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及其他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ao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 南
  本名周赛男,1991年生于湖北房县。湖北省作协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中国校园文学》《湘江文艺》《山东文学》《广西文学》《边疆文学》等刊。现居南京。
  一
  薄暮时分,长短不一的鸟鸣繁密如槐花,此起彼伏,接连不断,锦鸡早已啼过几遍,我在小院里焦急地走来走去,渴望在临行之前再见祖母一面。天色暗了下来,灯光下的老槐树摊开成一个摇曳的黑影,枝叶间漂浮着几缕淡淡的光线,像槐花又像白雀儿。二伯从堂屋里搬出椅子。我拒绝坐下,依旧在院子里焦急地等待着。
  几个月不见,祖母忽然矮了许多,身高同三四岁的小孩一般。她扛着锄头手里拿着几个土豆,从开满紫色木槿花的小路过来,依旧是那身湖蓝色对襟褂子,左肩上打着一个深蓝色的补丁,只是没有带那顶黑帽子。
  见到我,她很欢喜,忙把锄头和土豆放下,拉着我的手仰头问什么时候来的,结婚了过得好不好,有没有被人欺负。她看着我的眼神慈爱而怜悯,像无数次我号啕大哭时安慰我的样子。大黄摇着尾巴从屋里跑出来,在她脚边嗅来嗅去,眼睛偶尔瞟向我,神情茫然而陌生,好像從不曾见过我。黑猫蹑手蹑脚地从槐树上跳下来,又一下子跃上她的肩头,冲着我张牙舞爪喵喵乱叫,尖锐的牙齿逼视着我。屋后的山像个巨大的坟墓,罩住院子里细微的生活和热爱。我们像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坟墓里。
  我蹲下来一一回答她的问题,说着说着就忍不住伸手去抱她。她的身体柔软而暖和。她用双手环住我脖子,乖巧地趴在我肩头。黑猫恶狠狠地瞪着我,碧绿的眼睛闪烁着冰冷阴鸷而又神秘的光芒。大黄半蹲在地上,警惕而慵懒。
  我忽然决定不走了,晚上就留在这儿。她听我这么说很高兴,忙进屋打水洗手,准备做晚饭给我吃。
  灶台很高,不足一米的她只能站在凳子上炒菜。我把她抱到灶膛后面,让她添火。我们两絮絮叨叨地聊天。我情景同多年前并无多大的区别:
  “我做饭时,她坐在厨房的灶台后面,帮我看火。我们边做饭边聊天。她开始回忆过去,说着说着声音便小了下去。火光映着她的脸庞,那曾经如满月般的脸日渐消瘦,并失去了光泽,皱纹一点点侵蚀了她的容颜。浓密的头发,如今只剩下薄薄的一层。头发在好几年前就已全部变白。困扰她一身的大脖子也已变小,小到好像从来不存在一般。
  “她靠在墙上,身体从内到外散发出疲态,这个操劳了一生的女人,把七个孩子养大的女人,在晚年视力已逐渐模糊,曾把洗衣粉错当成盐,放进土豆片里。那松弛的上眼皮,在她睁大眼睛时仍能盖住她的眼睛,并对她的视力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为此晚年不得不到乡卫生院里割了双眼皮。她在月子里遗留下来的风眼病,复发的次数日渐频繁,每年冬季隔两三天就要将槐树枝烤热烙眼睛,并用槐树皮煮水洗眼。
  “此刻,她在灶膛火光的光影里睡着了,眼睛微微闭着,并传出了轻微的鼾声。当我走近灶膛添火时,她又立即睁开眼睛,一脸戒备地望着我,仿佛从来不认识我一般,几分钟后,她又清醒过来,从地上拿起柴禾填进灶膛里。”
