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是高中生应具备的四大核心素养,开辟了高中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新路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的发展方向,然而,由于高中政治与初中政治在教学目的、难易程度、考核方式等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高一新生在接触政治学科后,不会学、学不会、学不好、不愿学,导致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难以有效贯彻落实。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促进核心素养在政治学科中的落实。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一学生;学习方法;科学学习
高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不仅关系着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许多一线政治教师非常重视核心素养在政治学科中的落实。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刚刚步入高中的高一新生来说,高中政治与初中政治在教学目的、难易程度、考核方式等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再加上高考制度的影响,教师往往在教学中更关注学生的成绩,却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关注和有效引导,使得学生在接触政治学科后,不会学、学不会、学不好、不愿学,导致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难以贯彻落实,不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因此,探究高一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调查研究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调查问卷和学生访谈等方式,调研学生在政治课从初中到高中的学习转变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过程中,在课前预习方面,经常课前预习的学生只有28%,缺乏良好的预习习惯和积极主动性。课堂参与度不高,56%的学生喜欢听教师讲解,过于依赖教师,而缺乏积极主动地自主思考。在听课过程中做笔记习惯较好,但课堂效率并不高,只有43.75%的学生能完全听懂。课下57.75%的学生会积极主动完成作业,作业完成情况较好,但课下主动总结知识点的只有20.75%的学生。68%的学生在学习遇到问题时,能积极主动与同学交流,但却很少向老师请教。80.2%的学生对学生合作学习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方法。初中养成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听课方式、课堂笔记和学生合作学习等方面依然对高中学习影响较大,虽然课堂参与积极性很高,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但面对较难的《经济生活》时,如果學习方法不对,会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使学科核心素养难以落地生根。
通过两次调查问卷,为我们了解学生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数据,以便我们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
通过将近一个学年的追踪,我们发现学生在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生活方面有了明显改变,76.13%的学生关注度明显提高。高一学生逐步学会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解析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逐步提升,喜欢政治课的比例明显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政治课堂活动,遇到问题时独立思考、师生讨论、学生合作学习比重明显提升。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积极主动的和老师交流,对政治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一)重过程。在《经济生活》的学习过程中,针对教材中遇到的概念,如价值的含义,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和交流学习,学生不仅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明概念的含义和由来,而且还能探讨概念提出的科学性和实际意义。这样会激发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逻辑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这就容易使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二)多探究。探究性学习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种学习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了初中政治课学生参与度低、过于倚重教师讲解和刷题的陋习,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提高了学习高中政治课的兴趣,便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三)常参与。提高学习能力,学好政治课不仅要学好课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用理论观点去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参与的方式主要有:
第一、查阅资料式。这种形式,就是让学生通过查找报刊、杂志、新闻等方式,掌握一定的事例、数据、图文等资料,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去分析、说明某一实际问题,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讨论辨析式。对一些重要的学习内容或一些易混淆的理论观点,学生可通过辩论、讨论,寻求正确的答案和结论。如在讲到“影响价格的因素”时,可组织 “供求关系和价值哪一个对价格具有决定意义”的辩论会,通过辩论、讨论,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及思维辩证能力。同时也深刻把握了“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个知识点,形成正确看待价格高低的观点,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的热情和信心。
三、注重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为更好地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政治学科更强调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及自身的思维活动中理解知识理论的真谛,在践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逐渐转化为自觉行动。
(一)强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活动设计。通过议题研讨、案例分析、实地调研、撰写小论文等,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和学生活动的主题之中。德育教育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这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政治认同是高度契合的,但要注意融入恰当,不能太突然,应自然过渡、顺理成章。课堂设计应从学生问题入手而非知识结构,从知识立意转向政治认同。活动型课程的设计要从知识情境转向素养目标,体现新课程标准。学生扮演的角色要关注生活体验,否则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教师应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深入拓展。
(二)加强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强调通过范例分析、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在探究活动中拓展视野。如在小组辩论赛的组织过程中,主题确定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这样的辩论赛才会让学生更主动参与,更有话说,才会让学生在探究中激发兴趣、深化认识、提升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倡导综合性的教学形式。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维度观察、多途径探究,进行综合分析。注重探究活动的设计,如在探究主题选择上,可以是热点问题和学生较为关心的问题,亦或是教材中的某个问题,也可以是国家重大经济举措等科学主题。在探究过程中,首先,要鼓励学生提出可能的假设,确立研究的方向。其次,要帮助学生去设计探究方案,包括我们需要哪些信息、怎样获得有效信息、小组划分、组员分工、任务和时间安排等。第三,要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包括收集资料的途径:如教材、网站、图书、报刊杂志、访谈、问卷调查、实验、影视录像、个案追踪、师生交流等。第四,要帮助学生整理资料,包括资料的筛选、归类、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分析与比较、小组讨论、价值观分类等。最后,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包括问题探究的结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的观点等。
