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猜想与验证中发现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vhfdv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40至42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体积公式的发现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归纳推理与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需要
  师:小明家刚刚买了一台冰箱。他发现纸箱上有个说明——包装尺寸:185×150×230 mm。小明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我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就能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了。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同时,产生积极探究的兴趣。
  二、经历探究过程,概括体积公式
  (一)教学长方体的体积
  1. 比一比:
  先观察,再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长、宽相等时,越高,体积越大;宽、高相等时,越长,体积越大;长高相等时,越宽,体积越大。(学生只能叙述看到的,教师须引导概括)
  2. 猜一猜:
  师: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板书课题:长方体的体积)
  3. 摆一摆:
  (1)小组合作,用若干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正方体。
  学生分小组活动,分别记下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师巡视,然后请摆成不同长方体的学生分别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刚刚学过体积单位和体积大小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把三组长方体进行比较,使学生的猜测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为学生进行探究指明方向。学生验证猜想时,可以自由摆不同长方体,这样既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又能为合作学习营造氛围。学生在操作、交流中可以初步感知到沿着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摆几个正方体,它的长、宽、高就分别是几厘米;长方体里有多少个正方体,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体积与长、宽、高有关,从而使学生产生继续研究的动力。
  (2)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下面的长方体,各需要几个?先想一想,再摆一摆:
  學生分小组操作后,交流各自摆的方法。有的学生摆放时可能按照要求一个一个摆放,有的学生则可能会有创新想法,比如第3个长方体一共只摆7个,即长边上摆放4个,宽边上再摆放2个,高边上再摆放1个,借助想象拼出长方体,也是可以的。
  4. 说一说:
  从上面的操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学生说摆法,教师课件演示)
  (1)一排摆出4个1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1排→摆1层。
  (2)一排摆出4个1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3排→摆1层。
  (3)一排摆出4个1厘米■的正方体→一共摆了3排→摆2层。
  小结:图中表示长的数,表示一排摆了4个1厘米■的正方体;表示宽的数表示摆了几排,表示高的数表示有几层。
  【设计意图】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图示的三个长方体,就是引导学生用体积单位测量物体的体积。三个长方体或长宽相等,或长高相等,学生在操作交流中能进一步感知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逐渐建构数学认识。学生说的过程就是引导他们回顾、反思的过程。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呼之欲出。
  5. 理一理:
  概括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就可以写成:V=abh。
  6. 练一练:
  出示: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例1)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7×4×3=84(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84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大胆猜测—合作探究—操作验证”的过程后,概括体积公式已经是水到渠成,学生对自己探究出来的结论印象更深、理解更透。另外,引导学生进一步通过操作验证猜想,有助于学生理解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必然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及结论的确定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能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正方体的体积
  1. 课件演示例1中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变成正方体的过程。
  2. 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变成了什么图形?怎么求它的体积?
  3.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3×3×3=27(厘米■)。
  4. 提问:我们已经会计算具体的正方体的体积了,能说出正方体体积计算的方法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V表体积,a表示棱长,公式可写成:V=a·a·a或者V=a3。
  5. 教学例2:(投影)一块正方体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6■=6×6×6=216(分米■)。
  答:体积是216分米■。
  6. 小结: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b,h都变为a。变换后,虽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写出来不相同,但计算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长×宽×高。
  【设计意图】根据正方体的特点,学生在独立思考之后小组交流,能从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演绎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写正方体体积的字母公式时,乘号省去不写,要写成V=a3,这是新知识,及时练习有助于学生内化新知。沟通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三、解决实际问题,灵活应用公式
  1. 口答填表:
  2.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①0.2■= 0.2×0.2×0.2。(?摇?摇?摇?摇?摇?摇)