  吃完晚饭,天已黑透,我们坐在老槐树下聊天。我忽然伏在她腿上,恳求她和我一起离开这里,余生让我来照顾她。她百般推脱,我执拗地恳求。她拗不过我,只得答应。
  我们决定立即出发。我抱着她,她抱着对我虎视眈眈的黑猫和大黄。我们一起飞进无边的夜里。
  漆黑的夜晚,一束若有若无的光线跟随着我的身影。风从我耳边呼啸而过,脚底是黑魅魅的树影和一望无际的虚无。一串串晶莹的水珠不断发胀,发亮,眼看就要炸裂,变成倾盆大雨,却又转瞬消失在光束里的尘埃中。黑暗中,有什么声音像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又像从土地里升腾而起,模糊而神秘,在风里漂浮不定。黑夜的寂静将神秘的声音凸显出来,像伏在空中的一声声尘埃般的叹息。那是祖母唤我乳名的声音,小心翼翼却又颤抖着的声音,饱含着慈爱和怜悯。
  祖母曾告诫过我:天黑了,无论听到谁在远处唤你的名字,都不要应声。那是神刻意模仿别人呼唤的声音。一旦应声,就会有神勾去你的魂魄。想到这里,我拼命地闭紧嘴,费力地咽了口唾沫,抑制住想要回应的欲望。我侧过头斜着眼去看祖母。此刻,她早已伏在我的肩上睡着了,鼾声平稳。大黄和黑猫也蜷缩成一团。那呼唤还一声接一声地在黑暗里穿梭,我费尽全力才能控制住自己不去应声。
  想起许多年前的那个晚上,祖母带我去看露天电影,由于电影里的镜头太过血腥,回到家我就开始呓语、发烧,大家都说我“掉了魂”。祖母举着火把,二伯背着我,黑夜中再次回到了看电影的场院。祖母颤抖着小心翼翼地唤我乳名:融雪……
  我伏在二伯肩上,有气无力地应声:回来了……
  融雪……
  回来了……
  融雪……
  回来了……
  这一声接一声的呼唤,分明是祖母在给我“叫魂”。我不由自主地要应声,黑猫忽然叫了起来,声音凄厉而惨烈,这声音仿若一道闪电,划破了寂静而又漆黑的夜晚。
  伏在我肩头的祖母忽然开口。我们停靠在一棵光秃秃的槐树上。槐树老了,皲裂的皮肤暴露在夜的剪影里,早已没有了百合般的腰肢和乳白的香味,树心里只有一个碗口般大小的洞,仿佛若有光。黑猫瞪大眼睛,围着洞口嗅了嗅,那弯起的身子仿佛一张弓,随时准备进攻。大黄紧盯着洞口,浑身的毛立了起来。
  祖母看着我,眼神里注满了温柔和疼爱。就到这儿吧,你回去吧。祖母说完这句话后,就和大黄黑猫一起跳进了洞里。
  祖母消失了。在我的眼前消失了,除了那洞口,寻不到一丝她来过的痕迹。
  我既生气又难过,觉得祖母背叛了我,把我一个人扔在这漆黑的夜晚,扔在这险恶的人间。
  二
  我抽泣着从梦中醒来,窗外一片漆黑,正是黎明时分,隐约听到邻居的咳嗽声、马桶抽水声,那个梦境总在我眼前晃悠,挥之不去。
  兴许祖母有什么话捎给我。我望着天花板,试图破解梦的密码,然而这一切只是徒劳,梦里的一切都处于可解与不可解之间。   我已彻底失去与她对话的能力。闭上眼,悠悠往事又都浮现在眼前。
  黄昏时分,祖母身披落日的余晖从山上归来。绚丽的云霞在天边慢慢飘荡,暮春的燥热已渐渐褪去。
  篮子里的忍冬花被倒进簸箕里。我从院子里飞奔过去,将忍冬花的身体摊平,不让它们因为相互挤压而发热。我顺手捞起一朵已经盛开的忍冬,轻轻地抽出细洁柔嫩的花蕊。花蕊上坠着的那滴晶莹剔透的花露,便在我的唇齿间游走。
  天快黑了,院子里晾晒的忍冬花进了袋子里。那是祖母昨天才从山上采下的。
