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a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首先阐述问题意识培养的概念及重要性,直接展示研究价值;接着详细论述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构建开放、自由的认知氛围,构建积极主动的认知过程,构建亲密、友好的认知关系;最后简述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再思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和日益完善,广大教师纷纷探寻科学课的最优化构建方案,以此实现小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快乐交流和互助成长。在此过程中,问题意识培养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发展力和创新力,对于优化小学生的认知方式、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习惯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问题意识培养的概念及重要性
   问题意识培养是指教师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有效引导小学生直接感知、近距观察、积极思考、主动交流和快乐互助,以浓厚的兴趣、兴奋的大脑、激昂的情绪、愉快的心理和快乐的心情催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生命发展潜能,促使小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问题意识培养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能够促进小学生良好认知方式、认知习惯、认知效果的大幅度提升,进而促进小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整合发展,是小学生素质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是小学生发展性、可塑性和能动性的整合體现,因而需要构建一个人性化、趣味化、主体化的生命认知进阶平台才能实现。
   1.构建开放、自由的认知氛围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需要借助小学生旺盛的生命活力、积极的认知兴趣、强烈的猎奇心理、主动的求知渴望和良好的发展意识才能够真正实现。因此,教师要在科学课上构建自由、开放的认知氛围,让小学生在毫无思想压力和精神包袱的良好主体状态下进行科学认知,进而有效催生问题意识。
   以“植物的叶”的教学为例:为了激发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小学生提供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厚度、不同脉络的叶子,让小学生看得多、看得全,自然就会积累充足的认知信息。当小学生快快乐乐地积累下足够多的认知信息后,自然就会去比较、去分析、去判断,还会总结叶子的区别,想想植物的生长环境。
   2.构建积极主动的认知过程
   人性化和趣味化的认知氛围能够有效调控小学生的主体状态,教师还需要积极促进小学生的直接接触、主体感知、积极思考、主动交流,切实让小学生充分调动一切感官,以此激发小学生的认知兴趣、求知动机和生命活力,快快乐乐地投身于科学课的自主学习之中,从而使小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成为必然。
   以“蚂蚁”的教学为例:小学生能够在直接观察中看到蚂蚁外形的渺小和四肢的纤弱,能够自主找到蚂蚁选择集群活动这一问题的原因,而且还能够发现小蚂蚁“会养蚜虫”,能够将蚜虫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对方。那为什么蚂蚁要养蚜虫呢?在放大镜的帮助下,小学生会发现蚂蚁能够借助蚜虫获得自己最喜爱的“糖”。
   3.构建亲密、友好的认知关系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与小学生和教师的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在良好师生关系之中,小学生能够轻松愉悦、积极快乐、无拘无束、“撒着欢”地学习,因而小学生能够在张扬个性中达到生命活力的最高值,也就是主观能动性和生命发展潜能的最大化,从而能够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强大的主体支持。
   以“磁铁有磁性”的教学为例:在科学课上,教师利用磁铁和碎小铁屑为小学生展示了铁屑在磁铁作用下翩翩起舞的神奇过程,学生不仅会产生“铁屑自己为什么会跳舞”的疑问,也能够因为教师设计的新奇游戏和趣味活动而极大地拉近与老师的情感距离和心理距离,非常有助于构建亲密、友好的师生关系,让小学生“毫无顾忌”地自由想象。
   三、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再思考
   首先,教师要注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引导性。教师不仅要让小学生直接接触、亲自观察、主动把玩、积极思考,还要善于运用“问题”去导引小学生的探究方向,助力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启蒙。其次,教师要注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主体性。问题意识是小学生的主体素养之一,只有小学生拥有主观能动性才能够真正养成。最后,教师要注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渐进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教师要戒急戒躁,静待花开。
   四、结语
   科学课不仅是教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小学生积极观察、主动思考、自觉交流和快乐成长的生命乐园。因此,教师以新闻问题意识培养为研究对象,并在科学课上通过构建开放、自由的认知氛围,构建积极主动的认知过程,构建亲密、友好的认知关系加以实现,切实促进小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质疑、学会分析、学会处理,真正实现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其宁.如何培养学生在科学课中的问题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2018(6):55-56.
   [2]马艳萍.基于人才成长的小学科学课问题意识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4(17):32-33.
   [3]谢林洪.科学课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5(Z5):50-51.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科目,在小学教学期间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地位,而且在教学改革中也明确要求,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实验;教学效率;策略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核心素养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因此在数学教学期间,教师应改变传
摘 要: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需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都相对较弱,需要教师时时刻刻地进行监督。但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
摘 要: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它的身影存在。数学知识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同时它也被运用到了生活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将学生熟悉的生活与数学教学相融合能够使学生更好、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乐于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中。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在新课改背
摘 要:首先阐述借助开放氛围启迪小学生的认知状态,然后论述借助直观教学顺应小学生的认知方式,接着阐释借助师生关系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阐明借助主体教学实现小学生的创新过程。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方法   在创新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感召下,广大教师纷纷致力于数学教学中新思维、新理念和新方法的探究应用,以求为小学生创设开放自由、友好互助的认知平台。在此过程中,创新意识培养逐渐风生水
摘 要:数学概念在数学知识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部分,同时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养成的关键。通过学习一些数学概念,学生可以学习到一些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对数学知识建立一种新的认知结构。   关键词:数学概念;问题引导;思维养成;认知结构   数学概念在数学知识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养成的关键。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需要从数学的角度出发,
摘 要:数学是一门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应用到的重要学科,可往往因为其难度高、过程不够生动,学生不爱学习这门课程。更有甚者,出现了厌学情绪。而小学数学又是启迪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知识的渴望的基础环节。因此,这个阶段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可以快乐地学习这门课程。   关键词:数学文化;快乐数学课堂;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股脑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具有抽象性与逻辑性,其学习需要学生具备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但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很多数学知识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使抽象问题变得具体化、形象化,提高解题效率。基于此,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更好地发挥小学数学教学价值提供一份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画图策略;数量关系   数形结合是
摘 要: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科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深度学习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模式,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许多教师的关注。在深度学习的指导下,教师能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学习中完成数学知识的迁移,建立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指导策略   小学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能够有效引发学生态度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被教师在课堂实践活动中频繁应用,其价值是值得被充分肯定的。基于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当从为了学生长远进步与发展的角度考虑,在课堂实践活动中落实具有可行性的情境教学法,使美术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达到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问题情境;合作情境;生活情境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应试教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也面临着教授方法和学习模式的变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核心时间是小学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根据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