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时空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我而言,时空最令我敬畏。敬畏时空,心融万物,万物归一。
  时间,是指间沙的快速流逝,水中影的虚无缥缈;是古树年轮的逐次叠加,青春容颜的渐渐枯槁;是沧海变桑田的须臾,千年历史化残灰的刹那。“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时间,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时间,见证了国家的兴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时间,见证了历史不着痕迹的湮灭。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新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亲爱的,你告诉我,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走了它们吧……”朱自清《匆匆》一文中对时间如此写道。的确,树枯而新,花谢而开,但“日月掷人去”时间从未等过我们。“囊萤”车胤、“映雪”孙康,这两人正是对时间心有敬畏,抓住一切时间学习才有了二人后来的成就。哪个不敬畏时间,抓住时间?所以,勿忘,对时间心存敬畏。
  空间,是一株花的一个世界,一片瓦的一间屋子;是变化莫测的自然界,物换星移的天地界;是遥古无尽的黑暗混沌,现时神秘银河的浩瀚。“黄梅时节家家雨”,空间见证了雨的滴落;“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空间见证了流水的汹涌。地球作为空间的一部分,如今满目疮痍。好在,人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对自然,对地球重拾敬畏之心。如“拾荒行动”的开始,“封山育林”等政策的颁布……勿忘,敬畏空间。
  时间看着空间舞蹈,空间载着时间的脚步,一起组成了时空。时空,是落叶飘零时,枯萎与缓慢的悲凄;是静湖汇聚成海时,新生与激动的喜悦;是光闪过时,闪耀与快乐的兴奋;是影跟随黑暗与无奈的紧张;是历史消亡时,沉淀与心痛的悲壮;是天地跃动时,震撼与活力的澎湃。光行影随,时空见证了昼夜交替、时间前进不停的脚步;滴水成冰,时空见证了万物变化、空间旋转跳跃的舞蹈;万物相交,时空见证了万物联系,空间与时间的完美融合。谨记,敬畏时空!
  不敬时空,心混万事,万事烦冗。
  时间,其实比你想象的快很多。《不能说的秘密》中女主人公弹一曲便过二十年,时间就在指间。空间,其实没你想得那么远。《红楼梦》中诗社中每个社员都有自己的笔名。探春的“蕉下客”,黛玉的“潇湘妃子”,李纨的“稻香老农”……他们作诗也是找一些眼前之物,如菊,梅等,空间就在眼前。时空,其实不神秘,不过就是《西游记》中四人西天取经所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和沿途所见的风景。请敬畏时间,不要像揠苗助长的农夫,尽管他本心是好的,然他在拔起植苗的时候违背了植物作息,对时间未存敬畏,本想1+1=2,谁知道最后成了0;敬畏时间,不要像日本登山队在当地居民阻止下仍然选择登卡瓦格博山,不信自然懲罚,对空间未有敬畏,本想揭开奥秘,未曾想搭了命;请敬畏时空,不然,霍金发布的五个预言中,14年后的全球变暖,2060年人类必须搬离地球,先不管这些预言是否真的会实现。但起码全球变暖怕是不晚了。而这些,是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对时空未有敬畏,才衍生了这些语言。
  所以,谨记,对时空心存敬畏。
  指导老师点评:本文以“敬畏时空”立论,开门见山。行文过程中将对时间和空间的敬畏进行分述,旁征博引,条理清晰,兼具说理性和文学性。巧妙的是,作者在文章的后半部分阐述了“不敬畏时空”的不良后果,形成鲜明的正反对比。纵观全文,结构严谨规范,语言流畅自然中不失文采。另外,本文的主题立意深刻,发人深省,与实际密切相连,关照现实,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在央视“朗读者”的节目中,著名演员濮存昕朗读了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文中提到了一位刘大爷的故事:老舍先生小时候因为家里穷,都9岁了,还一字不识。一天,一位穿着非常光鲜,皮肤白嫩,家境相当宽裕的刘姓大爷到他们家玩。看到老舍,刘大爷随口问他有没有读书,在得到了否定的回答之后,他向老舍的母亲表示,明天你就把孩子送去读书;至于学费、书费等不用她操心,都由他来承担。  这位好心的刘大爷,无疑是位善人,也是老舍
期刊
