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

来源 :红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西主管广州市城市建设期间,制定了适应实际与发展的广州城市规划,组织了水上居民上岸定居、白云山保护开发等重大工程,主持修建了广州一大批公园、园林酒家和标志性建筑。同时,他还致力于岭南园林建筑与文化的发展,组建了广东园林学会,主持修建一批代表岭南文化的精品和建筑,使广州岭南园林得到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林西;广州城市建设;岭南园林建筑;岭南园林文化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570(2016)12-0026-07
  林西,自1955年开始主管广州城市建设,历任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秘书长、副市长等职务。在他主管广州市城市建设期间,制定了适应实际与发展的广州城市规划,组织了水上居民上岸定居、白云山保护开发等重大工程,主持修建了广州一大批公园、园林酒家和标志性建筑。同时,他还致力于岭南园林建筑与文化的发展,组建了广东园林学会,主持修建一批代表岭南文化的精品和建筑,使广州岭南园林得到继承和发展。本文着力介绍林西在主管广州城市建设期间的成就与贡献,分析其在城市建设、岭南建筑及岭南园林文化上的思想与造诣。
  一
  林西,原名王崇仁,1916年3月出生于安徽省黟县三都百户村的一个商户人家。1927年2月的一天,北伐军进入皖南小山村,给林西带来新的思想。多年以后,林西在他的自传中这样写道:“给我们家乡带来了强烈的革命火焰,就是大革命,北伐军到了我的家乡。见到他们在墙上写标语,对孩子们和蔼可亲,乡亲们都在赞扬他们,说北伐军的好处,作战的英勇。我看见他们开大会,有妇女讲话……”
  1927年秋季,林西考入了离村6公里外的私立敬业小学堂,接受了新知识的教育。1932年,林西来到当时的安徽省省会安庆,首先进入亲戚家的布庄当学徒,出于想继续学习的目的,他进入安庆东南高中当走读生,插班读高中一年级。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不断加深对我国的侵略,1936年,林西加入救国救民的队伍当中,与进步青年汪叶舒、汪蔚林等人创办求知书店,销售《新经济学大纲》、《大众哲学》、《社会史纲》、《大众生活》等进步书刊。书店的开办得到了邹韬奋与上海生活书店、新知书店等进步书店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给安庆的爱国主义甚至马克思主义传播带来很大的影响。书店在开张后约一个月时间,就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注意,受到反动政府的查封。
  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战热情高涨,1937年12月,林西参加了在安徽歙县岩寺开办的“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战地工作委员会驻岩寺工作团青年救亡干部训练班”,这个训练班实际上是中共党组织领导下的短期速成干部学校。学习结束后,林西选择了就地参加新四军,从此成为了党领导下人民军队的一员。林西的热情实干与工作才能,引起了支队司令员陈毅的重视。为了让新四军更好地发展与成长,部队决定选派几位战士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学成后再回到新四军,促进新四军更好发展,其中第一个就是——林西。
  1938年4月16日,林西成为了抗大第四期新学员。在这里,他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接受了毛泽东思想,接受了党中央对抗战的路线、方针、政策,也接触了游击战的战略战术等课目。他刻苦用功,认真听课,开动脑筋参与讨论,有问题就虚心向老师与学员请教。在抗大所接受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让他终生难忘,也终生受用,他逐步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1938年底,林西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1月,林西毕业后留在抗大工作,成为抗大训练部的一名政治助理员。1939年12月底,林西来到延安王家坪,来到胡耀邦的身边,成为总政组织部的一名干事。林西有幸在中央军委高层领导干部身边,间接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叶剑英、杨尚昆,直接在王稼祥、胡耀邦、傅钟、黄镇手下工作,领袖们丰富的学识、超强的能力、高尚的品格、良好的作风使他受到熏陶,让他终生受益。