  晚饭后,我和祖母坐在院子里的槐树下,灯光把暮春的夜晚照得发黄,槐树潮湿的阴影投射在地上,像一把四处漏雨的黑色大伞。清风拂过,槐树的腰肢越发袅娜,忍冬花独特的清冽的香气萦绕在呼吸间,像一碗甘甜而略带凉意的井水。
  忍冬花的枝叶在祖母的手中辗转,花苞从枝叶间脱落,扑向身下的竹篮。祖母的手被花的汁液涂满,裸露在外的皮肤早已被强烈的阳光晒成古铜色。祖母视力模糊,僵硬的手指依靠习惯在花藤里巡逻。她的手指只有在摘花苞时才变得灵巧。
  我拿起一把花藤,將之粗暴地挽成花环,戴在头上,霎时间便感觉自己有了法术,完成了华丽地变身。大黄趴在我脚边,时不时地冲出院子对着空气狂吠。狗叫声惊醒了花猫,花猫站起身来伸一个懒腰,慢悠悠地拐进了屋子里。
  夜晚像乌鸦的羽翅,幽暗而深邃。整个村庄都已沦陷在冗长的黑夜里。四周长满碧绿的苔藓和细碎的阴影。房子里的灯还亮着,透过窗户只看得到一片琥珀色的光亮。四野寂寂,黑暗仿佛无边无际的大海将我们紧紧包围。屋后的山脉影影绰绰,不太真切,只剩下此起彼伏的黑黝黝的轮廓。
  星光四溅。繁密的星子仿佛一束挂在屋顶上刚刚怒放的忍冬花,炽热,明亮,又清冷。天边的月亮用疏淡的光辉拥抱着我。祖母说,不要用手指月亮,月亮会把耳朵割掉。我感到害怕,因此我玩耍时总是战战兢兢,我怕手四处乱晃,月亮会误以为我在指它。睡觉时,我总把手放在被子里,避免不小心指到月亮。我把耳朵藏进被子里,藏进黑暗中。
  我摘下手里的花蕾,把顶端的花冠轻轻撕开,造成它自然开放的假象。抽出一根花蕊,再抽出一根花蕊。被扔在一边的忍冬花,残破不堪,一副忍辱偷生的神情。我端详着它们,仿佛夜晚已将我遗忘。我将花蕊含在嘴里,雪白的胡须便狂野地长在我的脸上。
  祖母的故事大都这样开头:很久很久以前,山上住着一个美丽的姑娘……我不明白,为何姑娘总住在山上,为何书生总在夜间赶路。
  我的眼睛开始黏在一起,祖母的声音仿佛在耳边,又仿佛在天边。忍冬花的香味也朦胧起来,仿佛阵阵蒙着雾气的鸟鸣,时远时近,时浓时淡。
  醒来时,我已躺在床上,祖父的咒骂声从隔壁传来。他怀疑祖母要害死他。卧病在床的他看不到祖母的辛劳,眼泪和痛苦。
  我闭上眼把祖父的声音隔绝起来。黑漆漆的房间仿佛要将我吞噬,周围到处都是故事里勾人魂魄的狐狸、野鬼。我哭着尖叫起来。祖母从院子里奔来。黑暗中,她的身上犹带着忍冬花清冽的香味。她用手轻轻地摩挲着我的头,我的脸,我的背。我忽然感到害怕。我怕祖母是故事里的狐狸变幻而来,只等我放下戒心便一口一口把我吃掉。我央求她说话,以此来打消我的疑虑。她粗糙而慈祥的声音在黑暗中飘荡,也像是沾染上了忍冬花的气息。
  再睁开眼已是上午。暮春被浸泡在夺目的白色光线里,房屋、田野、溪流充满了火焰般悲壮的明亮。银色的阳光将世界切割成两块,一块是悲壮而孤独的白昼,另一块是漆黑而温暖的夜晚。
  早饭在锅里温着,祖母已上山去采摘忍冬。我将晾晒在簸箕里的忍冬重新排列,以便它们均匀地接受阳光的爱抚。槐树下,还有祖母昨夜未完成的工作。拾起忍冬藤,我灵巧而柔软的手便在忍冬的枝叶间翻飞,花蕾从我指间簌簌落下。
  祖母一连大半个月都在山上辗转,走得越来越远。忍冬花在村庄里奔跑,速度越来越快,昨天还是花苞,次日便纷纷盛开。雪白的、金黄的花朵仿佛要将整个村庄覆盖。村庄绽出灿烂的笑脸。祖母不得不用更快的速度疯狂地追赶,村庄附近不曾盛开的忍冬花苞均已被村民采尽,剩下的也都已开花。祖母只能去更远的地方,去陡峭的人迹罕至的山上。开始时祖母一天能采五篮忍冬,后来一天只有一篮甚至半蓝的收成。五月结束了,忍冬的花期也过去了。
