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历史背景问题教学的思考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ixiao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逐步形成完整的重要历史概念,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这就需要我们联系高考历史背景问题的命题新趋势,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创新提高历史背景问题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 背景问题 教学策略
  历史事件的各种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历史背景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背景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概括比较历史事件的主要原因,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历史事件的实质问题。历史背景问题是新课程高中专题史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但是,现在高中有些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忽视历史背景问题的教学现象。
  例如,有教师讲授公开观摩课“罗斯福新政”时,以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2009年1月21日就职演说的视频(部分)为导入,接着让学生讨论罗斯福新政与奥巴马演讲的异同点。由于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听懂奥巴马总统英文演说的内容,因此,课堂上的讨论并无实际意义。实际上教师在讲授本课时,首先需要讲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问题,讲授或指导学生概括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特大经济政治危机。还需要进一步简明深入地分析:美国与德国和日本克服危机的不同方式及其重要影响。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美国,为克服经济政治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国家政权干预经济,开始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德国和日本由于在近代化过程中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在克服经济政治危机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势力不断发展,最终建立了法西斯政权,进行对外侵略扩张。
  近几年高考历史命题的一个新特点,是运用相关材料考查学生对历史背景问题的认识,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历史背景与历史事件之间联系的能力。据笔者统计,2005—2012年,高考历史试题有关“历史背景”问题的各类试题有近30个。近几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如:
  例1:2010年高考宁夏卷文综历史第32题:
  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答案:B
  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问题。根据材料分析本题的历史背景是十月革命后初期的苏俄内战时期。本题的难点是选项A。因为战争是国内外反对苏俄的军队发动的,不是苏维埃政府发动的,所以粮荒也不是苏维埃政府的政策造成的,而是由于战争造成的。因此,A项不符合题干要求。在内战时期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战胜国内外敌军的进攻,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心是余粮收集制。所以,B项符合题干要求。由于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所以C项和D項期间已经不存在彼得格勒这个城市名称。C项属于三十年代以后斯大林模式时期,D项属于二次大战时期,均与本题材料无关。
  例2:2011年高考福建卷文综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节选):
  材料一: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
  这道题要求回答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概括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问题。这需要我们平时对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有清晰的了解: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在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的基础上,受到西方启蒙运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使以康有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只有较好地了解了这一历史背景,才能更好地认识戊戌变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例3:2012年高考广东卷文综第38题(节选):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回答:(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这道题的历史背景是,16世纪初,西班牙支持新航路的开辟,主要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把美洲的各类物产带到欧洲。经过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尼德兰革命,荷兰成为17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在世界各海洋和各洲进行殖民扩张,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成千上万的荷兰商贩把世界各地的物资运到欧洲。
  例4:2012年高考福建卷文综第38题(节选):
  材料二: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949年3月)
  回答:(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
  该题的背景是,1949年1月底,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国民党军队主力已经被消灭。在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的背景下,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指出今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把中国由农业国建设为工业国。这就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任务。学生需要注意历史发展趋势的因果关系。因为解放战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的历史阶段,所以,解放战争的基本胜利也就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即将胜利。   因为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历史背景问题讲解,使一些学生在阐述和解答历史问题时缺乏对背景问题的了解和认识。例如,有的学生在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过程中,忽视了分析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更是缺乏关于世界大战的欧洲和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述评。对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的忽视,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有些学生因为没有掌握完整的戊戌变法历史概念,所以很难正确解答例3中关于概括康有为的主要思想及其背景的问题。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历史背景问题的教学,既是培养学生形成重要历史概念的必要学习过程,更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完整的历史概念联系实际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在历史背景问题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在运用历史概念分析解决问题时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实质是求异,在解决问题时,对同一问题能给出不同的答案,在不依常规中寻求变异,求异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1]。例如,教师在戊戌变法历史背景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你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与现实作用还能提出什么新的问题?”有的学生就提出“康有为把中国儒家思想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结合起来思考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这对于解决今天中国的一些社会问题仍然具有历史借鉴意义”。这是教师在历史背景问题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求异创新能力”的一种方式。
  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综合评价,采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评价方法,但其理论核心是以认知科学理论为基础的[2]。例如,通过辛亥革命历史背景和经过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评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更是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的第一次变化。这有利于学生由历史知识学习进一步上升到历史理论的认识。
  高中历史背景问题的教学,应从教学具体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发挥教师个人教学特长,进行丰富多彩的多样化、开放式、研究性教学。特别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综合分析复杂多样的历史背景问题,激发学生探讨各类历史背景问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历史背景问题的思维能力。下面是笔者在多年高中历史教学中总结的几个历史背景教学的策略,供大家参考。
