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 :健康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心内科护理当中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心内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利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使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比较两组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护理事故出现率、护理差错出现率以及护理纠纷出现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内科护理过程中使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效果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减少护理事故、差错以及纠纷出现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心内科护理;应用效果
  心内科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给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心理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医院给心内科疾病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需要利用对应的护理措施确保临床效果,尽可能的将患者的需求满足,减少临床护理纠纷产生。文中将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心内科患者100例当做研究对象,探究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心内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当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为40-77岁,平均年龄为(52.35±5.86)岁;观察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为42-76岁,平均年龄为(52.36±5.85)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利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使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具体步骤如下: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带领心内科疾病患者展开检查,告诉患者检查目的。护理人员要判断心内科患者易出现的不适反应与并发症,增强患者日常预防意识。如果临床检查诊断发现患者是高危病人,护理者要加强监测患者病情,主动积极配合主治医师进行护理[1]。病房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好心内科疾病患者病房巡视的工作,增强患者风险管理控制,保障患者生命健康。责任护士要收集整理患者的各类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检查结果,把数据的结果反馈给护士长[2]。平时护理工作当中,责任护士要重视与心内科疾病患者的沟通互动,尽可能的满足患者心理需要。护士长调整心内科的护士工作,重视发挥出团队力量,通过集体互动制定解决方案,及时处理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护士长需要评价心内科护士的工作,持续对其护理方案进行改进,提高临床护理水平,保证患者临床治疗疗效。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比较两组护理事故、差错以及纠纷出现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来分析数据,同时使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使用P<0.05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事故、护理差错以及护理纠纷出现率
  观察组的患者护理事故出现率、护理差错出现率以及护理纠纷出现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方式变得更加复杂,人们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大。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的趋势之下,心内科疾病的人群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3]。所以,社会开始提高心内科的医疗水平,并且提高了治疗要求,患者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指标,这就要求心内科护理工作要不断转变,满足医疗情况的需求。
  本次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使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护理事故出现率、护理差错出现率以及护理纠纷出现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綜上所述,心内科护理过程中使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效果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同时减少护理事故、差错以及纠纷出现率,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张霞.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18(08):56.
  [2]姜艳艳,余小妹,周莉.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07):116-117.
  [3]石志新.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6):26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份到2013年7月份收治的100例实施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别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产褥期妇女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方法。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7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在其产褥期仅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实验组则根据其心理变化给予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指导,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计算后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  1.2
期刊
摘要:目的在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措施,对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精神科在近年来收治的患者共计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纳入研究。将全部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患者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给予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结果比较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实验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
期刊
疼痛是一种临床最常见的症状,随着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的转變,强调生存质量的健康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因此早在1995年,疼痛就已经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并且将其评估与管理纳为临床护理人员每日实施的护理常规[1]。德国的疼痛护理开展地比较早,并且有专业的疼痛护士培训,从而使其更全面的发展。  笔者在德国Charite进修学习一年,在CVK的妇科、儿科、内科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疼痛护理在老年骨质疏松中的应用对改善患者腰背疼痛症状的干预作用。方法:2016年8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老年骨质疏松腰背疼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甲组和乙组(n=40)。甲组应用疼痛护理方案,乙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分析两组腰背疼痛症状的缓解情况,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甲组护理效果的总有效率为97.5%,比乙组的82.5%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儿童四肢软组织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病例筛选时间为2017年3月份-2018年6月份,病例筛选收治的儿童四肢软组织感染的患儿64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成两组,参照组患儿实施常规优质护理,研究组实施人性化护理,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调查比较,以及两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统计比较。结果:参照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调查达到81.25%,与研究组96.88%的满意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在新生儿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从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者中随机抽取8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将入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成效。 结果 对照组患者发热、拒食、烦躁、喘憋缓解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数据差异(P<0.05);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存在统计学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对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2013年4月至2017年3月接诊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面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96例进行观察,根据电脑随机的方式,将之随机划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各48例。其中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进行循证护理。结果:研究组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无差异统计学意义,可分组研究。
期刊
摘要:目的:对协同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录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协调护理模式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操作。对两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相关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对比分析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在LVEF、LVSD、LVDD、IVST、HAMA焦虑评分、HAMD抑郁评分之间均无差异性;治疗后,观察组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