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白杨礼赞》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r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茅盾于1941年写的《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抒情的散文。在写作之前,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他亲眼目睹了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本文运用象征、烘托、对比等多种手法来赞扬白杨树的“不平凡”,全文结构严谨,思想博大精深,具有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
  (一)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文章的抒情线索,作者一唱三叹,反复歌咏。开篇点题:“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此句简洁精练,铿锵有力。它既开门见山地写出自己托义之物,又为下文埋下伏笔,引起读者的思索。紧接着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以辽阔坦荡、气象雄伟、色彩鲜艳的西北高原为白杨树赖以生存的典型环境(即“景美”:生长环境不平凡),让读者精神为之一振。然后,作者自然地引出“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远距离欣赏那傲然挺立的白杨树,便让人惊叹不已,纳近距离仔细观察,又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作者马上转入对白杨树“形美”(即外部形态不平凡)的描绘:“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作者笔下的白杨树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团结奋进、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一种树。由此作者再次点明“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当作者对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印象比较深刻以后,作者一环紧扣一环,转入对白杨树的“神美”(即内在气质不平凡)的高度赞扬。作者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由赞美树道赞美人,过度自然。接连四个“难道......”的排比反问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的点破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最后,作者在完成对白杨树形象刻画的基础上展开议论,再一次说明赞美白杨树的原因。全文结构紧凑,一气呵成。
  (二)《白杨礼赞》是一篇托义于物的抒情散文。作者之所以要高声赞美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白杨树,是因为“它不仅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为什么说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呢?这就必须联系课文的写作背景。1941年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到达祖国北方的第五个年头,农民的觉醒,精神意志的坚定都是中国共产党唤起的。由此,作者赞颂白杨树的深刻含义便不言而喻了。在白色恐怖的国统区,茅盾先生说出了众人想说而又未说的心里话,并且立场坚定,褒贬分明。作者用“贵族化的楠木”和“白杨树”进行对比,让读者一目了然。
  (三)本文结构严谨,内容深广,与作者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不无关系。作者在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时尤为突出。首先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高度评价白杨树。两个“没有......”一个“但是......”先抑后扬,以“好女子”和“伟丈夫”对比,突出白杨树不同凡响,具有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的特点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紧接着作者连用四个排比反问句简明扼要的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四句展示了一种更为阔大更为深远的境界,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四)欲扬先抑的手法运用自如。文章第二段,抛开白杨树,描绘高原景色。“黄绿交错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绿的是麦田,无边无垠,坦荡无砥。”这些描写成功地勾画了一幅辽阔平坦、色彩鲜艳的高原图景,为全文开拓了一个广阔的背景。所以作者在这里很自然的点出一般人都会有的感受:雄壮或者伟大等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文笔一转,用一个设问句引出了另外一种感受:看久了,也许会有单调、厌倦之感。这样写高原景色,可谓一波三折。这种欲扬先抑的写法,为下文白杨树的出现做好了铺垫,积蓄了气势。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刹那间......猛抬头”,看到了前方像哨兵傲然耸立的几株树木,顿时使人的情绪从恹恹欲睡中惊醒过来,读者的视线由高原引向远处的树木,文章也由低潮转向高潮。但作者并没有直接点明白杨树,而把突出点放在“我”情绪的转变上,为下文白杨树的出现做渲染。问答句的方式提醒了读者的注意力,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共鸣。
  总而言之,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深邃的社会洞察力在本文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领悟到的内容还太少,只是蜻蜓点水般粗浅的谈谈自己的理解,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其他文献
转眼十年载,猛然有一天,愕然回首,发现脚下留下了一串串脚印,于是我惊奇地问自己:足迹到底是什么?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给我生命和成长的乡土中,一路路走来,尽管坎坷崎岖……可那足迹铺就的是一段画卷,沉淀的是一份故事和青春!  多少次梦寻千里,厚重的泥土是我们远行的牵挂,多少次远行千里,浓厚的乡情是我们毅然回归的依偎!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努力着,奋斗着,追寻着,奉献着,竭尽全力注入这片热土中!  “长大后
期刊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活动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儿童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基本活动能力。通过游戏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遵守纪律、勇于进取、活性乐观的思想品质。  【关键词】游戏教学 创造力 运动 培养  游戏活动在小学教学内容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特别是低年级,游戏活动占总学时30%。为此,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组织形式
期刊
【摘要】韦伯作为浪漫乐派的奠基人,以钢琴曲《邀舞》开创了标题性音乐的先河。本文将从《邀舞》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以及弹奏技巧方面进行阐述,了解作品的音乐构思,掌握乐曲的演奏技巧。  【关键词】韦伯 邀舞 演奏分析  一 、创作背景  在欧洲音乐史上,从19C初开始,音乐中的浪漫主义因素占据着主导地位,音乐家们不仅以“突破古典主义束缚,讲究主观内在情感,渴望综合”的要求去创作构思,还希望通过文字来阐述
期刊
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并且提供了学生和计算机的多种交互方式,从而有利于营造一种积极主动的、以学生作为认知主体、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充分发展和发挥的多媒体教学与学习环境,从而达成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1.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是建立在定义、定理、公式基础之上
期刊
【摘要】耐力素质是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运动训练中,耐力素质的训练手段直接影响训练效果.有针对性且科学的训练手段对于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基层田径队的耐力素质训练方法手段加以分析比较,提出个人建议,其目的在于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关键词】基层中学 田径队 耐力素质 训练手段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采用全面、分层、分片的原则,从前锋区抽取10所初级中学的田径队学生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成为最重要的焦点,由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学生自主的“我要学”“我能学”,并且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习过程不再是痛苦的事情,应该像“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学会创新。但是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组织能力等要求较高,因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何能使学生乐于学习地理,轻松深入地开展探究性学
期刊
【摘要】当前中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是一个常见现象,特别是城市里的教育资源明显优于农村的教育资源。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农村中学的环境不够完善、生源质量不高、软硬件设施差,真实情况不容乐观。本文系笔者从周边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 中学英语 教学问题 对策  虽然中学英语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
期刊
【摘要】颜色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内涵的集中体现,不同的颜色词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蕴意。本文就颜色词“白”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从褒义、贬义、中性三个词性层面来进行详细阐述,寻找出中英两国在颜色词“白”的理解和使用上的不同,充分分析了“白”所具有的不同象征意义,借以指出中英文化的差异所在。  【关键词】颜色词 “白” 文化差异 中英比较  引言  由于中英文化差异的影响,颜色词除了代表其本身的物理特
期刊
【摘要】教学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使教学理论与学科教学之间的互动与融合逐渐成为教学发展的大趋势。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新的教学要求下,有必要尝试引入一些教育理论,本文针对建构主义美术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进行研究。实践表明,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时融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的审美体验,也可使学生的整体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模式 高中 美术鉴赏  新课改内容中,以
期刊
最近很喜欢一句话,也是网络上比较流行的一句话:“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本是一句祝福的话。我觉得这句话对我的学生说再合适不过。对于我来说,学生今天没有生病,没有让老师生气来找我,没有请假,没有扣很多分,就是上天对我的眷顾。你们安好,就是我的晴天。  感觉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想一想我们一起走过了那些,还真的挺多的。所谓万事开头难,从一开始就要树规矩。还记得军训的时候,老师刚从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