度辅导的意义就是在于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成长,而学生分类管理理念的应用则可以使深度辅导有的放矢,提高效用。
在大学中,教学体制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权,有的学生沉浸在学海中,以积累知识、开拓视野为目标;有的同学参加学生会、社团,以此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兼职,赚取生活费的同时丰富社会经验;但也有同学沉迷于网络,忽视大学生活的其他方面。辅导员对于学生不应是机械化管理,而应是人性化的辅助。所以,辅导员应认识到,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带来的是更多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是亟需被关注。
学生的类型的确定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业表现、生生互动、生师互动以及课外活动这四个指标上。在确定学生类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度辅导,有利于辅导以学生为中心,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有利于对学院教学提供有参考性的价值,真正做到辅导员思想政治辅导与教师传授知识相结合;有利于学院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效率。
二、分类管理理念下学生类型划分
针对知识汲取的学生分类多以学习成绩为标准,按照优等生、差生、特长生等区分学生,但是深度辅导不仅关注学习,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心理素质、人格养成、职业规划等。担任辅导员工作期间,根据观察、谈心以及走访等形式,笔者把学生分为以下几类,并在工作中采取适合的方式予以关注。
1、学术型
大一新生的学术在本文中主要指学业成绩、课堂表现、学习相关社团的参与度以及各类学习相关竞赛参与度。学术型学生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生活关注点比较单一,只关注与学下相关的事情;二是在学习上追求的不只是优秀,而是最优秀;三是喜欢独立完成作业,以展示自身在学习方面的优势。针对这类学生首先要帮助其明确大学的目的不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是个人素质的养成;其次,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委以学习委员职务,使其学习状态在班级中形成带动作用;再次,在课外活动中发掘其优势,给予一定的工作职责,使其逐渐体会课外活动的效用和乐趣。
2、平庸型
平庸型学生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任何事情都可以保证按时出席;二是在活动中低调,没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三是缺乏兴趣点,生活基本保持教室宿舍两点一线。针对这类学生首先要了解其家庭状况和心理状况,判断其是因为受过某种打击而追求平庸,还是从小到大一直处于此种状态;其次,针对家庭或心理问题导致追求平庸的要重点从关心其生活为前提的心理疏导为基础,因为这类学生往往缺乏关爱;再次,对于从小到大追求平庸的学生,要巧妙的设计一次让他可以充分发挥潜能的班会、比赛等,以激励教育作为切入点。
3、积极型
本文中的“积极”主要指对学生工作有热情、肯努力,并活跃在学生会或各大社团中,而这也是此类学生的特点。针对于此类学生,首先,委任适合的班干部职务,使其可以把热情带入班级工作中,提高班级凝聚力;其次,对其职务的数量和学习成绩严格把关,定出明确指标,切勿因为学生工作影响学习;再次,对其进行干部培训,使其掌握大学学生干部的工作方法,熟悉工作流程,明确工作重点。
4、“无所謂”型
本学期辅导工作中,笔者发现,一些同学在与学习、工作、生活相关的所有事情上都报以“无所谓”态度,笔者在与其谈心过程中发现,此类同学经常把“无所谓”三个字放在嘴边。针对此类学生,首先要与班干部一起细致观察,确定是否该生对任何事都无所谓,还是只是说说而已;其次,与其家长和关系亲密的学生聊天,了解其日常生活以及过往经历,找到对症下药的切入点;再次,除了面对面交流,多采取微博、微信等形式与其交流,尽量多回复其各种沟通平台上的状态,争取其信任感;第四,多采用精神激励法,此类学生要发现其优点,哪怕是细微之处,都要及时给予精神激励,争取赢得共鸣。
三、实现分类管理的有效途径
分类管理是有计划、有步骤地的一项工作,需要长时间运作,多部门配合。首先,学生工作者要对所管理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不能机械的由个别事情断定学生类型;其次,建立分类管理档案,对每类学生中的典型案例进行详尽的记录;再次,形成由辅导员、班导师、班干部为主要工作力量的分类管理团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把握;第四,因时制宜,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年级增长等及时调整其所属类别,有效沟通;第五,分类管理工作要具有保密性,这样既可以方便学生工作人员随时对其分类管理的类别和程度进行调整,也避免了学生把“被分类”误认为是“被贴标签”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不便于学生工作的开展。
学生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在辅导员工作中应用广泛,有利于疏通师生沟通障碍;二是关注要细致,由点及面,由一个学生的特殊状况进而了解相似情况在所带班级中是否有第二例;三是培养学生对自身的信任感,从而推动学生工作。
【关键词】分类指导;深度辅导;工作思路
新时期辅导员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任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中,辅导员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即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所有学生,满足学生需求,使更多学生通过深度辅导受益。
