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依据维索尔伦提出的语言顺应论理论,对卡勒德·胡塞尼的小说《灿烂千阳》中的对话进行了顺应性分析。笔者从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三个维度对小说中的人物对话进行分析,发现人物语言的选择都是顺应以上三个世界的,论证了顺应理论在分析小说对话中具有强大的阐释力,为研究文学语言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顺应论;对话;《灿烂千阳》
作者简介:郑天洋(1993.1-),汉,女,黑龙江省密山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赵硕(1992.10-),汉,女,黑龙江省肇东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1
1.顺应论概述
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首次在1987年提出语言顺应论的概念,之后在其《语用学手册》(1999年)中,维索尔伦对该理论进行了具体的阐述。维索尔伦认为语言使用就是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不断进行语言选择以顺应交际语境,其中,交际语境包括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本文就是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分析语言使用者(包括发话人和释话人)是如何选择交际语言来顺应其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
2.顺应论视角下简析小说中的人物对话
2.1对于心理世界的顺应性分析
维索尔伦认为,语言交流毫无疑问是语言使用者之间心智与心智上的交流。因此,发话者的语言选择是顺应其自身的心理世界的,并且为了实现成功交流,发话者也会对释话者的心理世界进行合理分析,以便选择顺应释话者心理的语言来实现交流的目的。心理世界中顺应的因素包括动机,意图,信仰,个性,情感,愿望等因素,当然在一次语言选择中,是不可能顺应所有因素的,这时发话者的语言选择就能很明确地体现出 其顺应的具体因素。
例如:“那有另外一个选择,”他说,用粗糙的脚跟摩擦着另外一只脚的脚底,“她可以离开。我不会挡住她的路。但我怀疑她走不了多远。没有食物,没有水,口袋里一分钱都没有,到处都有子弹和火箭弹在飞来飞去。她可能被拐卖、强奸,或者被人割开喉咙,扔进路边的臭水沟。也可能同时遭遇这三种情况。你认为她能撑多久呢?”
这段话是拉希德对玛利亚姆说的如果莱拉独自离开将会遭遇哪些不幸的事。当莱拉的父母在爆炸中被炸死之后,拉希德将莱 拉救回了自己的家中,而拉希德的动机是想要娶莱拉作为他的第二个妻子。当面对玛利亚姆的不同意,拉希德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图,故意使用词语“没有食物,没有水,没有钱”和“子弹,火箭”以及“拐卖,强奸或者被割开喉咙”这样的字眼来向玛利亚姆描述莱拉将会遭遇的困难。拉希德深知玛利亚姆是善良热心的人,她定不忍心将年轻的莱拉至于那么危险的境地,在玛利亚姆进退两难之间,拉希德用那些危险、恐怖的词语顺应了玛利亚姆的心理,从而逼迫玛利亚姆不得不同意自己的提议,迎娶莱拉,实现了自己的交际意图。这正是交际者顺应心理世界而进行的成功的对话。
2.2对于社交世界的顺应性分析
相对于自然个体来说,人更是社会中的一部分,社交世界是由人创造的一种环境。其中人类已经建立了各种社会规范,价值观,法律法规,社会习俗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因此处在社会中的人的语言使用与选择需要适应相应的社交世界的规范和规则,从而来实现成功的交流。社交世界中的顺应因素包括权力,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社会背景和文化等因素,社交世界中语言使用者的语言选择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例如:“别再提什么学校了。你是我的一切。我不会把你交给他们的。看着我,别再提什么学校了。”
这句话是玛利亚姆的妈妈,娜娜说给玛利亚姆的来劝她不要再想上学的事情了。在阶级社会中,父母有高于孩子的权利和地位,因此父母对孩子说话使用的语言不同于孩子对父母说话时使用的语言。在上一段对话中,面对玛利亚姆的提议,娜娜的行驶了作为母亲的权力,连续使用了四个语气强烈的简单句来命令玛利亚姆打消上学的年头,强迫她留在家中。娜娜的这一语言选择顺应了社交世界中的权力因素,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
2.3对于物理世界的顺应性分析
物理世界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是时间和空间概念。在交际过程中,时间和空间概念是相对的,语言使用者会根据相应的语境对对方提到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正确的判断,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实现交际目的。同时,语言使用者的语言选择也必定顺应物理世界,即时间和空间概念来进行。
例如:“过去每到星期四,为了等你,我一坐好几个小时。我总是心绪不安,担心你不会出现。”
在这段话中出现了一个时间概念“星期四”,这是理解这句话意义的关键。这段话是在扎里勒送玛利亚姆和拉希德去喀布尔时,玛利亚姆对扎里勒说的话。小说在前面的章节已经介绍过,在娜娜死之前的每个星期四,扎里勒都回去泥屋看望玛利亚姆和娜娜,那个时候“星期四”是玛利亚姆最期盼的时间。在这里,由于玛利亚姆,扎里勒以及讀者都了解之前的背景信息,因此在这里作者不必对这一时间概念进行重新的 解释,扎里勒和读者也可以知道玛利亚姆所说的“星期四”的时间概念的寓意。这里“星期四”这个语言的使用就是顺应了物理世界中时间这一维度。
3.结语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的分析笔者发现,人物对话的选择都是顺应其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因此得出结论,在对小说对话的理解和阐释上,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是确实可行且有效的,即顺应论对人物对话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本文从顺应论视角分析小说对话有助于扩大语言学研究的视野,并且可以帮助读者从新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小说中的人物个性,加深对小说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卡勒德·胡塞尼,《灿烂千阳》,李继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2]耶夫·维索尔伦,《语用学新解》,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徐芬,《从顺应论视角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对话》,2010年3月。
