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君权民授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e_o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权力的本质,哈耶克的认识远高于西方其他政治学家。哈耶克认为,仅从恶的一面讨论权力会产生误导,权力本身不是恶,用之不当、用来损人利己,权力才会恶化,即“一个人通过施加损害的威胁而迫使其他人去实现其意志的权力”才是恶;“为了实现某项伟大的事业所运用的权力”则不是恶的。
  所以,权力对于人类社会是必要的,而且必须是善的。《易经》说“圣人之大宝曰位”,权位对于圣人,就是“大宝”。
  权之利用
  《尧典》开头说:“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尚书·尧典》)
  大意是说,考查古代历史,帝尧名叫放勋。他治理天下严谨节用,谋虑通达,文雅温和,诚信尽职,推贤礼让,光辉普照四方,达于天上地下。他能够明明德,使族人亲密团结;族人亲密和睦后,明辨百官的优劣;百官德行提升、各尽其责后,协调各国的关系。民众也随着友善和睦起来了。
  看,权力在帝尧手中,成了多么伟大的工具,可以建设社会的和谐和政治的美好,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理想之美、权力之善、手段之正义并重。荀子在《王霸》一文中介绍王道政治的特征,其中之一是“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可见儒家在权力运用方面何等慎重和文明。孟子也说过:“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
  各种抗暴卫道救灾抢险的正事善举,都有可能连累乃至牺牲无辜,汤武革命吊民伐罪,或亦难免误伤,那是一种无奈,不是主观故意。为“得天下”或“谋全局谋万世”而有意牺牲无辜,明知无辜还要加害,那就不允许,那是大罪恶。
  或问:为了救天下能不能杀无辜呢?答:不论什么伟大的理由、崇高的目的都不能杀无辜,这是政治底线也是人道底线,这个底线若破了,“天下”和“无辜”都悲剧。其实天下不可能靠杀无辜而得救,邪恶手段达不成善良的目的和美好的理想。
  荀子说,虽然“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但是,仁者会很坚定地维护道德理想和国家利益,就像石头那样坚固。提拔重用的人都是正义之士,国家颁布的都是合乎礼义的法律,率领文武百官追求的都是仁义的志向。可见,儒家的君权之善,必须与义士、义法、义志配合,要落实于官员群体、法律制度、政治方向的正义。
  君权民授
  孟子曾与弟子万章就尧舜禹禅让一事对君权谁授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万章认为,君权君授,即下一代君权是由上一代天子授予。孟子反对,认为君权天授。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在政治上,民意为天意的第一代表,故“君权天授”落实到政治上,就是君权民授。舜之所以最终“践天子位”,就是因为“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诓歌者,不诓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意味着其天子的权力来自于民意。
  可以说,儒家的权位、政治、制度和法律都是必要的善,是对治恶习恶行的必须。同时,儒家认为,对于反道德、反文明、亡天下的恶权力,人人得而批判之、反抗之、驱除之、消灭之。孟子诛一夫,汤武大革命,针对的是暴君,也就是恶化、恶性的权力。吊民伐罪、应天顺人的革命权力,当然是正义的,大善的。
  借用王阳明的话说:无善无恶权之体,为善去恶权之用。意谓权力的本质非善非恶,超越善恶,但权力的作用在于为善去恶,包括对治恶习,惩罚恶行,革除恶制,驱除恶政,亲民治国,富之教之,为民立极,都主张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但由于对权力本质认知的不同,儒家和自由主义所采取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如果说自由主义的说法和做法是“用法治把权力关进笼子”,儒家则是:用礼制把权力尊上礼台,升进文明。对权力,以法制约之,以礼提升之,以道统庄严之。
  只有体现相当的人格高贵和道德尊严者,才有资格登上礼台;登上礼台者,必须自觉地“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别说非法,非礼都不行,都丢脸,都会被礼制轰下台。
其他文献
东汉经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玉:“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角思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絜之方也。”玉被认为是中国的“国石”,亦被称作大地的舍利,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解的情结。千百年来,人们不管是膜拜神灵、占卜问卦、乞风求雨、祭祀祖先,还是求医问药、婚配嫁娶、丧葬出殡,玉在其中无处不在,先民们用玉、爱玉、敬玉、佩玉
