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老父的良苦用心:《诫子书》教学实录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liu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文言文的教学设计应接地气。鉴于此,筆者设计了“寻常老父的良苦用心”这样一个话题。学生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父母对自己的唠叨,对这样的话题不会感到陌生,所以愿意说、有话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搭建合适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另外,文言文教学一定要有学生意识。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引导学生借助文下注释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义,达到“信达雅”的要求。
  2.给出示范和支架,启发学生研读诸葛亮良苦用心的具体体现。
  3.由文章到现实生活,启发学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教学过程】
  一、还“妖”为人,定格“普通人”的解读视角
  师:同学们,我知道大家对诸葛亮的了解基本是从《三国演义》中获得的。那么,大家说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他能呼风唤雨,神通广大。
  生:他辅佐刘禅尽心尽力,可谓鞠躬尽瘁。
  生: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有很多让人赞叹不已的本领。
  师:可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状诸葛多智而近妖”(屏显)。鲁迅先生是很有名的研究小说的专家,哪位同学知道他说的这句话的意思呢?
  生:他说诸葛亮太聪明了,像妖怪一样。
  师:“状”是什么意思?
  生:“状”是“描写”的意思。
  师:“状”是“描摹”“描写”的意思。鲁迅认为罗贯中把诸葛亮写得像妖怪一样。罗贯中唯恐不能写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所以虚构出很多本领加在他身上,使得他神通广大的特点非常突出,但这也造成一个弊端……
  生:不像人……
  师:说得好!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已经失真了。真实的诸葛亮只存在于他自己所写的文字中。今天我们就来切身感受一下诸葛亮作为一个普通父亲的良苦用心。
  (屏显“《诫子书》:寻常老父的良苦用心”。)
  二、训练有素,小组学习实现翻译的“信达雅”
  笔者示范朗读一遍文章后,学生模仿朗读,并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随后,笔者请前五组学生代表分别翻译课文,第六组学生负责纠错完善。部分教学实录如下。
  第一小组代表:“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的品行,内心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艰苦朴素来培养品德”。
  纠错小组同学1:他只做到了“信”,但是不够“达”。应该这样翻译:君子的品行,依靠内心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艰苦朴素来培养品德。
  纠错小组同学2:我要纠正我“同事”的说法。(大家笑。)“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所以这句话应该这样翻译:想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要依靠内心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要依靠艰苦朴素来培养品德。
  师:为什么要完善成这样呢?
  纠错小组同学2:这样翻译既准确又通顺,而且也符合父亲教育儿子的语境,有谆谆教诲的意味。翻译就要做到“神似”。
  (学生不由自主地鼓掌。)
  第三小组代表:“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必须内心宁静专一,才干必须学习,如果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不立志就不能学成功”。
  纠错小组同学3:他没有达到“达”的标准。“才须学也”的意思应该是“有了才干还必须要学习”。
  (大家点头称是。)
  纠错小组同学4:我觉得还有可以改善的地方。“成学”的意思是“使学习成功”,因为“成”是使动用法。还有“广”字,意思是“使……增加/增长”。
  第五小组代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句话的意思是“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人最终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贡献。悲伤地守着自己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
  纠错小组同学5:他的说法不够严谨。文下注释“多不接世”的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他翻译的时候少了“任何”。还有,“又怎么来得及”前面要加上“到那时”,这样就更通顺了。
  接下来,笔者让学生趁热打铁,将全文再翻译、巩固一遍。
  三、多点开花,探寻“良苦用心”的具体体现
  师:通过大家对文章的翻译,我感觉诸葛亮太普通、太寻常了,甚至到了说话啰唆的程度。(学生窃窃私语,不理解。)我说诸葛亮啰唆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充分的证据的!比如他要求儿子要“静”,是说一遍吗?文章当中“静”的同义词、反义词就有好几处,譬如“宁静”“险躁”。诸葛亮在短短几十字的家信当中,为什么要多次重复表达一个意思呢?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生:他怕儿子记不住。
  (其他学生笑。)
  师:是的,此刻的诸葛亮就像你们的爸爸妈妈一样,生怕你们忘了他们的教导,所以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在唠叨这一“寻常”举动中,却饱含了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屏显“寻常中见良苦用心之一:正反论说、反复告诫”。)同学们,我们齐读一遍课文,读出为人父母者的那份不放心。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完成了“良苦用心”探究的任务之一。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下面这份表格中的空缺内容。稍后请大家上台讲解你们得到的三个结论的来龙去脉。
  生:通过阅读第二则材料,可以看出诸葛亮认为儿子聪慧可爱,值得好好培养。但是,他似乎又怕诸葛瞻少年老成,难承大任。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望子成才,又担心其不堪重任”。
  师:说得很好,你体会到了一位父亲的矛盾心理。其他同学怎么理解的呢?