关键词:顺应论;对话;《灿烂千阳》
作者简介:郑天洋(1993.1-),汉,女,黑龙江省密山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赵硕(1992.10-),汉,女,黑龙江省肇东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1
1.顺应论概述
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首次在1987年提出语言顺应论的概念,之后在其《语用学手册》(1999年)中,维索尔伦对该理论进行了具体的阐述。维索尔伦认为语言使用就是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不断进行语言选择以顺应交际语境,其中,交际语境包括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本文就是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分析语言使用者(包括发话人和释话人)是如何选择交际语言来顺应其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
2.顺应论视角下简析小说中的人物对话
2.1对于心理世界的顺应性分析
维索尔伦认为,语言交流毫无疑问是语言使用者之间心智与心智上的交流。因此,发话者的语言选择是顺应其自身的心理世界的,并且为了实现成功交流,发话者也会对释话者的心理世界进行合理分析,以便选择顺应释话者心理的语言来实现交流的目的。心理世界中顺应的因素包括动机,意图,信仰,个性,情感,愿望等因素,当然在一次语言选择中,是不可能顺应所有因素的,这时发话者的语言选择就能很明确地体现出 其顺应的具体因素。
例如:“那有另外一个选择,”他说,用粗糙的脚跟摩擦着另外一只脚的脚底,“她可以离开。我不会挡住她的路。但我怀疑她走不了多远。没有食物,没有水,口袋里一分钱都没有,到处都有子弹和火箭弹在飞来飞去。她可能被拐卖、强奸,或者被人割开喉咙,扔进路边的臭水沟。也可能同时遭遇这三种情况。你认为她能撑多久呢?”
这段话是拉希德对玛利亚姆说的如果莱拉独自离开将会遭遇哪些不幸的事。当莱拉的父母在爆炸中被炸死之后,拉希德将莱 拉救回了自己的家中,而拉希德的动机是想要娶莱拉作为他的第二个妻子。当面对玛利亚姆的不同意,拉希德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图,故意使用词语“没有食物,没有水,没有钱”和“子弹,火箭”以及“拐卖,强奸或者被割开喉咙”这样的字眼来向玛利亚姆描述莱拉将会遭遇的困难。拉希德深知玛利亚姆是善良热心的人,她定不忍心将年轻的莱拉至于那么危险的境地,在玛利亚姆进退两难之间,拉希德用那些危险、恐怖的词语顺应了玛利亚姆的心理,从而逼迫玛利亚姆不得不同意自己的提议,迎娶莱拉,实现了自己的交际意图。这正是交际者顺应心理世界而进行的成功的对话。
2.2对于社交世界的顺应性分析
相对于自然个体来说,人更是社会中的一部分,社交世界是由人创造的一种环境。其中人类已经建立了各种社会规范,价值观,法律法规,社会习俗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因此处在社会中的人的语言使用与选择需要适应相应的社交世界的规范和规则,从而来实现成功的交流。社交世界中的顺应因素包括权力,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社会背景和文化等因素,社交世界中语言使用者的语言选择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例如:“别再提什么学校了。你是我的一切。我不会把你交给他们的。看着我,别再提什么学校了。”
这句话是玛利亚姆的妈妈,娜娜说给玛利亚姆的来劝她不要再想上学的事情了。在阶级社会中,父母有高于孩子的权利和地位,因此父母对孩子说话使用的语言不同于孩子对父母说话时使用的语言。在上一段对话中,面对玛利亚姆的提议,娜娜的行驶了作为母亲的权力,连续使用了四个语气强烈的简单句来命令玛利亚姆打消上学的年头,强迫她留在家中。娜娜的这一语言选择顺应了社交世界中的权力因素,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
2.3对于物理世界的顺应性分析
物理世界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是时间和空间概念。在交际过程中,时间和空间概念是相对的,语言使用者会根据相应的语境对对方提到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正确的判断,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实现交际目的。同时,语言使用者的语言选择也必定顺应物理世界,即时间和空间概念来进行。
例如:“过去每到星期四,为了等你,我一坐好几个小时。我总是心绪不安,担心你不会出现。”
在这段话中出现了一个时间概念“星期四”,这是理解这句话意义的关键。这段话是在扎里勒送玛利亚姆和拉希德去喀布尔时,玛利亚姆对扎里勒说的话。小说在前面的章节已经介绍过,在娜娜死之前的每个星期四,扎里勒都回去泥屋看望玛利亚姆和娜娜,那个时候“星期四”是玛利亚姆最期盼的时间。在这里,由于玛利亚姆,扎里勒以及讀者都了解之前的背景信息,因此在这里作者不必对这一时间概念进行重新的 解释,扎里勒和读者也可以知道玛利亚姆所说的“星期四”的时间概念的寓意。这里“星期四”这个语言的使用就是顺应了物理世界中时间这一维度。
3.结语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的分析笔者发现,人物对话的选择都是顺应其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因此得出结论,在对小说对话的理解和阐释上,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是确实可行且有效的,即顺应论对人物对话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本文从顺应论视角分析小说对话有助于扩大语言学研究的视野,并且可以帮助读者从新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小说中的人物个性,加深对小说内容和主题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卡勒德·胡塞尼,《灿烂千阳》,李继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2]耶夫·维索尔伦,《语用学新解》,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徐芬,《从顺应论视角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对话》,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