  1947年,林西随大军一起撤离延安,来到西柏坡,被任命为总政治部秘书科科长,分工兼一室组织工作,任研究员。1949年3月底,林西与战友跟随着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人进京继续工作。
  1949年9月,林西被叶剑英点将,成为了南下大军中的重要成员。他出任华南分局办公厅主任一职,参加了在赣州召开的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扩大会议,会后他随军南下,负责大军的后勤工作,事无大小,统筹包办。10月14日,解放军进入广州,10月21日,林西随叶剑英及华南分局机关抵达广州,开始广州的接管等工作。
  1951年5月,为尽快恢复新中国的经济,促进城乡交流,华南分局和广州市政府决定举办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组建了以叶剑英为主任的筹委会,广州市市长朱光、方方、古大存等人任副主任,林西任筹委会秘书长。林西借鉴天津等地的经验,改造了日本帝国主义暴行下的西堤灾区。为了做好这一展览,林西从多方面动员人员参加筹委会,先后动员了3000多名工人、1000多名教授、专家、教师、学生和干部参加了展览会的工作。他还大胆地组织了当时最有名的建筑设计师、美术师、园艺师,担负展览会的总体规划、展馆设计、环境装饰设计、美化绿化和展览布置,这些设计师很多从西方学成归来,受到现代建筑思潮的影响。
  在他的支持下,华南土特产交流大会10个馆如期完工。其中以夏昌世设计的水产馆最引人注目,吸引了很多观众。水产馆进口处是水池,水池边是沙池,架桥渡水就可进入门厅。它创造性地将展馆入口两边设计成长方形水池和曲线沙池,使圆形的建筑似船非船般悬浮于水上,十分轻巧。它的立面处理活泼明快,细小的圆柱,低薄的檐口,朴素无华的水泥石灰本色。没有使用昂贵建筑材料,没有多余装饰,注重实用价值,尽量节省投资。展厅是简单的圆形构造,弯曲的流线创造了丰富的层次体验,一进门厅就是鱼箱装饰而成的屏风,参观者可以透过水箱,隐隐感受到展馆正中开敞式的圆形中庭,中庭富有岭南园林的神韵。这一建筑将西方的建筑思想和岭南地区特殊的气候状况和风土人情完美地结合起来。   展览会于1951年底结束,为展览会而建的展馆也闲置了下来。林西觉得很可惜,他认为,新中国也应该有新的文化设施,不如将展览馆改建成一个能提高人文素质,兼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适合一家老少前去的文化场所,于是他向华南分局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的建议得到叶剑英的赞同,后来林西将这里改造成为文化公园。
  “三反”运动中,林西受到了冲击,被迫离开华南分局办公厅。1952年秋,他来到湛江,担任华南垦殖局办公厅副主任一职,投身到重要战略物资橡胶的种植当中。1953年2月,他奉命组建特种林业研究所,任筹委会主任。在他的努力下,1954年3月1日,华南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于广州沙面正式成立,李嘉人兼任所长,林西与乐天宇、彭光钦担任副所长,主管办公室与行政工作。中国热带林业研究所1958年迁到海南儋州,后来发展成华南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华南热带林业大学),简称“热作两院”。热作两院与华南农垦有关单位一起,取得了包括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等举世瞩目的科学研究成果,为我国天然橡胶、热带作物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技和管理人才。
  二
  1954年底,林西担任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一职,兼任广州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后来历任广州市政府秘书长、广州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副市长等职务,主管广州市城市建设。在主管广州城市建设期间,在资金有限、基础薄弱的情况下,他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改革开放后,林西担任广州市委书记、副市长,继续主管广州城市建设。1979年1月,他带领代表团赴港与霍英东集团谈判,签订了白天鹅宾馆建设协议,组建珠江外资建设公司建设了白天鹅宾馆、花园酒店、中国大酒店。他在广州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就主要包括:
