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音 十八次十八条雪域路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11023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超音: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本科,中央美术学院、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艺术学院视觉艺术硕士。20余次深入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和西藏等藏区,拍摄五万余张照片,累计文字资料十万多字。从1987年开始到2005年,十八年间,分不同的线路走进西藏。
  
  1996年10月,我们两辆车从安多出发进入羌塘腹地。羌塘草原看似有路实则无路。没有村庄更没有人烟。国道上设有路标,但是当时没人管理,车走着走着就找不着了,时常会迷失方向。这边夏天基本上没法行车,沼泽太多。10月份以后,路面冻住了行车还相对安全。但是早晚还好,若是太阳升起来了,上面的土化了,车一压全变成了烂泥,也很危险。
  我开着一辆最新的北京吉普车从藏北无人区开始穿越。下午,从神山圣湖当惹雍措北岸的文部原始村向达果尔山进发,并打算开到那里去宿营。但是圣湖并没有出现我们期待的光影。只好在湖畔扎营,期待第二天的湖面能给我呈现出非凡的景致。清晨,光影笼罩圣湖,变化万千,让我们忘记了时间。
  上路,在来多乡离当惹雍措30公里,我们行进在去往尼玛的路途中。汽车底下打了一个大洞,我的汽车发动机突然爆炸,在西藏地区,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得了绝症,没有办法救了。汽车坏了,我们无法走出无人区。
  当然,汽车在离开拉萨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很多的急救准备。我们汽车上带足了可以行驶两千公里的燃油,烧饭用的喷灯和大米,没有人烟的无人区我们可以在这儿生存二十天到一个月左右。在落难的第一天第二天我们的心情比较正常,希望有过路的车辆救援我们。但是第三天的时候,开始下大雪了,整整五天都没有过路的汽车,我们就开始变得茫然和急切了。平时可以看到太阳落下去红光反射的山,可以看到湖,但是大雪一下以后,眼前除了白就是白,天是白的,地是白的,所有的视界全是白的,让人的心里有种摸不到边际的恐惧。
  在白茫茫荒原深处的无人区,我们一直等到了第六天,甚至开始绝望。早上起来,我们商量后朝最近的有人的地方行走。我们走了大约两个小时以后,从东边遥遥传来某种机械声,我们惊喜地寻找,发现老远开过来一辆很老式的解放汽车(就是雷锋开的那种老解放),车上拉着一群朝拜的藏民缓慢地在雪地上行进。我们一时间感动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这是见到了救星啊!藏民的心地真是非常好,当时我们自己也没有很好的救援的绳子,只有一根手指头粗的小细钢绳,后来又断了,这样一根五米多长的绳子变成了两米也还只能用它来拉。绳子越拉越短,时间越来越长,二十多个小时后,汽车终于到了尼玛乡,这时已是月明星稀的午夜了。村长告诉我们从这里到可以称之为公路的地方,至少还有200公里。2000元租了一辆新的东风车,带着我们这辆车向措勤方向开进。中午时分,暴风雪如同白色的野兽把我们围困住,我们如同坐在冰柜里,飘摇在白浪汹涌的汪洋中。下午经过札日南木措湖,风雪骤停。蓝天白云,彩虹连接天际,明亮的太阳照在碧蓝湖面,奇丽无比。可是美景并没有让我彻底地幸福:卡车又陷到了冰层覆盖的沼泽里。而且越打千斤顶越往下陷。最后我们把备胎、石块、牧民家的床板全垫下面了,几个小时后才算是弄出车来。好在天黑前还是到了措勤,再租车把破车运到了拉萨去修。两周后,我们又开着车从拉萨去了雅垄文化发祥地。
  
  2001年12月,我们再次上路,去走这条在地图上用一条细细红线描就的路程。路有了养护队,比过去好多了。沿途的小县城全部有了汉餐厅,住宿也方便了,几乎不用自己搭营建帐野外生存了。这一次,风景依然,却没有经历太多的险境。
  走这两条路,要有非常好的向导才行,不能走生路。而且6~10月这条路基本上不能走。若是迷失方向最好问当地的司机,他们很少会迷路的。
  十八次进藏,使我感觉西藏的变化发展,是中央政府六十二项工程到及全国对拉萨的援建项目带来的经济发展。但是那高山圣湖没变,藏族人的信仰永不会变。还有那路,在变,似乎让人更容易接近那些神秘的圣地,但是,如果不是怀着对圣地的敬意,你就永远也不会深刻感知这变化中的意味。
  
  户外探险: 1987年进藏时,您的目标就很确定吗?
