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创作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意义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作为我国著名文学家和思想家的鲁迅,其深远影响以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不言而喻,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并成为近现代文学研究的重点。鲁迅先生所著的小说,言辞犀利,直面社会残酷现实,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时下都很大程度上给予世人警醒,具有独特的文学特色。新时代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发掘鲁迅文学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并不断传承,对于我们直面挑战、不断前进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本文研究鲁迅文学的特点以及其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意义,从而使鲁迅文学精神不断激励我们在变革时代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关键词:鲁迅 文学作品 新时代 传承发展
  鲁迅是批判性白话文小说中的典型代表人物,作品中带有明显的语言特点、描绘特点、启蒙主义等诸多艺术特点。通过鲁迅先生的文笔,一针见血的体现出针砭时弊,可以令读者直观感悟当时的社会背景,切身体会作者的情怀和精神,享受鲁迅文学对思想的洗礼。也正是如此,才形成鲁迅文学独树一帜,无法比拟的风格,成为后世竞相歌颂的文化硕果。
  一.鲁迅文学中的语言特点
  (一)辛辣反讽。鲁迅时期恰逢政治黑暗,时局动荡,国民长期受到恶势力的欺压和剥削,文学创作遇到了牢笼,明显划分出御用文人和左翼文人两派,其中左翼文人的代表作家就是鲁迅。与其他文学作家不同,他不甘于命运的约束,面对残酷的现实选择了辛辣反讽的直接抨击形式,成为其文学作品中的特色基础。不仅直击人们心灵,达到最理想的影响效果,而且还为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纪元,意义重大。
  例如,鲁迅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多次将愚昧无知,逆来顺受的麻木国民,比喻成一群鸭。看到外国恶势力欺辱、打杀同胞的现象,居然长长的伸着“颈项”,仿佛被无形的手死死扼住了要害,冷漠的观看,毫无反抗意识。利用“捏住了”、“向上提着”等语言,讽刺愚昧麻木的国民,像被人拎在手里的鸭一样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直接抨击当时的社会现象,起到当有棒喝的警醒作用。
  再如,众所周知的愚民形象代表人物阿Q,鲁迅先生的笔下更是毫不留情的进行辛辣反讽。像是阿Q挂在嘴边的“儿子打老子”,为读者展示出一幅活脱脱的市井流民形象,贫困且麻木不仁,成为社会地层被压迫人民的代表。另外,阿Q既没有固定的收入,也没有固定的住所,但是却依旧造成其不思进取,懒惰,消极而自欺欺人的性格。另外,精神胜利法没有让阿Q感到羞耻,反而助长了他自我安慰,沾沾自喜的气焰,直至被当成替罪羊都没有一丝反抗意识,借助辛辣反讽的语言特点,令读者产生饱满的情感共鸣,发挥鲁迅文学语言特色的魅力。
  (二)简约白描。鲁迅时期文学作品已经从文言文,完全过渡到白话文阶段,但是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明显的简约风格,甚至呈现出一种惜字如金的特点,给予读者更多可想象思考的白描空间。例如,鲁迅在描写孔乙己时,用到了这么一句话“站着喝酒却穿长衫的唯一一人”,虽然简短却传递出丰富的内容。其中“站着喝酒”说明孔乙己是社会基层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穿长衫”却是可以落座花钱点菜喝酒的有钱人象征,两者完美契合呼应“唯一”一词。不仅留给读者充足的想象空间,还突出了所描绘的人物特征和内心想法,将孔乙己穷苦潦倒却不愿放弃自己“读书人”身份面子的精神支撑,表达的淋漓尽致。
  二.启蒙主义创作特色
  读者在阅读鲁迅文学作品时,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启蒙,主要原因就是其具备明显的启蒙主义创作特色。利用尖锐深刻,巧妙生动的笔触,将旧社会国民的劣性展露无遗。迫使国民面对残酷现实保持清醒独立的精神,勇于直面人生和困苦,奋勇向前,永远不向命运妥协。在启蒙主义的指引下,令国民精神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充分养成反抗精神,为打翻旧社会统治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鲁迅的经典文学作品《药》,就是揭示封建传统思想的启蒙主义素材,通过对主人公“夏瑜”的深刻描绘,一针见血的揭露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夏瑜励志于打造新民主主义,所以他果断选择劝慰大众一起推翻清朝统治,不仅自身对封建统治本质有清晰且深刻的认知,还身体力行的以自身带动其他人将革命付诸于实践,发挥启蒙思想有效性。但是在当时社会,他的行为无疑是“另类”的,也是统治者不能容忍的存在,所以在夏瑜遭遇苦难后,周围人们非但不同情帮助他,反而冷眼旁观,幸灾乐祸,正是这群人“吃”了夏瑜,點出作为治疗患有顽疾病人的“药”居然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既是令人痛心的现实,也是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思想启蒙,特点鲜明。
