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京腔京韵走进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ty_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册第三单元,以“京剧京韵”为主线,选了5篇各具特色的文章。“京腔京韵”走进了小学课堂,目的是通过学唱和表演,让学生走进祖国戏曲艺术宝库,初步感受“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唤起学生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
  
  一、适当进行京剧基础知识的教学
  
  第三单元以“京腔京韵,誉满全球,唱念做打,生旦净丑,说唱弦鼓,粉墨春秋,戏台虽小,装满人生”为开场白,整合成一个单元的内容。在教学时,要有计划、系统地讲解一些京剧基础知识。如京剧的形成与发展,生、旦、净、丑角色的脸谱,京剧的服饰,京剧的唱腔等。在这个单元中,欣赏曲目《京调》就是根据京剧音种的典型音调西皮原板和西皮流水等音调缀成。尤其是京剧脸谱,特别生动有趣,特别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朗乐观的总是舒眉展眼,悲伤或暴戾的脸谱多是曲眉合目。颜色也与人物性格、品质、命运密切相关。红脸表示赤胆忠心,如关公;白脸多表示阴险狡诈,如曹操。只有当学生了解基本知识后,才会看得懂京剧,听得懂京剧,才会喜爱京剧,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目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京剧艺术才会后继有人。
  
  二、要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让兴趣引领学生走进京剧
  
  在教学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最后一句笑声“哈……”时,学生初听,先是感到惊奇,接着就情不自禁地跟着模仿起来。因此,抓住学生此刻的惊奇和兴趣,引领学生走进京剧,告诉他们这简单的一句笑声,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成。有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才有这样唱念做打的好功夫。这样,使他们对京剧的学习有了进一步认识。不光是简单的模仿,逐渐开始认真起来,虽然没有那样的功夫,但也开始有点模样。
  同时,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让孩子高兴地步入京剧的殿堂。教材中安排了开戏锣鼓《急急风》。在学会基本节奏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跟着老师念一念,奏一奏。尝试走一走京剧的“锣鼓经”。在舞台上人物的性格和内心的情感,除通过语言、唱腔塑造外,还依靠外形、身段来表现,即“写意”和“虚拟”的手法来传达神似的效果。如舞旗能作浪,摇浆便行舟,抬头门自开,挥鞭马就走。在教学中,让学生模仿、表演,可以强化学生对京剧艺术的体验和认识,拉近学生与京剧艺术的距离,也调动他们学习京剧的兴趣,以及对民族戏曲的认识和热爱。
  还可以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京剧的理解,引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引领学生走进京剧的世界。
  
  三、要提高京剧艺术本身对孩子的吸引力
  
  一般情况下学生不喜欢戏曲,主要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其实,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容易引领和培养的。他们儿时所形成的爱好和习性常常是最稳固、深刻和持久的。面对现实,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和启蒙者。要充分利用课堂的优势,在校园文化的氛围内强化对京剧艺术的灌输和渗透,以不同的方法、手段去引导激励学生养成健康的艺术欣赏习惯。例如,多宣传一些著名的京剧艺术家,诸如梅兰芳先生等,不仅有高深的技艺,而且有高风亮节。欣赏他们的作品,不仅得到关的享受,还能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这样才能振兴京剧。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
  再者,作为京剧本身,也要提高对孩子的吸引力。戏歌《梨园英秀》是一首融合了多种京剧元素的儿童歌曲,有锣鼓经、数板、西皮音调等诸多戏曲元素。教学时,学生兴趣盎然。当锣鼓经出现时,学生们先是感到新奇,接着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他们不仅学会这首歌曲,而且还了解一些简单的京剧知识,如锣鼓经、京剧身段等。同时,亲自参与表演,整首歌曲教学效果较好。因为歌曲贴近儿童的心理,适合他们的接受能力。这样就容易吸引住他们。艺术家们要多创作一些儿童戏曲,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引领他们进入京剧艺术的殿堂。
  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宫殿里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弘扬民族文化,匹夫有责。振兴京剧,作为学校音乐教育更是责无旁贷。我们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将京腔京韵引进课堂,为京剧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尽一份力。
其他文献
一、背景描述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所设置的一项教学内容。生活中口语交际活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新大纲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明确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打破口语交际活动中封闭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一些自主权和自由度,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机会,去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课堂、校园、社会上经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基于文化的视角,我们透过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外纱。更能看到内隐在数学知识里的思想、精神、理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从而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因此。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成为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过程。    一、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    名师张齐华老师执教“轴对称图形”。在导人新课时有这样—个片断:  教师拿出一张纸问学生
我以为一节课是否是有效,要考察的因素很多。但是从美术教学的本质着手,围绕教学核心,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实现学生有效的美术学习,是最关键的因素。实现学生有效的美术学习是核心,教学形式只是一种手段。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是为学生美术学习服务的。恰当的、丰富的、新颖的教学形式能使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则会干扰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不为游戏而游戏    现在的教育理念注重学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作为一名教师,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失误,总会让自己尴尬不已甚至追悔莫及!但也就是这一次次的“失误”在时时鞭策着我不断成长。  一、功败垂成,百虑“一疏”   【案例】2000年,我参加市体育教学基本功比赛,执教“穿越大森林”。  我自认为课前准备得非常周全,如练习用的树桩、树丛、彩带、小体操垫,辅助用的录音机、排线、磁带,用来奖励给学生的“大拇指”,等等。可刚一开始上课时问题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办学实践的内在动力。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说明,一方面,教育是为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学生正在接受的教育其过程本身应该是幸福的过程。几年来,幸福教育理念也渐渐融入到我们学校的教育活动和文化建设中,师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自我实现、自我创造、自我发展,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创设教学活动情景,让课堂成为开放式、多元化的信息交流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才能让学生在自己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实践中创新,体验创新的快乐。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这方面的具体做法。    一、创设游戏情景 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
《数学课程标准》把应用题确定为“发展性领域”中的“解决问题”应用题的内涵是从社会实际中提取出来的,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用题教学对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模型,引领学生投入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探索、合作。    一、选择新颖的题材,呈现数学模型    新教材在应
汉语拼音对一年级新生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他们识字的一块“敲门砖”,阅读的一把“金钥匙”。然而,拼音教学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如何把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之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拼音教学的效率呢?  一、营造趣味课堂  1.创设情境,引入学习  (1)巧用情境图激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容易在直接的视觉刺激下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提出了这样的总体目标——“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一目标,对于城市孩子来说,极易达到,但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的孩子来说,却是非常不简单。那么,如何使这些学生“愿说、善说、乐说”,掌握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创设口语情境,让学生“愿说”  1.表演创设情境。小学生的表现欲强
又是一年花开时。学生都将自己种的花从家里带来,摆放在操场的展台上,参加学校一年一次的花卉展。上课铃响了,学生回到教室里,都在议论着这些花儿,一个个显得异常兴奋。看着人在教室、心在展台的学生,想想成了“花花世界”的校园,此时若按原计划上课,势必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我突发奇想,来了个趁热打铁,上了一堂别样的作文课。    一、说花样猜花名    当学生亲手种的花出现在展台上时,大家都急于让同学欣赏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