  祖母将忍冬晒干,择净,装好,用扁担挑起两只装得满当当的口袋启程。我们走过崎岖而漫长的山路,口袋里散发出清冽的香气。我们来时的路都染上了芬芳。祖母将装满忍冬花的口袋递给药店老板,以此来抵销祖父看病赊欠的药钱,略有盈余便攒起来,给我做学费。
  祖父早已与大地融为一体。我渐渐长大,不再需要祖母没日没夜地采摘忍冬给我换取学费,然而每到暮春时节,祖母依然提着篮子在村庄周围游走。她的身上依旧充满忍冬花清冽的气息。
  三
  夏日的燥热被秋风撕开了一道口子,包裹着村庄的炽热光线渐渐暗了下来。
  一场秋雨过后,村庄在细碎的光影中起伏。祖母将一大桶溪水倒进木盆里。浸浴在溪水中的糯米,仿佛要吐露出身体里无人倾听的秘密。院子里水杉红色的树叶仿佛火烧云,变得狂野而凶猛。木盆里荡漾着它们绯红的倒影。被夕阳抚摸过的糯米,在红水杉的阴影下喃喃低语。
  带有凉意的溪水和温暖的阳光,在糯米乳白色的身体里轻轻摇晃。在秋天的羽翅下,糯米变得饱满而丰盈。
  暮色四合时,村庄沦陷于幽暗的光晕中,和群山融为一体,分不出边界。山上的树木已难以分辨,只见得到绵延起伏的山脉的轮廓。灯都亮了起来。橘黄色的灯光将我从暮色中打捞而出。水杉重新染上铁锈一般的绯红。祖母把一床竹席盖在木盆上,以防止看不见的脏东西掉进盆里。
  月亮挂在山顶上,挂在树梢上,挂在屋檐上。它清冷的光辉,散发出天鹅绒般柔软而隐秘的光泽。山脉被月光映衬出虚幻的气息,带着某种不可言说的神秘诱惑。月光下,祖母的银发被秋风轻轻撩起。   祖母将饭桌摆在院子里,饭菜便被月光覆盖。光怪陆离的故事在饭桌前缓缓展开:石猴汲取了日月精华,有了通灵之意,时间一长竟变成了一只活蹦乱跳的猴子……
  糯米也汲取了日月精华,是不是可以变成糯米精?堂哥总在我听得起劲时插话,仿佛世间的一切事物只要汲取了日月精华,都可以变成妖怪。他因为惧怕黑暗而不敢入睡。很多时候,他都觉得院子前的两棵水杉是由妖怪幻化而成。
  黑夜从山谷里涌过来,又浪潮般退回到山谷。光明重回村庄。明亮的光线透过窗子,把幽暗的房间照得斑斓多彩。无数粒尘埃在光柱里飞舞,像一束束山野间盛开的百合,轻盈而寂静。
  祖母将泡好的糯米倒进甑子里,用大火蒸煮。晒干的稻草和松木在火焰中咧嘴大笑。熊熊火焰中,厨房里弥漫着糯米和溪水的味道。
  蒸腾的热气把村庄从梦境里唤醒。
  整个村庄被秋阳铺盖的黄金般的绸缎覆盖,火红的山楂在孩子们的手中游荡。那弥漫着旷野之气的八月瓜,已然变成了紫色,悄悄地咧开了嘴。孩子们从地上捡起赤褐色的栗子,秋天沉陷在孩子们的口舌之间。
  糯米的香味在村庄上空奔跑,在山林旷野间飘荡。正在捡栗子的堂哥,兴奋地丢下栗子朝家里飞奔。他嚷着要吃糯米粑粑。蒸好的糯米被祖母晾在木盆里,而炸得金黄的糯米粑粑已撒上翠绿的葱花,躺在铁锅里。秋天的滋味便藏在酸酸的山楂、甜甜的八月瓜、香香的栗子和金黄的糯米粑粑中。
  被秋风镂空的植物,在田野里不停地变幻着身影。祖母从屋里挪出一只半人高的酒坛,把拌好酒曲的糯米倒进酒坛里,并垒好窝,用和好的泥土封坛,最后将之安置在幽暗而隐秘的房间。酒坛下方垫着一层厚厚的稻草,稻草散发着阳光蓬蓬勃勃的气味。熟透的糯米和酒曲在坛子里交媾,发酵。
  天气一天凉似一天,秋虫喧哗的啾鸣日渐沉默,水杉铁锈般的红色叶子,像蝴蝶一样翻飞。当夕阳像红色的铁环一样在群山的肩膀上滚动时,万物的影子,把村庄编织成了一座奇幻的迷宫。
