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经》第七十章有言:“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圣人为何“被褐而怀玉”?或许可以从历史中得出答案。叶舒宪老师认为:中国的历史是玉的历史。《山海经》叙述149处产玉之山,原因何在?《穆天子传》叙说周天子不远万里到西方昆仑去寻觅美玉,“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载玉万只”而归,又原因何在?河西走廊乃丝绸之路的要塞所在,但该走廊上为什么没有“丝门”却有“玉门”呢?答案很简单:早在文献记述的丝路之前两三千年,这条险路就早已开通!不过不是为出口丝绸,而是为进口和田玉。求路又如《尸子》所载,“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反。”在先秦典籍中讲到的曾经抵达昆仑神山的人实在凤毛麟角,如《山海经》说的“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显然非凡夫俗子所能够企及。中国神话第一大英雄羿去昆仑何求?求不死仙药也。若进一层追问:西王母所独自掌握的人间唯一的不死药是由什么物质成分构成的?最可信的解答无非是一种中国人崇拜了七八千年的物质——玉。这或许便是道家以玉喻圣的来源。
先秦思想的基石为儒道两家,不止道家重玉,儒家讲“学习”的名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更是直接来自史前东亚人加工玉的实践。儒家将君子理想比德于玉,和道家一起共同继承玉的理念。圣人与圣物交相辉映,玉的品质就成了人的品质。华夏乃是礼仪之邦,从夏朝起,以“琮璧圭璋璜琥”六器体系为基础奠定了国家礼制的道统。玉的储备与需求,对治国之圣极为重要。《书·禹贡》云:“禹锡玄圭,告厥成功。”《史记·夏本纪》:“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可见大禹王天下靠的就是所谓玄圭——一件神秘的玉礼器!《墨子·非攻下》云:“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瑞为天赐玉信。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掌握瑞玉圣物者就足以号令天下。于是圣人怀瑾握瑜,其掌握的宝贵智慧与身佩之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玉不琢不成器,要将自己打造成为圣贤,就要让自己的心成为独一无二的美玉。
《山海经·西山经》载:“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王母传》载:“其后虞舜摄位,王母遣使授舜白玉环,舜继位,又授地图。遂广黄帝之九州为十有二州,王母又遣使献舜白玉琯,吹之以和八风。”这位头戴玉胜的西王母,在历史传说中不断将玉送给她认定的圣人。是故郭沫若有诗云:“国玉出昆山,西巡竹纪年。中原王母迹,献玉贺平安。”可是圣人真的需要他人的认定吗?坚持自己所体悟的大道,即使衣衫褴褛,貌不出众,被褐的圣人也依然是圣人。因为,玉就在他心中,道就在他心中。
是故,庄子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圣人为何“被褐而怀玉”?或许可以从历史中得出答案。叶舒宪老师认为:中国的历史是玉的历史。《山海经》叙述149处产玉之山,原因何在?《穆天子传》叙说周天子不远万里到西方昆仑去寻觅美玉,“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载玉万只”而归,又原因何在?河西走廊乃丝绸之路的要塞所在,但该走廊上为什么没有“丝门”却有“玉门”呢?答案很简单:早在文献记述的丝路之前两三千年,这条险路就早已开通!不过不是为出口丝绸,而是为进口和田玉。求路又如《尸子》所载,“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反。”在先秦典籍中讲到的曾经抵达昆仑神山的人实在凤毛麟角,如《山海经》说的“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显然非凡夫俗子所能够企及。中国神话第一大英雄羿去昆仑何求?求不死仙药也。若进一层追问:西王母所独自掌握的人间唯一的不死药是由什么物质成分构成的?最可信的解答无非是一种中国人崇拜了七八千年的物质——玉。这或许便是道家以玉喻圣的来源。
先秦思想的基石为儒道两家,不止道家重玉,儒家讲“学习”的名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更是直接来自史前东亚人加工玉的实践。儒家将君子理想比德于玉,和道家一起共同继承玉的理念。圣人与圣物交相辉映,玉的品质就成了人的品质。华夏乃是礼仪之邦,从夏朝起,以“琮璧圭璋璜琥”六器体系为基础奠定了国家礼制的道统。玉的储备与需求,对治国之圣极为重要。《书·禹贡》云:“禹锡玄圭,告厥成功。”《史记·夏本纪》:“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可见大禹王天下靠的就是所谓玄圭——一件神秘的玉礼器!《墨子·非攻下》云:“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瑞为天赐玉信。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掌握瑞玉圣物者就足以号令天下。于是圣人怀瑾握瑜,其掌握的宝贵智慧与身佩之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玉不琢不成器,要将自己打造成为圣贤,就要让自己的心成为独一无二的美玉。
《山海经·西山经》载:“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王母传》载:“其后虞舜摄位,王母遣使授舜白玉环,舜继位,又授地图。遂广黄帝之九州为十有二州,王母又遣使献舜白玉琯,吹之以和八风。”这位头戴玉胜的西王母,在历史传说中不断将玉送给她认定的圣人。是故郭沫若有诗云:“国玉出昆山,西巡竹纪年。中原王母迹,献玉贺平安。”可是圣人真的需要他人的认定吗?坚持自己所体悟的大道,即使衣衫褴褛,貌不出众,被褐的圣人也依然是圣人。因为,玉就在他心中,道就在他心中。
是故,庄子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