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ot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基于文化的视角,我们透过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外纱。更能看到内隐在数学知识里的思想、精神、理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从而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因此。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成为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过程。
  
  一、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
  
  名师张齐华老师执教“轴对称图形”。在导人新课时有这样—个片断:
  教师拿出一张纸问学生:给你一张白纸,你会玩什么?
  生1:我会折飞机。
  师:第一次听说女生也会折飞机。挺好!
  生2:我会折青蛙和同学们一起玩。
  师:调皮可爱。
  生3:我会剪许多小块,折成一个一个心形,许一个愿望。
  师:你很有诗意。
  生4:我会折一个窗花。
  接着。教师进行示范,先把纸对折,再从折痕的地方任意撕下一块,一会儿就撕成一棵漂亮的松树。老师动作利索的撕纸表演让学生看得目瞪口呆。老师趁机问学生:“想玩吗?”学生跃跃欲试:“想。”
  师:“不急,谁都有机会,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张白纸。大家不妨来玩一玩!”(生操作)
  在上述片断中,张老师用心倾听学生讲自己利用白纸的种种不同玩法,抱着欣赏的态度一一作出回应:“挺好,调皮可爱,很有诗意。”正因为教师把信任、友善、理解、关爱这些人文因素注入课堂。让学生觉得教师接纳自己,关注自己,从而产生一种安全感、宽松感、愉悦感。
  
  二、挖掘古老的人文情怀
  
  数学教材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每一个内容背后都有一种生机勃勃的精神。数学不是一种图形,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气息。
  如,“圆的周长”教学片断: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完成了圆的特征的探究后,知道了在同一圆里,每条半径相等,每条直径相等,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师:真棒。时间虽短,但我们的发现却如此丰富!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特征的精确记载:“圆,一中同长也!”(课件显示)知道这里的“一中”、“同长”各是什么吗?
  生:“一中”指圆心,“同长”指圆里半径或直径一样长。
  师:不错!那时的发现跟咱们今天完全一样,同学们感觉怎样?
  生(齐声):自豪。
  这一片断教学,教师把古人相关研究成果适时引人课堂,拓宽了数学知识的背景跨度,给现实严密的探究过程增添了几分经典的历史韵味。所以数学课堂才充盈厚重的人文底色。像这样的例子也有不少,如。教学“圆的周长”介绍祖冲之和圆周率;上“ 进制计数法”讲述我国古代“结绳记数”、“刻痕记数”、“算筹”以及“算盘”等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将新知的学习放置于中国的传统文明的博大范畴中,数学知识的文化内涵得到深度的扩张。
  
  三、凸现浓郁的人文品位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在民主、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教学情境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学生才能感悟数学。感悟学习人生。
  认识圆之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环节。
  多媒体显示由圆组成的美丽图案,学生认真欣赏。
  师:看了这些图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真美丽!
  生2:很漂亮。我也想画一画。
  师: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做一回设计大师。
  学生设计,教师巡视。
  作品展评。
  上述教学环节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欣赏数学之美,让数学文化走进我们的课堂,深入实际学数学,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互动。
  在学习年、月、日时,教师设计了一个为妈妈过生日的活动环节(提出三个问题):
  (1)谁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2)谁知道自己妈妈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3)小明妈妈的生日到了,小明想妈妈平时很辛苦,这次也要帮妈妈过生日,如果你是小明,你该怎样准备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数学学习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和数学化活动的过程。上述环节中,每个学生都是问题解决的小主人,整个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数学化的途径进行教学,学生获得了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人文性的价值无声地渗入到了学生的心灵深处。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大语文学习氛围,让学生爱学习。我校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以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为契机。展开语文学科的教学与探讨,形成了一种大语文教学氛围。
我和我的学生共同生活和学习了整整三个年头,家校关系也很和谐。每逢学生“有事”,需要家长协助时,只要我一个电话,或者一个口信,家长都很愿意到学校来。有的家长还有事没事来学校了解一下自己孩子的情况。其实,一个优秀班集体不可能自发地产生,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地形成。只有通过班集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班主任的智慧和创造性的劳动,才能逐步地培养和扶持起真正意义的优秀班集体。那么,一个班级的教育教学
尽管当前作文改革千帆竞逐、百花争艳,但因受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长期影响,小学作文教学仍是滑入了“编、抄、仿、背”八股文式的程序化、模式化,作文教学依然山重水复、春光难现。特别是农村小学,“从课堂到课堂”、“从作文到作文”的教学定势使得教师总也走不出“以文为本”的教学泥潭,导致学生习作除了邯郸学步、人云亦云外,亦难再会其他。    一、现状透视    综观现在农村小学学生作文。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课文主要讲了红军过草地时,部队断粮了,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彭德怀为了战士们能走出草地,忍痛杀牲口的故事。这其中彭德怀的三次命令是文章的矛盾点、冲突地。研读好这部分内容,对理解人物和中心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感悟三次命令  师:谁来读?(指名读三句命令)  师:同一种命令,为什么身为军团长的彭德怀却要一而再,再而三地
学生认识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及时针走一大格是l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在教学“时与分”的关系时,笔者有幸听了这样一个精彩的教学片断:  师: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现在龟兔要围绕圆形花坛进行比赛,想看吗?  生:想(学生情绪高涨)  师:请观察(课件演示)  (课件:一个圆形花坛等距离的栽了12棵树,每棵树旁标明1、2、3……12序号。兔子和乌龟同时从第12棵树按顺时针方向
一、想听——心驰神往    胡东芳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听同行们说,胡老师的《教科研讲座》很精彩、很实用、很有启发性。他讲的是一线老师很想知道的怎样选定研究课题。怎样组织实施课题实验,怎样撰写教科研论文……这令我心驰神往,悬念顿生。我迫切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有机会补上这一课。因为我负责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这是长期困扰我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我虽然没能直接听到报告,但我心中燃起一种希望
音乐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英语是通向世界的桥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把英文歌曲引进小学音乐课堂必定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其情操,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 把英文歌曲引进小学音乐课堂的理论依据  (一) 把英文歌曲引进小学音乐课堂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导向  1.有利于凸显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学生们通过聆听和表现英文歌曲,能够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来自异域的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是借助网络环境引领学生尝试网络阅读的方法指导课。这节导读课,我有机整合了相关阅读的资料,做到既扩大了阅读量,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以整合阅读材料来拓宽学生阅读面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课上,最大的亮点是整合了很多与作品有关的阅读资料以拓宽学生阅读面。如“能量汉堡”关于生存妙句的阅读;“阅读金钥匙”带给大家小说的阅读方法。所有环节都紧紧围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宽学生阅
一篇题为《为“懒”老师叫好》的文章曾这样写道:学校买了一些地图,要求各中队张贴。四(1)中队的张老师工作非常认真,亲自领回地图,又在教室里反复端详,选地方,测尺寸,并把地图贴上。四(2)中队的小李老师比较“懒”,叫来中队小干部,发给他们工具,提出了简单的要求后,就让他们去完成。对照两位老师同一件事不同的处理方法,我思考了许多。李老师的“懒”,正是把“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权利还给了队员。那
一、背景描述    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所设置的一项教学内容。生活中口语交际活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新大纲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明确指出:“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打破口语交际活动中封闭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一些自主权和自由度,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机会,去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课堂、校园、社会上经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