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理论解析《早秋》的艺术创作手法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dadou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叙事学理论入手探析作家兰斯顿·休斯是如何在其经典短篇小说《早秋》中以朴素而又精妙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传神地再现了一段逝去而无法挽回的恋情。作家通过通感、隐喻、象征、对比等丰富多彩的写作技巧,寓情于景,淋漓尽致地揭示了主人公隐藏于简短平和对话下的强烈内心变化,从而成功塑造了截然相反的鲜明人物个性。
  关键词:事件 故事 对话 对比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1902-1967)在美国文坛,尤其是黑人文学方面,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写过小说、戏剧、散文、历史、传记等各种文体的作品,但他主要以诗歌著称,被誉为“黑人民族的桂冠诗人”。除诗歌、戏剧、儿童读物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而《早秋》被公认为是其短篇小说中最为经典的一篇。《早秋》全文共457 个单词, 是篇自然主义的小小说。自然主义文学作为西方文学的一个流派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极致蜕变的产物,同时也是生物学、遗传学等科学理论影响文学创作的结果。《早秋》以朴实无华而又巧妙高超的写作手法,描述了一对昔日的情人若干年后重逢的情景,呈现出一幅普通人生活的平静画面。在小说中,作家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性格并推动情节发展。文中男女主人公的对话占了全文将近一半的篇幅。然而,正是这普通又平淡无奇的日常对话,辅以一定的情景衬托,加之作者妙笔生花的叙事手法,却激荡起了一浪又一浪波涛暗涌的感情画面:男女主人公两种迥然不同的性格特征——比尔(Bill)冷漠敷衍、玛丽(Mary)相逢恨晚;女主人公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初逢时的欣喜、交谈中的失望、再谈后的悔恨和别离时的痛苦,都随着对话一一呈现于读者面前,从而烘托出其悲哀的命运,以及往事如烟,逝去难觅的主题,令人读来回味无穷。
  叙事是运用语言或其他符号系统赋予生活事件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并在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之间建立连贯的方式。一个题材的叙述并非客观反映这样简单,至少应包括故事、话语、语境及体验等四个层面的打磨和拿捏,就文本而言,其不仅是一种叙述技术的成果,更是一个世界和生命的再生和创造。作者的叙述方式、时间以及空间的特定选择赋予了文本及元故事(即事件)以新的生命。简单的事件不能称其为一种艺术,它充其量只不过是一段历史事实。因此事件不同于故事。所以,有的学者讲:“从浑沌到获形与其说是宇宙诞生的过程,毋宁说是叙事自身诞生的过程。浑沌与有形的关联相当于历史与叙事的关联: 叙事正如宇宙从浑沌中生成那样,从历史中生成。”就此而言,“事件的历史曾经存在,但并不应声而至,留下的乃是话语——对事件的叙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故事。
  在《早秋》一文中,作家置故事于特定的时间、空间、场景,这一切的选择无疑是服务于小说的主题的。
  一 时间选择
  故事发生于初秋,秋天给人以树叶凋零、天气渐寒、万物日渐萧瑟之感。但作者没有选择晚秋、深秋而选择了初秋。这时的季节虽已进入秋季,但又给人带来一丝灿烂盛夏的余温。从夏至秋的自然季节变化映射出女主人公的心态变化:由刚见面时对比尔,这个昔日热恋的情人及自己未来的生活抱有一丝幻想到故事结尾的怅然若失、恍然大悟、无可挽回的绝望。此外,故事发生在黄昏,一天的结尾,也同样寓意着两人感情的彻底结束。俗话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见,黄昏意味着终结。
  二 地点选择
  故事的发生地选在人潮汹涌的纽约中心公园南端的华盛顿广场公园外。人们汇聚于此,看似热闹非凡,但却都是脚步匆匆的陌路人。一对昔日的恋人被置于这热闹而又陌生的环境下,无缘倾心一谈。两人心理上的隔绝和陌生表露无疑。以前的热恋景象、卿卿我我早已不复存在,而今近在咫尺却已形同陌路的无奈和悲凉油然而生。时间的逝去在两人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难以逾越。
  三 场景描述
  穿插于男女主人公对话中的场景描述也不得不提。休斯将五处场景看似随意地安插在文章中,而其中之隐喻则对玛丽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内心情感波动功不可没。钱钟书先生曾在《通感》一文中指出:
  “在日常生活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诸如此类,在普通语言里经常出现。”