  ②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60分米■。(?摇?摇?摇?摇?摇?摇)
  ③一个正方体棱长4分米,它的体积是4■=12(分米■)。(?摇?摇?摇?摇?摇?摇)
  ④体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它们的长、宽、高的长度一定相等。(?摇?摇?摇?摇?摇?摇)
  3. 冰箱包装盒上的问题:小明家冰箱的包装尺寸是185×150×230 mm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口答填表是引导学生灵活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判断正误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灵活掌握所学的公式;解决冰箱问题,既是首尾呼应,也是帮助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学好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回顾所学知识,分享学习收获
  1.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2.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2011年版语文课标在第一学段“阅读”和“写话”的教学目标中分别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据此,笔者以为,“积累和运用词语”应是低年段落实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一个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四“点”,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一、找准精读点,引促积累和运用  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不多,词汇量也较少,就理解感悟课文角度来看,应侧重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期刊
在准备教学《唯一的听众》(人教版第十二册第11课)这篇课文时,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说自己在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前演奏小提琴时,常常会想起那唯一的“听众”。为什么一个是“观众”,另一个却是“听众”?这肯定不是作者的笔误,而是有意为之。那“观众”和“听众”在这里到底有何区别,又意味着什么呢?为此,我上网查看了很多篇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发现大家不约而同地都忽视了这个问题,这
期刊
一、在生活与数学、经验与探究的理性把握中彰显数学的本质  1.从“生活数学”走向“学校数学”。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生活中的数学感性成分很多,但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其本质又是理性的。数学教学应该从数学和生活的角度出发,给学生提供更多理性思考的力量。  【教学片段1】  师:同学们,确定位置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仔细观察这张座位图(出示教材情境图),
期刊
2012年教师节前夕,上海市教委传来消息,从2012年开始,上海中小学教师资格在首次注册后将不再是终身制。另据了解,今后北京教师资格也将不再享有“终身制”,取而代之的或是五年时限。北京市教委表示,已经接到教育部的有关文件,北京今后也将进行教师资格定期认证注册制度,逐步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  所谓的定期认证注册制度就是解决打破终身制的“方式方法”。打破教师终身制是否合理呢?笔者试着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组第15课《画风》。  【教学目标】  1. 巩固识记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指导书写“眨、斜”。  2. 领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合作与创新精神。  3.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三位小朋友画风方法。积累语言,拓展思维。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知识的迁移运用以及合作与创新
期刊
片段一:锁定词语,品出个中味  师出示词语:检阅?摇?摇?摇羡慕?摇?摇?摇隆重?摇?摇?摇盛大?摇?摇?摇鸦雀无声?摇?摇?摇情不自禁  生读词语,提醒书写注意点。  师出示:  师: 这是篆书的“慕”。 “慕”,和心情有关,下面的部件“ ”是“心”的变体,所以不能少一点,写成“小”。工整、漂亮的字,总会让人心生羡慕,动笔写一写“羡慕”这个词吧。  生书写。  师: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联系学习、
期刊
【教学目标】  1. 读懂习作要求,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一个人。  2. 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3. 培养健康向上的心态,从生活中不断地去发现人性美、表现人性美、赞扬人性美。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作前指导课;第二课时:作后讲
期刊
教育思想、教育智慧、专业精神、专业人格是名师应具备的四大教育素养。其中教育思想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和灵魂,决定教师知不知道“教”(教的方向),教育智慧决定教师能不能够“教”(教的本领),专业精神决定教师愿不愿意“教”(教的动力),专业人格决定教师“教”得多好(教的背景)。  柏拉图曾说过:奴隶之所以是奴隶,乃是因为他的行为并不代表自己的思想而是代表别人的思想。名师应该是教育的主人,而不是奴
期刊
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双轨并行,也就是在阅读教学时要解决习作教学内容指导和形式指导的问题。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永远的童年”中的单元习作第二个题目(写童年趣事。写之前,可以借助童年生活的照片打开记忆的闸门,也可以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一同回忆……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别人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为例,阐述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如何双轨并行,突破
期刊
追求忘我?摇?摇?摇相信梦想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师毕业后,初出茅庐的我背着行囊告别乡村生活,只身来到宁德师范附属小学任教。初来乍到,感觉一切都是新的,思想单纯得像一汪清水,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孜孜不倦学习,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人。学习、工作是我当时生活的全部内容。  当时我担任的是语文学科教学。上好课,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这是我首先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为此,我向同事学,向书本学,钻研教材,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