  (1)运用文字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揭示历史背景。
  例如:在讲授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中可运用以下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历史背景问题。
  材料一: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开始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但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冯克诚、田晓娜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20世纪初,沙皇俄国不仅是国内各民族的监狱,同时向外侵略扩张,镇压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在这样一个国家里,无产阶级同沙皇专制、垄断资本的矛盾,农民同封建地主、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内各少数民族同沙皇政府的矛盾,俄国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沙皇俄国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而且表现得非常集中,非常尖锐。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夏景才等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1914年,沙皇俄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有1400万青壮年走上前线致使后方大批工厂关闭和大片田地荒芜。……俄国经济濒于崩溃。人民生活困苦,沙皇统治日趋虚弱。在国际上,有力量镇压俄国革命的英、法、德三国正在战场上厮杀得难解难分。
  ——夏景才等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四:列宁说:“假如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列宁全集》第24卷
  材料五: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领导。有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
  下冊?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一说明俄国在革命之前是一个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的资本主义国家;材料二说明沙皇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和斗争的焦点,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也就成为发生革命最容易“突破”成功的国家;材料三指出一次大战给俄国带来的深重灾难,成为俄国发生革命的一个重要的背景条件;材料四是列宁论述一战对促进十月革命的重要影响。这四个材料分别论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客观历史背景。材料五是俄国发生十月革命最重要的主观背景条件。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比较相关材料,归纳、概括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问题,从而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说俄国十月革命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主义革命。
  (2)通过板书历史知识结构,直观反映历史背景。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根据课文具体内容,书写规范的知识结构等板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适当的做知识结构的笔记。这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字书写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外学习和高考复习过程中对历史知识结构的“温故而知新”。
  (3)运用历史地图直观引导学生分析历史背景问题。
  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时,教师出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政局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概括本图反映的主要历史背景问题。本示意图反映了一战后欧洲中部和近东地区领土的变化。一次大战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德、奥、俄、土4个帝国的瓦解,使东欧地区出现了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几个独立国家。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一步分析概括一战后欧洲政局的特征。1919年1月,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是从领土、殖民地、军事和赔款等方面削弱德国。教师运用本示意图,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分析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上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不平等条约,不可能长久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二战爆发的重要历史背景。
其他文献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学生们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喜悦的、痛苦的,还是欢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随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了解,我常常会想,我们的语文阅读课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些问题时时萦绕在我的头脑里,挥之不去。伴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我校已形成雏形。主题语文,大阅读教学已经在
摘要:數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特定的方法,来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地联想、想象、积极地思维,以获得某种与新学内容有关的形象或思维成果;或使学生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有意义的建构方式获得的。  关键词:数学情境 创设情境 创设问题 问题情景 实践
摘要:英语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学中既要考虑到它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也要考虑到它的阶段性和各阶段的合理衔接和自然过渡。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过渡直接影响到高中英语学习能否顺利开展,教学任务能否完成,甚至关系到三年后的高考。因此,帮助高一新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是所有初、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过渡 学习习惯 教学艺术  从新颁布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21世纪,我们倡导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那么何为养成教育呢?“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良好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小学德育的中心环节。它可以为学生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全面
摘要:时代呼唤素质教育,社会需要具有开拓型、创新型的人才。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人文性,即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性差异,尊重独特個体。因此,在语文这门大课程中的教学中倡导个性是一种方向,本文仅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素质教育 新课程 小学语文  随
“有效的教学,首先取决于对课堂上应做什么作出正确的决定,其次取决于如何实现这些决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反观现实的课堂教学,经常会看到种种“低效”现象,这不仅是教师个人教学素质和教学理念急需提高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还有可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厌倦、自信心丧失,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教学目标要有指向
摘要:人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如果学生真感到苦,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把学习看作沉重的负担,以致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甚至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個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  关键词:高中政治 学习兴趣 激趣方法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乐”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可见
本文首先对绿色包装的定义进行阐述,根据国际公认的判断包装与环境的3R1D原则,并对现实生活中包装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在原有的基础上,站在艺术设计的角度去探讨解
本文旨在介绍认知语言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对其在二语学习中的应用进行尝试性探讨。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的动力源泉”,“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而主体性教育正是着眼于促进人的发展,突出人的创造力的发展。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如何弘扬人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将是学校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但在实际教学方面,更多的设计是教师活动,而很少从学生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