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的情绪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chengp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了新闻报道工作以外,李舸在更多时间里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静静从事属于他自己的摄影。他的《独自》系列作品让我们感觉到:摄影不仅仅是记录的,还有很多的可能。
  陈奇军:您使用奥林巴斯OM-D相机主要是为了报纸发稿吗?
  李舸:不是。我现在的拍摄内容主要是我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摄影。
  陈奇军:为何选用这种小型无反相机而不是单反?
  李舸:我觉得,在拍摄这种人文纪实题材时,小型相机的侵略性不强。因为我现在更加关注那些平常的题材,而不是那种工作性的拍摄,所以奥林巴斯这种小型相机更加合适。
  陈奇军:无反或曰微型单电相机的种类很多,您为何选择奥林巴斯?
  李舸:因为奥林巴斯相机有一种滤镜功能特别适合我的拍摄,它更能反映我的拍摄意图,这是我选择它的主要原因。
  陈奇军:的确是奥林巴斯相机开启了“艺术滤镜”功能的先河,不过现在其他厂家也有了各种“艺术滤镜”。您具体对哪种滤镜效果感兴趣?
  李舸:是“针孔相机”效果。不过,我并不是器材控,也不是玩“花活儿”,我使用这种效果很符合我所要表达的情绪。另外,叠加的这种边框效果是为了让我的作品能有一个视觉连续性,因为我在拍胶片的时候就从不剪裁,甚至直接印出胶片的黑色边框。
  陈奇军:这种“艺术滤镜”效果,是否与纪实摄影的准确再现原则相矛盾?
  李舸:我觉得这与纪实摄影的本质并不矛盾,我没有改变现场,只是在作品中注入个人的情感表达,只是增加了一种氛围和我对影像的一种感觉、一种情绪。这些作品的时效性和新闻性弱一些,在拍摄时加滤镜效果可能会延缓我的拍摄,这也会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可以让我的影像更加平和一些,也更加主观一些。
  陈奇军:您觉得奥林巴斯OM-D相机在成像素质和拍摄速度方面可否满足这个选题的要求?
  李舸:与OM-D E-M5相比,OM-D E-M1的操控性能有所提高,这是能明显感觉出来的。另外,它的连拍速度、调焦速度也都提高不少,不过我还是更看重它的成像素质。我觉得,除非在特别极端的情况下,OM-D相机的表现没问题,完全能够满足我的要求。当然,我还是希望它将来更好,比如动态范围更大一些、弱光表现更强一些,我觉得这种相机还有提升的空间。
  陈奇军:您最常用的镜头是哪款?
  李舸:从前主要用那款12mm的定焦镜头,自从有了OM-D E-M1之后,我主要使用12-40mm f/2.8这款专业变焦镜头。现在看来,还是变焦镜头更加方便,前提是成像素质要得到保证。
  陈奇军:从单反到微型单电和手机,在这几种拍摄工具中您目前最常用的是哪种?
  李舸:现在我的作品80%是奥林巴斯的OM-D相机拍摄的,其他加在一起不到20%。
其他文献
在智能手机的挤压下,各相机厂商的卡片机市场急剧萎缩。面对压力,厂家避其锋芒,全力开发智能手机所无法涉猎的领域——超级变焦相机。  2013年以来,各厂家发布了很多款变焦比超过50倍、等效焦距为24-1000mm或更大变焦比的超级变焦相机。笔者由于对尼康器材有着自己的偏好,所以在众多品牌中选择了尼康Coolpix P600相机。这款相机的变焦范围等效24-1440mm。正好笔者手中有一款尼康1000
期刊
作为一名登山运动员,他攀上了珠峰;作为摄影师,他又登上了事业之巅。无论新闻摄影还是订单之作,他都会打上自己的烙印,因为他对摄影有不同一般的见解。  陈奇军:您是如何成为摄影师的?  赵峰:当年我代表新加坡大学攀登珠穆朗玛峰,也顺便拍照,这时的摄影完全是业余爱好。我将拍摄的照片给几个有名气的职业摄影师看。他们说我很有摄影潜质,认为我拍摄的路子是对的。他们的评价对我启发很大,从此我就计划要做一个摄影师
期刊
“船已经满了。”这句话最早源自于1942年瑞士联邦委员会的爱德华·冯·斯泰格尔的一次讲话,1980年瑞士导演马库斯·伊姆霍夫(Markus Imhoof)又将瑞士作家阿尔弗雷德·A·黑斯勒(Alfred A. H?sler)的同名小说《船已满员》搬上荧幕,使这句话在欧洲更是名噪一时。这句冷酷而使人充满想象的句子是纠缠欧洲各国多年移民和难民问题、种族主义和排外问题的最形象写照。船作为一种边界,一边是
期刊
