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心理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zjs19890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应用是一个潜力巨大的领域。本文阐述了心理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意义、作用以及融合应用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心理学 融合应用 意义 方法
  一、心理学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学研究的内容都是人们的意识层面的东西,人的思想活动规律受制于心理活动规律。心理学的原理的运用,能帮助我们在政治思想工作中找准问题,选准方法,使我们的政治思想工作更易被人们所接受,从而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从研究内容上看,政治思想工作研究的是人的思想现象,思想现象与心理现象密切相关,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广义上讲,人的思想只是心理现象的一部分,属于心理现象的高级层次。思想活动是在心理活动环境中发生的,是与心理过程同步的,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心理活动规律才能深刻地把握人的心理,引领、驾驭人的思想,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从实践方法上看,心理学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解人的思想产生及变化规律的钥匙。心理学近百年的发展史,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展规律方面有着丰硕成果,可以丰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方法。认真分析从众心理、逆反心理、角色心理、誘发心理、交融心理、平衡心理和个性心理等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有的放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工作的针对性。遵循心理学的心向一致,心理投入,心理动力,心理平衡等原则可以帮助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调动人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主人翁责任感和创造热情。
  二、心理学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凝聚力。运用心理学认真研究被教育者的心理,既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态度,也是一种人文精神,同时也是我党最高宗旨的具体体现。我们运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容易理解群众的心理,解读群众的思想,真正做到理解群众,关心群众,尊重群众。群众也因此会获得精神卜的激励和思想上的共鸣,主动交流自己的思想,走出思想误区,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凝聚力。比如,做离退休老同志的思想工作,运用心理学原理、方法与老同志进行心理沟通,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离退休老同志由于思想观念和老年心理的局限,他们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常常容易产生不平衡心理。可采用“三步平衡法”,首先,让老同志充分倾诉,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然后,从其倾诉中寻找合理部分,并予以肯定和理解;最后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老同志走出心理、思想误区,获得新的平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和心理咨询日,促进老同志的心理平衡、思想稳定,争取老同志对思想政治工作和其它各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心理学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良好的心理品质。政治思想工作是一项驾驭人的工作,政工人员除了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和经验技能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是思想道德的基础,高尚的思想道德是建立在良好的心理品质基础上的,高尚的思想道德能直接深刻地感染被教育者;良好的心理品质能使我们充分发挥实际工作能力与被教育者形成良好的心理、思想互动,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政工人员拥有良好心理品质,不仅能积极地影响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决策、实施的全过程,而且还能针对被教育者产生深刻持久的影响。
  四、心理学有助于产生思想政治工作理想效用。产生理智效用。在对职工的教育过程中,把讲述的道理传授的政策,提出的要求,转化为职工的要求、思想、行为,从安慰中稳定她们的情绪,在鼓励中让他们振奋精神。通过一系列的情感教育,广大职工支持理解改革,并自觉投身到四个全面建设中来。展现出独特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推动四个全面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使思想政治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产生成果共享效用。时刻不要忘记情系困难职工,关爱弱势群体。集中资金、集中帮扶的原则,建立“求助中心”,成立“结对帮扶”、发出爱心倡议、送温暖等系列爱心活动,为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提供生活救助,为合法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困难职工提供法律和政策咨询,让改革成果与全体职工共享。产生和谐效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有益健康的活动,为职工搭建团结、和谐、愉快、亲和、宽松环境的平台,展示职工的聪明才智,使之形成健康、高尚、积极向上的情感和精神风貌,对职工的人格完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无声的陶冶作用,使职工在活动中了解他人并获得他人了解,从潜移默化中受到有益的思想教育。特别是青年人精力充沛,求知欲旺,兴趣广泛,喜欢活动,组织各种富有生气的集体活动,使他们的精力有处可使,求知欲望得到满足,情感得到释放,情操得到升华,能起到别的教育方式不能替代的作用和良好效果。只要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满腔热情去熔化铁石心肠,去消融心头坚冰,把职工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职工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职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职工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就能打开他们的心扉。给人以安慰,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心理上的平衡。达到情意交融的境界,达到为推进四个全面服务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航空气象预报以及相关的保障工作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航空公司飞行计划的制定、航线的选择需建立在准确、可靠的气象信息之上,所以能够准确、及时的提供高空风、温等方面的气象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上述工作的实际质量。航空气象预报的作用还体现在飞行时间的预测方面,对航班的飞行时间进行预测能够合理规划飞机的载货量以及载油量,最终有效避免旅客大面积改签的混乱局面。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我们要明确航空气象