  第一、制定了适应实际发展的广州城市规划。1958年,在中央“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方针的指引下,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广州提出要建设成为华南工业基地的方针,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广州市长朱光与林西等人发现这并不太符合广州的实际。1960年1月,广州市首次开始进行区域规划,成立了区域规划小组及办公室,朱光任组长,林西担任办公室主任。1961年8月,修订后的规划方案公布。林西将广州市城区分为旧城区、员村地区、黄埔地区、芳村四大集团和三元里至江村、沙河至榕树头,即广花公路、广从公路两线规划。而这一规划最大的亮点就是林西提出了绿线的概念,他将广州分成老城区、员村、黄埔三片组团式发展,要求各集团之间要保留一定绿化距离,并有方便的道路联系,使旧城区与新区、新区与新区之间,既是有机的整体,又是分散的独立集团。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界线,才给现在的珠江新城、萝岗的发展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这样的眼光是非常超前的,直到2002年,国家建设部才做出规定:所有的绿化用地必须定线。
  第二、组织领导了水上居民上岸定居工作,使水上居民结束“浮家泛宅”的生活。解放前,生活在珠江水面及内渠上的水上居民有6万多人,他们长年只能生活在船上,不能上岸定居,过着风里浪里的生活,主要靠捞鱼虾和运输为生,低微的收入还要缴纳繁重的赋税。在政治上,他们社会地位低下,小孩不能上岸读书,成年人也不能与陆地居民通婚。1956年广州市决定每年从地方财政拨出20万元左右用于兴建住宅和工厂,解决珠江区水上居民上岸定居和就业问题。这项工作主要由林西具体负责。1960年2月,广州市成立水上居民住宅修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林西担任办公室主任,制定了《广州市水上居民住宅修建方案(修正案)》,着手为水上居民修建住宅筹款和选址。林西根据广州市的情况进行规划,在滨江路、南园、素社、二沙头、石冲口等15地兴建水上居民新村或住宅。1961年8月广州市委颁布了《关于水上居民上岸定居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水上居民的上岸范围、原则和上岸的一些具体问题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水上居民的上岸定居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历时十年,直到1965年7月6日,林西与市长曾生来到珠江南岸的滨江路水上居民住宅区,迎接最后一批水上居民上岸安家。
  第三、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绿化委员会——广州绿委。鉴于解放前广州绿化被大肆破坏,在市长朱光的支持下,1955年12月,林西成立全国第一个绿化委员会——广州地区绿化工作委员会(简称广州绿委),由林西任主任。广州绿委设在建设局下,邀请广东省林业厅、广州军区、郊区办事处等单位参加。林西从建设局各处抽调管理、工程技术人员40人,负责规划、宣传和统筹城市绿化、植树造林工作,组织群众参加绿化义务劳动。在林西的指导下,绿委制定了全面绿化广州的规划与方案,制定了《广州市保护绿化暂行办法》和《广州市保护绿化奖惩暂行办法》,规定全市市民(包括机关、部队、学校、社团、工矿、企业职工)均有参加公共绿化工作、在自己驻地或可绿化的地区内进行绿化和护养的义务。为保证办法的执行,林西首创全国绿化武装民警,他在绿化委员会下设绿化警察12人,亲自兼任大队长。在林西的带动下,创造了每个市民都知道砍树要批准,人人爱护树木的局面,创下了广州求绿、爱绿的良好风尚,城市绿化率达28.3%。1964年,国务院发出通报,城市绿化要向两京(北京、南京)、两州(广州、杭州)学习。①
  第四、保护和开发白云山,让市民都到白云山来游玩。白云山位于广州市的东北部,为南粤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1958年,广州市制定规划,要将白云山建成“花果的山、生产的山和公园的山”,为此白云山修建24个大小水库,修通了东南西北山上五条道路,新筑了黄婆洞和麓湖两条环湖道路,修复了明珠楼、水月阁和白云仙馆等名胜,新建了松风轩饮食部,美化了麓湖和黄婆洞的环境,解决山洪祸患的问题。1962年,在林西的努力下,广州市人民委员会会颁布《关于保护白云山风景山林的通告》和《关于保护白云山风景区山林的办法》,成立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成立白云山护林大队,林西亲自任大队长。在“文革”期间白云山土地被侵占的情况下,林西也通过各种途径让各单位退出,白云山的保护取得了真正的成效。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在的白云山成了国家级的风景旅游区,绿化率达到95%以上。