陈奇军:您的拍摄兴趣主要是哪些题材?  汪锡铭:我喜欢旅游,自然更喜欢风光摄影。这些年我跑了很多地方,先后多次去过长城、东北、西北、川西和西藏,也拍摄过美国的西海岸风光。  陈奇军:除了手中的这款D800E之外,您还用过哪些尼康相机?  汪锡铭:我最早使用尼康D200,后来换成了尼康D3。去年我到美国创作时,尼康D3连同镜头和笔记本电脑同时丢失了,我在美国马上又买了一款D3。回国后,我就考虑买下像
期刊
丽塔·莱斯特那是一位备受赞誉的战地摄影师和纪录片记录者,她获得了多伦多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并且在这所大学里教授摄影报道和纪实摄影。在2011年,她成为首先使用智能手机参与到阿富汗战争的军队中去记录战争的战地记者之一。她的新书《在阿富汗寻找马歇尔·麦克卢汉》,用语言和技术描述了一位加拿大的先驱媒体理论家对当代战争以及使用智能手机拍摄的体验。第一次看见丽塔的影像给人震憾的真实感,并且感受到手机摄影独特
期刊
2014年10月22日,是安德烈·艾尔诺·弗里德曼的百岁诞辰。他出生在布达佩斯,在世界上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是罗伯特·卡帕。他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战地摄影师之一,摄影新闻工作真正的代表人物。他在五次战争(西班牙内战、日本侵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第一次中东战争和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中都拍摄了大量非凡的作品。他是玛格南图片社的创办人,通过倡导保护原始底片的概念以及摄影师对底片的所有权而持续
期刊
春日的高邮湖畔,细雨绵绵,4月12日上午,第四届“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光影周—美丽高邮”活动在高邮城市展览馆举行了开镜仪式。江苏省文联副主席、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沈遥,江苏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吉龙生,吉林省白山市文联主席王娟,扬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丁毅,扬州市文联主席刘俊,高邮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秋红,《中国摄影》杂志社艺术总监闻丹青、副主编梁文川等共同出席开镜仪式并为活动揭幕。  从20
期刊
光绘摄影曾经是使用单反相机职业摄影师的拍摄项目。夜晚下,绚丽的色彩和夺目的光线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在手机影像愈来愈发达的今天,我们使用手机也能拍摄出大师一般的光绘影像。  我曾是一名职业橄榄球运动员,2009 年大学毕业后便离开北京,到日本参加职业橄榄球联赛,职业球员的生活很辛苦,所以空闲的时候我比较喜欢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比如听歌、画画、看电影以及旅游,也正是在旅游时用摄影的方式记录看到美景的缘
期刊
1983年  摩托罗拉推出世界第一部手机  1973年4月3日摩托罗拉的总设计师马丁.库伯用研发的手机给竞争对手贝尔实验室打了一个电话,这一天被定为手机的生日。1983年摩托罗拉推出了世界第一部便携式手机,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大哥大”的雏形。  2000年  世界第一款内置摄像头手机  世界上第一款内置摄像头的手机来自日本,是夏普公司在2000年推出的一款J-SH04,内置10万像素及256色屏幕,
期刊
佳作  午后时光 施作霖(福建) 摄  作者自述:  看到眼前这个场景,这个时间,心中莫名涌起一种心情:放下自己手中的相机和身边最爱的人坐上这对秋千,陪她看完这场黄昏。  佳作  挡不住的诱惑 赵国华(江苏) 摄  作者自述:  晴朗的天空,阳光灿烂,窗外楼下非常热闹,笑声伴着风筝飘扬。孩子的父母不许他外出,外面放风筝的场景实在吸引着他。于是小男孩顺着板凳爬上窗户,隔着窗户铁护栏看着外面快乐的人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