  作家们往往运用天气、景物、花等象征物展现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包括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精神活动。借助于隐喻与象征、意象等手段的运用,不仅拓宽了读者的想象空间,也强化了文本的内涵空间,扩大了叙事的艺术效果。正是文本中谜一样的“空白”和诸多的欲言又止,让读者可以尽量张开想象的翅膀,参与其中,从而赋予了文本以自身的理解和多样的生命力。物质空间与隐喻空间的结合是《早秋》中一大叙事特点。五处景物描写分析如下:
  1 “许多人经过他们身边穿过公园。他们不曾相识的人。快到傍晚了。日薄西山。很冷。”
  这段描写是在玛丽得知比尔已经结婚之后。陌生的人群和初秋的黄昏带来丝丝冷意,刺伤了玛丽,令她从内心深处升出寒意,映射出女主人公悲伤的情绪。但快到未到之际仍留的一抹金黄的余晖给了她以希望,为其之后的进一步询问试探比尔做了铺垫。
  2 “广场上树叶从树上慢慢飘落。无风自落。秋天的薄暮。”
  这段描写发生在玛丽邀请比尔去家里做客,比尔礼貌地敷衍并且也虚情假意地反邀玛丽时。秋日黄昏的树叶凋零映射出玛丽失落绝望的心情,她终于意识到无法与爱人重温旧好。“慢慢”的落叶正如玛丽心路变化历程,从希望到失望以至绝望。“无风而落”表明了命里注定,无可挽回。
  3 “忽然,街灯亮了,照亮了整个第五大街,在蓝色的暮霭中串成朦胧而又璀璨的链子。”
  这段描写发生在比尔表现对家庭孩子的自豪骄傲时。刹那间灯光的点亮也同时照亮了玛丽的内心,她清醒地意识到和比尔已经不可能回到从前。亮了的街灯标志着玛丽的觉醒。过去的璀璨恋情已朦胧隐约,渐渐褪去。
  4 “街灯变得模糊,闪亮,模糊。”
  这段描写发生在两人即将离别之际。玛丽要等的汽车来了,她不得已强忍悲痛告别离去。模糊、闪烁、又模糊的灯光隐喻她此时双眼饱含的泪水。她不舍得在多年后好不容易的偶然邂逅就匆匆别离。更不愿意接受缘分已尽、美梦破灭的切肤之痛。
  5 “车开了。人群在他们身边穿过,人群穿过街道。他们不曾相识的人。距离和人群。”
  这段描写发生在玛丽上车后,她想起没有和比尔互留详细地址。充满陌生人的环境及空间距离映射出两位主人公如今的形同陌路。玛丽只得无奈接受自己的命运,悔恨已晚。
  由以上对于五处场景描述的分析可见,作者对场景的特意安排和景物的细致入微的描写与主人公的心态变化、形象塑造是分不开的。这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将主人公的心理状态烘托得淋漓尽致。正如白凤欣所说,一部结构严谨的小说其场景的设定与故事发展的脉络始终保持一致,同时场景的描写又是主人公的心理外化。
  四 人物对比
  《早秋》中占了近“半边天”的人物对话,除少数字词是多音节外,大部分是由单音节和双音节词汇组成。故事中的62个句子中只有四个复合句和并列句,其余都是简单句。虽表面看似普通,但通过分析, 可以感受到男女主人公内心的变化:玛丽念念不忘旧情, 想重修旧好;而比尔早已摆脱过去。简短的只言片语在全文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人物对话此时此刻产生了巨大的言外之力, 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对话在其平静的表层下映射出男女主人公强烈的情感暗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休斯主要从以下对比着手:
  1 两人重逢后,透过言语对待对方的态度
  在两人的交谈中,玛丽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而比尔则处于被动地位。故事发生在拥挤繁华的华盛顿广场街头,而玛丽却一下子就从人群中认出了多年不见的比尔,说明她对他从未忘怀。见面后,玛丽下意识地抬头索吻映射出她想重新找回昔日的恋情。交谈中,她主动告知比尔自己的住所,无疑期待与他的再次见面。后又主动询问比尔的境况,结婚与否等,则显示出她仍期待比尔对她旧情未忘,对他仍为单身抱有一丝幻想。后在幻梦破碎得知无法再续前缘时,还想抓住“最后一根稻草”,邀请比尔去她家。期望至少还能够再见到他。在文末,作者更揭示了一个秘密——玛丽给小儿子起名为比尔,这更是意味深长,说明了玛丽对比尔的情感年久愈深。而比尔的表现却是处处敷衍,真可谓“落花有意而流水无情”。两人的强烈反差注定了女主人公的悲剧。
  2 两人的现状对比
  首先是外貌的对比。文中并无直接用文字来描述两人的外貌特征,而是透过重逢后面对对方样貌变化的反应来体现。玛丽一下子认出比尔,在她眼中“比尔依然风采不减当年”;而比尔的话:“你看起来……很……(他本想说‘老’字)……好。”这出于基本礼貌的欲言又止体现出他的言不由衷, 在他的眼中,“她显得那么苍老。”
  其次是社会地位的对比。玛丽只是一名从事普通财务工作的名不见经传的职员;而比尔却已改头换面成为一名律师,且成功。从对话“一直都很想知道你的情况,比尔。”“我现在当律师,挺好的,在市中心。”可见,他有不错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说明比尔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
  最后是对配偶和家庭生活的满意程度对比。当比尔问及“你的丈夫呢?”,玛丽却文不对题地回答,“我们有三个孩子。我在哥伦比亚大学财务处工作。”她的答非所问暗示出其刻意避免提到丈夫,可见她不幸的婚姻生活。而比尔的话语中却处处饱含着对妻子、家庭和孩子的骄傲关爱之情。“我们住在中央公园西区, 什么时候来看看我们”。“好,一定去。哪天晚上,请你和你丈夫到我家共进晚餐。随便哪天晚上。露西和我都会欢迎你们。”玛丽向比尔发出了邀请,并主动提供了家庭住址,以此委婉地表达建立联系的想法。比尔虽也委婉相邀,但在没有提供地址的背景下只不过是空谈,模糊词语“some night”、“any night”的使用表明他根本就没有打算再次同玛丽见面。而且他的回答也总是提及夫妇双方,如:“你和你丈夫”、“露西和我”,正是这客套多余的信息打破了玛丽想重修旧好的愿望。她的避免提及丈夫和比尔不停地提到妻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婚姻的失意和美满都彰显在会话中。