  三.绘画性质中的色彩特点
  鲁迅在创造文学作品时,赋予文字浓重的色彩艺术特色,弘扬“色彩美”的同时,弥补传统白描写法中的局限,为读者展示出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图画,一方面可以为作品添加一定艺术形象,给予读者更良好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能够通过黑白红三种对比鲜明的色彩,调配文学艺术世界。借助黑色体现凝重肃穆,悲哀神秘的氛围,进一步剖析拷问人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在次基调上添加鲜血的暗红,以及向往光明的白色,形成鲜明对比,充分起到警醒世人的作用。
  例如,鲁迅文学作品《狂人日记》中,开头一句“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以及其后描绘到的“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令人拍案叫绝。虽是突兀的色彩语言,却是直击心灵的给予人们压抑沉闷之感,令读者不知不觉中融入阅读氛围,产生情感共鸣,有效提升阅读质量。利用“白厉厉地排着”、“白而且硬”等语句,营造一种强烈的视觉反差,展现触目惊心的“吃人”画面,不仅令文章更具穿透力,而且还深深置入读者内心,深刻感知鲁迅文学作品中的绘画性质色彩艺术。
  再如,在作品《长明灯》中,借助“暮色”、“绿莹莹的灯火”,以及孩子儿歌中的“白蓬船”和“放火”等刻画。让读者随着文字叙述,在脑海中想象黑漆漆的夜晚,白蓬的船,红色的火光,感悟黑夜中的炫目色彩,预示革命的成功,以及光明的未来,充分给予人们继续生存坚持的希望。
  四.悲喜交融的创作特点
  鲁迅文学风格迥异,既有悲剧也有喜剧,可谓是呈现出明显的悲喜交融特点,用喜剧的风格,突出作品中的悲剧色彩,发人深省。这一特点重要体现在人物的性格刻画上,让读者直接感受可悲可笑的复杂情感。例如,在描写孔乙己时,关于茴香豆的描绘能引人发笑,甚至对孔乙己穿长衫站着喝酒也是嘲笑的,但是在其被打断腿后,又能从内心深处感慨命运对知识分子的不公,进而心生怜悯和悲痛。再如,描绘阿Q形象时,既会对他临死还愚昧无知,用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深感嘲笑,也会对他被拔光仅剩衣物,扣掉工钱等不公待遇的怀有同情。运用悲喜交融的创作特点,让读者明白,喜的是中国人民劣根性的突显,悲的是人们心中仅存的善良。即便孔乙己和阿Q都从知识分子、正常佣工沦为小偷,也是旧社会统治制度对他们的压迫,所以在这方面我们感受更多的是这些人物的可怜可悲。鲁迅用这种方法,将矛头直接对准社会展开深刻批判反讽。   另外,鲁迅先这种创作风格,令其成为近代文学史上的独树一帜的标志,用对人物刻画的冷峻剖析,以及冷嘲热讽,对祖国的满怀期待和一腔热血,对人性劣根性的揭露批判,促使人们自省自惭。从根本上唤醒无数像阿Q一样麻木的人,推动民主改革的进一步开展,逐渐彰显鲁迅文学特点的深远影响和重要价值。
  五.鲁迅文学在新时代传承发展的意义
  通过研究鲁迅先生的文学著作及其特点我们不难发现,鲁迅文学敢于直面残酷的社会现实,敢于戳穿旧社会的丑恶伪装,敢于在被旧思想荼毒的人群中大声疾呼,充满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英雄主义气息。在新时代,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时代,困难挑战更加艰险,突出矛盾不断涌现,传承和发扬鲁迅文学的精神内涵,对于我们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改革前进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来看,鲁迅文学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启发时代文学直面社会现实,展现社会风貌。鲁迅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光辉不朽的丰碑,就是因为他的文学作品能够直面社会现实,展现社会风貌,能够客观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特征,才能达到精神与灵魂启迪的作用。时代文学的发展,也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实事求是、扎根社会的精神,才能创作出具备时代特色、口口相传的优秀文学作品。
  (二)激励人们张扬个性,突破自我,不断进取。社会创新是一个不被世俗眼光所禁锢、不断突破自身的过程。鲁迅文学笔下众多在社会世俗中不断沉沦的鲜活案例启示我们,只有张扬个性,才能突破自我,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而不是在社会洪流中迷失自己。对于新时代的青年人来说,就是要把握自身价值所在,才能目标明确、奋发有为。
  (三)弘扬和提倡改革精神,为新时代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当前,我国的改革逐步迈入深水区,新时代也有新矛盾,我们需要传承和发扬鲁迅文学中舍我其谁的勇敢精神,激烈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不断奋进。
  总之,鲁迅对我国文学艺术所做的贡献是巨大的,对人们的启蒙思想和警醒是的直接有效的,具有实际研究价值。不仅开拓了现代文学发展途径,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资源,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扬鲁迅文化的精神内涵,为新时代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刘志伟,林坤,胡文达.试论鲁迅小说语言的特点[J].中国民族博览,2016(9):99-100.