近年来,随着广州市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白云山已基本被城市所包围。但在人口密集的大都市里,能有这么大规模的风景区,在国内外都是不可多得的,这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造福于人民的大业。   第五、主持修建了一大批标志性建筑。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林西主持修建新爱群大厦、广州宾馆、东方宾馆、流花宾馆、旷泉客舍、白云宾馆、白天鹅宾馆以及花园酒店。林西完全以建筑、工程设计能力为衡量标准挑选设计人员,量材录用,按照个人的能力组建了各个工程设计组,成员来自于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骨干分子,主要成员有佘畯南、莫伯治、莫俊英、吴威亮、林兆璋、蔡德道、郑昭、黄汉炎等,这些人员,成为现代岭南建筑的精英,他们在林西的带领下,将岭南建筑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主持设计施工的广州宾馆,是60年代中国第一高楼;白云宾馆,成为70年中国第一高楼,他还巧妙地将岭南派风格融入现代建筑当中,走在全国的前列,以至《中国建筑史》一书评论为“南方奇秀”。他主持设计施的白天鹅宾馆,成为我国第一个自主设计、自我施工、自我管理的五星级酒店,成为改革开放的地标。
  三
  在林西主管广州城市建设期间,他有一种思想就是要不断美化广州,将岭南园林融入城市建设与生活之中,为此他成立了广东园林学会,建立了一批具有岭南特色的公园、园林酒家及园林精品与建筑,将岭南园林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一,倡导成立了广东园林学会,为园林科技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平台。在城市建设与绿化中,林西与一些民间艺人及画家、作家等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他认为,要将广东园林艺术发扬光大,将广州建设得更加美丽,需要一个学会组织来集思广益,团结广大园林工作者和园林有关各方面的人员,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园林科学技术水平,把园林建设事业向前推进。1962年11月17日,林西倡议成立广东园林学会,广东园林建筑、绿化工程、园艺、盆景、鸟虫鱼、书画金石、摄影、公园经营管理者、园林学科的专家和美术装饰、文学艺术家、园林绿化的爱好者、文史馆老先生及广东省市各学会的负责人都参加了这个学会,林西当选为理事会理事长。学会规定要定期举行学术活动,组织编辑《广东园林资料》进行学术的交流,促进学术的发展。
  第二、组织建立了一大批美丽公园和园林酒家。自1957年开始,林西先后组织建立了烈士陵园、越秀公园,开挖建立了东山湖公园、流花湖公园、麓湖公园、荔湾湖公园,另外还有文化公园、动物园、华南植物园、晓港公园、海幢公园等一大批美丽公园,这些公园各具特色,给市民不同的感受与享受。在公园的建设过程中,林西开始尝试着建设一些园林建筑,要求对传统岭南园林进行革新创作,把南方风格贯穿到建筑群中,贯穿到城市环境中去。他建议莫伯治、莫俊英等运用旧材料进行装饰,达到了降低造价、保存民间艺术的效果。在他的指导和支持下,建立了北园酒家、南园酒家和泮溪酒家,这些建筑与园林环境融为一体,而又有强烈的地方风格。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齐康教授认为:它的价值也超过饮食业的范围,成为岭南园林的组成部分,应称之为“酒家园林”。有着这样的园林酒家,新的岭南建筑开始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第三、精心打造了岭南园林精品——兰圃和西苑。1956年,林西结合大北立交的建设,利用工程的余泥,将解放路旁的一个小型植物园堆山填漥,同时在园内仿照苏州园林的风格,根据地势的起伏,设计了溪池瀑布。建成后的兰圃收集国内外的名兰,整理广东兰花资料,成为广州兰花种植物的基地。兰圃建成后,得到各方面的好评。一进入兰圃,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千姿百态的兰花世界里,让人感到摆脱了红尘滚滚的都市喧哗。建成后的兰圃成了重要的接待基地,朱德经常来此种养兰花,周恩来、陈毅、董必武、胡志明、西哈努克亲王都在这里休息过,对此赞叹不已。另外,林西还指导将日本占领广州时的一个武器库打造了盆景之家——西苑,利用简单的几幢平房,通过“偷空”截裁补连等“外科手术”,增添室内博古隔断,室内加盖连廊飘台,外墙扫白或贴上粗旷的毛石或红砂石,通过地形和道路的连贯,再配上山石树池,使一个死气沉沉、枯燥乏味的公园死角变成了一个高水平的园林胜地。