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梢上的雨滴落下来

来源 :散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_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我曾把雨夜屋檐滴答落水的声音录下来,也曾把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录下来,还有风吹过竹林的声音,以及磨石尖高山上风摇动松针的声音。那些声音美妙极了,世上最精妙的语言也无法模拟出那些声音,它如此丰富而有层次,层层叠叠,一波又一波。
  如果你能想象松针——那些柔软的树叶轻轻扫过皮肤的感觉,或者当微风吹过一整片稻田,稻叶顺着一个方向轻轻摇摆——那声音与视觉都同样令人着迷。我经常就这样坐在田埂上,望着眼前的水稻田出神,耳边回响着大自然的声音。
  唐·德里罗有一部长篇小说《白噪音》,我买来后却一直搁在书架上,还没读。
  二
  一条通往源头的道路是漫长的。许多次我逆流而上,从钱塘江尾一直抵达钱塘江源头。途中,公路与河流,时常相互交错,这是一种“对望”的关系——直到大山深处依然如此:路边有溪,溪边有路。这种对望的关系似乎从来如此。
  三
  梭罗说:“如果我们能够永远生活在当下,有效地利用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偶然,就像青草坦然承受落在它们身上的最轻微的露水的滋润,而不是把时间荒废在为了失去机会而悔恨的话,那我们就有福了。”这是极正确的话,生活在当下,即是说,要享受这个过程,不去管结果怎么样。一味纠缠于结果,那并没有太大意义。人生正就是由“过程”构成的,而非“结果”。
  四
  有一年在上海,我去采访艺术家何训田,他讲起一场大雨。2007年他在印度恒河,那天清晨瓦拉纳西的天空特別奇异,成千上万的信徒还睡在恒河边,突然间下起一场大暴雨,众人手提锅碗、身披衣物四处逃窜,整个河边兵荒马乱,恍若战场。何训田一行人坐车回到饭店,此时大雨正好停止。酒店内的旅客们还在缓慢地吃早餐,还有许多人正在起床、刷牙、漱口、上厕所,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他突然感受到一种“空隙”的存在。对一部分人来说,如同战争一般的经历,另一部分人却根本感知不到,哪怕事实上两者近在咫尺。那一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大暴雨,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根本不存在。
  五
  我在钱江源头经历了一场暴雨。我没有带伞,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刚准备进入森林。但我一点都不惊慌,我觉得这或许是一场“对话”——树林高处的雨滴滑落下来,敲打在我的头上,我与一棵高处的树木由此建立了某种微妙的关系。这是一种难得的经历。
  六
  何训田后来试图用音乐去呈现人类听觉无法“听到”的那些事物。人的听觉,正常只能接收到二十赫兹到两万赫兹之间的声音。二十赫兹以下是次声波,两万赫兹以上的是超声波。它可以被仪器测出来,还可以被皮肤感觉到,但无法被“听”到。地球上每时每刻都充满噪音,两万赫兹以上的,二十赫兹以下的——只是人类的耳朵刚好把它们屏蔽了,便觉得周围很安静。但是,人们一定要知道,一定有些东西,是我们无法“接收”到的(这很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接收不到,不代表它并不存在。
  人类能感受的那一部分世界,只是“世界”很小的一部分。
  七
  上一次深刻领受大树的教诲,是2013年在山东莒县。在一场大雨里,我与一棵四千年的银杏树猝不及防地相遇。我从很远的地方来。我走了很多的路,遇到很多的人。对方是一棵巨大的银杏树。它的腰身,要七八个人才搂得过来;它的冠盖,可以荫庇数亩。雨太大了。大雨使整座浮来山云蒸雾蔚,我抬头,已然望不见这棵大树的冠顶。密集的雨滴,从青翠的鸭掌样的树叶上滑落,经历层层叠叠的树叶上的旅行,最终噼里啪啦打在雨伞上。这样的雨,就像从四千年前,从光阴深处,不由分说地落下来。雨点打在距离我的耳朵大约二十五厘米的地方,一声又一声,如父亲的爆栗一般。
  八
  大树有灵。不仅在浙西,在中国的很多地区,人们都有这样的看法。在日本,这样的观念更加显著,他们认为“万物有灵”。日本那样的海岛国家,地理环境特别,自然景象也优美,更使日本人相信万物皆有灵气。与此同时,大自然的不可预知、不可抗拒,也令人敬畏。柳田圣山在《禅与日本文化》一书中说:“日本的大自然,与其说是人改造的对象,不如说首先是须敬畏信仰的神灵。”
  九
  对于世界的感受,因人而异。艺术不像科学。科学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迭代、更新;艺术并非如此,艺术面前人人平等,人人从零开始。艺术是人对于世界的感受。不管西方人还是东方人,自身感受宇宙之后,在心中产生的东西,才是他自己的东西。这是一手的、直接的体验。要真正地感受世界,必须抛弃很多东西——比如先入为主的“教育”,必须清空,重新回到一个婴儿的状态——重新成为一个很干净的人,成为一张白纸。干净的人面对一个宇宙,才能获得直观的感受。我们现在,常常已经不是自己,头脑里装满了“别人”对于世界的“感知”,唯独没有自己的感知。
  十
  我在田埂上坐下来的时候,与我在森林中散步的时候,所感知到的世界是不是同一个世界?
