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扬声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彰显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cazr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将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阵地,为学生提供创造的契机,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如何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彰显呢?
  〓〓一、孕育情境
  〓〓旧的课程教学可能使得一部分学生的个性被扼杀,但扼杀者也不知道,他们以为这就是一种帮助、是一种启迪,结果正是这种帮助、这种启迪造成了本不应造成的个性发展。其实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必须在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环境中进行。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有不怕挫折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动手的机会,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自由。鼓励学生敢于幻想,勇于异想天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真诚地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为基础,采用启发式或合作探究式教学,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气氛,及时地表扬取得成绩的学生,赞扬声使其不断获得学习的满足感,激发起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和激情。其次,教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引导,使其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增强敢于创新,不怕挫折,执著追求真理的勇气。
  〓〓如用“你说得不错”、“讲得真棒”、“你真聪明”等简短而富有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这样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当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鼓励学生“不要急,慢慢说”“老师相信你明白了,一定能说好”“这回讲得真不错”,使每位学生都感到“我真行”,从而品尝出获得胜利果实后的味道。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的力量,从而形成孕育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土壤。
  〓〓在每节课教学知识的重点或难点时,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一个人都充分参与、积极发表见解。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掌握学生思维的动态,监控教学过程。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自评、互评,鼓励学生勇敢发言,积极争议。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欲望。启迪学生对问题要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形成创新的氛围。
  〓〓二、激发兴趣
  〓〓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具有童趣的情节、游戏比赛或猜谜等形式,把学生带进神奇的知识海洋,步步攀登知识的高峰。如我在教学《伟大的发明——传递文明的纸》之前,布置学生课前展开调查,了解纸发明之前人们在什么材料上写字,分析它有什么缺点,收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相关资料。教这课时,我先请同学们想象如果我们今天带着用竹简做的书在这里上课,你想象一下,会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书包里所有的书都用竹简书写,大约需要多少根呢?如果我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读的书,看的课外书都是用竹简做的,又是怎样一种情况?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因此都讲得津津有味。我趁热打铁:“纸张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和书写,而它的传播和广泛应用,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来看看,造纸术是什么时候传到世界各地的呢?”(课件出示:造纸术传到世界各地的时间图)这样老师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学生对这一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创造思维的发展,因为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引导学法
  〓〓回顾以前的教学方式,那一种简单的教学模式正如芦咏莉博士所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却只是一条传输带而己。没错,仅靠这样一条传输带要教导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具有竞争经验与承受失败毅力的人才是很难的。因为学生学习的只是书本上的内容而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但实质上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一种探究、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为此,我觉得,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到知识,在知识中体验生活,就得靠老师在学习中的引导。素质教育提倡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主动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作为一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做人的方法。
  〓〓会听、会看、会想、会说,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我们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继而迈进想象的大门,因为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是科学发明的前奏。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勤于想象,敢于想象,善于想象。
  〓〓四、指导评价
  〓〓评价要贯穿于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始终,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创造性的思维等都需要靠正确的教育评价去引导、去鼓励和调控。品德与社会教学评价内容要全面、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并且评价要具有激励性。
  〓〓学生的品德与社会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必须的品德与社会知识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创新教学理论下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评价学生参与、交流和探索的过程;既要对学生所提出方法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又要根据其自身素质进行评价。
  〓〓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和公正,应采取多种方式。既应包括学生书面作业情况的评价,也应包括通过观察、提问、交流等方式对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要改变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局面,采用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之间互评以及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互评和自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自信心,才可能成功。由此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方式为主,要有利于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因此评价过程中要善待学生的思维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掌握了什么,具备了怎样的能力,获得了怎样的情感体验,而不是首先关注他们知识能力的不足;要注重通过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而进行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责任编辑〓潘孟良
其他文献
《邓小平文选》是我国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党的集体智慧和群众实践的新鲜经验的结晶。
初步考察华语新词语构词单位所体现的区域差异和互动现象,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在华语新词语的衍生过程中,同义构词单位的选择、同一构词单位的分布特征和构词力等方面存在区域差异
〓〓近年来,我尝试立足语文课本中习作内容的解读认知,“倒”、“顺”、“赏”、“连”,来个“玩转”教材,把习作教学放在阅读教学中统筹考虑,化“难”为“易”,为立足教材阅读环境下的习作教学提供实践的借鉴。  〓〓一、把教材“倒”过来看,让学生提前进入习作准备期  〓〓虽然在我国的教材编排体系中,单元习作教学往往放在主题单元教学之末,但其实教材早就将习作要求前置,当学生第一次接触单元导语,就能关注本单元
近年来由于新药不断出现和临床治疗上的需要,在输液中添加其他注射剂合并使用的机会日益增多,几种注射剂合用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因此,注射剂的配伍变化问题也就显得更为突出。
一、消费时代的到来和商品过剩  “消费”这个词最初只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的概念。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消费”开始涉及到我们文化以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随着人的意识能动性的提高,“消费”开始脱离了单纯的经济学范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饰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消费时代的到来,使人们颠覆了过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人们开始抛弃过往那种奉行节约的生活方式,追求生活的高质量和风格化。人们告别了商
生命教育,主要是教育内容中涉及到生命教育的内容,教师需要有意识、有目标地来组织学生,并通过生命教育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不断的学习与领悟。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之间的联系  生命教育也属于一种生命意识上的教育,要让学生掌握生命之特点,对生命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从而熟悉生命法则,而小学阶段必然要让学生对生命有一定的认知。小学语文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其教材也包含了对多元化生命存在的解读
一个富有特色的幼儿园必然拥有一位创新意识强、特色意识浓、办园思想独特的智慧型园长。时下,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要优我精”的特色幼儿园建设思想的倡导下,作为“领头羊”的园长,管理不仅要规范化、而且更要精细化、个性化。园长的教育思想是幼儿园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特色幼儿园的重要思想基础。  一、个性化的教育理念  园长作为管理者,要独特的教育思想,应思考“什么是幼儿园一贯以来秉承的核心理念”
〓〓简单地说,课堂学习效率=有效学习时间÷实际学习时间×100%,所以,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有效学习时间就是提高其在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必须始终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和基本能力的适度有效训练;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合作交流的课堂模式,引导学生注意体现知识发生的过程;在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对学科、自然、社会人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 重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我们要为教师们营造一种欢松愉快、充满关爱的精神家园,也要为教师搭建一个放飞梦想的舞台,不断提高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  一、强化“年级组”精神家园建设,提高教师归属感  1. 确立“年级组”的管理团队。以年级组板块的组建,打破学科界限,将同一年级的教师融合在一起,包括学校的行政领导、中层干部也分配到各个年级中。工作职能亮化划分,责任到人。树立“我与级组同行,共成长”的意识。  2.
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学生拿到作文本就会迫不及待的交头接耳议论分数,完了就再没有声响。我常常疑惑的问自己:老师废寝忘食、埋头伏案为学生改作文,有多少学生能体会?叶圣陶先生也曾痛心地说过:“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这可以说是对传统作文教学弊端的深刻反思。那么,如何改变作文评价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应该优化作文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激励中树立写作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