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下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品质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探索,主要是将项目式学习情境采用混合式的实施方式,将一部分项目活动在互联网中的平台上实施,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推动学科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通过互联网的虚拟空间进行项目式学习,并最终通过互联网提交自己的项目成果,收获评价,获得学科的知识概念和原理。教师通过以上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努力寻求个性化教学的高效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改进,落实育人目标。在本学科案例中,笔者从“互联网+”下的评价入手,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品质的有效途径。

分析线上线下评价数据,明确学习品质提升方向


  每年北京市海淀区会针对七年级新生的学习品质进行调研,包括对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意志力和学习能力四个分量共15个维度进行调研,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作为学生学习品质提升的重要依据。针对各个维度,教师会在学科教学中进行观察与访谈,以了解结果产生的相关原因。
  另外,“互联网+”下的项目式学科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实施的一个难处就是如何实施学习成效评价。能力方面的评价与知识方面的评价相比,在实施方面较为困难。因此,可以根据问题情境,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实时评价,并可以进行实时交流与分享。

注重学生整体发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来说,其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所包含的四类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信息责任)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是独立的个体,是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品格和能力。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整体发展,包括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批判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评价平台,借助智慧课堂信息平台,让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及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丰富的资源是互联网下项目式学习的前提与保障。这里的资源分为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包括互联网下的教师、专家等,非人力资源包括网络信息资源,例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学案、专业学科教材资源电子版、网络课程、微课、相关网站等。“互联网+”下的项目式学习让学习时空更为广阔,让学习反馈和反思的效能更快提高。

加强项目实践,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本次教学内容选自“数据与计算”模块的第4章“走进智能时代”,本章的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对人工智能典型案例的剖析,了解智能信息处理的巨大进步和应用潜力,认识人工智能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学生近期在特殊时期的真实生活学习环境中搜集的典型学习任务,结合“数据与计算”课程知识点,将课程内容按项目式学习理念进行项目式转化,以真实环境中的学习内容为项目来建立课程体系。
  因此本次项目选择来源于学生现实生活同时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将智能陪伴机器人中的搭建物体识别模块设计与开发作为项目任务,项目从易到难逐级递进。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借助各种数字化学习资源及信息技术工具,完成课程知识的内化、迁移及建构,在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实践技能。



  一是在实施前,要针对学生使用的互联网学习平台及学情进行调研,根据学生现有设备及已有知识储备进行项目设计及实施。二是在需求功能分析环节中,学生自主进行项目式学习实践活动,针对教师布置的项目任务中的问题展开思考,自主确定实施过程并进行项目实践,通过项目式学习初步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在这一环节要结合课程进度确定可操作的项目主题,向学生传达该项目的实践要求。三是在制定设计方案、算法设计及编程调试环节,教师需要通过分析学生实时上交的阶段性项目成果,借助实时反馈平台及互联网实时数据分析工具及时发现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问题与相关知识点结合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让学生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整个课堂上,师生共同探究知识,发展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得到凸显。四是在项目活动中,借助互联网相关平台及应用开展多元化的评价,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与反思


  在“互联网+”学习中往往涉及跨学科的融合,教师要作为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科专家、信息的咨询者,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起到关键作用。课前教师需要做好选题指導、项目规划、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与整理等工作;课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开展小组协作及实时答疑,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评价和成果展示修改;课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或确定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总之,作为信息时代下的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素养,还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所创造的有利条件,通过互联网学习前沿知识,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熟练掌握电脑、智慧课堂、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进课堂教学技术,为“互联网+教育”助力。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
其他文献
新课标指出课程基本理念应以审美为核心,音乐审美指的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的认知。这一理念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起着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
期刊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通过设置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则运用已有知识,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自主探究、协作探究等形式开展实践研究,体验科学家走过的路,在探究中充分发展数学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交流等综合能力。高中数学拥有丰富的“土壤”可供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如在概念形成、公式推导、性质类比、复习提升等课堂中都可以开展探究式教学,并
期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对于如何培养孩子,众说纷纭。有时,别人的话,适合了孩子,就会对孩子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孩子就会茁壮成长。反之,则会适得其反。大多数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然而,孩子的个性、天赋以及兴趣爱好存在着差异,作为家长就要注意观察、认真分析,循循善诱,扬其长,避其短,不能让小马拉大车,绝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子女,不可勉其难而为之。  科举取士,自古有之。现如今愈演
期刊
当下,课后服务作为倍受社会关注的一项“民生工程”,在各地中小学校先后铺开、悄然落地,让众多家长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可诸如“服务时间难称心”“服务质量难如意”“服务费用难免单”等种种吐槽也无法避免,自然会不同程度困扰、冲击学校原本的管理秩序,让中小学校深为苦恼。但每所学校更应该将其视为一门“管理新课程”,在种种困境下去主动发现、自觉珍视课后服务给予学校管理的“催化剂”潜在效应,因势利导,拓宽师
期刊
众所周知,教师的培训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理论素养的活动,是教师成长的一个快捷途径。然而目前有的培训走了样。感觉培训的某某专家、某某教授、某某导师,享受这津贴那津贴,一连串的头衔,个个都是我们普通教师一辈子都难达到的“至高点”,不由得肃然起敬。然而,培训的“高大上”给教师感觉却是“假大空”。“行云流水”式的演示给教师的感觉就是“救火式”的培训,并没有达到培训的目的。从培训的签到、考核、反馈等等环节,
期刊
由于数学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抽象性,会对幼儿的理解造成障碍,因此教师在组织数学思维活动中要格外注意语言的应用,尤其是问题的设计以及如何做到有效的适应性提问。数学思维活动中有效适应的提问可以促进幼儿开拓思维,多思路、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激发幼儿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找到多种多样的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使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因此,我们要学会以适宜的问题引领幼儿思维的发展。数学思维游戏活
期刊
课后服务全覆盖的三大转变与三大问题  文/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如果落实教育部的要求,课后服务将有三方面重大转变,包括从解决部分家长接学生的困难,到吸引所有学生参加;从提供看管的基本服务,到开设丰富的兴趣课拓展学生素质;从校内减负,到学校教育提质增效整体减负。  而实现这样的转变,存在三大问题。  其一,经费问题。深圳延长课后服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采取的办法是政府购买服务,所有经费全
期刊
编者按  教师的成长是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成长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从某种意义来说,学校教育质量由教师素质来决定的。教师的成长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是提高学校凝聚力的核心要素,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障。一个学校有没有凝聚力,有没有向心力,有没有向上的力量,教师是关键。  中小学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而奠基的,我们应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只有通过教师的成长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可见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在学前教育中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创设有趣、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情境,使幼儿在愉快、多变的游戏活动中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强健体质,是每一位幼儿教师
期刊
艺术教育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但近几年一些艺术培训机构强调对作品内容的记忆和教师观点的权威性,而忽视了孩子情感的目标。“返璞归真”的艺术教育,是幼儿所需要的表达自我情感的全新内容,幼儿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感受所有的一切,回归到自然的环境中感受与创造,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鼓励与支持幼儿去发现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美在自然界随处可见  谷雨节气,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使孩子们没法到植物园进行活动,他们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