深度辅导的涵义是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帮助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扰,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有力的支持。那么,基于高质量、高水平的做好深度辅导工作的目的,结合自身专业背景,针对所带班级学生特色,在学生分类管理理念下对学生进行深度辅导。
一、学生分类管理理念概述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师生比、师生关系、课程结构等都产生了变化,加之现代网络通讯在校园中的流行、使用以及90后学生的特质,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度辅导的意义就是在于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成长,而学生分类管理理念的应用则可以使深度辅导有的放矢,提高效用。
在大学中,教学体制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权,有的学生沉浸在学海中,以积累知识、开拓视野为目标;有的同学参加学生会、社团,以此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兼职,赚取生活费的同时丰富社会经验;但也有同学沉迷于网络,忽视大学生活的其他方面。辅导员对于学生不应是机械化管理,而应是人性化的辅助。所以,辅导员应认识到,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带来的是更多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是亟需被关注。
学生的类型的确定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业表现、生生互动、生师互动以及课外活动这四个指标上。在确定学生类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度辅导,有利于辅导以学生为中心,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有利于对学院教学提供有参考性的价值,真正做到辅导员思想政治辅导与教师传授知识相结合;有利于学院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效率。
二、分类管理理念下学生类型划分
针对知识汲取的学生分类多以学习成绩为标准,按照优等生、差生、特长生等区分学生,但是深度辅导不仅关注学习,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心理素质、人格养成、职业规划等。担任辅导员工作期间,根据观察、谈心以及走访等形式,笔者把学生分为以下几类,并在工作中采取适合的方式予以关注。
1、学术型
大一新生的学术在本文中主要指学业成绩、课堂表现、学习相关社团的参与度以及各类学习相关竞赛参与度。学术型学生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生活关注点比较单一,只关注与学下相关的事情;二是在学习上追求的不只是优秀,而是最优秀;三是喜欢独立完成作业,以展示自身在学习方面的优势。针对这类学生首先要帮助其明确大学的目的不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是个人素质的养成;其次,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委以学习委员职务,使其学习状态在班级中形成带动作用;再次,在课外活动中发掘其优势,给予一定的工作职责,使其逐渐体会课外活动的效用和乐趣。
2、平庸型
平庸型学生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任何事情都可以保证按时出席;二是在活动中低调,没有表现自己的欲望;三是缺乏兴趣点,生活基本保持教室宿舍两点一线。针对这类学生首先要了解其家庭状况和心理状况,判断其是因为受过某种打击而追求平庸,还是从小到大一直处于此种状态;其次,针对家庭或心理问题导致追求平庸的要重点从关心其生活为前提的心理疏导为基础,因为这类学生往往缺乏关爱;再次,对于从小到大追求平庸的学生,要巧妙的设计一次让他可以充分发挥潜能的班会、比赛等,以激励教育作为切入点。
3、积极型
本文中的“积极”主要指对学生工作有热情、肯努力,并活跃在学生会或各大社团中,而这也是此类学生的特点。针对于此类学生,首先,委任适合的班干部职务,使其可以把热情带入班级工作中,提高班级凝聚力;其次,对其职务的数量和学习成绩严格把关,定出明确指标,切勿因为学生工作影响学习;再次,对其进行干部培训,使其掌握大学学生干部的工作方法,熟悉工作流程,明确工作重点。
4、“无所謂”型
本学期辅导工作中,笔者发现,一些同学在与学习、工作、生活相关的所有事情上都报以“无所谓”态度,笔者在与其谈心过程中发现,此类同学经常把“无所谓”三个字放在嘴边。针对此类学生,首先要与班干部一起细致观察,确定是否该生对任何事都无所谓,还是只是说说而已;其次,与其家长和关系亲密的学生聊天,了解其日常生活以及过往经历,找到对症下药的切入点;再次,除了面对面交流,多采取微博、微信等形式与其交流,尽量多回复其各种沟通平台上的状态,争取其信任感;第四,多采用精神激励法,此类学生要发现其优点,哪怕是细微之处,都要及时给予精神激励,争取赢得共鸣。
三、实现分类管理的有效途径
分类管理是有计划、有步骤地的一项工作,需要长时间运作,多部门配合。首先,学生工作者要对所管理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不能机械的由个别事情断定学生类型;其次,建立分类管理档案,对每类学生中的典型案例进行详尽的记录;再次,形成由辅导员、班导师、班干部为主要工作力量的分类管理团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把握;第四,因时制宜,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年级增长等及时调整其所属类别,有效沟通;第五,分类管理工作要具有保密性,这样既可以方便学生工作人员随时对其分类管理的类别和程度进行调整,也避免了学生把“被分类”误认为是“被贴标签”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不便于学生工作的开展。
学生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在辅导员工作中应用广泛,有利于疏通师生沟通障碍;二是关注要细致,由点及面,由一个学生的特殊状况进而了解相似情况在所带班级中是否有第二例;三是培养学生对自身的信任感,从而推动学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