(四)开展系列化的社会活动。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将学科内容与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有機结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学
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如组织学生分组去公园捡拾烟头,去养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去做交通协管员等,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尊老爱老,不乱扔垃圾,不闯红灯,遵守交通规则。在讲到“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时,带领学生去参观企业的生产车间,进一步深化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目标。
四、注重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在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务必牢记核心素养的落实。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多方参与,发挥核心素养对高一学生的引领作用,把核心素养融入学生的各个方面,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及理性认同,帮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督促学生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尊重规律、求真务实。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公共参与,培养学生坚持集体主义精神,乐于助人,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
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要充分发挥政治课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引导作用,使学科核心素养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使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发学生为今后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础,为国家的兴旺发达奋力拼搏,为民族的振兴提供动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探索无止境。面对新的学情,我们还需进一步探究、完善高一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学习方法,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希望的“教师为了不教”,打造良好的课堂,让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让师生能真正享受教育的乐趣,感受真诚的对话,促进思想的交融,真正发挥政治课堂立德树人的作用,完成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胡兴松《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论》2012年6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
[2]贾海英《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方法探讨》[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4年第6期
[3]王哲《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第30期
[4]李晓东《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评价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年第11期
[5]邱斌《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1月
[6]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政治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
作者简介:
王红梅,1977年3月 4日,女,河南省焦作市人,毕业于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专业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单位为焦作市第四中学。
许娟,1982年10月8日,女,河南省焦作市人,毕业于河南省商丘师范学院,专业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单位为焦作市第四中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一学生;学习方法;科学学习
高中政治教学的实效性,不仅关系着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许多一线政治教师非常重视核心素养在政治学科中的落实。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刚刚步入高中的高一新生来说,高中政治与初中政治在教学目的、难易程度、考核方式等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再加上高考制度的影响,教师往往在教学中更关注学生的成绩,却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关注和有效引导,使得学生在接触政治学科后,不会学、学不会、学不好、不愿学,导致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难以贯彻落实,不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因此,探究高一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调查研究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调查问卷和学生访谈等方式,调研学生在政治课从初中到高中的学习转变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过程中,在课前预习方面,经常课前预习的学生只有28%,缺乏良好的预习习惯和积极主动性。课堂参与度不高,56%的学生喜欢听教师讲解,过于依赖教师,而缺乏积极主动地自主思考。在听课过程中做笔记习惯较好,但课堂效率并不高,只有43.75%的学生能完全听懂。课下57.75%的学生会积极主动完成作业,作业完成情况较好,但课下主动总结知识点的只有20.75%的学生。68%的学生在学习遇到问题时,能积极主动与同学交流,但却很少向老师请教。80.2%的学生对学生合作学习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方法。初中养成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听课方式、课堂笔记和学生合作学习等方面依然对高中学习影响较大,虽然课堂参与积极性很高,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但面对较难的《经济生活》时,如果學习方法不对,会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使学科核心素养难以落地生根。
通过两次调查问卷,为我们了解学生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数据,以便我们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
通过将近一个学年的追踪,我们发现学生在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生活方面有了明显改变,76.13%的学生关注度明显提高。高一学生逐步学会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解析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逐步提升,喜欢政治课的比例明显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政治课堂活动,遇到问题时独立思考、师生讨论、学生合作学习比重明显提升。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积极主动的和老师交流,对政治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一)重过程。在《经济生活》的学习过程中,针对教材中遇到的概念,如价值的含义,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和交流学习,学生不仅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明概念的含义和由来,而且还能探讨概念提出的科学性和实际意义。这样会激发学生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逻辑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这就容易使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二)多探究。探究性学习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种学习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了初中政治课学生参与度低、过于倚重教师讲解和刷题的陋习,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提高了学习高中政治课的兴趣,便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三)常参与。提高学习能力,学好政治课不仅要学好课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用理论观点去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参与的方式主要有:
