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体验作文”的统编教材记事习作课例研究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23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体验作文”以“体验”为特色,突出“新”探究,研制的是“现场作文体验教学”的实践路径,让学生在“创设体验—真实体验—享受体验—抒写体验”的历程中释放写作的个性,培养积极品质,真正实现“体验即写作,写作亮文心”的愿景。
  一、深挖教材,确立要点
  梳理教材中的记事类习作,不难看出,随着年级的升高,记事习作的难度是呈梯度螺旋上升的。
  教材每一册有专门的习作单元,除六年级下册安排在第三单元外,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上册均排在第五单元。习作单元和常规的单元习作有什么不同呢?特级教师吴勇老师认为:习作单元中阅读和写作要素互为“因果”,彼此“附着”与“咬合”,因而习作训练点较多,段落和篇章训练前后关联,能体现一个清晰的写作训练层阶。也就是说,这个单元的阅读是为习作服务的,是一个完整的架构。而常规的单元习作中的阅读与写作要素关联性相对较弱,有的甚至没有什么关联。如何将常规单元中的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呢?
  以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为例,这是一篇单元习作。研读教材,不难发现本单元阅读和写作的关联之处:《司马光》虽然文字短小精悍,文中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如“戏、登、跌、没、持、击”等,表现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掌声》对英子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生动地反映了英子内心情感的变化;《灰雀》一文中列宁和小男孩丰富的对话,细腻地表现出人物内心活动;《手术台就是阵地》用丰富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忘我工作的情形。这些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都为本单元的语文习作要素“学写一件简单的事”做了铺垫。找到这些结合点,常规习作的训练就可以像习作单元的一样有清晰的训练层阶了。
  聚焦本次话题《那次玩得真高兴》,笔者解读到三个关键要点。一是“那一次”,需要引导学生回忆,选出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的“那一次”作为习作的材料。笔者课前通过问卷开展调查,课中运用图表引导学生列提纲。二是“怎么玩”,学生对照“星级评价表”和带来的照片,在头脑里“放电影”,回想玩的过程,玩的过程中哪里最有意思,要让读者读起来觉得有趣。三是“快乐的心情”,在玩的过程中,将特别的动作、与众不同的神态、人物对话、心理感受或想法等,有序写清楚,再把当时快乐的心情自然地表达出来。
  课后反思,笔者总结出“新体验作文”和“统编教材习作”的六大关键结合要点——“学会审题”“学会选材”“现场体验”“提炼学法”“体验评价”“体验联结”。
  二、夯实课堂,分步落实
  1.明确题眼,紧抓关键。写作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先不要着急动笔,要学会审题,读清、读懂作文要求。明确“题眼”,抓住“关键”,找准习作的方向感和目标感,不盲目写作,避免走题。本次话题,笔者引导学生明确习作的题眼是“玩”,找到关键词“那次”“高兴”,借助书中的言语支架,明确“怎么玩”。
  2.链接生活,拓展思路。叶圣陶先生提出,“作文是生活中间的一个项目,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间缺少不来的事情”。作为教师,就要将学生的生活和作文形成勾连,让作文变成和吃饭、说话、呼吸一样自然的事,从而降低学生作文的难度。如教学本环节,笔者首先充分利用书中四幅插图支架进行一一梳理。每出示一幅图,都引导学生链接生活,打开選材的思路。
  【片段回放1】
  师:我们先看书中的第一幅图,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生:下课了,小明和小刚在教室里比赛掰手腕,旁边的红红和强强在为他们加油。
  师:你观察很仔细,从图上看出谁和谁在哪里干什么,还观察到周围的同伴。这幅图提示我们,可以写学校生活中的事,球赛、有趣的一堂课等。谁来说说第二、第三幅图?
  生:星期天,小宁全家一起到动物园玩,一只考拉吸引了小宁,他停下来,仰起头仔细看,好像在说:“你真是一只可爱的考拉!”
  师:你不仅说清楚了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还添加了自己合理的想象,想象小宁的动作和可能会说的话,为你点赞。
  生:周末,小明和爷爷一起到郊外钓鱼,爷爷教小明先放好鱼饵,再垂下钓竿,等待鱼儿上钩,小明慢慢地学会了钓鱼。
  师:你看懂了图意,同时也说得很清楚。这两幅图提示我们可以写生活中好玩的事,如家族旅游、家庭聚会等。继续看第四幅图。
  生:假日,我和小伙伴一起到游乐场玩过山车,特别刺激,小刚吓得大叫起来:“啊!啊!啊!”