大疫当前,良知亦可染“病毒”。这种“病毒”,长期潜伏于人的心灵深处,一俟环境吻合,便可发作,姑且称之“新型惯状病毒”。此“病毒”可吞噬良知,击碎公德法律意识。“病毒”发作,能垢蔽心智,习惯性怀疑、习惯性逆反心理发飙——人指东,他向西;让打狗,他撵鸡。那么,何以至此?   疫情爆发以来,确诊、疑似、死亡病例累计增加。证明新型冠状病毒很猖獗,人与人的传染随时随地均可发生。凡具良知者,只要旅居过疫情中
期刊
一位年轻女演员在宜昌车站拒绝安检,态度嚣张,被拘留,旋即又被解除签约,后悔莫及。她的行为的确太“过”。“过”与“不及”仿佛一样,其实大不一样。过头、过火、过激、过劳,埋下祸殃。而“不及”可以修补、增加、矫正。“过”的危害性,比比皆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是“过”;聪明反被聪明误,是“过”;该收手时不收手,是“过”。尊老爱幼无可厚非,但倚老卖老则为“过”。画蛇添足是“过”;得意忘形是“过”;事情搞得过头
期刊
志林:王老师,请允许我这样称呼您。尽管与您同姓,但相差1700多岁,论辈分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叫您。我喜爱书法,又特别喜欢您写的,感觉叫您王老师最合适。  羲之:嗬,理由还怪充分。喊我老师我是高兴的。志林同学,你有何贵干?  志林:是这样,王老师,算来我也搞了30多年书法了,感觉越来越迷茫,想请您开示一下。  羲之:你是哪方面的迷茫?是感觉越来越不会写,还是感觉越写越差?  志林:这倒也不是,王老师,
期刊
在《杂文月刊》2019年9月原创版《浅悟短说》一文第三部分,作者李志远提出“己所欲,勿施于人”,让我想起《庄子》中的两则故事,并联系到当前的家庭、学校教育问题。  一则是“鲁侯养鸟”,出自《庄子·至乐》:鲁侯想让一只鲁郊的海鸟高兴,就让人驾车把它迎进太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结果,这只海鸟“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鲁侯从衣食住行用的物质层面将“已所欲”施于鸟,
期刊
国人喜欢把相约吃饭叫饭局。组织者则称在攒局,赴约者则说有局。对这样的局,年轻时候还是有些向往喜好的。但现在,我却经常有意无意爽约这样的场合,并把它定义为躲局。躲局的原因,除了年龄渐长不喜热闹、不胜酒力等客观因素,背后的主因还在于人。躲局其实就是躲人。  让我躲的主要有三类^。  一类日装腔作势、目中无人者。这类人大都有或大或小的官位,或者说是官位给了他装腔作势、目中无人的底气。年轻时曾在军区机关就
期刊
一日,上小学二年级的孙子问我:“爷爷,您不是说世上从来就没神仙么?”“对呀,怎么啦?”“那么愚公移山要是没神仙帮助,他能成功吗?”我先是一愣,继而高兴:“好小子,你居然能想到这么难的问题,太棒了!不过你要知道,这虽是寓言故事,不能当真,但它借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对你很有用啊。”我在他的认知领域内举例说明,他高兴地说:“哦,我明白了。”但我知道,我给他说不明白,只能和读者师友您交流。  《愚公移山》是
期刊
俗语“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大意是说,军队营房是固定不变的,而兵员新老交替是流动变化的。抽象杂文生态世相,大抵也可用“铁打的杂文流水的杂文人”概括。  当下杂文衰微乃不争事实。杂文社团发育不良,与其他文学组织相比,存在“生机落差”。杂文被各类评奖边缘化,媒体平台消减萎缩,杂文影响与作用使命相比,存在“功能落差”。杂文队伍青黄不接趋于“老龄化”,杂文坚守与信念初心相比,存在“精神落差”。面对杂文“生
期刊
人常说,名字就是为人叫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名字用于称呼的并不多,特别是越有身份的,名字的用处越不大。出生时对取名字越重视,取名字的仪式越隆重,名字被人叫的机会越少。相反,名字取得越是随意,名字伴随这个人的时间越长,使用地越多。比如乡村里,有的人出生后家人随便叫他“狗蛋”“毛蛋”,这名字基本上就伴随他一生了。但是,若有一天,他出人头地了,他必会重新取了正式的名字。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自古
期刊
去著名景区旅游,到了饥肠辘辘的时候,想要吃得好一點,又怕无谓挨宰,立马就想出了一条锦囊妙计来:点好菜,盯牢人,捂好钱包。程序一个都不少。这样,不怕钞票莫名其妙地给人家。心里想只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就肯定能够做到万无一失的。  于是中午时分,我们十个人径直来到了景区旁一家外观不错的饭店。虽然菜谱上的菜比较贵,但还是在我们可接受的范围内。几位女士开始点菜,准备来点相对经济实惠的。一个外表看上去很淳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