1983年,林西指导设计了芳华园,参加在西德幕尼黑主办的国际园艺展,荣获了三枚金质奖章中的两枚,即由园艺中心协会授予的“民族园林”金质大奖章,由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授予的联邦政府金质奖章,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第四、指挥建设了一批具有园林特点的岭南建筑,开创了园林宾馆的建设道路。20世纪60年代,林西指挥建设了山庄旅舍、双溪别墅、黄婆洞渡假村和友谊剧院。其中山庄旅舍建于1963年,是在林西指挥下由莫伯治、吴威亮、郑祖良等人建成的一组与山地紧密结合的单层现代庭园建筑。林西在主楼里让人设计了三叠泉的园林小景,开创性地将园林引入现代建筑的室内。山庄旅舍得到周恩来、陈毅的赞赏,接待了多位重要的外国领导人。1965年5月成为印度尼西亚外长苏班德里约的会议之地。双溪别墅在林西不影响整体景观的指示下,根据地形规划,布置了上、中、下三层,亦称为甲、乙、丙座。三部分以连廊联系,隐于山林之间,建筑与周围自然融为一体。黄婆洞渡假村是利用日本人留下的飞机库改建而成,将青山碧水引入建筑之中。友谊剧院享有“庭院式剧院”的美誉,是当时中国内地最完善、档次最高的一流大剧院,成为了岭南文化的地标。1981年,林西还在白天鹅宾馆的大堂里建成故乡水的园林,亲自点题,将岭南园林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
  在领导广州城市建设与岭南园林建筑、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林西的成就与思想造就了广州城市建设与岭南园林的辉煌。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都来广州学习科学有序的城市规划与管理、漂亮的岭南园林以及岭南建筑。中国工程院院士佘畯南尊称他为老师,认为他披荆斩棘为岭南建筑的繁荣创作开辟了道路,是岭南建筑交响乐团的总指挥及作曲家,是岭南建筑的巨人①。2010年5月,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第47届世界大会在苏州召开。根据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的要求,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著名专家和著名领导人广州市原副市长林西、合肥市原市长吴翼和杭州市原市长余森文的事迹与功绩作了介绍,以传播我国的风景园林文化。其中对林西是这样评价的:“林西是我国著名的园林学家,是广州市城市园林建设方面的卓越领导者,他倡导成立园林绿化管理机构和学术组织,推动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鼓励建筑师设计创作,成就岭南建筑和园林相融合的传世之作;重视培养园林技术人才,为有识之士提供展示才华空间;关心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科学规划城市园林绿化未来”。②他的思想与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出发,提出科学的广州规划与管理。人居环境科学是钱学森最先意识到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镛先生于近年提出的新兴学科,它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包括经济环境、发展与生存环境、文化环境及生态环境等。而林西就是人居环境科学的先行实践者。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就集规划、建筑、园林于一体,将绿化、园林建设与城市管理统一起来。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还针对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制定全面系统的防治环境污染措施。林西认为,城市中不但应有建筑与工业,更应该给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给人美的感受。因此,在他的设想中,广州应有山有水,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从而提出了绿线的概念。这一概念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是一项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提出与实践,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不但给广州带来了宜居的各种环境,也为广州现在的发展预留了很大的空间。
