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的藏族舞蹈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H376854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享有“雪域圣地”的青藏高原在我国的西部,是藏族人民的家乡。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那里是举世公认的“歌舞的海洋”。雪域藏族的舞蹈,展现了生活在那里的藏民与自然的和谐和他们简朴的生活。其特有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雪域藏族的舞蹈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形成了一门价值较高的艺术。
  关键词 雪域高原 藏族舞蹈 舞蹈风格 宗教
  一、藏族人的生活环境
  西藏,位于伟大祖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面积一百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西藏高原气势磅礴、景象万千,享有“地球第三极”之称。同时被藏族人命名为“神圣雪域”。
  总的气候独特之处可以概括为“寒冷期长,温凉期短,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多夜雨和大风。地势起伏大,气候呈垂直带分布,地区差异显著,具有山地气候特征。”
  千百年来,藏族人民在具有这种独特自然环境的高原生存和发展,珍惜和爱护高原生态环境,创造了人与高原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
  二、藏族舞蹈的文化背景
  (一)地域文化特色
  一个民族的生存环境并不是由他自己决定的,而是由长期的劳动生活特性与生存的环境决定,由于夏季短暂、春季风大、秋季早霜、冬季寒冷而漫长。因此人们选择了狩猎和畜牧的生活方式。由此藏民要开发青藏高原,将环境加以改造,将草原开垦成农田。高原藏区便形成了草原上的游牧和农耕文化。
  藏族的衣着服饰都是和生产方式相关的,青藏高原地处高原,冬季寒冷,夏季昼夜温差大。为了适应这种特殊的气候和生活,他们的服饰多以牲畜的皮毛或经过不同程度加工的毛制品为原料制作。藏袍衣袖宽敞,天冷时可以保温,气温升高时可以方便的伸出一右臂,久而久之脱下一袖露出右臂的打扮便成了藏族服饰的一大特点。
  (二)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1.藏族舞蹈的表演形式
  藏族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有:“谐”、“卓”、“囊玛” “热巴”等。
  “谐”汉文译为“歌舞”,藏族人民的“歌”与“舞”基本不分家,有歌必有舞,歌舞相融。“谐”在汉译音中与“依”、“伊”、“谐”、“弦子”等是一个意思。因为四川、云南地区把“谐”称为“弦子”。西藏地区称之为“谐”、“堆谐”。
  2.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
  这五大元素的形成,是同藏族人民的历史条件、社会制度、风俗信仰、地理环境、
  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等有着密切联系的。 藏舞的“颤”与民族的生活分不开,由于牧
  民需要宽大的衣袍和厚实的长靴,这样厚重的衣服妨碍了小腿部位的灵活运动,相对而言使膝关节得到相应的解放,形成了藏族舞蹈所特有的颤动律。还有藏族人背水的习惯形成了塌腰前倾的体态,为了减轻负荷他们需要膝部松弛、颤動。其动作特点是富于韧性,膝部处于不完全伸展状态的连续屈伸。“开”是由于藏族舞蹈要求“舞者全身姿态要柔软”,所以舞者的软开度便成了藏族舞蹈共同点之一。藏族舞蹈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佛教教义推崇右为上。藏族舞蹈中的队形变化、行进路线等都要体现宗教观念,舞蹈围城圆圈时,边歌边舞所走的路线必须由左向右,顺时针方向沿圈前进。藏族舞蹈中“绕”的特点体现在藏族服饰上,由于藏族服饰中的长袖,舞者需要通过肩的绕摆才能撩动长袖。
  藏族舞蹈中除上述共有的主要特点外,在舞蹈的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再加上手势的运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3.藏族舞蹈一顺边的美
  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穿着长袖的“楚巴”,舞蹈中更添了“一顺边”的美。
  藏族舞蹈大都来源于生活,是生活造就了优美动情的舞蹈。 “一顺边”则是指舞蹈过程中顺手和顺脚的特殊动律、体态。它是因为高山缺氧、山路崎岖、劳动艰辛等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的。负重上山、高山缺氧,在山路上行走,当重心向一侧倾斜时,该侧的脚尤为吃力,该侧的手便随之而去,由于这种最省力、最得力,所以形成了顺手顺脚的“一顺边”动态。这些是藏族人生活的劳动的印证,也由此形成了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这便是藏族舞蹈“一顺边”特点的由来。
  三、具有高原之美的藏族舞蹈
  如今,西藏已成为终极的自然和风景,是高处的人生,是世界上最高的一方净土。天,蓝得耀眼;草,在朦胧的暮色中更美;牛羊成群,像朵朵白云。没到过青藏高原的人,恐怕不容易理解藏族人民与牦牛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关系。藏族人民喜爱牦牛,是因为它坚韧、沉稳、雄健、倔强、吃苦耐劳,这正是藏民族性格的化身,是藏民族精神的写照。
  《牛背摇篮》是以藏族牧区人与牛的关系为创作动机,以此为基点塑造形象。牦牛被喻为“高原之舟”,它不仅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历史、民俗和宗教上也是藏族人民喜爱和崇拜的动物,常被藏人当作神灵供奉和敬仰。牧区生活四季迁徙,流动性大,牦牛对藏族人民来讲既是家畜又是伙伴,藏人的生活就是在牛背上的生活。
  舞蹈动作采用了藏族民间舞蹈中“锅庄”和“弦子”的表演形式,无论在悠闲舒缓的慢板撩腿还是在节奏急促的翻身腾跃中,都充分体现了藏族人民的生命意识和状态,让观众领略到藏民族作为高原游牧民族的那种豪迈雄健和敦厚古朴的民族精神风貌、气质和性格之美。
  这个藏族舞蹈不仅向观众展示了一幅浓郁的雪域藏区风土人情的画卷,还体现了藏族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其他文献
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特别是那些在语文学习上下了功夫、花了力气,但是学习效果总是不够理想的,因而对学习语文失去了兴趣。那么,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培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实施赏识和情感教育,诱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人的潜意识都存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潜质。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便抱有不同态度。有积极的,包括愉快、满意、