  森林的色彩从饱满浓郁过渡到黑白寂静,村庄被成群结队的落叶侵略。盆子里的麦芽狂野地竖起绿色的旗,态度坚决地与秋天对峙。祖母把麦芽剁碎,和玉米一起下锅熬煮。溪水在锅里腾起浓浓的白色烟雾,熏得人分不清东西南北。时光在烟雾里慢下来。麦芽水淹没了酒糟。在看似漫无边际的时光里,酒糟和麦芽水在密封的空间里撕扯、扭打、磨合,最后谁也离不开谁,不分彼此。
  北风穿过森林和旷野,呼啸而至。寒意忽然从脚下的泥土里冒出。大雪忽来。村庄沦陷在一片白色里,群山迷失在雪花的低语中。黑黝黝的树干和白净的雪花交相辉映,渲染出一幅水墨画。背井离乡的人们纷纷从异乡归来。
  亲人团聚的日子,炉火熊熊燃烧。祖母打上一壶黄酒在火炉上慢慢温着。壶嘴上的白色气流不断回旋。酒香在呼啸的北风里奔走,村庄醉意深沉。
  雪一天天下着,酒一天天喝着,村庄一天天醉着,冬天一天天过去,祖母也一天天老去。
  四
  祖母从山上下来,提着一大篮猪草,黑色的泥土从她鞋子上剥落。
  她不理我。早上,我任性地将她盛好的一碗粥倒掉,并一直嚷着要吃面条。她不依,我就开始哭闹喊叫。祖母低声哄我,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处。她恼了,提着一个大篮子就上山了。
  祖母不在,哭闹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我坐在门槛上,孤独地等待祖母归来。
  太阳照在篱笆上。篱笆旁金黄的向日葵、火红的石榴花和一些蓬头垢面的青色果实,此时都忧郁地躲闪着我的视线。祖母说,向日葵还没熟,不许摘它。我总是趁祖母不注意,踮起脚去够那个金黄的花盘,在花盘边上扣几粒葵花籽。剥开硬壳后,里面空空如也。我重复着每天的失望和期待。向日葵叶子上的毛弄得我浑身痒痒。
  祖母不在家,现在我可以去扣葵花籽了。可是我却不想了。
  祖母回来了。我老远就看到她提着一大篮猪草的身影。我想扑上去,告诉她我在等她,可是我没有。只是讪讪地坐在门槛上。
  猪草被祖母从竹篮里倒出来。碧绿的叶上悬挂着露珠,散发出草木的芳香。祖母把它们摊开,以此来避免腐烂。我坐在门槛上,一动不动地看着祖母。
  阳光溜进门槛,悄无声息地爬到祖母的肩上。祖母被太阳渡上了一层淡淡的金黄,花白的齐耳短发在金黄的阳光注视下变黑了,水波般的皱纹慢慢消失,脸上的皮肤光滑细腻如新生。祖母似乎回到了十八岁的时光。这是我从不曾见到过的祖母,熟悉而又陌生。
  祖母回过头来冲我笑,还是那样的慈爱而饱含怜悯,却多了一点陌生的味道。祖母托着一包南瓜叶走过来。我怯怯地叫她。
  我们并排坐在门槛上。
  翠绿的南瓜叶里包着一捧鲜红的覆盆子。有几颗被压扁了,鲜红的汁液黏在南瓜叶上。祖母把它们放进碗里清洗,我把南瓜叶盖在头上,当帽子戴,脱了鞋子,在猪草上蹦来蹦去,并大声唱着祖母教给我的儿歌:
  月亮走,我也走
  我给月亮背包袱
  一背背到老洼口
  老洼口,结石榴
  石榴树下一湾油
  姊妹仨,赛梳头
  大姐梳得光溜溜
  二姐梳得像日头
  三姐不会梳,
  一梳梳个毛葫芦,
  大姐生个金娃娃,
  二姐生个银娃娃,
  三姐不会生,
  一生生个癞蛤蟆儿。
  猪草上的露珠打湿了我的脚,我感到有些冷。我赤脚跑到院子里,院子里的泥土被太阳晒得暖暖的,覆盆子躺在清亮亮的水里,我淌在上午的阳光里,祖母坐在槐树的树荫下。酸甜的覆盆子和阳光一起被我塞进嘴里。