  3两人交谈中用词多寡的对比
  “我现在住在纽约。” “哦。”多年杳无音讯的昔日恋人竟然机缘巧合地生活在同一个城市,这多么令人喜出望外。当玛丽强抑欣喜若狂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告诉比尔她也住在纽约时,他却只是“礼貌地”微笑着,同时轻轻“皱了一下眉头”, 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一个字“哦”的回答没有任何激动和兴奋的表示,完全不像她想象中的那样惊喜,而且比尔也没有进一步询问玛丽的情况。他的简短回答表明他对昔日的情感已经完全抛开。
  正是在休斯平静的叙事语言下,玛丽那压抑在平静对话下的强烈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得以产生和体现。这些对比为她的心理变化做了铺垫,并将其欣喜、失望、悔恨和痛苦一一呈现,从而烘托出往事如烟的主题。
  在《早秋》中,作家兰斯顿·休斯轻松地驾驭着通感、隐喻、象征、对比等各类写作技巧,寓情于景,游刃有余地穿行于故事之中。文章以朴素而精妙的艺术表现,生动传神地再现了一段逝去而无法挽回的恋情,淋漓尽致地揭示了主人公隐藏于简短平和对话下的强烈内心变化,从而成功塑造了截然相反的鲜明人物个性,引起了读者的共鸣。短篇小说《早秋》不愧是意味隽永的传世精品。
  
   参考文献:
   [1] 马明奎:《叙述话语及其存在方式》,《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7期。
   [2] 曹禧修:《叙述学:从形式分析进入意义》,《文艺评论》,2000年第4期。
   [3] 钱钟书:《七缀集》(修订本),三联书店,2002年版。
   [4] 白凤欣:《兰斯顿·休斯短篇小说〈早秋〉之叙事手法探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第6期。
  
   作者简介:王轶文,女,1977—,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2000年12月20日 晴  班里就要开元旦联欢会了,大家都憋着劲想露一手呢。何况这是三年高中最后一个元旦,多珍贵呀!说也奇怪,叶子、玲玲、小逸她们一生病,人就瘦得形销骨立,惟独我
先做做下面的这个小测试:  一、你的头发是否能在不是刚洗过或修饰过的情况下依旧看起来不错?  二、你的头发是否在两次修剪之间依旧保持其造型和弹性?  三、你是否能很容易就将头发梳成各种样子?  如果你对上述各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那么你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奔向最近的发廊,让美发师帮你打理6大“问题”头发。    卷发  易打结、难梳理,以及由于过多使用发胶造成不易梳理是这类头发最容易出现的毛病。
蛋黄鸭肉卷原料:光鸭1只(约2000克)咸鸭蛋黄20个姜15克葱20克精盐、白酱油、花雕酒、胡椒粉、味精、香油各运量白卤水5千克另备净纱布、白棉线、牙签等制法:l、将鸭去内脏、骨及
从汶川地震到金融危机,2008年让我们经历了太多苦涩的体验,也让很多人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思考与彷徨。没有人肉体不朽,也没有人能回避死亡。如何面对死亡?英国大作家朱利安’巴
在经历了近10年高速建设和发展之后,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终于在2013年末突破了10万公里。彼时,主导高铁建设“大跃进”的前任铁道部长刘志军已沦为阶下囚,号称计划经济最后堡
虽说同属发达国家,意大利的饮食文化与美国颇不相同,在这里,不仅菜肴的种类丰富,原料繁多,而且吃法也讲究到几近烦琐。在罗马街头,你绝看不到手拿薯条、汉堡,边疾走边大嚼的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妇女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据调查,80%乳腺癌是患者自己发现的。因为乳腺癌发展较为缓慢,主要症状有硬性肿块、疼痛等,有的女性还会出现乳房缩小变硬,这
尽管世界各国对癌症的研究倾注了极大的精力,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时至今日,仍未能显著提高治愈率。据了解,目前通过内科治疗能取得根治性疗效(治愈率在30%以上)肿瘤的
藕粉圆子原料:纯藕粉600克白糖50克芝麻糖30克精炼油50克制法:1.藕粉纳盆,先用手勺碾成面粉状,再掺入适量井水搅匀,然后用手揉成软硬适度的团,再搓成一字形长条,下剂,压成圆片,包人芝麻
在前不久落幕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贵之步以“玩乐主义”为设计灵感来源,发布了2012春夏产品。设计师Ajoy Sahu表示,从童心的天真展开联想,三大系列分别是以香蕉黄系为主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