  师:这幅图提示我们可以写自己最喜欢玩的游戏。
  通过交流,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这次习作可以写不同的活动场所,校内校外均可;可以写不同的对象,和同龄人的快乐游戏,和家人长辈的温馨相处;也可以写“玩”的不同方式,如做游戏、旅行、去游乐场等。笔者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课前带来的照片,联系自身经历,回忆自己平时都喜欢玩什么,简单列出提纲,然后小组内交流。
  课堂上,教师尝试通过“看图片”“列提纲”“放电影”“说经历”等多种辅助支架,形式多样地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经历,链接了学生生活,从不同角度唤醒了学生对快乐往事的记忆,打开了学生选材的思路,为习作做好了铺垫。
  3.创设情境,现场体验。笔者所研究的“新体验作文”,提倡为学生创设有趣的真实体验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场域,感受体验,通过同伴合作探究,促进学生言语表达,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力、创作力等能力。教师有针对性地创设一个真实场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倾诉的欲望。
  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眼疾手快”的体验活动。游戏前,引导学生默读游戏规则,明确游戏规则和需要准备的用品,然后,组织学生们现场体验,尽情享受游戏的乐趣。游戏后,采访体验成功的学生,追问:“你是怎么抢成功的?成功的心情怎么样?高兴的时候脸上会有什么样的表情?”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内心的感受,将学生的快乐暂时从视觉移开,迸发出内心真正的愉悦。   4.例文赏析,提炼学法。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虽然真实体验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学生能争先恐后地表达,但是能说好,说具体,说清楚,还需要教师及时给予范文支架,并引导学生在范文赏析中发现写作方法。师生共同提炼学法,是一种非常好的举措。
  【片段回放2】
  师:有个同学做完这个体验活动后,写了一个片段,请你当当小评委,说说你的看法。(出示例文)
  游戏开始了,老师喊口令:“一、二、三,左手,开始!”只听见“啪、啪、啪……”的声音,我两眼紧盯着“饼干”,像离弦的箭一样快速伸出左手,一下子压在了“饼干”上,说时迟那时快,同桌小青也连忙伸过手来抢。我心里就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生怕我的“饼干”被他抢走。于是,我使出吃奶的力气使劲一抓,迅速地收回来。“哇,我赢了!我赢了!”我高兴地跳起来,高高举起“饼干”,心里乐开了花。我再看看同桌,只见她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好像在说:“哼,小样!下次我一定要赢你!”
  生:“啪、啪、啪……”,用声音写出了比赛时的激烈程度。
  师:这是拟声词,文中有语言,有声音,就让人觉得眼前有了画面感。(板书:语言)
  生:我觉得“像离弦的箭”这句比喻写得好,他把“伸出的手”比作“离弦的箭”。
  生:作者还把“橡皮”比作“饼干”,这个比喻也用得好。
  师:是呀,用上了比喻句,就让人觉得语言很生动,表达很清楚。
  生:“哼,小样!下次我一定要赢你!”这句话写得好,写出了同桌心中的不服气。
  师:你真会思考。(板书:心理)还写出了同桌的一个表情——“瞪”。把这个神情演示给老师看看。
  (学生体验“瞪”的表情。板书:神态)
  生:我觉得“紧盯”这个词语用得好。
  师:“紧盯”表示动作,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写动作的词——伸、压、抢、抓、收、举。(板书:动作)
  生:我觉得文中多处词语运用得好,比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用上了歇后语,让我们读起来感受到他心中很紧张。
  师:是的,这样就能把人物的心理自然表达出来。
  课堂上,教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根据范文畅所欲言,找出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并说明理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并提炼,同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5.现场创作,体验评改。如何避免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如何让学生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文章,是笔者在教学时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人人都写刚刚体验的快乐事,作文的雷同度比较高,也不符合本次习作的主题。题目中“那次”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写曾经发生过的高兴事。那么课堂上的“体验”只是为了给学生搭建支架,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
  于是笔者话锋一转:“是不是就写今天的体验活动呢?本次的习作话题‘那次玩得真高兴’,是写‘那次’,而非‘这次’。”
  学生对照“多元星級评价表”和自己带来的照片,把自己玩耍的过程在头脑中“回放”一遍,然后现场完成片段写作。再请学生根据多元星级评价标准,先自评,再组内他评。教师精选典型片段,进行师生多元评价。
  学生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根据星级评价表、看真实体验照片、现场片段创作《那次玩得真高兴》,进行方法的迁移运用。学生在自评互评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发展了语言,提升了习作水平,培养了创造力、合作力等积极品质。
  三、学以致用,教学相长
  教师引导学生将体验的触角向课后延伸,根据自己的情况自选体验菜单,保持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实现了“课内学方法,课后用方法”。