  槐树上有雀儿在叫,祖母喊我过去看雀儿。我跑过去,雀儿呼啦一下飞走了,祖母说我走路的声音太响,把雀儿吓跑了。我感到有些困了,歪在槐树下睡觉,祖母在屋里剁着猪草,上午的阳光刚刚好。
  初春的黄昏,槐树吐出一抹绿色的芬芳。我独自在槐树下玩泥巴,先捏个小人,再捏一个小碗。祖母缝的蓝花书包在槐枝上荡秋千。
  天色渐晚,门上挂着那把快要生锈的锁,祖母还没回来。我爬上槐树望着已长满草木的小路,期待祖母的身影。一盏盏橘黄的灯将我从孤独的海里捞起来,我背着书包去了五姨家。
  起火了,起火了。有人大声呼喊,刚从外面归来的姨夫,放下手里的茶杯就跑出去了。我跟到院子里去看熱闹。
  火从我家田里蔓延开来,附近的森林也被大火包围。五姨放下铲子从厨房里出来,叮嘱表哥和我好好在家待着,就拎着水桶和盆子冲出了院子。
  大火推迟了黑夜的降临。映在红色火光里的村庄像喝醉了酒,歪歪扭扭地隐匿在危险背后。火光让一切变得虚幻起来。
  祖母和五姨一起回来了。大火被扑灭了。祖母的手上、胳膊上全是被火烧起的水泡。
  回到家已是深夜,我把夜晚和大火都关在门外。我们没吃晚饭就睡觉了。祖母让我用香油调点药草汁液,用一根公鸡毛帮她上药。夜里,祖母辗转反侧,嚷着手疼得厉害。我感到不安和害怕,抱着祖母一直哭,央求她不要死掉。祖母无奈又好笑,忍着疼哼着儿歌哄我入睡。她的声音有不堪重负的沙哑,濒临崩溃的粗糙,伴随着儿歌的是她的叹凄声,间或压抑的痛苦呻吟。
  早上,当我醒来时惊异地发现祖母不见了。我扯着嗓子大声呼喊她,回答我的只有窗外的鸟鸣。我爬下床,赤脚在冰冷的地上走来走去,四处搜寻着她的身影,床底、桌子下、门后、灶糖后,都没有她。
  房间里,她所有的衣服都不见了,她用惯了的物什神秘地和她一起失踪了,就像她从不曾来过这个尘世一般,仿佛她的出现自始至终只是一个美好而温暖的梦。
其他文献
提起羊肉泡馍,可能大家耳熟能详,馋涎欲滴。但提起大肉泡,虽然全国不是很有名,但在西府地区,家喻户晓,尤其千阳大肉泡,那可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啊,就连曾在凤翔做通判的北宋大文豪苏轼都夸千阳猪肉“至美”。而煮过猪肉的肉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扔掉实在有点可惜,就被乖巧的主妇们做成了肉鲜味美的大肉泡。那种肉烂汤浓,香气诱人的味道,一看就流口水,一吃让人回味无穷!  千阳在汉代时叫隃麋县,因千川、安坡一带有20
期刊
华岩寺,隶属千川村。  出千阳城东门,龙泉路迤逦东行,不到二里地,遇一巷,巷口牌楼书“华岩寺巷”。巷及脚下一渠水把民居分两边,巷东南七队抱团取暖,巷东北六队拧成一股绳。巷西老八队楼房一大片很辣眼。沿巷口北上,在原西华小学门口水渠横穿马路拐西,有两河交汇,戏楼泉流出一渠水从西而来。另一渠水从北下来,这渠水源头在水泥路尽头,是依对坡山东北崖根一泉。水泥砌的长方形蓄水池里两个成人胳膊粗的钢筋管子探出三五
期刊
自我诞生于个体,但个体可以选择见识、修养、个性以及各个维度的表现力范畴,甚至可以追求共相的蕴涵,像一个大的容器一样吸纳世界的灵气,然后反过来作用于自身的进步;个体可以是蝼蚁,但可以从一片花瓣中看到世界。也可以是猛兽,但也有细嗅蔷薇的深情、正义和善良。一个人有多大的视野,有时并不取决于双腿的贡献,而是思想的飞跃。有时候,一个瞬念就可以超越很多人的一生。每个人都与世界自觉或不自觉发生着关系,没有任何人