  张超音: 因为我出生在甘肃,去甘南藏区比较多。1980年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掀起了一阵西藏狂潮,进藏的艺术家多了起来。我当时迷上了摄影,所以就想着去西藏走一走。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想看看真正的西藏。其时刚毕业没多久,带了一千元就上路了,对西藏了解也不多,还是挺盲目的。
  我乘火车到格尔木。当时格尔木已有到拉萨的班车,但是一路上基本上不停靠。我想拍照片,多看点儿地方就得另想办法才行。格尔木运输公司的大卡车只要交100元也可以带人,而且坐在驾驶室里,走四天住三晚便能到拉萨。上路前,先跟司机疏通好关系,路上想停在哪儿打个招呼基本上就行。
  当时的路况和现在也差不多了,青藏线基本上就没有完全好过,每年都在修,总有坏的地方。搭车能走的路线也只能是在公路上,只能靠与司机聊天来了解更深处的西藏是什么样。以后三四次去也都是搭卡车进出的。直到1989年自驾车出行。
  户外探险: 自驾车出行才算是一个更深入摄影的开始吧?
  张超音: 那当然。去了三四次都是在公路边上跑跑,没办法深入。不过自己一个人开车进藏费用也太高,所以我一般都找伴一起走,AA制。这样油钱食宿我基本上就解决了。第一次自驾车出行,我们从兰州带很多吃的进去,怕是路上断粮没地儿吃。1990~1992年出行基本上都是要带一堆东西。1995年以后,拉萨也有了超市。而且基本上只要是县城都有了餐馆,吃得也很好。上路带的东西才越来越少。
  十八次进藏,五条进出藏路全走过了,西藏有国道的地方我基本上也全到过了。羌塘草原的美是荒凉苍茫之美。但却常能带来出奇不意的惊喜,在极度荒凉的地方,突然出现大片大片紫色的花或者大片大片造型非同一般的草地。
  户外探险: 十八年的时间里,感觉西藏变化大吗?
  张超音: 自然风光当然是基本上没什么变化,千百年来西藏都是这个样子,十几年改变不了什么。改变的是人和当地人的生存环境。
  当然了,旅游带来的冲击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在游人众多的地区。几年前我去纳木措,车常会陷进去,住在帐蓬里的牧民全都跑出来帮忙。2003年,我开车从那儿过,知道山坡下会陷车,所以就问在边上的藏民,他说给五十元我告诉你走哪儿。我当然不想给,结果我的车一头就栽进一个沼泽里去了,半个车身都看不见了。当地人轰然大笑,说不给五十现在给五百元帮你拖出来。现在火车开通了,不知道游客又会教会藏族人什么新思想。
  户外探险: 作为一个职业的而且是专攻藏区题材的摄影师,你能给去西藏拍片的人一些忠告吗?
  张超音: 作为一个专业摄影师,我对于影像的追求比较高,在摄影器材的配置上我花了不少钱。我目前所配置的是哈苏503,四个镜头,一部德国林哈夫4×5座机,四个镜头配置,另加一部6×17相机,这些优良的机械设备足以保证我在西藏的创作。一次西藏之行要花费我三四百个120胶卷。带着所有的设备进入西藏,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负重,所以还配备一辆越野性能好的吉普车,车型2020,老吉普了,它带着我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
  当然,装备的好坏不是绝对的。关键是要靠掌握机器的人。这两三年来,我发表的三千多张图片全是用此类相机拍摄的。去西藏有钱可以去,没有钱也可以去,钱多少受苦,钱少多受苦。最有效的一个办法,在拉萨各旅店、饭店都有发帖子的地方,你可以在黑板上看到很多的搭伴租车的朋友,你可以根据相关内容几个人联合包租一辆车。根据季节的不同和线路的不同,租车费用或多或少,如果八月去阿里十天四个人一辆车大约需要4000元,这是一个最有效的方法。
  好的摄影作品对每个摄影师来讲都是可遇不可求的,镜头所能涵盖和反映的都是茫茫雪域高原上一个小小的部分,为之震撼的是人们亲眼目睹和用心灵去感受的场景。在西藏的摄影中我比较喜欢风光摄影,尤其喜欢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拍到带有神秘色彩的图片。
  在西藏拍摄首先要征得人家的同意。不要用手去摸孩子的头,不要拍打肩膀,因为肩膀上都有神灵居住,比如说战神就在男人的右肩上。拍天葬更要征得喇嘛和当事人的同意。遇到男女青年不能随便地问“你们是兄妹,或者你们是夫妻”,问错了,人家就会非常生气,各民族都有自己婚姻的文化传统。而且如果想深入藏区,最好能讲点藏语,这样拍摄人物利于沟通,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
其他文献