  1.教师增强习作研究厚度,提升习作研究水平。本次基于“新体验作文”的统编教材习作课例研究,教师通过解读并深挖教材,找到了“新体验作文”与“统编教材记事习作”的“学会审题”“学会选材”“现场体验”“提炼学法”“体验评价”“体验联结”六大整合关键点,并在课堂上分步一一落实。教师的习作课例研究能力提升,课堂环节设计富有特色,课堂教学策略有效,师生互动氛围浓厚。师生共同巧借范例提炼写法,学习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贴切生动的词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了个性化的“多元星级评价表”,有方向,有抓手,实现了师生多元评价,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以及创造性的研究能力有明显提升。
  2.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习作整体质量。本次习作,学生通过读课题,抓“题眼”,借助教材辅助支架,找到“关键”点,从而学会审题;借助图片支架,巧用言语支架,学生学会链接生活,打开选材的思路,从而学会选材;在教师创设的真实情境中现场真实体验后,学生激活了思维,有话想说,有表达的欲望,不再害怕作文;学习同伴的范例,学习身边的榜样,用发现的眼睛欣赏他人作文中的闪光点,师生共同提炼学习方法,让习作表达有方法;借助“多元星级评价表”学会自评,学会同伴互评,实现共同成长;现场创作片段后,大声朗读习作,再根据“多元星级评价表”,互相提出宝贵建议,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在阅读分享、互相赏评、共同修改中,大大激发了写作的热情,从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提升了习作水平。
  (王平,全国作文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在宏阔醇厚的文化背景的映衬下,在窅然幽深的时空背景的调和下,在情感个性的酝酿下,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4课《故都的秋》焕发着特有的韵致,为读者所青睐.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
期刊
教学与调查发现,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学术素养缺乏现象较为普遍。专业课教师在授课时必须要做到传授专业基础知识与培养学生学术素养并重,应从授课模式、学术活动、论文写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学术训练:要积极引导、组织学生参与学术活动,培养他们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兴趣;要从选题、收集与辨析史料、执笔总结等入手,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论文写作指导,使他们通过有序的写作训练形成一定的学术思维和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
在班级读书会活动中,我校教师聚焦第一学段学生喜闻乐见的绘本,在课堂导读方面做了深入探究。本文从精选绘本、营造氛围、讲述精彩、巧妙导读四个方面,谈一谈绘本课的实施策略。  一、精选绘本  1.文本有趣。首先,要选择内容有趣,学生读起来趣味盎然的绘本。绘本当中有不少这样的作品,比如《小猪变形记》:小猪总觉得自己不幸福,它勇敢地尝试扮成其他动物,一会儿装扮成长颈鹿,一会儿装扮成斑马,一会儿装扮成鹦鹉……
期刊
一、让熟悉的风景“陌生化”,激起学生探究的“真”热情rn人们常说“近处无风景”.的确如此,面对身边每天接触的人和事,见过的景与物,人们自然没有了认真探索、思考的兴致.所
期刊
纵观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古诗词112篇,可见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又有哪些相应的教学策略可以实施?  一、“问诊”课堂  1.知识性强于趣味性,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最大问题在于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太强,以至于学生感到枯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也不外乎如此。有些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教学一句翻译一句,然后记录一句背
期刊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承担着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略读课文教学的功能定位不准、目标意识不强的现象比较突出,笔者在略读课文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力方面做了些许探索。  一、用好课前提示,在自主阅读中习得方法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上有些教师一直唱主角,课堂教学沿着设计好的路径行进,这样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学习
期刊
整本书阅读日益受到重视,对整本书阅读的科学指导和有效监督也显得日益迫切.如何借助整本书阅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真正做到爱读书、会读书
期刊
“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习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在四年级习作教学中,教学生写清楚什么,又如何教学生写清楚呢?围绕这两个问题,笔者以四下第六单元习作“我学会了____”
期刊
与其他学科教师显然不同,作为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新者,语文教师首先要有一种文化自觉。文化是什么?阿诺德认为,文化是“有意识地追求进步与完善”的产物。他说:“文化努力不懈追求的并不是为了把每个自然人教化成什么样子,也不是为了设立塑造此人的法则,而是逐步培养一种体悟什么是优美、高雅和适宜的感觉。”因此,人文素养是文化的显著特征。显然,这也是对语文教育的要求,对语文教师自身的要求。  中華文化语
期刊
课程游戏化理念对于幼儿教育的创新发展来说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能够给幼儿的学习生活带来活力,有效满足幼儿的多元学习要求.课程游戏化的重要特征就是把课程教学和趣味游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