期刊
燕伋,是孔子七十二贤之一,是西秦大地中华文明的传播者,是中华尊师第一台的奠基人,是千古流芳的圣人贤人。他似一座丰碑,是后人们难以忘却的人。  尊师重道的楷模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尊师重道是指尊敬师长,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师者,人之模范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人有三尊,君父师是也”等等,这些都
期刊
一  步行至打碗碗花的地儿  有号称的一千个太阳  然而只碰到了  迎春花  崔家头  将军地  著名苹果房  二  纵一千个太阳在照  早已碰不到老师  一堆黄土掩风流  很少到正史的燕伋  在望鲁台上  已撂倒很多簸箕  三  信不信,仅仅想老师  也能成名流的  汧水向渭河奔去  把曾富庶的黄里镇  化作一片水域  四  真应了一句民谣  跟谁学习很重要  收谁做徒弟子  也非常重要  孔夫
期刊
西府人爱吃辣子,无论搅团、面皮、凉粉、臊子面,还是各种可口的凉盘小菜……无酸无味,不辣不香。辣味的主调料辣椒西府人叫它辣子,也是家家喜爱的菜肴。  俗话说:“馍馍夹辣子,一咬一豁子。”有了辣子,饭菜味道就是香。餐桌上几盘菜,辣子菜往往早早被吃个精光。  小时候,我家住渭北旱塬的一个小村庄,生产队在塬下千河滩的川道里有几十亩水浇沙田地。队里在那里除了种植秋粮玉米,也种辣子。  爷爷是生产队种辣子的老
期刊
你从先秦牧场的马蹄声中驰来  千山的岩石沉淀着你的大略雄才  马刨泉的清磨浓隃麋墨  泼洒你披甲执锐的风采  千年烟垒烽火台  犹闻杀声战鼓骇  热流在宽阔的血管里奔涌  一泻千里的豪气啊  把一統华夏的帷幕拉开  你从夕照延月的石门里涌来  朝流携霞向东去  斜阳横渡燕入怀  韦庄悠悠千阳阁中吟名篇  东坡开樽龙泉寺旁赋豪才  精美的石头唱着歌  似金的沙砾诗意澎湃  波涛的鸿笔啊  册印出秦时
期刊
用黄土堆起的露台  替自己打座禅修  見证两千多年的道德传承  我羡慕先贤的智慧  赋予一堆黄土生命和灵光  露台不生长时间  却生长敬畏和思念  露台没有泉水  却常常饱含热泪  露台是时间打的一个结  是大地完成的一次托举  站在露台之上  我用目光抚慰每一棵草木  让它们发出善良之光
期刊
千湖之轩,古木环山,篱畔草香。步燕伋书院,青砖老瓦,墨文迎客,彩蝶飞窗。话古围炉,田园诗献,師友同登公益廊。清音咏,看名师传道,曼舞霓裳。  远离城市熙攘,一隅避、茶烟山涧扬。有清溪映衬,丹青悬壁,飞霞落雨,儒册千箱。耕读传家,剪词握韵,追史编文书架墙。崖畔站,忆先贤风范,志阔翱翔。  责任编辑:李 瑾
期刊
苏仁聪的这组诗中,“故乡”一词多次出现,在“返乡”和“离乡”间生发出自己对故乡和生命的真实感受。返乡时,归属感和陌生感并生;离乡时,一名身在边界的游子,所见所听之物皆可勾起漂泊和思乡之感。无论烟囱、杂草、时节、征途,一切琐碎与日常皆可入诗。在其交互中,诗人以“我”的存在去感知生活、感受生命,建立自我与现实的联系,发现生活中隐藏的真实和诗意;围绕对生活细节和苦难的体验,以日常话语抒发真实情感。  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