唱着歌走出一片凄凉的荒  迎面遇到五彩的衣裳  和美丽的小镇村庄  它们散落的地方叫宽广  她们幸福的模样叫漂亮  我总是幻想  也许在荒原的尽头  就是那片富饶的边疆  即使在那么遥远的山岗上  也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走不出夜的魅惑  却被黑暗囚禁,那个飘逸的忧伤若隐若现  打开一个清凉如水的黑斑  情欲徒劳无获,寻找和渴望  像一张蛛网,网不住一只飞来的虫子  选择孤单,踏夜而来的人啊  你可知,行走与流浪需要穿越多厚的风寒  我的历练早已哀老了曾经的容颜  沾满露水的尘世  一些光晕支撑着我  一些沉重却像丝一样的倒扣下来  听一种呻吟,露出香酥的笑  就这样爱吧,爱了,或许,就会有梦想  还能看到光明,柔
不久以前,我是那样快乐。为什么?我忘了……  现在,我感觉像是开始了另一场人生……  我不懂,我不知道,我如何才能重新生活下去?我想活下去,我想有说有笑地活着。我曾经整天悲伤愁苦,死气沉沉……我想与人交谈,但是不会同你们这样的人说话。我会去教堂,那里安安静静,就像在大山里一样。安安静静。在那里你会忘掉自己的生活。  可是,早上醒来,我伸手去摸……他在哪里?只有他的枕头,他的气味……一只不知名的小鸟
前几日,我接到在外地工作的小学同学娟子的电话:“老同学,前段时间我放假回来了,在家住了几天。对了,我在街上碰见咱们的莫老师,她还和我提到你呢!”我有些惊讶,将信将疑。“莫老师同时还提起了咱们班的丽丽、小玉、小香,真没想到这么多年,她一直都在默默地关注着我们的境况呢。知道丽丽读了研究生,留在了上海一所大学任教;小玉大学毕业回到家乡,也在一所小学当语文老师;小香去了北京,在北京发展得挺不错的。看她提起
去过藏区的人有很多,但是,当你问他们:藏区的岔路口、小路边、河谷中,有什么?
荒漠化在哪里?  林 易    荒漠是地球五大生态系统之一它的存在使得地球气候和地理形态变得丰富多彩,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森林、草原、湿地和众多物种。荒漠是大自然整体协同发展的必然产物。荒漠化是人类活动的结果。我们过度的生产生活方式作用于一个生态系统致使环境剧变之后所呈现出的最后形态,就是缺少生机的荒漠化。荒漠化是自然对人类文明形式的最终评价。  《黄帝内经》上说,“诸内必形于诸外”。外在生态上的荒漠
青藏高原是不是继续长高?可可西里到底有什么?这一地区的变化对我国乃至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一系列的谜团吸引着各国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地求解。自从一百多年前西方学者在青藏高原首开科考记录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科学家也曾三度前往可可西里地区进行考察。“站在高原,研究高原”,可可西里为地质学家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研究样本,无论是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应用研究,在可可西里这片广博的地质博物馆里,科学家们总会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是著名诗人崔颢吟出的诗句。黄鹤楼,一座举世闻名的古楼,被称为“天下绝景”,同样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去年暑假,我和表姐兴致勃勃地游了黄鹤楼。  还未到达黄鹤楼之时,就已隐隐约约地看到了蛇山,巅上时隐时现的亭台楼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便是黄鹤楼。  到了黄鹤楼下,抬头向上凝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黑色巨幅横匾,上面书写着四个苍劲有力的金色大字:气吞云梦。几根朱
2002年10月~2003年7月,英国人李爱德和马普安在中国完成了惊人之举:用双脚重新丈量当年中国红军走过的长征路。他们从江西省于都县出发,步行横跨江西、湖南、贵州,广西,宁夏等10个省区,最终抵达长征终点陕北吴旗县(原吴起镇),成为除共产国际的李德之外走过长征路全程的外国人。李爱德和马普安在长征路上共拍摄了两万多张照片。并出版了(《两个人的长征》和《红色之旅》的画册。  2006年11月19日。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一个人修身养性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也出现了一些有关家训的经典之作,诸如《弟子规》《三字经》以及《朱子家训》等等。它们虽然很古老,但仍然有着独特的魅力。  我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爸妈的工作干的都是苦活儿、累活儿,他们说这是因为他们两个都没啥文化,祖先流传下来的家训现在也很少提及。若要说我家的家训,则是父母经常挂在嘴边念叨的,并一直在用行动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