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hse手术人路和后正中人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y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后正中入路、Wiltse手术人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37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其中23例行后正中入路TLIF手术(后正中入路组),14例行Wiltse入路TLIF手术(Wiltse入路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及融合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26个月,平均15.7个月,两组患者腰腿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X线片显示滑脱复位无丢失、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器械无松动或断裂。术后末次随访时Wiltse入路组融合率为86%,后正中入路组融合率为87%。Wiltse人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7.8±25.6)min、(128.5±38.7)min(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3.5±16.4)ml、(284.4±27.6)ml(P〈0.05)。Wiltse入路组和后正中入路组治疗后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术后1周腰痛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腿痛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腰痛及腿痛VAS评分两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正中入路、Wiltse入路TuF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均可达到满意的椎间融合率和临床效果,Wiltse入路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少,术后恢复相对较快。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肢体损伤综合征指数(mangled extremity syndrome index,MESI)、肢体严重损伤严重度评分(mangled extremity severity score,MESS)、截肢指数(limb salvage index,LSI)三种评分方法在判断严重肢体损伤截肢与保肢中的价值.方法 对两所医院近8年来收治的353例严重肢体损伤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包括9
目的 拟建立一种稳定、可连续动态直接观察皮肤创口感染的动物模型. 方法 制作小鼠背部全层皮肤切割伤模型,即刻予以皮下缝合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A组小鼠接种50μl无菌PBS液(PBS对照组),B、C、D组(感染组)小鼠分别接种50μl含1×106、1×108和1×1010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ml可发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急性硬膜下血肿(acute subdural hematoma,ASDH)是神经外科重症创伤,部分需要手术治疗.文献报道的ASDH早期自我消散患者虽然数量不多,但并不罕见[1-3].增强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有利于我们更科学地评价患者的病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期刊
髁突骨折多发生于翼外肌附着下方的髁突颈部,采用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在国内外已得到肯定和认可.传统的手术方法常采用耳屏前"拐杖"或"改良拐杖"切口,术中常需显露和处理颞浅血管神经及面神经,颞部切口遗留比较明显的瘢痕和斑秃.为满足日益增加的美容要求和暴露骨折的需要,我科2005年5月-2009年5月,将向颞部的"拐杖"切口改为由耳屏前直线向后上绕耳轮脚弧形切口,实施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髁
期刊
目的 制作挤压综合征模型以探讨负压吸引对挤压综合征的预防作用. 方法 24只新西兰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治疗组、负压治疗组、传统加负压治疗组,每组6只,于挤压前和解压后6,12,24,48,72 h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钾(K)、肌酸激酶(CK)及肌红蛋白(Myo).检测局部肢体水肿程度和痛觉丧失程度,光镜下观察肾脏和肌肉组织的变化情况. 结果 各治疗组随时间的推移K
目的 探讨微创掌侧插入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可行性、注意点和并发症.方法 选择2009年8-2010年8月收治的2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微创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按AO分型:A2型5例,A3型3例,B1型4例,B3型7例,C1型2例,C2型1例.采用掌侧2条垂直或平行的切口,切口均长2 cm,其中远端横切口即沿腕近纹切开,两端纵切口紧贴桡侧腕屈肌桡侧切开,经旋前方肌深部插入锁定钢板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与原发脑损伤的程度直接相关,更与脑血流障碍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密不可分.以往有文献报道使用经颅多普勒观察颅脑损伤后脑血流的变化,但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究竟发生了那些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如何指导临床进行救治却少有报道[1-4].我科自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使用128层螺旋CT对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头颅CT扫描的同时行CT血管造影(CTA)动态监测,对继发性脑血管损害的
目的 探讨交通伤后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62例交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对所有患者行胃镜检查,将其中发生应激性溃疡并出血的患者、未发生出血的患者与未发生溃疡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交通伤中大面积烧伤患者与其他创伤患者相比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bone cement injectable canulated pedicle screw,CICPS)的设计和生物力学性能,为骨质疏松脊柱疾病的内固定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新选择. 方法 (1)在体外、骨质疏松松质骨模型和椎体标本内行骨水泥注射实验,X线片、CT观察骨水泥分布和钉-骨界面情况.(2)取10枚灌注骨水泥后的CICPS和普通椎弓根螺钉行剪切
严重损害救治中液体的管理是其中的重要部分.笔者通过对2009年7月5日群体暴力事件中头面部严重打击伤患者非手术治疗的液体治疗的管理分析,寻找该类患者合适的治疗方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同时头面部受严重打击伤[1]但无开颅手术指征入住SICU的患者共17例,其中男15例,女2例;年龄16~46岁,平均33.7岁.所有患者伤后均出现意识丧失,伤后2h内入院.伴有不同程度头皮下血肿、头皮裂伤、面部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