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实行了将近两年半的时间了,而我对新课标的接触也整整一年多的时间了,虽然有一点点进步,但是还有很大缺陷,尤其是这节课之后,我异常不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必修五的首篇课文,其实我整整一个暑假都在重新阅读《水浒传》。所以在开学之后我满怀信心地备好了三个课时的教案,胸有成竹地走上了讲台。
我的教学思路本来是规行矩步的:第一课时,先是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并且让学生复述了解的《水浒传》的相关章节,把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一些字词读音和一些古今异义词语,并且能够把故事情节概括出来;第二课时,再次概括文章的故事发展过程,在发展过程中把握林冲隐忍求安到走向反抗的性格变化,在每一个情节中找出一部分内容体会;第三课时,把握“风雪”这个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小说中常用的“伏笔”手法的体会,能够有自己的个性化阅读。可以说,教学重点突出,内容全面而丰富,更重要的是,学生会在我的引导下对古典名著做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
第一课时就这样规行矩步地进行了下来,没有任何瑕疵,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文学知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时,我把课件做得惟妙惟肖,课堂一开始就先播放了《好汉歌》,打算用极富语文特色的语言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语言我都准备好了:“听这样的歌曲,品这样的歌词,心中总会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就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即将来临似的,一群英雄好汉手执兵器,轰轰烈烈地向我们一路奔来。让我们一起体会其中一位英雄的落难史吧!”可是导入语已经来到了嘴边,我看见学生们充满期待的眼睛以及跃跃欲试的冲动,下意识的,我马上调整了这个环节,找了几位同学分别谈一谈听完这首歌曲的内心感觉。学生们开始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发现了,他们心灵的感触和品读比我想象的要丰富。我的规行矩步第一次输给了自主感受的魅力。
故事情节展开,林冲也走了过来。我带领着学生一起走进每一个情节中,找出了每一个情节中的一些文字,感受文本,体会林冲的性格,还贯穿了齐读、自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可是,一节课不仅仅没有进行完,而且学生对林冲的性格认识得支离破碎,情节回顾往往复复,重点不突出。一下课,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惆怅。当我走进另一个班级的时候,我突发奇想,改变了策略,优点继续,不足改变。情节依旧,人物形象变化总结采取了另一种形式,那就是合作探究。我留下了问题: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林冲的性格发生了变化,是怎么样变化的,文章如何表现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学生们分成小组,读文本,析文本,谈感悟,交流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充满自信地把林冲完整的形象展示了出来,效果甚佳。看来规行矩步确实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调动积极性,还能够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时,我决定不再给出学生环境描写的句子,而是让他们分析,让他们自己寻找,读文本,深入文本分析风雪环境描写的精彩以及这些风雪的作用,多个角度分析,得出结论;还有“伏笔”手法,简要点拨这种手法的运用之后,还是分组寻找这篇课文的伏笔都有哪些,为什么设置这样的伏笔。读完文章或者《水浒传》相关情节后,学生会有什么感受呢?新课标语文阅读强调个性化阅读,强调个性化感受,所以这个环节很重要,虽然会出现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但是这是学生自己思维的体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为名著中的选篇,尤其是《水浒传》中个性最突出、形象最完美、情感最丰富的人物,学生应该能够感受到他的形象中突出而特殊的一面,也是语文教学中基本能力“读”与“写”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从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基础知识、阅读文本、分析文本、阅读感悟、探究创新等等环节应该尊崇这样的原则,并且一直贯穿学习的过程,充实精神世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体会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为中国传统的优秀作品,如何运用到今天引导学生人格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学中到底是规行矩步,还是自主探究,其实,是毋庸置疑的。自主探究是时代的发展,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让我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引导下完成我们的教学,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上,实现我们教育的理想,将自主探究进行到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必修五的首篇课文,其实我整整一个暑假都在重新阅读《水浒传》。所以在开学之后我满怀信心地备好了三个课时的教案,胸有成竹地走上了讲台。
我的教学思路本来是规行矩步的:第一课时,先是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并且让学生复述了解的《水浒传》的相关章节,把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一些字词读音和一些古今异义词语,并且能够把故事情节概括出来;第二课时,再次概括文章的故事发展过程,在发展过程中把握林冲隐忍求安到走向反抗的性格变化,在每一个情节中找出一部分内容体会;第三课时,把握“风雪”这个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以及小说中常用的“伏笔”手法的体会,能够有自己的个性化阅读。可以说,教学重点突出,内容全面而丰富,更重要的是,学生会在我的引导下对古典名著做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
第一课时就这样规行矩步地进行了下来,没有任何瑕疵,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文学知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时,我把课件做得惟妙惟肖,课堂一开始就先播放了《好汉歌》,打算用极富语文特色的语言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语言我都准备好了:“听这样的歌曲,品这样的歌词,心中总会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就像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即将来临似的,一群英雄好汉手执兵器,轰轰烈烈地向我们一路奔来。让我们一起体会其中一位英雄的落难史吧!”可是导入语已经来到了嘴边,我看见学生们充满期待的眼睛以及跃跃欲试的冲动,下意识的,我马上调整了这个环节,找了几位同学分别谈一谈听完这首歌曲的内心感觉。学生们开始踊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发现了,他们心灵的感触和品读比我想象的要丰富。我的规行矩步第一次输给了自主感受的魅力。
故事情节展开,林冲也走了过来。我带领着学生一起走进每一个情节中,找出了每一个情节中的一些文字,感受文本,体会林冲的性格,还贯穿了齐读、自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可是,一节课不仅仅没有进行完,而且学生对林冲的性格认识得支离破碎,情节回顾往往复复,重点不突出。一下课,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惆怅。当我走进另一个班级的时候,我突发奇想,改变了策略,优点继续,不足改变。情节依旧,人物形象变化总结采取了另一种形式,那就是合作探究。我留下了问题: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林冲的性格发生了变化,是怎么样变化的,文章如何表现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学生们分成小组,读文本,析文本,谈感悟,交流问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充满自信地把林冲完整的形象展示了出来,效果甚佳。看来规行矩步确实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调动积极性,还能够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时,我决定不再给出学生环境描写的句子,而是让他们分析,让他们自己寻找,读文本,深入文本分析风雪环境描写的精彩以及这些风雪的作用,多个角度分析,得出结论;还有“伏笔”手法,简要点拨这种手法的运用之后,还是分组寻找这篇课文的伏笔都有哪些,为什么设置这样的伏笔。读完文章或者《水浒传》相关情节后,学生会有什么感受呢?新课标语文阅读强调个性化阅读,强调个性化感受,所以这个环节很重要,虽然会出现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但是这是学生自己思维的体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为名著中的选篇,尤其是《水浒传》中个性最突出、形象最完美、情感最丰富的人物,学生应该能够感受到他的形象中突出而特殊的一面,也是语文教学中基本能力“读”与“写”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从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基础知识、阅读文本、分析文本、阅读感悟、探究创新等等环节应该尊崇这样的原则,并且一直贯穿学习的过程,充实精神世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体会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为中国传统的优秀作品,如何运用到今天引导学生人格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学中到底是规行矩步,还是自主探究,其实,是毋庸置疑的。自主探究是时代的发展,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让我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引导下完成我们的教学,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上,实现我们教育的理想,将自主探究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