期刊
【摘要】:医院是知识密集型单位,发展战略的实施必然以人才建设的实施为基础,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医院才能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如何发现人才、留住人才,保持人才队伍的合理性、稳定性,是医院管理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医院 转型 人才队伍 路径  人才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心,抓好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队伍管理、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立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
期刊
【摘要】:民族是宗教的载体,宗教则加强了民族意識;因此,民族问题常常伴随着宗教问题,西南地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面对南亚和东南亚, 边防线长是中国西南门户,同时,西南地区有50多种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宗教形态多样,民族宗教问题相互交织,西南地区的部分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虔诚,历来是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分裂、颠覆的重点地区。因此加强西南地区民族宗教问题研究,把握民族宗教问题特点,研究民族宗教
期刊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现代化进程,不仅鲜明的反映出两国不同的历史发展脉络,还折射出两国民族性和文化特征的差异性。中美两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都取得了相当大的建设成就,而今天又面临着繁重的改革任务和发展难题。通过比较分析差异性这一视角来研究中美这两个有着极大代表性的大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特征,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作用和时代
期刊
【摘要】:毛泽东率先举起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面旗帜,最早科学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方法,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性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道路。  【关键词】:旗帜 探索 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重大问题的历史。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行者、
期刊
【摘要】:普利查德用裂变制度作为当地社会内部整合的机制进行描述和分析,是功能主义杰出的代表作品。本文从这部人类学经典之作的内容,分析了无政府部落的内部结构,运行方式和凝聚力等。  【关键词】:努尔人 部落 制度  《努尔人》的全名是《努尔人—对尼罗河畔一个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描述》,它是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埃文思.普利查德的代表作品,普利查德有着复杂的学术背景:他是马林诺夫斯基的学生,所以英国传
期刊
“道地”字面意思是有方位、有坐标的地点(区)。宋严羽《沧浪诗话·附答吴景仙书》:“世之技艺,犹各有家数;市缣帛者,必分道地。”明代汤显祖《牡丹亭·诇药》:“好道地药材,这两块土中甚用?”李劼人《天魔舞》第十一章:“那是一柄道地泸州油纸伞,又重又大。”所以“道地特产”“道地药材”等都表示真正是有名产地,即有明确坐标地区出产的东西。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应称“道地药材”而不是“地道药材”,特指明确产地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城镇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介绍新型城镇化的相关概念,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农村城镇化环境保护发展策略。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 环境保护 问题分析  一、引言  农村城镇化水平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且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我国农村城
期刊
【摘要】:当前,师德师风建设成为高校重点开展的工作,也是社会大众普遍关注的话题,要实现教育的长效机制,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十分必要,这是保障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必要条件。随着师德师风建设重视度的进一步提升,相关的师德师风机制也在不断完善,现阶段,教育创新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开始探索通过档案手段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分析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并探究新时期运用档案手段建立健全师
期刊
【摘要】:鲜活的历史人物、重大的历史事件,以文字的形式在载入史册的一刹那便凝固了。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如何给这些凝固了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付之于新的生命,使它们穿越时空成为可以感知、可以聆听、可以实践、可以创造的活生生的素材,被学生吸收呢?我认为其关键是要创造有效的实物意境、图文意境、问题意境及活动意境来点燃课堂生命的火花。笔者在这方面作了很多探索与实践,拾取其中的一二,以俟得到大家的指点: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