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羲之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志林:王老师,请允许我这样称呼您。尽管与您同姓,但相差1700多岁,论辈分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叫您。我喜爱书法,又特别喜欢您写的,感觉叫您王老师最合适。
  羲之:嗬,理由还怪充分。喊我老师我是高兴的。志林同学,你有何贵干?
  志林:是这样,王老师,算来我也搞了30多年书法了,感觉越来越迷茫,想请您开示一下。
  羲之:你是哪方面的迷茫?是感觉越来越不会写,还是感觉越写越差?
  志林:这倒也不是,王老师,我一直很努力,尽管每天都在临您的字帖,但反而感觉离您越来越远。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羲之:哦,别用孔子来忽悠我。首先,我想告诉你:“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这是我《书论》中开篇的一句话。书法,是“玄妙”技术,要“通人”,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这“通人”,就是天分要高。历朝历代,写字的人多了去了,留下来的能有几人?留下来的,天分肯定过人。这是其一,你必须承认。不要相信那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之话,爱迪生的原话还有后面的一句,关键是那百分之一的灵感。这灵感就是我说的通人。是通人,再立志努力,方才有可能成功。但是,你还要知道,历朝历代,成为书法家的生存土壤也很关键。古代能数上来的书法大家都是高官,大多还都是皇上身边的人。从我到至今,你数得上来书家能有几人?你们目前书协会员有一万多人,怎么可能会有一万多名书法家载入史册?一个书法家,除了我刚才说的那两个方面,还要有文采。我的《兰亭序》被你们当作教材,上了中学课本,不是因为它是天下第一行书,而是因为它文字优关。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第三行书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哪个不是文采飞扬?其实,还不能简单说是文采,还要有思想境界。语言文字关是文采,思想的高度,才能决定文章的存世价值。圣贤是靠思想成为圣贤的。历朝历代,成名成家的书法家,几乎都有自己的书论存世。你们一万多名书协会员,有几人有自己的书论?即使有自己书法方面的专著,放到历史的长河,一百年后,还会有人读吗?而像孙过庭的《书谱》,再过一千年,依然是至尊经典。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让我喝口茶,不知你听明白了吗?
  志林:老师,我一不具备“通人”,二不具备“高官”,三不具备“文采”,四不具备“思想”,那我们这些天天沉迷于书法的,还有什么意义?
  羲之:这四个方面不具备,只是说达不到某种高度,但不是说不让你们练书法。字写得好的,本来就具备一定的天分,正如嗓子好的,就能唱歌,这是天赋,五音不全者怎能唱好歌?但天赋也有等级,我说的“通人”,是高天赋,不是常人所具备。但不具备“通人”天赋,有小天赋的也一样练书法,毕竞具备高天赋的人少之又少。另外,你们要把书法当作一种娱乐。“书法是最优美最便捷的娱乐工具”,这是那个叫梁启超的说的。人世间,芸芸众生,每天不都在想寻找乐子吗?梁先生在书法上肯定是花费了不少时间的,但他在历史上不能说是一个书法家。他把书法当作娱乐工具,娱乐的时间不能当作下苦功。正如有人喜欢钓鱼一样,你说他们每天起得比你还早,一钓一天,能说他在钓鱼上下了不少苦功吗?他只是爱好而已,他用钓鱼打发了时间,他在钓鱼中得到了乐趣,如此而已,这和练书法是一个道理。
  志林:那师母说的那句“我儿苦练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怎么解释?
  羲之:我儿献之首先也是因为喜欢书法,才那样去练的。书法讲究的是“法”,不是随便划拉就能成功的。在懂“法”的前提下,越练会越有兴趣。因此,写干三缸水不足为奇。
  志林:还有一个问题,王老师,你说现在普遍把书法作品的价格当作衡量书法家成功的标准,不知道你们那个年代是否也是这样?
  羲之:我曾经给一老妪写扇的故事,你可能听说过,那说明我的作品价格是高,但我们那个时代是不卖作品的。不单那个时代不卖,一直到了清朝的扬州八怪,书画家才真正开始卖画卖字的,这是一件令人比较痛心的事情。书画之雅,一沾铜臭,便失格调。那个著名的画家黄宾虹也是公开说“扬州画派”开了“江湖之门”。為了生计,卖字卖画,也无可非议,但一个书画家把自己的字画价格作为追求目标,我是不赞成的。
  志林:好吧,王老师,谢谢您的开示,耽误您这么长时间,不好意思。字我还是要写的,究竞怎样写,参照您说的,我会慢慢去领悟。顿首!顿首!