第一、查阅资料式。这种形式,就是让学生通过查找报刊、杂志、新闻等方式,掌握一定的事例、数据、图文等资料,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去分析、说明某一实际问题,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讨论辨析式。对一些重要的学习内容或一些易混淆的理论观点,学生可通过辩论、讨论,寻求正确的答案和结论。如在讲到“影响价格的因素”时,可组织 “供求关系和价值哪一个对价格具有决定意义”的辩论会,通过辩论、讨论,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及思维辩证能力。同时也深刻把握了“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个知识点,形成正确看待价格高低的观点,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的热情和信心。
三、注重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为更好地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政治学科更强调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及自身的思维活动中理解知识理论的真谛,在践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逐渐转化为自觉行动。
(一)强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活动设计。通过议题研讨、案例分析、实地调研、撰写小论文等,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和学生活动的主题之中。德育教育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这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政治认同是高度契合的,但要注意融入恰当,不能太突然,应自然过渡、顺理成章。课堂设计应从学生问题入手而非知识结构,从知识立意转向政治认同。活动型课程的设计要从知识情境转向素养目标,体现新课程标准。学生扮演的角色要关注生活体验,否则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教师应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深入拓展。
(二)加强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强调通过范例分析、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在探究活动中拓展视野。如在小组辩论赛的组织过程中,主题确定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这样的辩论赛才会让学生更主动参与,更有话说,才会让学生在探究中激发兴趣、深化认识、提升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倡导综合性的教学形式。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维度观察、多途径探究,进行综合分析。注重探究活动的设计,如在探究主题选择上,可以是热点问题和学生较为关心的问题,亦或是教材中的某个问题,也可以是国家重大经济举措等科学主题。在探究过程中,首先,要鼓励学生提出可能的假设,确立研究的方向。其次,要帮助学生去设计探究方案,包括我们需要哪些信息、怎样获得有效信息、小组划分、组员分工、任务和时间安排等。第三,要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包括收集资料的途径:如教材、网站、图书、报刊杂志、访谈、问卷调查、实验、影视录像、个案追踪、师生交流等。第四,要帮助学生整理资料,包括资料的筛选、归类、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分析与比较、小组讨论、价值观分类等。最后,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包括问题探究的结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的观点等。
(四)开展系列化的社会活动。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将学科内容与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有機结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学
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如组织学生分组去公园捡拾烟头,去养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去做交通协管员等,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尊老爱老,不乱扔垃圾,不闯红灯,遵守交通规则。在讲到“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时,带领学生去参观企业的生产车间,进一步深化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目标。
四、注重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在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务必牢记核心素养的落实。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多方参与,发挥核心素养对高一学生的引领作用,把核心素养融入学生的各个方面,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及理性认同,帮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督促学生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尊重规律、求真务实。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公共参与,培养学生坚持集体主义精神,乐于助人,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
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要充分发挥政治课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引导作用,使学科核心素养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使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发学生为今后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础,为国家的兴旺发达奋力拼搏,为民族的振兴提供动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探索无止境。面对新的学情,我们还需进一步探究、完善高一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学习方法,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希望的“教师为了不教”,打造良好的课堂,让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让师生能真正享受教育的乐趣,感受真诚的对话,促进思想的交融,真正发挥政治课堂立德树人的作用,完成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胡兴松《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论》2012年6月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
[2]贾海英《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方法探讨》[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4年第6期
[3]王哲《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第30期
[4]李晓东《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评价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年第11期
[5]邱斌《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1月
[6]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政治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
作者简介:
王红梅,1977年3月 4日,女,河南省焦作市人,毕业于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专业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单位为焦作市第四中学。
许娟,1982年10月8日,女,河南省焦作市人,毕业于河南省商丘师范学院,专业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单位为焦作市第四中学。