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桔芩清肺丸治疗慢性气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桔芩清肺丸服用,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使用桔芩清肺丸治疗慢性气管炎效果佳,无副作用,可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桔芩清肺丸慢性气管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84-02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反复发作的疾病之一,目前西医以抗炎、解痉、脱敏为主要原则,在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停药后容易复发,且患者容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增加治疗的难度。而使用中医治疗在临床中虽然起效慢,但长远效果佳,且无副作用[1]。笔者使用桔芩清肺丸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门诊诊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咳嗽、咳痰或伴咳喘,每年连续发作3个月,连续发作2年以上,或每年发作不足3个月,但胸部X线提示为慢性支气管炎者,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其中治疗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51至78岁,平均年龄(67.3±1.5)岁,病程2年至15年,平均病程(7.4±2.1)年;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52至77岁,平均年龄(66.8±1.1)岁,病程3年至15年,平均病程(6.9±1.9)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性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控制感染和解痉、平喘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
1.2.2治疗组:给予桔芩清肺丸服用。其组成如下:胡桃仁120g,生姜120g,鱼腥草120g,胆南星90g,百合120g,五味子100g,浙贝90g,北杏仁90g,桔梗120g,百部120g,黄芩90g,甘草60g。将以上药物去杂,磨成粉末,混合炼蜜制成蜜丸,每丸10g。临床加减:伴咳声嘶哑,午后烦热者,加玉竹、沙参;伴口苦口干,胸胁胀痛者,加旋覆花、青黛;伴痰黄黏稠者,加鲜竹沥、厚朴;伴痰白清稀者,加半夏、葶苈子;乏力者,遇劳加重者,加山药、党参。先将以上药物用量减为十分之一,每日1剂用水煎分2次服,一周后停汤剂,服用丸剂,每次服20g,每日2次,饭后服用。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不使用抗感染药物和止咳化痰药物,禁食辛辣、温燥食物。
1.3疗效评价[2]。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标准制定以下疗效评价标准:临床控制: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无发作,其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显效: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明显缓解,其他检查指标接近正常;有效: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有好转,其他客观指标有所改善;无效: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无改善,甚至加重,其他客观指标无改善。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
方法:选取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桔芩清肺丸服用,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使用桔芩清肺丸治疗慢性气管炎效果佳,无副作用,可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桔芩清肺丸慢性气管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84-02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反复发作的疾病之一,目前西医以抗炎、解痉、脱敏为主要原则,在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停药后容易复发,且患者容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增加治疗的难度。而使用中医治疗在临床中虽然起效慢,但长远效果佳,且无副作用[1]。笔者使用桔芩清肺丸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门诊诊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咳嗽、咳痰或伴咳喘,每年连续发作3个月,连续发作2年以上,或每年发作不足3个月,但胸部X线提示为慢性支气管炎者,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其中治疗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51至78岁,平均年龄(67.3±1.5)岁,病程2年至15年,平均病程(7.4±2.1)年;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52至77岁,平均年龄(66.8±1.1)岁,病程3年至15年,平均病程(6.9±1.9)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性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控制感染和解痉、平喘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
1.2.2治疗组:给予桔芩清肺丸服用。其组成如下:胡桃仁120g,生姜120g,鱼腥草120g,胆南星90g,百合120g,五味子100g,浙贝90g,北杏仁90g,桔梗120g,百部120g,黄芩90g,甘草60g。将以上药物去杂,磨成粉末,混合炼蜜制成蜜丸,每丸10g。临床加减:伴咳声嘶哑,午后烦热者,加玉竹、沙参;伴口苦口干,胸胁胀痛者,加旋覆花、青黛;伴痰黄黏稠者,加鲜竹沥、厚朴;伴痰白清稀者,加半夏、葶苈子;乏力者,遇劳加重者,加山药、党参。先将以上药物用量减为十分之一,每日1剂用水煎分2次服,一周后停汤剂,服用丸剂,每次服20g,每日2次,饭后服用。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不使用抗感染药物和止咳化痰药物,禁食辛辣、温燥食物。
1.3疗效评价[2]。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标准制定以下疗效评价标准:临床控制: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无发作,其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显效: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明显缓解,其他检查指标接近正常;有效: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有好转,其他客观指标有所改善;无效:咳、痰、喘及肺部哮鸣音无改善,甚至加重,其他客观指标无改善。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