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水宝钗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101newg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观园中色彩缤纷,景色宜人之外,曲曲环环,总有那一脉清流,一股活水,穿了园子,静静的,淡淡的,为池,为河,为塘,水上沁芳亭桥,滴翠亭,藕香榭,可临水观景,可隔水听音,春日里行行垂柳遮桃杏,秋来也能留得残荷听雨声。
  水无色,却现千般色彩;水如镜,万事看得明白。
  大观园的女儿中,也有这样一脉清泉。
  曹公赋予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识大体,顾大局,周到妥贴,下人眼里的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贾母亦喜她“稳重和平”,赞她“细致,凡事想的妥当。”说家里那么多女孩子中没一个及得上宝丫头的,贾母一生阅人无数,眼光独到,岂会走眼。


  宝钗尊重老人,礼让为先。第二十回,劝宝玉别和李嬷嬷吵,老人家,要让她一步为是。宝钗十五岁整生日,贾母问她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宝钗深知老年人喜热闹戏文,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向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欢悦。”年少时,觉得有些人说的对,这是宝钗阿谀奉承,讨老太太欢心。多年后再看,慢慢懂得,这其实是一颗体贴老人的心。蔡义江先生批曰:照顾长辈喜好是长处还是短处?明白这一截,之后再听“凤丫头凭她怎样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这句话也可付之一笑,原本是真心话,也是讨老人家的一个欢喜而已。
  金钏儿投井,宝钗第一时间去王夫人房中道安慰。温言安抚,主动拿出自己的衣服给金钏儿做妆裹,在她看来,此时无需计较有什么忌讳,重要的是赶紧解决问题。
  宝钗真心待人。第三十七回,湘云要做东宴请府里上下,宝钗要来几大篓螃蟹就解决了湘云的请客问题,替湘云想得周到,细心地照顾到她的情绪。史湘云大大咧咧的一个人,说起宝姐姐,竟眼圈红了,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哥哥出远门回来,亦不忘提醒要请跟去的伙计们。对宝玉,暇时规劝,病时探望,如兄弟般关爱。就连丫环香菱进园之初,她特别关照“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不可失了体统。这正是有大家教养的风范。
  宝丫头胸怀坦荡,行为豁达,如水一般,有容人之量,能涤荡杂质,或者也随波逐流,也只不过是顺应时势,她行事不如黛玉随心,湘云随性,但她会随势随情,也更会替人着想与分担。
  林黛玉自幼失母,外祖母再心肝肉儿的疼,毕竟寄人篱下,少不得处处留心,如此也造成她处处多心的小性儿。除了宝玉是知己,与别的姑娘们并不是很说得来,掏心窝子的话更少。宝钗,让她感受到一份难得的温情。
  黛素日不喜钗,有事没事讽个一句两句的。自那日席上行错酒令,宝钗事后慢慢引导黛玉,一番话说得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服,只有答应“是”的一字。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最是感人。宝钗忙里偷闲探黛玉病,说了许多宽慰的话,黛玉感其情深,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得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她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宝钗说: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
  一个原本是真心,一个回转了真心,自此交心。
  曹公评湘云“全不将儿女私情放在心上”,此句用来评宝钗也不为过。钗与黛,一无心,一多心。蘅芜君多才博学,上京本为待选,原就无意与黛玉争夺宝玉,比如元妃省亲,今众姐妹作诗,宝玉还差一首未成,二人的态度大相径庭,宝钗是姐姐般的从旁点醒,黛玉则情切关心,直接就替他作了。对宝玉,钗不忘劝导他走仕途经济,对黛的一些小酸小醋全不在意,亦主动避嫌,远着宝玉。即使有好感,也在礼法之内,如她自己所说,移了性情,便失了端正。
  金兰契后,渐入佳境,有段时间,薛姨妈搬来与黛同住,精心照料,黛直以母呼之,称钗为姐。这一切,令读者欣喜欣慰,若是花长开,水长流,人长聚,不管黛玉最终能否嫁与宝玉,有宝钗这样一位知疼着热的闺中密友加良师益友——宝钗于诗词文章画理医理样样精通——照顾相伴一生,那也不枉了。
  宝姑娘性格稳重,举止娴雅端庄,她在《咏白海棠》中的“珍重芳姿昼掩门”“淡极始知花更艳”等句,写花,也喻己,是珍重自我,淡雅清洁的人格写照。
  她的屋外尽是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屋子却如雪洞一般,她的衣饰简单朴素,半新不旧。第七回,宝玉见她时“穿着家常衣服,头上只挽着纂儿”,且“从来不爱戴花儿粉儿的”,又不喜熏香,“好好的衣服,熏得烟燎火气的!”她不戴花,到无花可戴之时,亦能得过;她不熏衣,真的淡衣粗服时,于她更无碍;她不喜各种摆设玩器,到跌落贫寒之时,更能坦然面对。
  钗,自始至终,秉持淡泊宁静的姿态,丰富个人的素质修养,看淡荣华,宽厚包容,若真是那心机狡诈之人,曹公又如何能让她艳冠群芳?