  二、打破了意识形态禁区与苏联建筑的影响,提出了适合岭南地理环境特征的建筑思想,并将他的思想融入他指导的各种建筑当中,促进岭南建筑学派的形成。早在20世纪50年代,林西就顶住压力,勇敢地提出,建筑必须体现地域特色,岭南建筑风格应该是“轻巧通透”,而重点,就是在“巧”字上下功夫。在山庄旅舍、双溪别墅、友谊剧院等设计施工时,他要求把建筑融于天然大环境中。在当时意识形态主导一切的情况下,林西闯入禁区,为岭南的园林与建筑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他的鼓励、支持和直接参与下,自1949年开始,广州建筑进入现代建筑发展的新阶段,并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岭南建筑。改革开放之前的岭南建筑,追寻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空间通透、体型轻快、色彩雅淡、绿化丰盛,与同一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学苏(联)”的建筑形成明显的对照。他继承了历史上岭南文化的优良传统,敢于进取和创新,因此20世纪80年代后,成千上万全国各地的建筑师涌向岭南地区,最终使岭南建筑从一个流派发展成为一个学派——岭南建筑学派。而林西,在这个建筑学派的进程中,起到了先知先觉和开路先锋的作用,立下了历史性的功勋。
  三、他重视人才的培养,鼓励设计师独立提出设计方法,为岭南建筑与园林的发展提供了人才的基础。他组建了一支强大的集建筑、园林、设计与施工的队伍,包括有佘畯南、莫伯治、莫俊英、蔡德道、林兆璋等人的建筑设计队伍,郑昭、吴威亮等人组成的建筑施工队伍,郑祖良、吴泽椿、邵胜娟等人组成的园林设计队伍以及由钟德昌等人组成的园林施工队伍。他们以林西为核心,中西结合、古今结合,创造了一批园林酒家和岭南建筑。在林西的周围,还有一些从旧社会过来的专才,如石山专家罗浩权、杂家黄祖敏、书法家莫珉府等。林西从来不介意他们的出身、历史和社会关系,他正确掌握党的政策,量材使用。他能够发现每个人员的优点与缺点,极力反对跟别人屁股的爬行主义,提倡独立思考,大胆创新。他还主办了广东园林学会,为学术的交流与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平台。正是因为林西的培养和独特的见解,建筑师、园林师不再拘泥于旧风格、旧形式,开始了新的尝试和追求。广州的园林建筑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提高,着意于新的庭院空间和形式的探索,引进了现代主义的理念,初步体现了当代岭南建筑的新趋势、新风格,将我国传统的庭园建筑手法进行发挥、创新,在全国起到了一个示范的作用。在他的支持与参与下,广州建筑不但在探索建筑的地域做出了贡献,更加可贵的是,实际上正走着探索中国现代建筑的正确之路。①
  作为“岭南建筑的大椽”②和“岭南园林的光辉旗手”③,林西对广州城市建设及岭南园林建筑的杰出领导,理应载入史册。“从白云山之巅到珠江之滨,没有一件好作品不渗透林西大师的构思……在老师之前,谁敢默认自己是岭南建筑的带头人。”④
  (作者系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征集研究处副处长)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中国初期,房地产接管是广州城市大接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新旧政权交替、共产党人从革命战争转向建设实践的重要考验。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和广州地方党组织在进城之前,即进行了充分的政策、干部准备和摸底调研工作;进城之后,坚持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地制订了稳妥可行的房地产接管措施,实现了和平接管。房地产接收之后,重点在“管”,在兼顾公平和效益的同时,稳定了城市管理秩序,也体现了中共工作重心从农村
期刊
【召集人简介】曾庆榴,曾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教授。主要研究中共党史、广东地方史、黄埔军校史。代表著作有《广州国民政府》《走出历史的困谷》《国民革命与广州》《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等;主要论文有《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述论》《广州国民政府述论》《关于杨匏安“马克斯主义”的考证》《“廖案”能见度》《无政府主义与广州共产党之源》《关于广州起义评价的党内论争》等;主持编撰了《中
期刊
文章编号: 10055630(2014)02017507  收稿日期: 20130903  摘要: 战争环境的多样化和伪装技术的发展,促使具有多波段探测功能的新型光学仪器的发展,多波段减反射膜应运而生。根据多波段减反射膜的实际要求,阐述了基于渐变折射率的多波段减反射膜的设计原理,给出了用高低两种折射率材料的膜系初始结构。简要分析了膜系厚度和层数对光学性能的影响,应用光学薄膜设计软件进行了
