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学内容 调控教学节奏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mol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节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现实情况从语言、内容、环节、评价、详略等方面及时调控,保证课堂教学节奏的和谐美妙。笔者结合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一课,谈谈如何从把握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调控教学节奏。
  一、整体内容:目标地位不动摇
  教学预案是教学行为的蓝本,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精细预设与教学现场的不一致,往往会让教师陷于两难境地,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教学节奏出现“紊乱”。
  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导入环节,笔者问:“同学们,看见‘梯形的面积’这个课题,你们最想研究哪些问题?”这样问题引领式的谈话导入,认知起点低,弹性空间大,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笔者预设在这个环节学生可能会问以下三个主要问题:为什么要学习梯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梯形面积公式是怎么来的?没料到,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问:“学习面积前,我想知道它的周长是怎么算的?”“梯形的面積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没有关系?”“梯形的面积计算与三角形一样吗?”虽然这些问题是这些孩子的真实想法,但如果把这些问题涉及到的知识全部纳入本节课,势必会增大容量,导致教学目标偏离。
  每节课都有教学目标,为了达成目标,教师应该按照既定的教学节奏心无旁骛、目标专注。遇到上述情况后,笔者还是集中精力尽可能地把学生的问题引导到课前设计的三个核心问题中去:“大家问题提得都很好!要想知道梯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咱们首先需要知道什么呢?是不是应该学习梯形的面积是什么呢?”“刚才有同学提到梯形的周长问题,谁能解决?”“梯形的面积能解决吗?想解决吗?”这种因势利导的及时纠偏,牢牢把握住了教学的主方向,保证了教学节奏有序运行。
  二、局部内容:不适流程不坚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对教学节奏的良好感受往往来自他们对教学内容的顺利理解。为了保证学生对教学节奏的良好适应,当学生不理解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顺应教学节奏,勇于放弃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换一种思路加以引导。
  例如,在探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笔者想让学生结合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时的探索经验自主推导,便问道:“大家都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我们应该怎么才能研究出这个公式呢?”没料到一名学生举手高声回答:“我早就知道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上底 下底)×高÷2。”学生都静静地看着笔者,等待着笔者的评价回应。笔者不慌不忙地问那名学生:“你是怎么知道这个计算公式的?”“我是在资料上看到的!”学生很诚实,数学教材上的确写明了公式结论。笔者对全班学生说:“他知道的公式究竟对不对呢?咱们来验证一下,好吗?”学生一听,纷纷赞同,课堂气氛立刻又活跃起来。
  以上教学中,笔者根据意外情况,对教学的局部内容做了变换,变自主探索新知为验证猜想。这种调控折射出教师的快速应变能力,既尊重回应了学生的真实感受,又很好地把教学内容引向深入。
  三、个别内容:关键细节不放过
  教学活动不可能都一帆风顺。当学生遇到“坎坷”时,教师应该及时出手,缓解“冷场”的尴尬局面,以保证教学节奏不受干扰。
  比如,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请一名学生上台回顾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个活动既有对“小老师”的鼓励和认可,也具有全班示范的作用。可“小老师”上台后特别紧张,语无伦次,把“转化过程”表达成:“大家请看右图,我们把这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就得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上底 下底)×高÷2’…… ”显然,这位“小老师”教得不清楚,他还不明白“为什么要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怎么办?置之不理会造成教学节奏衔接不畅,细细追问也很难有预期收获。面对这个教学重难点,教师积极回应:“你刚才说的意思是,你是从这个平行四边形中看出这个计算方法的,是吗?”这是一种暗示,也是调控节奏的方法。教师此时“插话”,让教学的方式悄然由学生的自主探索变成了师生的共同研究。“告诉老师,你从哪儿可以看出(上底 下底)的,‘乘高’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除以2呢?”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快便理解了转化推导的过程与计算公式之间的关系,现场的不和谐“音符”悄然消失。
  预设的课堂,显示着教师的教学节奏;现场的课堂,暗示着学生的真实感受。当两者出现不一致时,教师要能紧紧抓住教学内容这个根本,善于调控教学节奏,这样才能让教学自然顺畅,一气呵成。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海棠花园小学)
其他文献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独特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内涵深度、品质品位、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洪湖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洪湖实小”)以洪湖水乡区域文化符号“莲”为学校文化的基本元素,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高度出发,对“莲”的君子文化意蕴进行了深度挖掘,将学校文化定位于“莲文化”,文化建设以莲为核,校园环境以莲为景,校本课程以莲为文。通过“莲文化”建设的系列活动,传正