  钗性如水,至冷,至淡。然惟其冷,方能收束住噪乱烦杂,宁声静气;惟其淡,方能退步自守,守得寂寞贫穷。钗,如水,水的命运,顺势而行,温暖,酷热,冰棱,深遂的湖,涓涓的溪,纤细的泉,皆坦然接受。
  当三春去后,当繁华过后,她静静在一隅,孤独一生。水依然宁静,或有风经过,带来那时的花红柳绿,饮酒作诗,水边扑蝴蝶的可爱情态,替黛玉拢头发的亲密举止……思往事,有泪滴,落于水,无人知。
其他文献
在朝在野  鲁庄公十年,齐鲁之间爆发了长勺之战。野人曹刿参与了战役的指挥,并使鲁国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场战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对鲁国贵族的评价,也先入为主地成为了人们认识贵族的一把标尺。  实际上,在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受到良好教育并拥有丰富社会阅历的“肉食者”,不乏雄才大略、志向高远者。齐桓公、晋文公等国君,管仲、晏婴及郑国的子产等贤臣,皆可为代表。但是,贪财好利、
期刊
人生不朽  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而已集·魏晋风度及药与酒的关系》)“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两汉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如果说,人的主题是封建前期的文艺新内容,那么,文的自觉则是它的新形式。两者的密切适应和结合,形成这一历史时期各种艺术形式的准则。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们确乎是魏晋新风。  鲁迅又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
期刊
说辞解词  素食二字在我国的文字历史中由来已久,它们结合在一起,组成的词汇共同构建了一个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体系。  字以词的身份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雨之后,那些到如今还能被人们使用的字身上赋予的含义多多少少地都会发生一些变化。  这些变化是很奇妙的,有的词义范围会扩大,有的词义范围会缩小。不仅如此,有些词在词义发展变迁的过程中其本来的意义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得不再常用,但是它
期刊
虽然素的本意是简单,但是这个世界因为有人的存在、有嗅觉与味蕾的存在,朴素的菜色也很有味道。名家笔下的菜香味儿就像是各家的家常菜,各有各的不容易,也各有各的嚼头。论起把春天的树叶野菜吃的最苦中作乐的,应属刘绍棠,论起吃得最苦的,还是柳芽。  刘家的杨柳味儿  杨芽儿和柳叶儿先露头。  杨芽儿摘嫩了,浸到开水锅里烫一烫会化成一锅黄汤绿水,吃不到嘴里;摘老了,又苦又涩,难以下咽。只有不老不嫩的才能吃,摘
期刊
朝花夕拾之书  以前年少时读书,总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菜根谭》和《论语》都在此列,第一次读的时候满心觉得这是世上最好的书了,可是老毛病一犯就像是溜墙根的小老鼠——撂爪就忘……每每读过之后便抛之脑后,及至再读全无半点印象,至于某章节或可拍案自嘲:“原来是它!”  还记得初读《菜根谭》,约莫是初中时期,全无半点社会阅历可言,读书只是为了炫耀,走马观花翻检一通,出去转了一圈儿发现“竟无与言者”,既然如
期刊
被素食主义者  在中国的广大土地上,美味从来都是以一种欣欣向荣的姿态在生长、蔓延。  因为本身带有着禅机、美味、健康的标签,素食与素食观念在近十几年里火遍大江南北。经历了花团锦簇地鲍参翅肚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被“富贵病”困扰,除了需要遵医嘱用药,许多美味也在健康红灯面前被叫停。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许多拥有着挑剔味蕾的食客不得不忍痛割舍了那些可以大大满足他们身心的甘肥之物。我们常常把这些人戏称为
期刊
给植物浇水的时候,是能听见它们喝水的声音的。  我拿着哗啦啦喷流的水管,站在菜园里,像是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分糖吃。  前天北京来的朋友问我,为什么要住在这里呢?  我说你看,其实这就像北京的天。说北京前些天突然有了难得的蓝天,然后所有人举着相机对着天空,节日一样狂欢,还有人为此命名“昂山素季蓝”。  然后你就觉得这种狂欢与欣喜挺荒诞的,因为那种蓝,早三十年,是常态啊。(当然,我说的不是昂山素季蓝,我
期刊
前两天和房东结伴去山里采挖柴胡,路上跟山民聊天。  房东姐姐问:“网上疯传,3月18日到22日这段时间为补充身体阳气的最佳时期,能冬病夏治、去寒补虚,最好早上11点之前用生姜红枣红糖煮热水给全家人喝。据说这个方子胜过人参和虫草,容易感冒的人一定要喝!这个说法靠谱吗?”  我说:“因人而异,要根据你当时的体质和身体状况才能决定。如果你现在可能将感冒发烧或者是有上火的症状,再吃上这么热的东西,肯定吃了
期刊
如果人没有慈悲的心肠,眼前的这世上定会有许许多多的事物销声匿迹。  人的能力是很有弹性的,无论是无力、脆弱还是任性、放纵,都是他们。  如果没有回顾和总结,这个世界会有多可怕,谁也不知道。  有时候,议论是种很厉害的武器,假手血刃、杀人无形又能引发浩劫、翻覆风云。在浩荡的时间与岁月里,这样的一把刀子不仅能凌迟六朝风雨,亦可解剖人心。人心难测最是利器,灵台方寸、斜月三星,心猿一跃、十万八千。越是这样
期刊
大学之“大”,有广博之义,有年长之义,其实还有高远之义。学习这部书,我们知道,要想将本性中至光至明之德弘扬光大,必须博览群书,方能明辨是非曲直、善恶忠奸,涤除玄览,格去机心物欲。小学修的是人情之练达,可人情练达也容易走向一个极端,那就是阿谀谄媚、曲意逢迎,所以“大学”就像一把戒尺,时时警策着人心。可只把自己修养完善就够了吗?“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帮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推己及人”才是一个大人应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