  生:“嫌”是“嫌弃”的意思,“恐”是“害怕”的意思。对于儿子的“聪慧可爱”,他作为父亲不但不像常人一样感到高兴与自豪,反而“嫌弃”和“害怕”,说明诸葛亮怕儿子仗着自己的小聪明不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就成不了气候了。   师:分析得很到位!按照你的意思,诸葛亮更看重儿子什么时候的表现呢?
  生:长大成人后。
  师:也就是说,诸葛亮的眼光很长远。
  生:他在文章中告诫儿子如果现在不好好读书学习,长大后就会一事无成,可见他不是目光短浅之人。所以,我认为他的“良苦用心”第二点体现应该是“思虑深远,防患于未然”。
  师:你的理解也很好!我们再齐读课文,读出字里行间父亲为儿子长远打算的苦心。
  (齐读。)
  师:读完第三则材料,大家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老师,您出示的思考问题是“有这个可能性吗”,我认为没有这个可能。既然没有这个可能,那诸葛亮为什么要说呢?他是故意说的,用这种严重的后果来倒逼自己的儿子好好学习,是在吓唬儿子。就像我妈经常吓唬我不好好学习就去捡垃圾一样。(学生笑。)
  师:说的有道理,所以你的结论是……
  生:诸葛亮的“良苦用心”体现在“假设恶果,刺激儿子自立自强”。
  师:漂亮。其他同学有不同的理解吗?
  生:老师,我注意到了这句话中两个词的意思。根据文中注释,“枯落”是“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是指“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这两个注释的后半部分指向的都不是自己,而是外在。
  师:外在的什么?
  生:他人或社会。诸葛亮关心的不仅是他儿子个人的成长,还有对社会的贡献,所以他的“良苦用心”体现之三是“期望值高,有用于社会”。
  师:你的分析有文本依据,站得住脚,很好!同学们,看完材料四和提示问题,你们又有什么样的探究成果呢?
  生:老师,您提示我们关注文章语气程度的变化,我感觉文章后半部分语气强烈,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味,所以文章最后用了个感叹号。诸葛亮教育儿子的语气越来越严厉,像我妈平时训我一样,越说越激动。(其他学生大笑。)
  师:是的,只有语气是越来越严厉吗?告诫的内容呢?
  生:内容也是越來越沉重严肃的,前面说你应该怎么做,后面就变成了你如果不怎么样,就会承担很严重的后果,有点恐吓的味道了。(其他学生笑。)
  师:你分析得很充分,是这样的!诸葛亮唯恐儿子不听他的话,所以要软硬兼施。这也是他的良苦用心吧?
  生:是的,诸葛亮“良苦用心”的第四点体现应该是“恩威并施,煞费苦心”!
  师:你总结得很好!这哪里还是那个神通广大的诸葛亮啊?分明就是一个啰里啰唆的寻常老父啊!(学生们点头表示赞同。)
  师:同学们,这封书信叫“诫子书”,也有人认为可以把“诫”改为“劝”或 “训”,但老师认为都不恰当。有一个字最合适,你们认为是哪个字?(有学生回答“爱”。)
  师:很好!这分明是“爱子书”啊!