  十一
  很想知道,在广袤的钱江源国家公园,最古老的一棵树在哪里。如果这棵树隐于森林,一定在默默守护着整个森林家族的平安。不仅仅是大树,还有它们脚下的灌木与小花,以及昆虫与蘑菇。更多的人会因为那棵树而前往瞻仰,进而心生敬意——在森林之中,到底还有哪些秘密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十二
  “在乡下散步时,我觉得自己就是神。”写出《少年维特的烦恼》的歌德说,“因为无边无际的富足、无限世界的庄严形态,在我的灵魂里生根和活动……森林与山岳在回响,所有难以进入的力量在创造,我凝视大地深处看到这股力量在震荡,我看到大地之上、天空之下万物麇集。”
  我以为,任何人进入森林,都可以从中获得启示,不管那些启示来自于高处的枝叶,还是来自于大地深处的根系。你会惊讶于一棵树的力量,它如此平和,又如此巨大。
  十三
  1874年的一场暴风雨中,约翰·缪尔登上内华达山脉的一座山脊,然后爬上一棵针叶树,只为了更近距离地聆听高处的针叶在风中产生的乐音。他听到了什么?——树叶彼此摩擦的机械的声音、树枝和光秃树干深沉的声音、松针发出的尖锐哨音,以及“丝绸的低语”,而来自大海的风“携带着最振奋的香气”。
  十四
  离开钱江源国家公园,回到城市的日常生活里,我依然时常会想念大雨落在森林之中,晚风掠过丛林的声音。七月底的一天,我在手机上安装了一个APP,名叫Rainy Mood,里面搜集了很多雨声和水流声。譬如——华盛顿森林里的雨、科隆的雷暴雨、俄勒冈沿海的热带雨林、日本寺庙上的雨、苏格兰的小河、太平洋的雷暴雨、远处的芝加哥雷雨声、在森林深处洗澡、圣海伦斯山附近的河流、平稳的雨、落到帐篷上的雨、北卡罗来纳州的暴风雨、英格兰在下雨、亚利桑那凤凰城的雷暴雨、俄勒冈清晨的雷暴雨、巨石阵的雨、意大利米兰的雨、悉尼瀑布、瑞士的冰河、巴黎的雨、苏格兰乡下的雨、伊利诺斯的雨和鹪鹩、急流的山间水声、阿姆斯特丹的雨、巴厘岛水稻梯田上空的雨、赫尔辛基火车站的雨、威尔士阿伯里斯特威斯的雨、离多伦多很远的雷暴雨、野营车上的雨、密苏里屋顶上的雨、英国斯诺登尼亚的雷鸣、雷暴雨中的鸟鸣……
  十五
  我觉得,应该有一个人去做这件事,录下各种各样的声音:鸟鸣、溪流声、风声、雨声、猫头鹰在夜间的叫声、大雨落在栎树上的声音、溪水流淌进农家铺设的竹笕又从另一端流出来的声音、瀑布的声音、一百种虫子在夏夜的鸣唱、蝉声、有人从林间走过的声音、夕阳西下时一只羚羊的叫声。
  十六
  还有很多美好,我们并不知道。
  它们就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并不知道。
其他文献
多姿的峰峦飘着多姿的云彩,  多情的涛声伴着多情的螺号。  山的挺拔,海的壮丽,  有我们的身影,有我们的欢笑……  悠扬婉转的旋律,深情激越的歌词,犹如春天的小溪在开花的山野里淙淙奔流,越过多少峰谷,飘过多少田畴,一直飞进了我们的心里……  这首名为《多彩的山海》的男女声二重唱,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由宁德地委宣传部、文联组织文艺家创作的电视艺术片《山海的交响》中的一首。它生动展现了闽东的山海风
期刊
再也不会有那样的一条河流了。在我的一生中。它只能从我的一生中流过一次。它穿过我,穿过辽阔的鲁东南大地,穿过我整个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它日夜川流不息,穿过浩渺的苍穹与宇宙,穿过无垠的时间与空间,带着无涯的萧索与寂寞、虚幻与孤绝,滔滔东流入海。  这是时间的大河也是幽冥的幻灭之河,它存在于虚无与真实之间,若有若无,若即若离,而我们,其实都是在左岸苦苦挣扎等待的渡河之人。  一小段月光惊醒了我。我躺在土炕
期刊