其他文献
经济发展了,日子好过了,一些地方“闹洞房”的习俗也越来越演变成明目张胆的有关性言行的恶意取闹。闹新娘,闹新郎,不够,再闹伴娘,闹伴郎。有的新娘、伴娘由于不堪忍受众宾客的肆意调戏侮辱,而最终选择了死,大好的喜事竟然变成了丧事。  想当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倡导新风新俗,结婚习俗比较健康、朴素,也十分喜庆。那时,结婚行礼如仪后,“闹洞房”至多就是让新婚夫妇讲恋爱经过,给来宾点烟、送糖果送茶水,至多来一个
期刊
“月饼节”(正名、大号中秋节也)过后,忽然又想起那个“送月饼”故事了:某女演员初出茅庐时,年年“月饼节”给师傅送月饼。师傅呢,心安理得竞成了习惯——年年不买月饼,年年等着她送。但这年,女演员或许忘了、或许有事儿、或许……反正她师傅在家等啊等啊,一直等到中秋节深夜,也没来。  唉,唉!这位师傅,忒不懂此一时彼一时之理儿,自寻烦恼、自找没趣儿,就怨不得别人了。  此一时,彼一时,源自《孟子》一书。现代
期刊
“某領导的成绩”等十一则
期刊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黛玉、宝钗等人商议结社吟诗,大家取别号。宝钗对宝玉说:“还得我送你个号罢。有最俗的一个号,却于你最当。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贵闲人’也罢了。”  其实,荣宁二府中,富贵闲人何止宝玉一人?达官贵人,公子小姐,饱食终日,游手好闲,多了去了。富贵又有闲,难免多愁善感,疾病缠身。如王熙凤与贾琏
期刊
打开朋友圈、微博,每天充斥其间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各种秀和晒。在这些秀和晒之中,最辣眼睛的便是各种秀恩爱,好像自己的幸福和美满人间独有,唯恐天下人不知,不晓。  只是,在这些秀恩爱的幸福的人们之中,打脸的事情却不解风情地也在常常发生——昨天还在秀恩爱,今天“幸福美满”却已经灰飞烟灭,人去楼空。  比如曾经大名鼎鼎的人称F爷的F姓女星,今夏就已经和L姓男友分手。这对影坛超级大腕情侣的分手引得瓜友们一片聒
期刊
头发的功用,有生理上的,更有审美上的,一头浓密的头发,给人健康和活力的良好印象,在传统文化中,头发代表着一种礼仪,是礼貌、文明的象征。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总有一些人,喜欢在他人的头上“动土”,把个人的意志化作一纸命令,集体剪去一干人的头发。  这不是危言耸听,如今,每到开学季,都会有一大批初一或高一刚入学的新生被剪去头发。最主要的是女生,有些女孩,从出生起就留了长发,到升入初高中的时候,却被
期刊
中国人过的节日说起来多数是吃节,譬如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吃盒子,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总之哪个节日也离不开吃。我想,不论每个节日吃什么有什么样的讲究,总之,说的好听点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说的不好听了就是中国人曾经叫穷日子逼过,平常没啥可吃,趁过节解解馋罢了。现在生活好了,但历史上就是这么过的,已形成了习惯,一时半会怕是改不了了。  既然是以吃为主,那么普通百姓们送礼
期刊
在央视“朗读者”的节目中,著名演员濮存昕朗读了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文中提到了一位刘大爷的故事:老舍先生小时候因为家里穷,都9岁了,还一字不识。一天,一位穿着非常光鲜,皮肤白嫩,家境相当宽裕的刘姓大爷到他们家玩。看到老舍,刘大爷随口问他有没有读书,在得到了否定的回答之后,他向老舍的母亲表示,明天你就把孩子送去读书;至于学费、书费等不用她操心,都由他来承担。  这位好心的刘大爷,无疑是位善人,也是老舍
期刊
大疫当前,良知亦可染“病毒”。这种“病毒”,长期潜伏于人的心灵深处,一俟环境吻合,便可发作,姑且称之“新型惯状病毒”。此“病毒”可吞噬良知,击碎公德法律意识。“病毒”发作,能垢蔽心智,习惯性怀疑、习惯性逆反心理发飙——人指东,他向西;让打狗,他撵鸡。那么,何以至此?   疫情爆发以来,确诊、疑似、死亡病例累计增加。证明新型冠状病毒很猖獗,人与人的传染随时随地均可发生。凡具良知者,只要旅居过疫情中
期刊
一位年轻女演员在宜昌车站拒绝安检,态度嚣张,被拘留,旋即又被解除签约,后悔莫及。她的行为的确太“过”。“过”与“不及”仿佛一样,其实大不一样。过头、过火、过激、过劳,埋下祸殃。而“不及”可以修补、增加、矫正。“过”的危害性,比比皆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是“过”;聪明反被聪明误,是“过”;该收手时不收手,是“过”。尊老爱幼无可厚非,但倚老卖老则为“过”。画蛇添足是“过”;得意忘形是“过”;事情搞得过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