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应立足学情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733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计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有力保证。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在教学设计上下苦功夫,因为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的成败,影响师生的自我效能感。然而,教学设计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不仅要依据教育教学规律,而且要立足于学情,遵循教学的可接受性和最优化原则,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和现有的心智发展水平,最终达到导教和促学的目的。
  讲完了《逍遥游》这篇课文,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深刻反思,觉得自己既有成功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学生的评价反馈,我深深地认识到立足学情是上好课的基础。
  一、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设计
  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双簧戏。教学成效显著与否,不仅取决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而且取决于学生是否最大限度地参与了教学。
  初上《逍遥游》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在课前结合教材上的注释及相關工具书,一边翻译全文、感知文意,一边归纳出自己存在的理解障碍和问题,对于那些经过再三思考还不能解决的问题,之后采取小组合作或教师启发点拨的方法来解决。我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翻译文言文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翻译习惯。然而,当第二天上课时,我却发现许多学生根本提不出什么问题,即使有问题也是随机应付而已,最后出于无奈,我只好硬着头皮引导学生逐句、逐段分析,一问一答,整节课上学生一直都处于被动状态,课堂气氛显得很低沉。
  课后针对这个问题,我和几名学生进行了讨论,并听取了他们的建议,又对教学设计进行了重新修改,把自主学习式变成了课堂合作式,给每个小组分配一定的学习任务,要求每组在给定的时间内通过组内分工再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没想到在第二个班级上此课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如对“鲲鹏”形象的分析,有的认为雄伟的大鹏形象体现的是作者远大的理想,有的认为作者是借这一形象来抨击现实的黑暗,并以此表明超脱世俗的决心。不同的教学设计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使我深深地体会到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成效如何,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多听听学生的想法,采纳合理的建议,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最终达到“成人”的目的。
  二、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能仅凭猜测就单方面地确定所呈现内容的难易程度,而要考虑学生的起点行为,了解学生现有发展水平,把握知识的梯度和难度,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学生才会学得轻松,学得愉悦,才会更加热爱学习。
  对于《逍遥游》这篇文章,由于学生对道家所主张的“道法自然、清净无为”的思想不是很了解,所以要进行深层次的领悟还有一定的困难。在课前我让他们观看了《百家讲坛》视频——于丹《庄子》心得之一,使他们对庄子及
  其思想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课堂上,我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文中列举了哪些事物,是否达到了逍遥?讲了哪三类人的境界,庄子的态度是什么?庄子对鲲鹏形象是否定的,为什么又浓墨重彩反复描写?
  对于这三个问题,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如有的学生抓住动词“笑”剖析形象的特征,有的则联系霍金的事例来探析“灵魂的自由、思想的独立”的主张……然而,大部分学生不是照搬资料,随意应付,就是人云亦云,毫无主见,缺乏对文本的独立思考,这堂课表面上看起来异常热闹,学生参与度极高,但热闹的背后是深深的忧虑。许多学生仍处于被动求知的状态,不能主动积极地在阅读过程中深思熟虑,使得阅读能力、认识水平很难得到提升。
  对于这个问题,在课后我和一些学生、老师进行了探讨,我觉得自己最大的失误就是对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把握不准,忽视了他们的情感态度,没有找到文本内容与学生经验之间的契合点,自认为在学生观看了相关视频后,就会产生阅读兴趣,就能为理解文本奠定基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只考虑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而对学生在学习程度、学习习惯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性问题缺乏应有的思索,使得整个课堂教学缺乏一定的针对性、生成性。
  只有立足于学生起点行为的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大脑深处,才能进一步激起思维的火花。这样的教学符合认知规律,切合学习者的接受水平,体现出了对“人”的价值的高度重视,是语文教学实现最优化的有力支撑。
  总之,语文教师要立足学情,考虑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在满足学生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实现生本化教学,从而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甘肃省正宁县第一中学(745300)
其他文献
“自媒体”是个人利用网络资源,通过QQ(群)、微博、微信(群)、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借以达成信息发布的传播媒体。随着教育改革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条件地借助自媒体功能,实现教与学的互动生成,使得课堂教学得以延伸,促成学生学习的多元与方式的多样化。  一、可行性  随着科技发展,网络及其运用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CNNIC发布的第41次(截
期刊
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在高考中占有了重要的比重。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强调了在阅读中学生阅读实践的重要性。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而有所感悟,在情感上得到熏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文能力。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思考为主,教师教学为辅的思想具体应该如何落实呢?  一、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文语感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语感,而培养语感
期刊
名著名篇阅读题是江苏省高考语文附加部分的一大难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高名著名篇阅读的备考效率,首先得了解“名著名篇阅读题”的命题规律。近几年的江苏省高考“名著名篇阅读”的命题呈现出几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选材覆盖面广,重点突出。近五年,《考试说明》上列出的名著篇目全部考查过,体现了覆盖面广的特点。其中《红楼梦》连续五年出现在简答题中,另有一道简答题取自《呐喊》或《边城》,体现了重
期刊
高中语文教材所选《论语》中有一段记载孔子与其四位弟子的对话场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
期刊
高中学生在学习宋词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是对于作品中一些典故不够了解,第二是无法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厚情感,第三是在整体感知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笔者认为,应当对教学方法進行灵活处理,如采取对比教学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趣,读出情感,增强深度认知。  一、用恰当的方法导入新课  考虑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再加上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认知,教师需要安排更为恰当的引导方法,以便带领学生真正进入到课
期刊
《兰亭集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是我国东晋文学家、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尤其在书法和文学方面堪称双绝,流传千古,历久弥远。除了文学和书法上有着很高的造诣和价值,文章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特别是通过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作者理性的思想光辉遥接千古,发人深省。通过对《兰亭集序》的深入解读,阐释文章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意蕴,能启迪我们不断去感悟、学习和研究,并赋予我们更多的生命思考和价值追寻。  王羲之,东晋
期刊
议论文写作常常需要一定的概念界定,即对核心词语进行阐释。概念界定的好处有二,一是通过界定概念来圈定具体的写作范围,做到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目标明确,对症下药;二是通过概念界定亮出见解,进一步强化审题,不偏颇、不背离。然而,在现实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对概念界定不清,有些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是画蛇添足、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一、概念界定混乱  所谓概念界定混乱是指在概念界定的时候,缺少必要的逻
期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必修课程分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大模块,要求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中,通过“月是故乡明”专题的学习,学生重温了亘古不变的乡土情怀,在与老舍、韩少功等大家的亲密对话后,学生或多或少获得了对家园的体味与认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乡土情怀”这一永恒
期刊
在叙事写人类文章中,许多学生习惯以概念性词语表达内心感受。比如,笔者曾经让学生写一段文字,以表达知晓考试成绩前后的情形。学生习作片断如下:  我正埋头看书,忽然原本安静的教室里出现一阵骚动,抬头一看,老师来分发试卷了。我如坐针毡,紧张极了,等了好久,终于拿到了试卷,一看,一个醒目的红色数字赫然映入眼帘:又很差!我很难过地把试卷放在了一边。  我们看到,学生用“紧张极了”“很难过”等词语来表达得知分
期刊
一、选中教学切入点,化繁为简  師:从题目看,课文写的内容是……  生齐:木叶。  师:文章选自《唐诗综论》,“说”的是木叶,而且“说”得专业,预习课文时是不是觉得不好理解?(生点头)  师:那就让我们化繁为简,一步步走进文本。哪位同学先说说文中“木叶”的字面意思?  生:树叶。  师: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树叶,为什么在文中称木叶了?它们是同一个事物吗?  生:好像不是,又好像是。(生笑)  师: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