  [2]任海燕.浅谈鲁迅小说悲喜交融的艺术特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7):45-46.
  [3]于红.解析鲁迅作品中的民俗化语言特色[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3):23-24.
  [4]胡蓉.浅谈鲁迅先生文学创作的几点特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S2):56-56.
  [5]吴金梅.鲁迅小说史学研究方法略论——以明清小说研究为例[J].渤海大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12.
  [6]吴中杰.鲁迅与革命文学理论的翻译和出版——鲁迅与出版界之四[J].书城,2018(12):32-40.
  [7]姜彩燕.从鲁迅到贾平凹——中国现当代文学疾病叙事的历史变迁[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8(06):36-42.
  [8]吴晓东.寻求者与守望者——孙玉石先生的鲁迅研究历程[J].名作欣赏,2018(31):9-13.
  (作者单位: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柳得米拉·彼特鲁舍夫斯卡娅是当代俄罗斯炙手可热的作家、戏剧家。作家赤裸裸地还原了家庭生活的粗糙阴暗面,展现了家庭空间对于体现女性自我存在意识具有的独特意义。在作家笔下温暖的庇护所变为禁锢女性独立个体的枷锁,成为其难以摆脱的梦魇。   关键词:彼特鲁舍夫斯卡娅 女性 家庭空间  彼特鲁舍夫斯卡娅1938年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童年时期时逢二戰,过着颠沛流离甚至食不果腹的生活。战后
一、游戏目的rn1.发展跳跃的能力,锻炼腿部力量及动作协调性、灵敏性.rn2.感受在游戏中跳跃的乐趣.rn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rn二、游戏材料rn(一)材
期刊
设计意图:rn“影子”游戏是大班幼儿十分感兴趣的,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到有关“光与影子”的感性经验: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射在不透明的物体上,物体挡住了光,后面照不到的地
期刊
内容摘要:柳永是北宋词坛第一位对词进行大力革新的词人,在词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当时不被正统社会认可的柳永,他的词作,尤其是俗词,却有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广泛影响。本文将从柳永俗词中俗之成因、俗之表现和俗之影响等三方面入手,来探讨其俗词之美。   关键词:柳永 俗 《乐章集》  柳永善为诗文,但“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炙人口”[1]。他的词内容丰富,感情细腻,明白晓畅。尤其是他能
内容摘要:《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凄美苍凉的爱情传奇。多少年来,我们津津乐道故事中范柳原与白流苏演绎的双城记,也透过这重重的帘幕,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洞察和对世俗中人情冷暖的深刻体验。张爱玲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完成了“在传奇里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的别样创作。故事的最后,战争虽然让城市千疮百孔,却成全了白流苏和范柳原的婚姻。小说中写到“城”,在地理概念上是上海和香港。同时
内容摘要:曹七巧复杂而多面,她是被封建遗风压迫的受摧残者,是被金钱奴役的屈服者,也是被扭曲心理控制的报复者,这三种身份使七巧的人物形象愈加清晰丰满,也更加突出了人物悲剧性命运的缘由。本文旨在从这三种身份剖析曹七巧的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性的人物命运。   关键词:《金锁记》 曹七巧 人物形象  张爱玲的《金锁记》享誉文坛,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内容摘要:文林郎最早起源于北齐的文林馆学士,隋炀帝时设文林郎为从八品,唐代文林郎属于低阶文散官,为从九品。唐代文林郎授予途径众多,可以品德才能、科举、举孝廉等方式获得文林郎之职,并且文林郎之职在唐初也可以授予隋朝降官。唐代文林郎作为文散官,无实权,象征品级,并且出现了武官挂文散官文林郎的现象。   关键词:唐代 文林郎 唐墓志  文林郎作为低阶文散官之一,相关的研究成果较为缺乏。学者马小红在探讨唐
2012年莫言折桂诺贝尔文学奖,使文学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之中。在迅速掀起“莫言热”热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不缺乏优秀作家的中国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人说莫言获
内容摘要:《憩园》是巴金创作风格的转折点,由热情奔放的抒情咏叹转向深刻冷静的人生世相的揭示。小说主要围绕一座名为“憩园”的公馆,通过“黎先生”的视角展开故事,为读者讲述了两个家庭的悲剧,整篇小说弥漫着一种挽歌情调。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与自己的思想充满了矛盾,这种思想上的自我斗争决定了《憩园》的复杂面貌。   关键词:巴金 《憩园》 挽歌 自我斗争  一.概论  巴金是中国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家》
内容摘要:昭君出塞有其特殊的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它从历史走进诗歌,成为历代诗人们反复吟咏的题材。唐代昭君诗结合社会现实,在传统的悲怨主题上,融入了诗人自身的人生感悟,充分体现了文学作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特点。   关键词:昭君诗 主题 唐代 士人  昭君出塞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故事。王昭君,名嫱,秭归人,17岁时被选入宫待诏。汉元帝时,昭君作为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被封为“宁胡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