期刊
摘 要 大量事实和调查数据表明,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高中女生数学能力逐渐下降,他们越学越用功,却越学越吃力,出现了部分女生严重偏科的现象.因而,对高中女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作为老师我们要从多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关键词 培养兴趣 注重方法 强化预习  一、“弃重求轻”,培养兴趣  女生数学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
期刊
摘 要 化学教学要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把采取一些措施使实验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它在教学中作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以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在学习中不断克服困难和障碍,我认为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视他们的学习动力问题.学生对化学反应中产生的现象会长久呈现在大脑里,在解题过程中即使忘了,
期刊
摘 要 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有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观念逐渐出现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本文旨在研究初中音乐课堂的具体现状,提出可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教学策略,以提升现有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不足。  关键词 初中音乐 课堂 教学 策略  一、强调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  新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之前自行讲解的传统授课方法,要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采用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课
期刊
摘 要 荷塘月色之景优美和谐,呈现极宁静的环境,这是与现实世界相对的另一个世界。在这种世界里,自己可以遐想可以自由。作者为了将荷塘月色之美写到极至,运用了极美的词,极佳的修辞。他注重形体描述,说荷叶如同亭亭舞女之裙,荷花的姿态万千,用袅娜与羞涩写出花的娇艳美态,又把花说成是明珠、星星、美人,具体可感的美,把灰暗路灯光说成是渴睡人的眼,形象而生动。  关键词 底色鲜明 善用透视 视觉感强 
期刊
摘 要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经过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探索,本人总结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  关键词 游戏教学法 小学音乐课堂 应用  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
期刊
摘 要 我国近些年倡导的是推行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音乐课的设置就是我们认真落实素质教育,改革教育教学的直接体现。乐理知识作为高中生学习音乐,掌握一定音乐技能的入门知识,对其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其今后音乐素养的提高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主要分析了高中音乐乐理教学对学生的作用及相关的对策,希望能促进高中生的发展。  关键词 高中音乐 乐理教学
期刊
摘 要 中学音乐教学改革之核心是创新教育。根据中学着力推行素质教育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理念,和对创新教育主要内容以及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创新特点,最终提出中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推行创新教育之基本路径。  关键词 中学音乐教学 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时代,更是创新人才的时代。教育的核心是获取应用知识尤其是创新知识的能力,发展以培养获取、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为此
期刊
摘 要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引导学生在鉴赏中感受美,利用社会文化效应潜移默化地进行音乐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音乐教学 审美教育 培养  音乐是人内心情感体验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是培养人审美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正因为它的这种特殊性,音乐教育在审
期刊
音乐与美术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引入美术课堂教学是非常必要也是完全可能的。这种融合首先要以美术为主线,在突出本学科内容和时间安排上居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可以与美术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内容进行必要的综合性教学。其次所引入的音乐内容必须与美术教学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在安排上应该是有机而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不能为综合而综合,也不能片面地追求形式上的“多元文化”而堆砌与美术教学关联不大的内容。最后把音乐引入美术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