  (板书:劝+诫+训=爱。)
  师:这个公式是老师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你们的理解肯定是多种多样的。课后,大家可以用自己的公式来表达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老师期待你们的分享。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锤炼学生品格,培养核心素养,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生态,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聚焦均衡办学背景下多元复杂、参差不齐的生源状况,创新推进“新三好”评价机制。所谓“新三好”,即在学校做“合格·特长”的好学生,在家庭做“勤俭·孝敬”的好孩子,在社会做“公德·责任”的好公民。这一评价,着力于系统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公民意识,着力于学生志存高远、勤学上进、健康生活的自主发展,让不同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依法执法则是治理有效的重要实现手段.法律是国家意图在文本上的体现,国家意图能否落实有赖于法律实施.中国是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法律肩负着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帮助学生了解乐府诗“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的特征;  2.根据诗句特点设计探究活动,逐层推进,深入文本内部;  3.从七言诗句中读出“苦”,从问句中读出“悲悯”,通过三言诗句深化对主题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诗歌,了解乐府诗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白居易的一首诗——《卖炭翁》。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生朗读。)  师:很好,但如果你把第一节读得
在异文化田野调查中,彝族诗人阿库乌雾通过视阈的广阔性和视角的平行,保证了其民族志研究对象在形象上的丰富内涵和真实性。在旅美诗集《凯欧蒂神迹》中,他创作了大量与印第安神话、历史和信仰相关的诗篇。这些诗篇既是异文化田野调查作用于诗人情感的艺术结晶,也是诗人对印第安文化的深度描写和忠实记录。《凯欧蒂神迹》创造性地实现了民族志与诗歌的结合,以诗歌为“世界语”,对于深化世界对印第安民族的了解,促进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与互鉴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影响了人们的阅读习惯。随着人们对报纸需求的减小,党报的发展也受到了冲击,在这种环境下,党报必须加快改革与转型,确保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依然有着较强的舆论引导力。本文主要对新媒体时代下党报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借力新媒体做好党报转型的具体措施和路径。
近年来,对课堂教学的研究,逐渐从章中课拓展到章首课和章尾课,分别对应“前建构”“中建构”和“后建构”,进而形成了完整的整章教学系统。现以“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章尾复习课为例,具体阐述“后建构课堂”的内容和方法:建构基础知识结构、建构思想方法结构、聚焦能力素养立意。
【设计思路】《三体》被誉为中国科幻小说“天花板”,其中不乏科幻小说的精彩情节,更包含着作者的人文情怀。我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度阅读《三体》,找寻科幻外衣包裹着的人文情怀,设置有趣、有深度的话题,激发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宏大叙事视野和博大胸襟,引导学生思考宇宙、人类和未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赛课”已成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较为常见的方式之一。结合两年的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赛课活动,从参与的教师所展现出来的教学基本功可看出,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水平,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应重视平时的修炼。
摘要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学生仿写能力的培养,并进行科学有序的训练。教师可通过聚力仿写、科学指导、内化迁移等方式,帮助学生实现从仿写到创作的突破性提升。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仿写 科学训练 知识迁移  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起步。写作也是如此。课文,就是提供给学生进行仿写的主要对象。学生从课内外范文和名著名篇的阅读学习中汲取营养,了解社会生活,积累丰富的语言,习得写作技法,然后进行仿
摘要  在文本素读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是智慧解读文本的关键。培养问题意识,教师应抓住备课时遇到的问题、课堂中产生的有争议的问题,以及学生自主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发掘多样化的智慧文本解读角度,提升师生思维品质。  关键词  智慧解读 问题意识 解读角度 思维品质  智慧解读文本,需要教师在素读文本时进行个性思考,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要学”“让学”的状态,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对文本的个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