期刊
【摘 要】学术界对于“中共旅欧党团组织筹建”的研究,侧重个别人物在其中的贡献或影响,较少涉及其筹建过程以及多方力量的互动。中共旅欧党团组织的筹建过程是多方力量互动与博弈的必然结果:考察勤工俭学生的赴法动机、勤工俭学实践的发展状况、法国政府对勤工俭学生的态度、共产国际的救济与引导、个别“布道者”的组织协调等,这个历史现象显示了中共早期组织发展的复杂性。  【关键词】勤工俭学;马克思主义;中共巴黎共产
期刊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不久,廖仲恺被戕。孙、廖之死,让历史走进了一个极为敏感的、躁动不安的时段,不仅将国民党置于有多种走向、多种发展可能性的岔路口上,也让孙中山手创的黄埔军校,同样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  孙中山逝世后,胡汉民的“代帅”地位,即受到了挑战。1925年4月底和5月中旬,廖仲恺、许崇智、蒋介石、朱培德、加伦避开胡汉民,在东征前线的汕头,召开过两次秘密会议。两次会议除了密筹回
期刊
【摘 要】 抗战结束前后,国际国内形势跌宕起伏。出于同国民党角力之考虑,中共中央对广东等地的经营策略处在不断调适中,经历了由“发展华南”到“向南防御”的转变过程。1946年6月,囿于美苏外部压力干预与国共东北地区战略博弈的制约,在华南等地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东江纵队主力与中共广东地方组织的“精华”,为顾全革命大局,遵照中共中央命令,“不得不”北撤至山东解放区。这一方面是东江纵队的北撤行动系战后国
期刊
【中图分类号】D239;K825.8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26-3570(2016)-10-051-02  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叶文益研究员著《张文彬传》,近日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9章,详细记述了张文彬同志的生平与业绩,刻画了一个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甘于奉献、勇于实践的共产党人形象。初读这本凝聚了作者多年心血、
期刊
【摘 要】 20世纪60年代初期,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经济最为困难的时期。1961年1月至5月,在毛泽东直接领导下,以田家英为首的中央调查组到浙江省嘉兴县魏塘人民公社一个最差的和合生产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不仅找到了其衰败破落的根源及其治理办法,而且还向党中央建议起草一个规范人民公社活动的工作条例,以便为恢复和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提供制度保障。毛泽东采纳了此建议,主持制订了纠正1958年以来人民
期刊
【摘 要】“节制生育”是久已有之的词语,带有浓厚的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痕迹,被视为资本主义的。毛泽东首创的“计划生育”提法,巧妙地摆脱了社会主义中国控制人口的理论困境,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人口观的话语体系。从“節育”到“计划生育”,不仅是名词的变化,而是代表了不同的思想体系。从“计划生育”话语体系的建立,可以一窥社会主义中国如何灵活、智慧地对资本主义学说开展扬弃,深入地透视这一历史时段的意识形态与政治生
期刊
【中图分类号】D239;K825.8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26-3570(2016)-10-053-04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前夕,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以下简称《九十年》)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党史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这部书叙述和反映的是从1921年党的成立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这段时期党的历史。该书是迄今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