期刊
肉眼分辨和田玉籽料五个方法  很多玉友看籽料,电筒、放大镜等工具随身携带,这是一个好习惯,但如果没有工具辅助的情况下看料子,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其实最根本的就是应该了解其皮色特点。  一、全包裹、微透明  了解和田籽料的成因,就知道和田籽料呈浑圆状,外表有厚薄不一的皮壳,颜色常有枣红皮、秋梨皮等。浑圆状的籽料,皮色一般为全包裹。巧雕、人工开门子和分割成小块的除外。皮呈微透明、亮亮的或叫“有油脂光泽
期刊
从先民最初的刀、斧、锥等生产工具,到用于祭祀、礼仪、丧葬的璧、圭、琥、璜,及至为器皿、奁具、耳杯、观赏器物,做头饰的笄,脚饰的钏,衣上的坠饰,佩戴的串珠,玉的形象千姿百态,品貌俱佳;玉的内心清澈光洁,莹润细腻。  传世美玉,宛如仙品。无论是红山文化中的蜷曲成“C”字形、龙体刚劲的《碧玉龙》,良渚文化里外方内圆、形体宽大的《玉琮》,还是长裙曳地、长袖漫舞的舞女玉佩,丰硕饱满、生动写实的碧玉车马人,均
期刊
在倡导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的复兴迫切地需要一个载体,她需要为人们所熟知,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而八千年的玉文化,与中华文明水乳交融一脉共生,以至于我们可以这样讲,一部玉文化史,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史。  神玉艺术馆正是以玉为载体,通过弘扬玉文化,以推动民族文化的复兴。神玉艺术馆珍藏了历代的玉器艺术珍品,其中不乏绝世之作、传世之作、震撼之作,它们记载着华夏八千年的沧桑、闪耀着圣哲智慧的光
期刊
图为六月份的昆仑山,此时山上还大雪纷飞。到了当地夏季,冰雪融化,玉石复露出,又成为拣玉和捞玉的好季节。这种季节性采玉,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如在高居诲的《行程记》中记述说:“每岁五六月,大水暴涨,则玉随流而下。玉之多寡由水之大小。七八月水退,乃可取。彼人谓之捞玉。”现代人亦是遵循古法。  茫茫昆仑,一层冰雪世界,都是高山峻岭。采玉人穿行在冰雪覆盖的群山之间,他们脚下踏着厚厚积雪,带上一年的希望,坚定地
期刊
《道德经》第七十章有言:“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圣人为何“被褐而怀玉”?或许可以从历史中得出答案。叶舒宪老师认为:中国的历史是玉的历史。《山海经》叙述149处产玉之山,原因何在?《穆天子传》叙说周天子不远万里到西方昆仑去寻觅美玉,“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载玉万只”而归,又原因何在?河西走廊乃丝绸之
期刊
它原本只是一颗顽石,最初与人类相遇时,人们只惊羡于它的色泽与温润的触感。几千年来,它不知惊艳了多少双眼睛,温暖了多少双手。在人们的观赏、把玩中,它将其独特的德行沁入了人们的内心。它走过漫长的旅程,一直被人视若珍宝,但或许它想告诉人们的一如它未被雕琢前的那样质朴。玉,有德蕴其中,君子自比之。  爱玉,是中华民族一贯的传统。自古以来,玉深受历代统治者和各阶层民众的钟爱。这种执著甚至痴迷的爱历经八千年风
期刊
我国传统中医认为,秋天在五行中属金,对应五化中的“收”,故养生宜收敛、累积。在饮食方面宜“争蜂吃醋”、起居方面宜“收”、防病养生方面宜“护肺防燥”。  “争蜂吃醋”  酸可收敛肺气,酸甘又可化阴,以滋益阴津;而辛味则会发散肺气。故秋季应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物,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如秋梨、石榴、橘子、葡萄、猕猴桃、柿子、甘蔗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对于女性来说,秋季是最适合“争蜂
期刊
从大学到书院有多远?  这个问题实际上要问的,不仅仅是大学到书院有多远,更为重要的是:你距离你自己有多远?我们每天距自己十万八千里,我们每天活在自以为自己是自己的荒诞之中。  生命从本质层面上来讲,大家都是一样的。但是经历了几十年,那悬殊已经非常大了,大到从海拔0米到海拔将近4000多米,就是到珠峰大本营的那个地方。但是若以海拨为境界,人群中已有到海拔4000米的人了。当然先来的未必能先到。这一点
期刊
告别了青年时代的莽撞与浮华,静静坐下,沏上清茶,细细品味,回忆过往,那些老手艺总是难以忘怀。  有人说,民间老手艺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祖先们智慧、勤劳的结晶。但随着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祖先们辛辛苦苦留下来的传统手艺,也许会从我们的视线中渐渐消失,成为记忆。  孤独的竹篾匠  茂密的竹林,低矮的土坯房,昏黄的灯光,跛脚的老人。  老人名叫付广钦,71岁,是株洲县仙井乡龙凤村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