我外出的机会很多,每年都有好多次。到了外地,我很少逛街,很少买东西。别人送给我的礼品,我一般也不愿往家里带。一是我把带东西视为一种负担、一种累赘,能不赘就不赘;二是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家里的东西已经够多了,新摞陈,陈摞新,把家里有限的生存空间挤占得越来越小,几乎构成了压迫。曾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万里迢迢把一件包装精美的物品拿回家,随手放到一个地方就忘记了。等偶尔再发现时,已经多少年过去,连我自己
期刊
穆涛,《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散文专委会委员,国务院特贴专家。出版《先前的风气》《看左手》《肉眼看文坛》《散文观察》等书十二种,其中《先前的风气》一书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和“2014年中国好书”。2017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从发现时间开始:一根由神奇到神圣的棍子  我们中国最原始的计时工具,是一根棍子,学
期刊
条凳  远远看来,梅溪乡下的“中门李”老屋场,好比摊在岁月里的一幅画——不单时间成为生命的底色,就连溪水、瓦屋、树木和人等等也一脉相连。等走近了,你才发现树木多得数不过来,用浓墨重彩的笔触,抒写着人间的色彩。  树木一多,便出木匠。恰巧,我爹是这行当里最牛的一个。平日里逮根木头,斧子一抡,便有了方向。  我出生的那天早上,他正在堂屋里打条凳。倏忽间,斧头的咚咚声,刨子的呱唧声,融为欢乐的混响。这混
期刊
梅李镇有一条由泥沙冲激而形成的河流,名叫“盐铁塘”。河面上跨着一座座三环洞的小拱桥。桥洞间掩映着细纹般的波粼和婆娑树影。河水是清澄的,河边长着青青的水草。  盐铁塘两岸风光秀丽,花红柳绿,绚丽多彩。岸边、桥头、水滩到处是泥沙,连同捉摸不透的河底蕴藏的也全是泥沙,简直是沙的海洋。  这里的沙乍看似泥,颜色深,分量重,粒子细,叫作“梅李沙”。当年本地农民造房时大多用梅李沙替代黄沙,拌着水泥铺砌砖石或粉
期刊
入船记  我怕海。  那一年跟父亲出海,船没行多远,我就顶不住了,硬撑了一会儿还是没能熬住。先是“翻肠倒海”,吐得黄胆都要出来,胃里东西倒空后,接着干呕,黄汁水沥沥的,再这样下去,我担心肠子也要出来了。被父亲架到船舱里头,虚弱地躺着,面色惨白,额头冒虚汗,比死还难受。船舱内的床铺,说是床铺,其实勉强可以安身,像只白鸽笼,长度仅放得下身子,个子高的人得蜷起腿来,转侧都困难。下面是机舱间,柴油机轰鸣,
期刊
梅子黄时雨。地处长江中下游的临湘市,又迎来了湿漉漉的季节。这时候的龙窖山老龙潭瀑布,一定非常壮观吧。  于是,就进山了。  汽车刚刚拐上龙源水库岸边的村级公路,坐在我右边的小霞就指着车窗外呼喊起来:“你看,水像一块晶莹的碧玉,水那岸的山脚像墨玉,山水一色,好漂亮!”隔了几秒钟,小霞又是一阵惊呼:“你再看,半山腰是缥缥缈缈的白云,山顶就是白茫茫一片了,真是仙境啊!”小霞硬要和我换位置,因为她担心我看
期刊
狗狂吠。我透过门缝往外看,什么也没有。  两盏路灯在院子边上亮着,一盏照着弟弟那辆黑色的汽车,一盏下边是空的,只是照着路。两盏灯营造出了两个舞台,都静默着。  我推门出来,满天都是星星,月亮只有半个,像被一把钝刀切开,切口上还留着不太整齐的曲线。它安静地挂在院子的正上方,成了我们家的私有财产。我对母亲说,现在才知道,月亮原来是我家院子的肚脐眼儿。母亲笑,忍不住钻进窗帘贴着玻璃往外边瞧。  肚脐眼儿
期刊
我再次提出把手术日期延后一天。我有这样一种感觉,前面是一条深渊,我被推上了悬崖,丛生的乱石锋利如刃,我必须小心翼翼,倘若走错一步,就可能倒在这里,甚至坠入万丈渊底。  好在他们也不着急,还没有一个戴着深度近视眼镜、两鬓斑白、一脸凝重和悲悯的老医生郑重其事地检查我的病,仔细地看一看患部。一个年轻医生对照门诊记录询问过病情,在病床边站了不到五分钟,手机一响就走了。两个小护士出出进进,试体温、量血压、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