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契机,让“意外”产生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we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如何对待“生成”,能反映一位教师的人文素养及专业水平。如果能够因势利导、灵活处理,教学就会散发出艺术的气息,充满生命的活力,课堂中的精彩之处也会不断迭起。
  一、临时资源,意外生成
  (一)“异”中出彩
  课堂是真实而自然的,学生是独立而有个性的,这就容易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
  在上一年级下册的“借橡皮”这节口语交际课中时,我依然像往常一样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后,安排学生进行表演,表演后互相评议。之后再找两名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的结果偏离了想象。学生上台表演时有胆量,可是说话内容简短,表情和语气不到位,表演不真实等。
  我再请一组学生上台,刚要表演时,教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了,从门缝里伸进了一个小脑袋。原来是隔壁班的学生忘记带数学课本,借书来了:“借本数学书给我!”他居然那么没礼貌,令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我正因教学思路被无礼打断而恼火,可转念一想,何不趁此机会让学生表演借书,随机问答?于是,这位扮演书主人的学生很自然地迎了上去:“请问你来借数学书的吗?你怎么忘带了呢?”借书的学生说:“我早上起晚了,急着来上学忘记带了。”书主人:“那这样吧,我把我的数学书借给你用。不过我要提醒你,向别人借东西要有礼貌,这么无礼,别人肯定不高兴借给你。还有,你为什么不在课前借?你这样会打扰别人上课的!”
  那位借书的学生非常羞愧,低头拿着书走了。这位学生大胆、精彩的表演随即赢得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此时,我又顺水推舟,让学生想想,如果自己是那位借书的学生,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有的议论纷纷,有的窃窃私语,有的皱眉思索……
  (二)“乱”中出奇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意外的发生,课堂常常会陷入僵局,甚至出现混乱,教师也会一时处于被动的地位。那么,在这种情境下,如何才能扭转局面呢?
  在一节公开课中,我让学生主动站起来读课文,可经过一番鼓励后,举手的学生依然很少,出乎我的意料。我的目光迅速地在教室里“扫描”,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突然间,我注意到有一个学生始终低着头不敢举手。在这一节课上,他一直都保持沉默。叫不叫他来读呢?读不好怎么办?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我让他站起来试着读一读。果然不出所料,他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瞪着眼睛看着我,不言不语。我着急地走到他跟前,轻轻地对他说:“试试看,只要你努力去读了,读不好也没关系。”他终于肯读了,虽然并不流畅,但毕竟还是读完了。他知道自己读得不好,所以一脸的惭愧。我看出了他的心思,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你是最厉害的学生!你的大胆让老师和同学们佩服,值得大家学习。回家告诉你的父母,你今天当着一百多名老师和六十位同学的面,朗读了课文,这是多大的勇气!如果能主动举手发言就更好了。咱们为他的大胆而鼓掌吧!”掌声四起,持续了许久。
  又是一个“意外生成”,只有这非预设的生成才能给课堂带来这样的精彩!它也带给我更多更深的思考与震撼。
  (三)“错”中出彩
  学生的思维活跃,但会受到先前经验的影响,难免会出错。教师必须具备容错能力。经常有学生在读词、说话或者读课文时出错,遭到同学的嘲笑,这时教师要加以引导:“既然大家笑了,说明你听得很仔细。对待朋友的错误,你应该怎么做?是一笑了之吗?他读错的这个词语(句子)正好提醒了大家,他的错误给了我们一个警示,让我们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这些小老师,一起发扬助人为乐的风格,教教他,让他改正错误,好吗?”
  二、发挥教育机智,捕捉“意外”资源
  要捕捉到“意外”资源,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更需要有一种教育机智,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组织迁移能力。
  (一)随机应变的能力
  马卡连柯说过:“教育技巧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教师才能找到避免公式的方法,才能估量此时此地情况的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手段并且正确地加以运用。”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课堂气氛越活跃,意外情况越多。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随机应变能力,冷静、机智、恰当地处理,如变换角度思考问题,调节难度,化易为难等。
  (二)组织迁移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足够的组织能力,努力做到严而不厉、宽而不散;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机智,最大限度地利用“意外”资源;在处理新旧知识关系时,将其紧密联系,适时迁移,使新旧知识自然过渡、衔接。
  练就了这样的教学功底,不管面对什么样的课堂,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教师都能灵活自如、潇洒应对,在“意外”出现的关键时刻,冷静“接招”并瞬间决策。恰当地处置这些“不曾预约的意外”,教学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侯艳星)
其他文献
鸡精具有很好的鲜味,但并非所有菜肴都适合加鸡精,炖煮牛肉、排骨等本身具有鲜味的食物时,加入鸡精会让食物走味,影响菜肴的口感。炖煮牛肉、排骨可以选用普通味精、牛肉精、蘑菇
阅读感悟,是对语言的一种感受领悟。心理研究告诉我们:这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除了语文学习中本身的听说读写外,往往离不开想象这一智力因素。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
大量临床统计资料表明,70%以上的中风病例发生在秋末和冬季,故医学专家把中风称之为"秋冬季神经科的流行病"。中风,是中医对脑血管意外的统称,多见于老年人。由于发病急骤,来势
确定一名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也就是医生所说的诊断糖尿病。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面对有症状的糖尿病患者首先要确定是否真的患有糖
教育要求准确、科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讲”的切入点,抓好“讲”的契机,讲出语文的妙。    一、能开启学生心智的重点词句要讲  那些能开启学生心智,体现教学目标的重点要讲,不能轻易放过。我们应将重点品析与整体感悟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品析促进感悟,深化感悟。请看看著名特级教师张平南教学《跳水》一文时,指导学生理解“风平浪静”一词的片段:  师:解释一下“风平浪静”。  生:就是风浪平静。  
现在,每当看到"爱国"这个词,或是和别人聊起有关"爱国"的话题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几年前教学六年级时的一件事,眼前就会浮现出金知延这个韩国小女孩的样子。她在一次课堂上的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仍存在以部分教师以“教”为中心的现象,与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学”为中心的理念背道而驰。作为一线教师,要牢固掌握新课标的要求,吃透教育思想的精髓,树立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标尺,进一步推进变革课堂教学,将“讲堂”演绎成为“学堂”,铸就师生共同发展的乐园!  一、舞动课堂音符 彰显学堂活力  文本、教师、学生是构造课堂的三个要素。要想让课堂成为学堂,前提是要让学生爱语文学科,爱上语文课。
语文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叶澜教授这么说: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语文专家的好课标准往往是宏观而抽象的,他们提出语文好课的四个特征是:能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能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好课标准具有很强的价值导向功能,然而缺乏对具体操作的方法指导,我尝试从实践操作上谈谈我的语文好课观。    一、变面面俱到为重点突出  
新课程理念强调:在加大思维容量的同时,扩大有效信息量的传递,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要紧密结合;要指导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在这样的背景下,课堂拓展应运而生,而且渐渐地成了一种自觉追求。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教学中无效拓展、貌似拓展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剖析拓展教学中的问题因素,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院系专业资料室建设是一项费时、费力和较为复杂而精细的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的延伸和补充.院系专业资料室通过不断建设和发展,以它独特的专业魅力,在高校院系教学、科研、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