《逃家小兔》是根据美国作家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同名作品创编的绘本故事。绘本通过小兔和妈妈的对话,借用重复的句式讲述了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故事:小兔想要变成鳟鱼、石头、小花、小鸟、帆船、马戏团的空中飞人离家出走。妈妈则表示,如果这样,她就变成捕鱼的人、爬山的人、园丁、树、风、走钢索的人把小兔追回来。小兔最后决定留在家里,当妈妈的小宝贝。在兔妈妈和小兔富于韵味的对话中,妈妈温情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绘本中
新闻写作是一个比较专业的话题,要培养学生新闻写作的基础,不仅要在学习习惯上养成经常浏览新闻类报刊、网站的习惯,让学生试着用比较“专业”的视角去阅读,了解新闻的着重点和定位,更要在实际采访和写作中,发现新闻事件、分析新闻热点、捕捉新闻线索,从不同的立场选取切入角度,最终融合成“独家新闻”。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围绕新闻的阅读、采访和写作三大块进行编排,所以学生学习新闻写作的过程也可以按照
郭思乐  生本教育创始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协会学校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基础教育专家组成员,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专家咨询组成员,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生本教育改革项目研究和实验领导小组副组长,出版《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谛听教育的春天》《天纵之教》《思
《集合》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例1主要是借助学生熟悉的素材——计算参加跳绳和踢毽子比赛的人数,介绍如何用韦恩图表示出参加两项比赛的人数,思考怎样列式解决问题,从而渗透集合的思想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中,笔者通过巧设障碍、多元表征、数形结合和关联建构,让学生充分感知集合圖,感受用集合解决重叠问题的价值,领悟集合思想。
彭爱芬名师工作室是荆州市名师工作室,由19名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组成。团队成员中有特级教师2名,湖北省学科优秀教师4人,荆州明星教师9人。工作室以“以研促教、团队提升、引领课改、服务教学”为宗旨,致力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工作室主持人彭爱芬是湖北省特级教师,先后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教学论文十多篇,参与编写教材教参等五部。近些年带领工作室成员对小学习作教学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诗歌用词凝练,往往以空白的方式来表现诗人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这种空白的艺术一般通过视觉空白、听觉空白、意境空白三种方式呈现出来。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挖掘诗歌文本的空白艺术,能放飞学生的思想,使诗歌文本焕发出新意。  一、视觉空白  诗歌视觉上的空白首先表现在“白”“空”“素”“皓”“气”等虚淡、色浅的字词使用上。教学诗歌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类词展开想象和联想,能让学生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以
课程是学校教学的基础,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当前,学校课程一般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方面构成。三个方面中,校本课程是最灵活、最具活力的课程。它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破解唯分数论弊端具有重要作用,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考验管理水平与教师素养,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武汉市江汉区卫星
好的课程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基础。课程包括多个方面,笔者简要谈谈综合课程和游戏课程。  综合课程。幼儿课程包括五大领域课程(主体课程)、园本课程、生成课程三部分。三类课程既相互独立,又能统一。如时令季节、乡土人情、民风民俗等既是领域课程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园本课程进行挖掘和开发,同时也可生成新的课程。鲜活的生物个体也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环境中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等皆是教育资源;生活中的幼儿、家长、
议题式教学是一种通过设置议题,引导学生关注或主动参与讨论,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的教学方式。本文以高中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第九课《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为例,通过创设情景、设置议题、活动教学、方法指导、学习评价等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剖析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的错误,学会运用“两点论”“重点论”等方法认识和解决具体问题,实现深度学习。  笔者通过一个具体案例,阐述议题式教学的基本环节。  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