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shixiao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校园里出现了一种“怪现象”:许多学生陶醉于一些历史类书籍,如《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等;痴迷于一些历史影视剧,如《三国》、《赤壁》等。可真正到了历史课上他们却无精打采,课堂气氛沉闷,以至于出现厌学情绪。许多学生直言不讳:“我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那么,历史教师该如何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呢?我认为首先要认识到现行教材的不足:概论性东西太多,学生难以接受;教材中故事太少,学生不感兴趣。其次,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结合相应的教材内容,合理运用情境教学,以使历史“活过来”。通过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走入历史,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从历史教学中的课堂导入、教材学习方面来谈谈如何实施情境教学方法。
  一、情境导入
  “教师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调”。对此我深有体会:当一节课开始时,学生们积极发言,那被调动的就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我们自己。可以说,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以下几种导入方式。
  (一)故事导入。
  故事总是吸引着人的,孩子们都爱听故事,在教学《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1271年有个17岁的青年和父亲拿着教皇的复信和礼品与十几位旅伴一起向东方进发了。中途却发生了意外:当他们在一个镇上掏钱买东西时,被强盗盯上了。这伙强盗乘他们晚上睡觉时抓住了他们,并把他们分别关押起来。半夜里,他和父亲逃了出来后,他们继续向东,终于到达了元朝的北部都城。这时已是1275年的夏天,他们离开祖国已经四个寒暑了。元朝皇帝非常赏识年轻聪明的他,特意请他进宫讲述沿途的见闻,后来还留他在元朝当官。他回国后口述了一本书,曾经风靡欧洲。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这样的提问会使学生很好奇:居然还有外国人在中国做上了官,这个人究竟是谁呀?学生全部兴趣都被激发了,从而在主动、轻松的心态中学习。
  (二)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通过光、声、色等多种功能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化,还能给学生身临其境感,使学生体验深刻;更重要的是,能延长信息在大脑中的停留时间。例如,在教学《战争的扩大和转折》一课时,由于前一课涉及的国家、人物多,空间广阔,战争形势异常复杂,我特别用多媒体制作了一个动态地图,把战争初期进程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了清晰的时空观念并发现:西线战事尚未结束,由于害怕美、英、苏联合,因此急于打垮苏联。究竟德军是否会延续“不可战胜”的好运呢?这也是学生急于知道的,于是他们就急不可待地一口气把课文读完。
  (三)视频导入。
  通过播放学生喜欢的影视片段导入新课,学生会感受到其中的历史背景与当时的文化,发现学好历史有助于对影视剧的理解,从而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比如在《工业革命》这一课中,我先播放一段近期热播的电视剧《神话》,引导他们: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说说剧中不同时期的人的生活在衣食住行上各有何不同?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因为这是他们最喜爱的连续剧,所以讲起来就滔滔不绝。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变化呢?这个问题他们从来没有去想过,所以会带着一种好奇、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来学习本课的内容。
  二、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历史课程研究的是过去的事情,因此,它的每句话的后面都可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它的每件事情都说明了一种历史现象。这一特点为教学中展开合理想象提供了可能。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可以让教学变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一)精选材料,适时抛出。
  袁腾飞认为,中学历史是讲社会发展演进的课,不应讲成枯燥、僵化的材料的罗列,而应让材料活起来,要在学生面前展现生动的历史画卷。历史教材中经常会出现不少抽象而艰深的词语。如:在《明治维新》一课中明治维新的口号是“富国强兵”、“置产兴业”、“文明开化”。这些过于成人化的语言对于十几岁的初中学生来讲太抽象、太空洞了。因此,他们只能机械地记忆这些词语,根本不知道它们的意思。在教学中,我予以必要的补充,通过一些实例、数据对比、故事等让学生感受到口号的具体内容和意义。通过这样的补充学生就会觉得历史是那么的有血有肉,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剧。历史不再是那么空洞和遥远。
  (二)借助音乐,渲染气氛。
  在教学《抗日救亡运动》一课时,我大胆引进音乐,取得了好的效果。在学生了解课文结构后,我给学生播放了抗日歌曲《松花江上》,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东北人,或在日寇的铁蹄之下过着地狱般的生活,或抛弃亲人背井离乡。音乐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屈辱的年代。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了日寇给国人造成的灾难,以及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如果仅靠教师空洞的说教来激发引导他们的感情进入历史情境和意境中,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这个时候,音乐就凭借其独特的感染力达到单纯语言难以达到的效果。
  (三)“角色”扮演,营造情境。
  使用“角色”扮演法,会使学生很容易融入所创造的历史情境中去。我在教《商鞅变法》一课时,指导学生在课前精心准备,让他们来演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让4个组来进行排练“商鞅舌战群儒”的场景,最后挑选了表演最到位的一组5个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论战,再现当年商鞅舌战群儒的历史真实画面。“群臣”不时为“商鞅”的精彩辩论鼓掌叫好。通过营造角色情境,他们感觉好像沿着时光隧道回到了战国时代。这节课几乎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了,展示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表演能力和组织能力。一旦他们“入戏”了,就会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去学习这一课,学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以上是我对于情境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的一点实践和做法。归根结底,情境教学的关键在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入历史中去,其终极目标是让学生走出历史,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其他文献
该文针对间歇聚丙烯生产过程提出一种智能控制方案。由于该反应过程与众多间歇过程一样具有严重的非线性和时变特性、用常规的控制理论来实现自动控制十分困难。根据反应过程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具有实践性、创造性、发展性等特点,陈旧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评价模式,已经不再适应课程与学生发展的需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以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育学生,以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  一、提高教师的
摘 要: 本文具体论述了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新课程赋予的历史教学任务。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高三历史教学 课堂效率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盛行“唯分数论”,把考试成绩看成是评判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老师“满堂灌”、“填鸭式”,师生互动少,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要提高历史课堂效率,就要调动学
长期以来,历史学科都被作为传统的学科来开设,然而由于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及我国教育模式的影响,历史学科始终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位置。说历史学科不重要,它又是作为必修科目来设置的,并且无论是中考、高考都占有一定的分值(高考理科生除外);说它重要,显然历史学科所受重视的程度又远远比不上语文、数学、英语这样的学科,很多学生都把历史学科作为“副科”来对待,平时很少花功夫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上,只是到了考试的时候把
在室温、空气中,用镓一碘紫外灯对聚丙烯(PP)进行短时间辐照,在聚丙稀分子链上引入了-C(=0)OC-,-C(=0)CH和-CHC(=0)CH-等检性基团,增加聚丙烯与填料的相容性,制备良好力学性能和加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中心已开始逐步转移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本文从课前准备、课堂的引导、学生的合作、教师的关注等几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